最优国防概论心得大全(17篇)

时间:2023-11-07 16:05:32 作者:HT书生 最优国防概论心得大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下面是一些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概论课心得体会

通过“导论”课程我了解了我所学习的这门学科包括电子电力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气、高电压与绝缘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研究方向、专业特色在于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同时也了解了这五个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这个专业毕业的我们能够从事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但是为了我们到时候能够更好地就业我们必须在毕业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外语能力;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国防概论心得体会

2021年秋季学期,我在大学选修了一门关于国防的课程——国防概论。这门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国防的相关内容,包括军事基础知识、国家安全形势、国防建设等。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国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国防体系与军事基础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首先学习了国防体系和军事基础知识。国防体系是由国家机构、军队、人民武装力量和国防科技等构成的。而军事基础知识则包括战争学、兵器学、军事地理学和军事法律学等。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平和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段:国家安全形势。

在学习国家安全形势时,我了解到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西方一些国家的干预和破坏,以及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国家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还要保护人民的安全和权益。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积极推动国家安全建设,为国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四段:国防建设。

在国防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做好许多工作,包括加强军队组织建设、提高军人素质、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完善国防科技体系等。在这些方面,我认为我们需要在政策、资源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做出创新和提升,在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实现全民国防。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国防的相关内容,扩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将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防法概论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国防法概论是一门研究国防法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学习国防法的基本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国家安全事务,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国防意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的感悟和体会,认识到国防法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课程内容和个人观点,探讨国防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国防法的宣传和教育。

第二段:国防法的重要意义(200字)。

国防法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体系。它不仅规范军队的组织、行动和武器装备,还涉及国家安全、军事纪律、边境防卫、军事侦查等方面。国防法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保护国家安全和国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同时,国防法也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法律保证,使国家在应对外来威胁时能够有力地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因此,学习和宣传国防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段:国防法的宣传与教育(300字)。

加强国防法的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全社会法治素质和国防意识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国防法的法律宣传,通过制定宣传政策、举办法治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国防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其次,学校应将国防法纳入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让法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同时,举办国防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法律素养。此外,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和义务普法活动,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国防意识。

第四段:个人体会与建议(300字)。

在学习国防法概论的过程中,我深感国防法的重要性和时代的特殊性。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国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参与和推动国防法的研究和完善,为国家提供法律支持和法治建设。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向更多的人普及和推广国防法知识,提高国民的法律意识和国防意识。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国防教育,提高自己的国防意识,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200字)。

国防法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法学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国防法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国防法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不能仅依靠政府和军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角色,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国防意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希望国防法概论的学习能够成为我们在法学专业学习阶段的基石,也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国防军事概论心得体会

近几年来,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国防军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在学习中接触到了《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对我国国防军事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本文将从军事概念、战争策略、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人力资源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军事概念是学习军事的基础。军事概念指的是在军事活动中使用的概念和名词。在此课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各种军事概念,如联合作战、军事力量、军事训练等。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军事概念是军队组织、指挥管理、军事科学研究与应用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对理解和分析军事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运用这些学习到的概念,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战争策略是军队胜利的关键。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战争的定义、特点以及各种战争形态。战争策略是指针对敌人的军事作战活动中所采取的总体行动方法和目标安排。在学习中,我了解到战争胜利的核心在于制胜敌人,通过合理的战略操作来压制和消灭敌人,最终达到战争胜利的目的。这让我对中国国防军事实力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并且对我国军队未来发展的前景更加乐观。

第三,军事技术在现代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在课程中,我们研究了武器装备、信息化技术以及军事科研等方面的内容。军事技术的进步不仅能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还能够提高战争的效率和减少战争的代价。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于国防军事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积极关注国防技术的发展,为祖国的军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军事组织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军队组织的层级结构、基本职能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军队的组织机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一个强大的军队必须拥有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这让我对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感到更加乐观,并对其未来充满信心。

最后,人力资源是军队发展的核心。一支优秀的军队必须有高素质的人员作为支撑。课程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军队人力资源的组成、培养以及管理尤其重要。我们了解到,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是军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军队的管理与普通企事业单位不同,需要高度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军队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国防军事事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军事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将坚定理想信念,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中国国防军事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国防军事概论是一门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国防军事的战略意义和现代军事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和挑战,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入了解国家安全和军事事务的重要机会。

首先,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意识到军事力量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军事力量成为一个国家强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命脉,没有安全,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了解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必须保证自己的发展不受任何外部威胁。只有拥有坚不可摧的军事力量,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维护自己的利益。

其次,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了解到现代军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现代军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陆军、海军、空军的领域,而是涉及到信息、网络和空间这些全新的领域。例如,网络战争和太空战争的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军事战略的重大变革。这些新领域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

再次,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挑战了我对于军事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需要掌握大量的军事术语和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历史案例和实际应用。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并开始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挑战增强了我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更加珍视和关注国家安全和军事事务。国家安全是每个国民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共同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将更加关注国防军事事务的发展,了解国家的安全形势,并积极参与到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中去。

总之,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和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对于中国国防军事的战略意义和现代军事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这门课程带给了我很大的挑战,但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我将能够更好地关注国家安全和军事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防概论心得体会

国防概论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我在学习国防概论这门课程的时候,深深地认识到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我个人在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国防概念及其重要性。

国防是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挫败和抵制敌对势力的军事威胁,确保整个国家的和平稳定。国家安全与国防息息相关,是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在现代社会,国家间的竞争和利益冲突越来越复杂和敏感,国防日趋重要。国防能力强不仅可以保卫国家安全,也能维护国际大局的和平稳定。

第三段: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国防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国防的概念和重要性,同时也学习了各种军事理论和知识。例如,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作战基本规律和战争常识等等。这些知识虽然看起来学术性强,但他们是解决其中各种问题的基础。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到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能看清军事力量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使命。

第四段:思考战争平时化和国防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呈现出全新的形态,战争平时化渐渐成为了趋势。国家和军队需要预防“和平漂移”和“和平陋习”,把战争平时化与日常教育相融合,让传统的国防教育进入大众生活,这样才能建立起全民国防观念。因此,我们应该推广国防教育,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让每个人都知晓自身在国防中扮演的角色,并为维护国家稳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建议。

国家和人民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有清晰的目标,并且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建设和富强的能力。学习国防概论是提升自身能力和提高国家安全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国防概论,并配合实践来加深对国家安全、国防的理解和认识。最终,改善中国军队的军事素质,扩大军事能力是中国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防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中国更加强大!

国防法概论心得体会

国防法作为我国国家安全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意义。近期在学习国防法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国防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以下是我对国防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防法对保护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基石。国防法作为法律的一部分,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可以明确国家安全的定义和目标,规范并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国防法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法通过规定国家安全的范围和领域,明确了国家对于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要求。同时,国防法还为国家提供了法律手段,使国家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战和危机。

第三,国防法对于建设国家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国家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利用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和资源。国防法为建设国家安全体系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指导。通过国防法,可以建立健全国家安全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国家安全责任的划分和职能的分工,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协调性和效率性。

第四,国防法对于加强军事力量和装备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国防法通过明确国家军事力量的任务、力量规模和装备建设要求,推动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国防法还为军队的组织、训练、指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军队的忠诚于党和国家,有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国防法概论所涉及的国家安全问题并不仅仅是军事安全问题,还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和资源加以维护和保障。学习国防法概论,深入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要求,对于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国防法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法律课程,通过学习,我对国家安全和国防法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国防法对于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设国家安全体系以及加强军事力量和装备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法学生,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国防法,为我国的国家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防动员概论

国防动员,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国防动员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当时不仅出现了战争,而且动员作为战争的准备也随之产生。国防动员伴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1793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为抗击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而颁布的《全国总动员法令》,第一次提出了动员的概念,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防动员。现代局部战争把国防动员推上了新的高峰。

国防动员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造成一种特定的社会条件,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即“平战转换”的过程。“平战转换”,既指社会管理体制由和平状态向战争状态的转换,又指改变国家全部或部分综合国力的存在状态,以适应战争或应对其他危机的需要。

1.战争力量构成的基本要素。战争力量是指用于进行和支援战争的全部能力,包括可以直接用于战争的现实力量和可能动员起来用于战争的潜在力量。

2.战争初期的主动有赖于综合国力的动员。战争初期,即从战争爆发到完成第一步战略任务的一段时间,是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转折期。战争潜力毕竟不是现实的战争力量,要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初期直接作用于战争的力量,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活动。

3.综合国力的动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强力制约作用。

国防动员的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一是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二是国防动员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三是国防动员必须由国家的法律、制度作保障。

1.人力资源。是国家总人口中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技能,可用于战时军事活动和社会生产、社会管理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的动员,主要是运用计划、征召、合同等手段。

2.物力资源。是国家一切可资用于战时社会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直接作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及社会生产、生活物质资料。

3.财力资源。是国家一切可用于战时社会活动的财政金融力量,它是以货币形式出现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物力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包括国家财政、黄金储备、社会资金和外援资金等。

1.“积蓄”功能。即积蓄战争潜力的作用。一是不断增强国防军事力量。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贯彻国防要求,在规划、建设与国防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或项目时赋予必要的国防功能。三是强化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战时动员能力。

2.“转化”功能。即将战争潜力转变为战争实力的作用。首先,国家资源平时的使用方向主要是经济建设,要改变资源的主要流向,必须运用国家的意志和权力,即只有通过动员,才能达到为战争服役的目的。其次,如不经过强有力的思想发动和政治教育、形势教育,国家的人力资源就很难及时调用于战争。第三,战争的骨干力量——军队,也必须通过动员才能发挥作用。

3.“连结”功能。即在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及军民融合式发展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主要表现在连结平时与战时、军队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4.威慑功能。即国防动员活动具有显示战争决心和实力的作用,通过动员活动有可能使敌方望而却步。

5.复员功能。即从战时状态转入平时状态所发挥的作用。

3.国防动员是实行国家总体战的有效组织形式。

4.国防动员是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目标的中枢。

(一)局部动员和总动员。

1.局部动员。是指国家安全受到局部威胁,在部分地区范围内,或部分领域和部门进行的动员。具有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首先,不仅战争爆发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全面转入战时轨道。可能受战火波及的毗邻地区有时也有必要转入战时体制,以保证该地区的稳定,并防备战争范围的扩大。其次,在国家的部分部门(行业)和领域实施一定程度的动员。第三,可能受战火波及的毗邻地区应做好必要的动员准备,或进行一定程度的动员;在爆发大、中规模局部战争的情况下,国家应做好转入全面动员的准备。

2.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国家发生全面战争时,将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切领域纳入战时体制,集中统一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总动员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全民性的特征。

3.总动员与局部动员的关系。从二者的联系看,首先,局部动员和总动员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次,局部动员和总动员都包括了“准备——实施——复员”三个阶段,对战争潜力的积蓄、转化、利用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致性,共同反映了国防动员的一般规律。第三,局部动员和总动员有其相似的工作程序。第四,局部动员和总动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局部动员和总动员的区别主要在于动员的规模和强度的不同。

(二)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1.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在措施上,一是隐蔽传递动员令。二是实施军事佯动。三是实施战略伪装。

2.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通常在战争即将爆发或爆发后进行。公开动员,通常是以实战为目的,但有时也可作为一种威慑手段加以运用。

3.秘密动员与公开动员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的目的、时机、方法途径等均有较大的不同。其次,任何国防动员的透明度只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从来都是秘密中有公开,公开中有秘密。第三,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之间可以根据时机和条件相互转化。

(三)初始动员和持续动员。

1.初始动员。是在战争临近或遭敌突然袭击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包括:军队实行战略展开;动员机构开始展开工作;收拢人力动员对象;部分工业转为军工生产。初始动员通常是应急动员,一般包括临战动员和战争初期动员。临战动员是指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应急动员的重点是武装力量的动员。

为了增强应急动员能力,首先,在平时既要有完善的动员体制、制定周密的动员计划、强化动员机构的职能作用和加强动员法规制度建设,又要十分重视后备力量的积蓄和开发。其次,应根据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正确判断,在平时保持必要的常备兵力,适时增加军费投入,不断增强军工生产能力。第三,不断更新国防动员指挥手段。

2.持续动员。通常包括战争中期动员和后期动员两个阶段。必须在动员实施过程中把握以下问题:第一,适时调整动员部署。第二,不断开发战争潜力。第三,高度重视动员掩护,保证动员安全。

3.初始动员与持续动员的关系。初始动员是持续动员的基础。持续动员是初始动员的延伸和发展。

政治动员,是指国家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和军队参加战争所采取的措施。

(一)政治动员是夺取胜利的重要前提。

1.统一军民一致对外的意志2.坚定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

3.争取国际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二)政治动员的主要内容。

1.发布政治动员令。政治动员令是国家为了从政治上保证全面或局部转入战时状态而发布的命令。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内容通常包括:明确战争形势、揭露敌人的反动本质和暴行、提出鲜明生动的政治纲领或口号,讲清进行战争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号召人民和军队准备战争、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等。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宣传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统一人们的思想;宣传爱国主义或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激发人们为保卫国家利益而战;宣传我方必胜、敌人必败的信念,使广大军民树立必胜信心等。

3.巩固和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一是调整对外政策。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外交活动。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政治动员还包括建立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以及制定优抚政策,开展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等。

(三)政治动员的基础。

平时打牢政治动员的基础,除了着力培养武装力量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军事联系外,重点是在国民中灌输进步的政治精神。

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将军队及其它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现役部队动员、后备兵员动员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

(一)武装力量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

1.武装力量是战争的直接承担者。

2.武装力量动员是保持和增强军力的必然措施。

3.武装力量动员在国防动员中占据中心环节。

(二)武装力量动员的内容与措施。

1.现役部队动员。首先,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双重利益出发,国家不可能在平时保持庞大的军队规模,否则就会影响经济建设和国家长远发展。只有将平时的军队规模维持在一个适度的较低水平上,并通过动员使战时的军力迅速扩充,才能使平时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并保证战时有足够的军力赢得战争。其次,由于平时和战时的状态不同,对现役部队齐装满员的要求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动员,才能最终形成应有的战斗力。

2.后备兵员动员。后备兵员动员与现役部队动员是双向同步实施的工作过程,前者为保障一方,后者为需求一方。后备兵员动员按动员的对象,可区分为预备役部队动员、非编组预备役人员动员和预编预备役人员动员。

3.民兵动员。民兵作为现实的武装力量动员则属于自身转为战时状态的过程。以民兵组织为基础组建部队,是民兵动员的又一形式。

4.非预备役人员动员。对非预备役人员的动员,通常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必要时也可以依据国家法律采取强制措施。

(三)加强武装力量动员建设。

1.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一是健全、巩固组织。二是加强教育训练和管理,不断提高预备役部队的“两个能力”,打牢快速动员的基础。三是储备装备、物资。必须贯彻就地就近、保障重点和军民结合的原则,在国家动员储备的统一计划和部署下,军地双方分工协作,有计划、有步骤、按比例地做好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所需的专用和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储备工作。四是制定预备役部队动员预案,以便在战时使动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缩短动员过程。

2.加强民兵建设。以参战支前为目的的民兵动员,必须建立在平时民兵建设的良好基础之上。

3.建立健全预备役制度。实行预备役登记,其重点是预备役军官和技术兵员。

4.提高武装力量成员和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武装力量成员和武器装备,是武装力量遂行任务的基础条件。

(一)经济动员是举师之基和力量之源。

1.提供战争物质条件的必然措施。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经济力量又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战争离开经济力量的支撑。

2.实现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变的杠杆。平时经济和战时经济明显的差异,决定了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变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必须借助于经济动员的强制力才能得以实现。

3.稳定战时社会经济秩序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有效的经济动员,即将国家的经济部门、经济活动、经济体制向适应战时要求转变,有秩序地将经济潜力转化为满足战争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经济能力,才能调节并进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创造支持战争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经济动员的基本特征。

1.国家调控的干预性。经济动员国家调控的干预性特征,是指国家依靠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甚至直接管理某些资源和经济活动。

2.资源配置的计划性。有计划按比例地实施经济动员,合理分配经济力量使用的方向,是转入战时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3.与战后发展的关联性。经济动员这种平时与战时的关联性,要求战时的经济动员尽可能地适时适度,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战后的经济发展。

(三)经济动员的内容。

1.工业动员。是指国家将工业部门及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依据国家动员法令、计划,由政府组织实施。主要做法是:调整资源配置,生产要素向军工企业倾斜,军工转入战时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军工生产规模,加强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增加军品产量;调整工业布局,新建、扩建、改建和搬迁一部分工厂;实施工业转产,将一部分民用企业改为生产武器装备资的企业;挖掘生产潜力,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使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适应军工生产的需要;扩大被服、食品、医药等军需品的生产,使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重点保障战争需要;实行战时军用产品的技术标准;改革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管理,实行战时劳动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等。

2.农业动员。是国家战时为保障战争对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副业动员等。主要任务是以粮食生产和供应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生产;对农产品的流通、分配和消费实行统一管理。

3.建筑业动员。是指将专门从事建筑、安装工程部门的人力、物力、设备等,有组织、有计划地投入战争,保障战争需要的活动。

4.交通运输动员。是指为保障战争对交通运输的需要,国家统一组织和调整交通运输力量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动员。其主要内容是:加强交通运输动员基础建设,包括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做好基础设施防护准备,重点是做好对交通枢纽、重要桥梁、港口、码头、机场和重要路段的防护准备,如增修防护设施,修筑必要的支线、复线和迂回线路,对关键性工程要预设计、预施工,以及疏散、隐蔽、伪装准备等。

5.信息产业动员。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型产业,以信息经济为主导型经济,以信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资源,构成了信息社会的社会形态,伴之诞生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数字化战场,形成了信息战争形态。进行信息产业动员,为战争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是夺取现代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6.贸易动员。是指国家为满足战争要求在商品流通领域所采取的措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改组流通体制,实行战时贸易政策等手段,达到控制商品流通,满足战争和人民生活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主要内容和措施通常为:扩大国家直接计划管理贸易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建立适合战时特点的贸易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管制与搞活流通相结合的贸易方针,拓宽战时贸易的渠道;控制非必需品的进口,外贸进出口商品完全取决于战争需要;出卖海外资产、运用外汇储备购买军需和民用产品、开辟海外补给线,等等。

7.财政金融动员。是指国家为保障战争需要而采取的筹集和分配资金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维持战时财政金融秩序稳定,筹集必要的战时经费。另外,通过财政金融动员保持相对稳定的金融秩序,对一个国家的战时经济运行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和措施有:一是实行战时预算,增加国防开支,保障战争的资金需要,促使社会经济向适应战争需要的方向转化。二是实行战时税制,加强税收管理。三是政府控制信贷和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确保战时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相对稳定。四是适当增加举借债务。五是调节货币流通。六是鼓励民间损献和寻求国外资金。

8.物资动员。是统筹运用国家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给养、医疗、技术、运输等方面保障军队扩编和作战物资需要的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征,战时动员的通常做法主要是在组织紧急增产,扩大物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行物资统制。

七、科学技术动员。

科学技术动员,是指为保障战争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国家统一组织和调整科学技术力量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科技管理体制的平战转换,按战争要求调整配置科技力量资源。

(一)科技动员是国防动员的制高点。

1.科技动员是夺取战场优势的主要途径。

2.科技动员是保障战时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前提条件。

3.科技动员是其他动员的“支撑点”

(二)科技动员的特点。

1.军事需求的多样性2.动员对象的高价值。

3.动员内容的渗透性4.潜力保护的艰巨性。

(三)科技动员的对象及措施。

1.科研机构动员。是指动员和组织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科技设备和科技资料等为战争服务的活动。通常以平时的科技管理体制为基础,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和政策,战时在动员部门的统一筹划下,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采取任务委托、签订协议等合适的方式实施。

2.科技人员动员。是为了战时保障军队、军工生产、科研等方面对科技人员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开展科技人员的调查和统计,掌握科技人员的数量、类别、地区分布等情况;二是按计划和军队需求动员科技人员服现役补充重要技术岗位,以及随队进行技术保障;三是组织相应的科技人员开展对战争或军队作战行动有重大作用的技术项目攻关;四是加强战时对科技人员的保护,防止敌方对科技人员的伤害和科技人员的流失。

3.科技设备、物资动员。一般要求是:进行必要的科技设备、科技物资,特别是关键性的设备与战略物资的储备;注重科技设备的改进、发明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加强战时对科技设备与物资的计划、管理和调配,保障使用重点。

4.科技成果动员。是指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等。战时科技成果动员有赖于平时做好国防科技成果及可用于军事目的的民用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统计、归档工作,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并制定科技成果动员的相关政策。战时科技成果动员的基本方式是技术转让或包含在委托军品生产之中。

5.科技信息动员。是指动员科研中形成的具有可传递性的信息,它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本措施是:平时结合科技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建立军事科技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在科技动员中迅速发挥作用;及时搜集、整理战时科技信息,并进行战时科技信息分析,包括敌方使用的新式武器装备及我方科技需求等方面,为科技动员提供需求依据,使战时科技信息服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健全科技信息动员体系,赋予国家科技信息管理机构相应的科技信息动员职能;广泛拓展搜集科技信息的渠道,提高科技信息的处理能力,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严格控制科技信息资源,特别是军事科技信息资源。

八、医疗卫生动员。

医疗卫生动员,是指战时国家统一管理、调度、使用卫生人力、卫生器材设备和药品、设备和设施,对军民进行医疗卫生保障所采取的措施。

(一)医疗卫生动员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卫生力量动员已成为现代条件下保持和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由于远程打击兵器的广泛运用,前方、后方的界线已不像以往战争那样明显,后方战略目标易遭袭击,大量平民的伤亡不可避免。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战争条件下,情况将更为严重。因此,组织有效的医疗卫生动员,及时救治遭受伤害的人民群众,也是保护国家人力资源,维护战时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医疗卫生人力动员。

医疗卫生人力,在医疗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战时医疗卫生保障的基本力量。医疗卫生人力动员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将军队和社会上的各种卫生人员组织起来,满足战争对医疗卫生保障的需要,确保以参战为主的人员身体健康和伤病员的救治。主要包括现役卫勤保障人力的动员、预备役卫勤人员动员、社会其他医务人员动员和群众性的卫生防疫,其基本任务是补充军队的医务技术岗位、组建卫勤支援分队,充实地方医疗机构和医疗科研单位力量,以及开展群众性的卫生防疫运动等。

现役卫勤保障人力动员属于军队动员的范畴,即军队将自身的卫勤保障人力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其主要措施是:保持和提高部队卫勤保障人员的在位率,调整充实卫勤保障力量,补充卫勤保障用品和器材,拟制卫勤保障方案,以及调整卫勤保障部署等。

预备役卫勤人力动员,主要是为了补充军队医务技术岗位和组织卫勤支援分队。

社会其他医务人员动员,是指预备役卫勤人员之外的社会其他医务人员的动员。其使用方向,以用于充实和加强地方医疗机构的力量为主,以补充军队医务技术岗位和参加地方卫勤支援分队为辅。

提高群众的防疫能力和互救自救水平,是医疗卫生人力动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减轻敌方武器对人民群众的伤害,也可大大缓解战时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

医疗卫生人力动员平时准备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潜力调查切实掌握各类医务技术人员的现状及可能的发展,为拟制医疗动员计划和战时实施可靠的动员提供依据。二是重点加强民兵医务技术专业队伍的建设。三是实行医疗卫生预备役制度。四是不断提高社会群防群救能力。

(三)医疗卫生物资动员。

医疗卫生物资主要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两部分。战时医疗卫生物资动员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动用医疗卫生物资储备,紧急满足计划内医疗需求和临时新增加的医疗需求,主要采取合理分配和紧急调拨的办法。第二,根据战争的需要,紧急扩大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其措施是医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计划及时转入战时生产。第三,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的统一管理和调度,重点满足军队卫勤保障的需求。第四,签订战时供应合同,以稳定战时对医疗卫生物资的保障。第五,开辟海外补给线,动用外汇储备金从友好国家购买紧缺的医疗卫生物资。

医疗卫生物资动员的平时准备,主要包括:有计划地兴建生产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工厂,以便为战时扩大生产和转产打好基础;调整医药工业结构和布局,突出重点项目;努力做好医药器材的科研工作,逐步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做好必要的卫生药品、设备和器材的储备;了解掌握民用医药器材潜力,为战时调集使用做好准备。其中,平时有计划地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疗卫生物资,是实现战时医疗卫生快速动员,尤其是保障战争初期对医疗卫生物资应急需要的重要手段。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可分为国家储备、地方储备和军队储备三大系统。

(四)医疗卫生机构动员。

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指医院、医学药学科研单位、卫生防疫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人员集中、专业较多、组织严密,手术室、隔离室、病房、血浆库、医疗床位、高压舱、移动医疗平台等设施齐全的特点,是战时动员的重点对象。

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动员的内容和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各级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根据国家的动员令迅速完善战时医疗卫生领导管理体制,转入服务战争的轨道。二是根据计划或采取临时的指令或任务委托等方式,赋予各级医疗机构收治军队伤病员或紧急医疗科研的任务。三是实行机动医疗模块动员。

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动员能力,在平时应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医院、医学药学科研单位、卫生防疫机构,尤其是重点加强主要战略方向、战略要点、大中城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建立布局合理、技术设备先进、机动与定点相结合的军民结合的医疗救护网络系统;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设施动员法规,制定医疗机构与设施动员计划和实施方案,强化由平时体制向战时体制快速转换的机制,一旦战时需要,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为战时医治伤病员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环境和场所。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发动和组织人民所采取的措施。人民防空动员是一种综合性的动员行为。

1.人民防空动员是保护战争潜力的有力举措。战争潜力中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潜力是战争赖以进行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采取必要的人民防空措施,为取得战争胜利保存雄厚的战争潜力已成为现代条件下人民防空动员的主要任务。

2.人民防空动员是战时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人民防空动员不仅可以把民众组织起来进行防空斗争,而且在稳定民心士气方面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达到凝聚人心、维持秩序、鼓舞士气的一种重要措施。

(二)人民防空动员的内容及措施。

1.人民防空机构平战转换。人民防空机构平战转换,是根据国家国防动员令或上级指令,为了适应战时组织指挥人民防空的需要而先期采取的一系列动员措施。主要工作是:进入等级战备,建立战备值班;调整充实人员,建立战时工作制度;组织通信、运输等动员保障分队就位;建立动员指挥通信,检测、调试和完善动员指挥自动化系统;机关展开动员工作,包括下达预先号令,修订完善人民防空动员实施方案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抢修的动员方案等。

2.实行战时人民防空管制。战时人民防空管制,是由人民防空部门行使国家政权机关职能,对城市、工业区、重要目标防护区,以及其他公众聚居地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特殊措施。通常采取如下措施:根据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等人民防空行动和稳定社会秩序等需要,颁布一些特殊的命令、规定、制度,强制公民承担一些特殊的义务;实行戒严,调整工作时间,控制流动人口和大规模集会;实行灯火管制、交通管制和通信管制;建立危急时期的食品、燃料、用水等管理、筹集和分配体系,确保战时基本生活品的供应。

3.扩充、集结人民防空专业力量。人民防空专业力量是战时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以及迅速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抢险抢修、抢救抢运、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维护社会治安等。战时根据需要和统一计划,在人民防空动员机构的指导下,由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组建和扩充人民防空专业力量。

4.启用人民防空设施、设备。人民防空设施、设备,是国家防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掩蔽、通信、警报、指挥等方面的工程设施和设备。

5.组织、分配社会人民防空资源。社会人民防空资源一般包括运输、通信、工程、物资、经费、卫勤、气象、技术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分配社会人民防空资源的基本依据是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等人民防空行动的需求。通常应贯彻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留有机动的原则,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动态控制,把预先计划与随机保障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要组织好人民防空资源的交接、储存、管理、供应和运输。人民防空动员中组织社会人民防空资源,量大、面广、工作复杂,必须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并搞好与各有关动员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6.开展人民防空临战教育训练。人民防空临战教育训练,是在平时人民防空教育训练基础上的一种普遍性的应急教育训练活动,目的在于强化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人民防空动员准备的基本措施。

1.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主要是指掩蔽工程、指挥工程和警报工程和通信工程建设。

2.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是根据防空袭斗争的需要,按专业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专业队伍专业技术性强,组建各种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时应尽量与平时的专业对口,形成上下呼应、条块结合、专群结合的组建模式。

3.人民防空动员潜力普查。平时要做好人民防空工程、物资、技术资源的普查登记,重点做好运输工具、工程机械、修理设备、消防器材、医疗设备器材的登记统计,以及对人民防空设备器材的生产和科研能力的调查工作。

4.人民防空教育训练。是指为提高人民防空意识和能力而实施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全民的人民防空教育训练,对于保存战争潜力,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十、支援前线动员。

支援前线,简称支前,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军队作战的活动。主要包括:为军队筹集和提供生活物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运送武器装备和物资;后送和救治伤病员;提供工程、交通、通信、信息保障支援,以及在后方参加为前线服务的其他各种勤务等。支前动员,是国家为了支援军队作战,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所采取的措施。支前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内容,是民力动员的基本形态。支前动员是一种综合性的动员行为。

(一)支前动员与军队作战。

在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战争勤务空前繁重。这些繁重的战争勤务,仅靠军队自身的保障是困难的,动员民间力量支前就成为军队勤务保障的有效补充。另外,通过支前动员,后方的民众可以向前方军队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勤务保障,必将给前方将士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虽然战争样式和进行战争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仍没有改变,支前活动在战争中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支前动员的内容与措施。

1.建立支前动员机构。通常是政府动员机构“平战转换”的内容之一。

2.组织支前队伍。通常由民兵、预备役人员、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民工组成。组织支前队伍,一般根据战时支前任务的需要,按照专群结合、专业对口、便于组织指挥、便于遂行任务等原则进行编组。支前队伍动员,应坚持依法组织、就地就近动员、定期轮换的原则。

3.筹集支前物资。支前物资既包括保障军队的物资,也包括支前力量自身保障的物资。主要有:车辆、维修、工程设备器材等作战物资;住房、食品、衣被等生活给养物资;石材、木材、水泥等工程物资以及各种医药卫生物资等。支前物资的筹集包括政府筹措和民间捐献两种基本方式,以政府筹措为主,民间捐献为辅。

4.配置支前资源。包括对支前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调用,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已经动员起来的资源,实现支前效益的最大化。战时配置支前动员资源,包括计划分配和随机调整。从总体上看,一个动员区对支前力量资源的配置,必须优先保障紧急需要和重点作战部队的需要,依支前部署分配和调用。

5.加强支前队伍的自身防卫。支前队伍作为后方支援的重要力量,其自身防卫十分重要。

(三)打牢支前动员基础。

1.支前人力动员准备。除了强化广大民众的政治精神和国防意识外,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支前人力资源的调查统计工作。二是根据战时可能担负的支前任务,建立多专业的支前民兵组织。三是制定战时支前人力动员计划,并将主要任务落实到有关单位和负责人。

2.支前物资动员储备。除了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外,主要是建立与战时需要相适应的各级政府的本级储备。支前物资储备应本着战时不易筹措的物资多储,易于筹措的物资不储或少储;消耗大的物资多储,消耗小的物资少储;抢运、抢救、抢修的技术器材重点储,其他非常用物资器材有选择地储的原则进行。

3.科技支前动员准备。平时科技支前准备的内容包括:掌握辖区科技实力和发展潜力,注重从军事角度研究新技术的军事功能,引导军民通用技术的开发;完善科技人才的预备役登记制度,注重掌握役龄外的科技人才,视情况采取服军官预备役、签订战时服务协议等办法储备起来;注重在技术行业和部门建立支前民兵组织,改善民兵组织的技术构成,减少普通民兵专业分队,加大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比重,实现动员与储备的有机衔接;制定科技支前动员计划,等等。

国防动员体制,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它是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时有计划地开发、积蓄动员潜力、做好国防动员准备,战时顺利将动员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重要保证,对国家的安危具有重大的影响。

1.开发和积蓄国防动员潜力的组织保证。

2.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桥梁。

3.国防动员体制是增强战略威慑的重要条件。

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是国防动员体制的主体,起着发起、控制和管理动员活动的作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动员领导决策体系。国家的动员领导、决策,通常由最高国防领导实现。国防动员最高领导、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预测与判断战略环境,适时作出国防动员准备的决策;制定、颁布动员法律;发布动员令和复员令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行使领导职权的国防领导。

2.动员协调体系。由不同层次的协调机构组成。国防动员协调机构,是在各级政府中负责动员的计划、综合平衡等方面工作的职能机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最高协调机构。二是部际协调机构。三是民间协调机构。协调机构主要是运用政府所赋予的权力及计划、政策、教育、裁决和法律等手段,对各类资源的使用进行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其工作方式包括先期协调和跟踪协调。

3.动员执行体系。是具体组织实施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通常包括主管机构、分管机构和基层机构三部分组成。

1.集中统一2.责权并重3.机制完善4.精干效能5.上下贯通6.平战结合。

国防动员法规,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以调整国防动员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主要包括用以规范动员活动的法律、法令、条令、条例、规定、规则、章程等。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平时进行动员准备、战时实施动员的法律依据。1793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国民公会为反击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入侵而颁布了《全国总动员法令》,从而产生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动员法规。

1.体现国家意志。一是赋予国家各级动员权力机关有关动员的权力和职责,使之既能以高度的权威对动员实行领导和指挥,又能按照权限各司其职,形成顺畅的工作关系;二是督促和检查国家职能机关行使动员职能的法律保证;三是对国家职能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违反动员规定进行惩处的法律依据。

2.显示卫国决心。国防动员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向国际社会显示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决心,是构成威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以法律的形式表明国家承认战争的危险。其次,对外显示保卫国家安全的决心。第三,表明国家有打赢卫国战争的能力。

3.规范动员行为。第一,保障国家机关行使国防动员职能。第二,调整国防动员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第三,实现动员工作条理化和制度化。

1.按国防动员的地位分类。可分为上位法、专门法和相关法。

2.按国防动员的作用分类。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按使用范围分类。可分为国家层面制定的法规和地方层面制定的法规。

1.加强国防动员法规的宣传教育。在教育的对象上,应着重抓好领导干部、企业法人、预备役人员和学生的国防动员法规教育。国防动员法规的宣传教育,是全民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普及与提高必须与全民的法制教育同步。

2.贯彻“赏罚分明”的原则。实施惩处和奖励,尤其是实施惩处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合理性原则。三是程序性原则。

3.加强国防动员执法的法律监督。通常包括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其中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执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

国防动员准备,是和平时期以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为目的而有计划地对国防动员构成要素进行配置和改造的过程。国防动员准备是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防动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并以战时国防动员的实施为其目的和归宿。

1.国防人力准备。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和战时支前保障力量的建设。武装力量建设是国防人力准备的重点,主要包括保持必要的现役部队规模、组建预备役部队、组织群众武装、落实后备兵员制度等,其准备以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为目的。其中现役部队建设又是武装力量建设的重点。支前保障力量建设是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补充。支前保障力量,是战时担负各种支前勤务人员的统称。

2.国防物资准备。是指为保障国防需要而对国家重要的物质资料进行筹集、储备和分配等一系列活动,是国防动员准备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物资储备、军队物资储备和紧急动员物资储备三种。

3.国防精神准备。指国家在和平时期,根据未来战争的要求,为创造战时有利的政治、精神条件,提高政治动员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指国家通过政府、军队和群众团体,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和多种渠道,在平时注意对全国军民进行深入持久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民族的传统文化,实施政治、精神贯注,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构筑应对未来战争的精神防线。同时,在发展民政、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中,根据战时政治动员的需要,尽可能地把战时政治基础寓于和平时期的社会发展之中。

4.制定动员计划。是国家及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各级政府和军队组织,为了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对本级动员的动员的规模、任务、方式、程序、措施等预先作出的部署与安排。主要由综合动员计划、专项动员计划、具体动员方案等组成。内容一般包括:动员潜力和条件、动员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动员任务及区分,完成动员任务的时间和程序、动员准备的重点、动员的基本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及动员的保障措施。国防动员计划通常是在平时制定的,一般由上而下、分层次进行。

5.完善动员政策。通常应包括:均衡负担政策、军事采购政策、征用军民通用装备物资政策、资源优先保障政策、被征召人员优待政策及优惠、补偿政策。

6.落实动员制度。根据动员法律的基本原则,对动员准备经常性实践工作所进行的规范,既包括法律层面上的动员制度,也包括工作或执行层面上的动员制度。

7.规范动员程序。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动员的内容和先后次序。通常应包括“征召”程序、“征用”程序、“采购”程序、“租赁”程序,以及下达命令的程序、动员计划程序。动员程序由法律规范,不得随意更改。

1.和平时期准备与临战准备2.自主型准备与依赖型准备。

3.增殖型准备与消耗型准备。

服从大局、协调发展,打牢基础、突出重点,注重质量、提高效益,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国防动员实施,是运用国家的权力将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行动,是整个国防动员活动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阶段,与动员准备和复员构成国防动员的完整过程,是衡量和检验动员准备成效的标准。国防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动员实施则是动员准备的目的和归宿。

1.是国家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紧急措施。

2.是国家迅速重建战争能力的一种策划。

3.是实现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过程。

1.国防动员实施的时机。主要依据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依据敌国战争准备情况;依据本国的动员能力。

2.国防动员实施的特点。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比,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计划性、强制性和紧迫性等特点。

国防动员的实施程序,是动员组织者按照各项动员活动的承继关系和时间顺序,对动员工作做出的安排,它反映了国防动员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律。国家组织国防动员的基本程序是:动员决策、发布动员令、动员机构转入战时状态、修订动员计划、组织调动国防资源、检查与评估。

(四)国防动员实施的基本要求。

国防动员实施是将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决定性步骤或阶段,直接关系到国家战争能力的形成。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提高动员实施的质量,必须遵循集中统一、快速高效、灵活应变、安全可靠等基本原则。

国防动员的复员,是指在战争结束或即将结束时,运用国家权力有组织地将各动员领域恢复到战前状态的活动。

1.是战后不可逾越的阶段2.是保持战后国家政治稳定的需要。

3.是战后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经济的需要。

4.是国家战后重建动员基础的良好契机。

1.武装力量复员。是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战时编制体制转为平时编制体制。包括将武装力量缩减至和平时期的编制员额,并将精简下来的人员退出现役参加经济建设,对于符合预备役条件的人员转服预备役,处理武器装备和其他战争物资等。

2.经济复员。是指国民经济从战时状态转入平时状态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恢复国家因战争而中断的正常经济秩序,是复员的中心任务,也是整个复员过程中最复杂的活动。经济复员主要包括转换经济体制;改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恢复经济基础设施。

3.政治复员。是指国家为了实现战争向和平转变而展开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主要包括:解除战争状态,停止执行战时法规;;调整国家机构职能;调整宣传教育方针;调整外交政策。

4.其它领域复员。国防动员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国防动员逆向过程的复员,也必然会涉及相应的领域。

(三)国防动员复员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定复员的时机。通常可分为战时复员和战后复员两种。复员的时机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本国完全取得战略主动权,战争胜利已经指日可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复员,使国家随着战争的结束能很快地进入全面复员阶段。二是作战双方势均力敌,但继续作战都有很大困难,双方都准备谋求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停战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可以小规模地、在个别方面进行复员。三是战争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着手复员工作。

2.集中领导,统一组织。首先,复员同样是国家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实施复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复员的决定,并由国家实施集中统一的领导。其次,战后特别是大规模战争结束后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心不稳,物资奇缺,通货膨胀,黑市猖獗等。国家在这种混乱情况下,为了整顿政治、经济秩序,必须实施强有力的集中领导,统一组织。第三,复员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非常广泛,各领域的复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任何部门或单位都无法单独实施领导和组织工作。

3.与国家安全和发展目标相一致。复员的基本着眼点既要满足眼前的国家安全需要,与当前的战争局势相适应,又要争取尽快恢复经济和稳定社会秩序,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4.周密计划,积极稳妥。通常情况下,复员计划应分级拟制,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和军队组织都应制定相应的复员计划,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严密的复员计划体系。

1.信息化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联盟动员”成为战争力量形成的重要途径。

2.信息化战争进程快、消耗高,“精确化”成为衡量动员效能的首要指标。“精确动员”的实质是减少动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地把动员潜力转化成战争实力,主要表现在国家进行渐进反应动员和“集约型”动员两个方面。

3.信息化战争是对人的智力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利用,“智能化”成为动员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智能化”动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知识化人力资源的动员;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动员;信息化动员手段的运用。

4.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和手段,动员的领域不断拓展。向信息技术资源领域拓展;向新闻媒体领域拓展;向心理领域拓展。

(二)国防动员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

1.动员是体系作战的重要组成。整体协调一致地行动是体系作战的最大特点。这种整体协调性不仅体现在战时各军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还表现在战时前后方之间的协调一致行动,且后者的协同直接影响前者的协调一致。

2.动员是构成作战体系物质基础的战略支点。首先,动员是生成和提高信息基础支撑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动员是诸作战要素能力得以生成和提高的重要保障。再次,动员是保障作战体系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

3.动员为联合作战行动提供即时补充和保障。一是为联合作战行动提供损(消)耗性补充。二是为联合作战提供增殖性保障。三是为联合作战提供应急性保障。

4.动员为提高和保障体系作战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建立信息化的国防动员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

2.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科学筹划。

3.加强动员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

4.完善动员资源的军事物流配送机制。

5.实行国民经济信息工程的军事化改造。

6.建立供需无缝对接的动员机制。

1.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军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现实需要。

中国国防军事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国防军事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理解中国国防军事政策、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军事理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军事制度、国防政策以及军事技术发展,让我对中国国防军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军事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军事发展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下面,我将从军事实力、军事战略、军事技术、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军事合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防军事概论中,我了解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体系由军队体制、军事技术、军事战略、军事力量四个方面构成。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中国积极推动实现国家的全面实力、军事实力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通过不断强化和提高这些方面的实力,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其次,在军事战略方面,中国坚持了一贯的国防政策,即积极防御、总体国防政策以及防御性国防思想。这些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军队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不以任何国家为目标,不参与任何国家间的军备竞赛。这一战略思想积极防御的基础上,以中国的国力、区域安全环境、世界安全形势为依据,制定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军事战略。

第三,军事技术是军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创新,如飞船技术、无人作战系统、高超音速飞行器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还加强了国防科技工业的研发实力。在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注重自主创新,突破了一些技术壁垒,提高了军队的作战效能,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第四,国家安全是军事力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中国,国家安全被视为维护国家发展、民族利益和国际安全的重要前提。通过坚持各种形式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中国加强了国家机构、法制和军队的建设,不断提升了国家的安全能力。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中国面临着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加强国家安全和军事力量的建设,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国际军事合作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国防军事概论中,我了解到中国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中国参加并维护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发展着同各国军队的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推动了国际军事合作的发展。

通过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我对中国国防军事有了更系统和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军事实力、军事战略、军事技术、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军事合作都体现了中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愿望和理念。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军事战略,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保障。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为我的国家的军队和国防事业感到骄傲,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学生,我会继续关注国防军事领域的发展,在自己的所学和所做中为国家的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概论课心得体会

通过本学期对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了解到土木工程专业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当今世界,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雄伟的建筑已成为各国经济腾飞的象征,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需要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宽敞的生活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每一个优秀的作品种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虎门大桥,广州塔,东方明珠电视台,埃菲尔铁塔,迪拜塔等等。这些著名的建筑物都给以我们深深的震撼。然而时代叫我们不能止步,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建筑空间已经不仅仅单纯从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从质量上也提车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环境的美观,有一定的舒适度。这就需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装修。如果说建筑主体工程构成了建筑的'骨架,那么装饰后的建筑则成了有血有肉的有机体,最终以丰富的,完善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最佳的建筑应该充分体现各种装饰材料的有关特性,结合现有的施工技术,最有效的手法,来达到构思所要表达的效果。建筑装修要考虑建筑空间的使用要求,保护主体机构免受损害,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装饰材料和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等。

同时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必将更加重视土木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一些重大项目将会陆续兴建,插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横跨大洋的桥梁,更加方便的交通将不是梦想。科技的发展,以及地球不断恶化的环境必将促使土木工程向太空和海洋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工程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和砖材,在未来,传统材料将得到改观,一些全新的更加适合建筑的材料将问世,尤其是化学合成材料将推动建筑走向更高点。同时,设计方法的精确化,设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和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引入,将会是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一句话,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土木工程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的职业,它建设了整个文明的物质基础。土木工程的根本工作目的是不断的提高生活的质量。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也是社会的建设者,积极的投身社会建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概论的心得体会

概论作为大学教育的起始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全面的、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基础。在我修读概论课程的一学期中,我获益良多,不仅拓宽了视野、增加了知识,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概论课程的体会和感悟,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概论课程让我领略到了知识的辽阔和复杂。在这门课上,我们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学科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等。这让我意识到,知识的世界是非常庞大的,一个人很难精通全部领域,也无法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我开始了解到这些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这样一来,我的学科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

其次,概论课程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常常要进行课文的分析和讨论,通过这样的练习,我逐渐养成了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概论课还教会了我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一个问题,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能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分析,并综合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观点,从而得出全面和准确的结论。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学术能力,更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问题。

另外,概论课程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在概论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项目。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完成共同的目标。每个人的观点和贡献都非常重要,所以我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和交流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更加理解到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多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对于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和团队合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最后,通过概论课程的学习,我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概论课程不仅要求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更要求我们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会了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如何筛选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等等。同时,我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自我管理,以确保我的学习效率和成果。这样的能力对于我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都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人才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而言之,概论课程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门课程,我开阔了眼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门课程不仅为我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全面和综合的人。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经历,我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概论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而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具备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拥抱新事物,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在新概论这门课程中,我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是我对于新概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新概论课程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新概论贯穿了整个大学学习生涯。通过该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和研究诸多科学领域和人类文化,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竞争和发展。新概论课程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的学术素养和学习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和要求。

第二段:新概论对于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在学习新概论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思想。对于一些常见的现象和问题,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新概论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人工智能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球化的利弊、文化与价值的多元化等等。通过这些研究和探究,我开始形成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观点和思考方法。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新概论需要我们同时具备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我必须通盘考虑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整合起来,以便对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视野,而这些能力也对于我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第四段:新概论对于未来的启示和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也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概论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创新潜力、提高思想境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学习并理解新概论,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建立起更为全面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以便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五段:学习新概论的收获和总结。

通过学习新概论,我对于社会和人类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自己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对于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同时,新概论也让我实现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便更加完美地适应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社交环境。在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涯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潜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概论》心得体会

在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概论作为开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是最基本的入门教材。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要认真思考、全面了解并掌握的知识很多,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开拓我们的眼界。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本文将会就概论课程的学习心得进行阐述。

概论是一个既全面又通用的概念,它涉及到整个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流程。不难看出,学习概论并不是只学某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而是通过对各种知识领域的系统介绍,从而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全面的学科思维方式。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最初被它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所吸引,从而感受到了概论课程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概论课程的知识结构。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概论课程的知识结构。它可以分为总论和各个部分。总论是基本概念的概述,包括科学方法、基本知识、学术流派等。而各个部分是指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特定内容,如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学等。在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中,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课程来探讨。

第三段:概论课程的知识方法。

概论课程不仅对于学科知识结构的探讨很重要,而且还重视对于科学方法的介绍与体验。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科学方法,包括实验、观察、归纳、演绎等等。而这些方法的学习不仅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能加强我们对科学的面向问题、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了解。

第四段:概论课程的思维模式。

在学习概论的课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总结概论思考的基本思维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从概念的角度、方法的角度和实践的角度等。通过这些思维模式的训练,我们可以培养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在学术和生活中更加自如地解决各种问题。

第五段:总结。

总结起来,学习概论课程是学术道路上很重要的一步,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概论课程还帮助我们培养了自学的能力,让我们更加善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全面开拓我们的眼界,同时也让我们有更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掌握。这些东西都会对我们的未来学术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概论

作为一名学生,追求知识和成长是我的使命所在。在大学学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课程之一就是“概论”。这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让我对世界有了更系统化、全面的认识。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概论”的重要性,这对我的学习和未来人生都有很大启示,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概论的作用和意义。

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多种学科领域的融合,带领学生逐步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我们大学早期学习的时候,很多专业知识还未接触。但是,通过“概论”,我们可以拓展视野,探索知识的各个领域,增强对知识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二、探索知识的多样性。

“概论”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从宏观的历史演变到微观的智力开发,从传媒文化的广告学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每一章节都在带领我们探索新领域,并在其中发现自己兴趣所在。我记得,当我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后,对于自己的个性和优点缺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这就让我兴奋不已。

三、学术能力的提升。

“概论”不仅能够让我们探索知识的广泛性,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学术能力。这门课程的作业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填空和选择题,还包括研究报告、论文和PPT等形式。在学习“概论”的期间,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和深层次的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质和规律。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的学术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我们所有课程和未来的学习都是有益的。

四、启示未来的职业规划。

“概论”更重要的作用是启示未来的职业规划。通过学习课程中的各种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对哪一个方向特别感兴趣,并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组织。我认为,在此期间建立人际关系和积累经验,对于未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五、总结。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概论”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拓展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让我们称为具有学术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人才。除此之外,“概论”的知识也让我们更加熟悉这个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希望在将来的日子里,“概论”的课程仍能够继续升华,让更多的学子受益。

药学概论心得

在药学领域,我对药物研发、生产、管理和使用的全面了解,以及通过实践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专业知识的过程。

1.背景介绍。

药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逐渐熟悉了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阅读专业文献、参与实验研究、进行案例分析等。我不仅关注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我深入理解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药物滥用的风险。

3.反思与总结。

通过药学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我认识到,药物研发和使用对社会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也意识到,药学研究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药学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历程。我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我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社会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概论》心得体会

第一段:“《概论》的重要性”

人生有很多难以回避的时刻需要面对诸如何做选择,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等问题,我认为学习《概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概论》不仅仅是一堂课,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和方法论,帮助我们了解并处理可能会面临的难题,同时也让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思考这些问题。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了解到了《概论》的重要性,因为不管我们学习什么专业或就业方向,这都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点。

第二段:“如何应用概念框架”

学习《概论》其实就是学习如何用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本身,并为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我们学习到了SWOT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分析一个公司或个人的战略,帮助我们在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然而,SWOT方法也有着缺陷,它可以找到一个人或团队的弱点,但不能提供针对这些弱点的任何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依赖SWOT分析,而是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

第三段:“对自身意义”

我认为《概论》对我个人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学到了许多对我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深远影响的知识。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能够将一些核心概念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之外,还能够帮助我形成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和方法,而这是非常宝贵的。而且,我也在课程中了解到了我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并发现我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第四段:“对职业规划的帮助”

学习《概论》还有助于我的职业规划,因为这门课程教会了我如何定位自己,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我们能够通过学习职业规划的方法,来找到自己的优势、兴趣和职业规划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此外,学习多种职业规划方法还能够提供洞见,进一步帮助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方向。

第五段:“总结”

学习《概论》虽然只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部分,但是对我的影响真是深远。在这堂课中,我学会了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论,并且深入了解了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帮助我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学习概论对于重视思维发展和多维度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者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学习这门课,我已经开始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不仅仅提升了我对知识的理解,更是让我明确了自己对未来的发展和大学生活的期望。

概论课心得体会

美学不仅限于学习与吸收,还应运用与再创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拿来为人服务的。关于美学的再创造,我认为小说的作者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小说作者在对现实生活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后,再结合自己故事情节的结构,对生活中的美学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再升华。而对于小说的广大读者来说,在接受了小说中的美学价值观以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吸收与再创造,也是一个学习美学很好的途径。

华夏美学提倡创作应该从自然真切的审美感受出发,反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作,小说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系统,更要求作者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和逻辑思维,否则就只能陷入“为写小说而写小说”困境。这个“自然真切”应如何理解?我认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形式不一,类型万种,但最终其本质只能归结为“自然真切”四个字。生活是美学成长的土壤,在小说中所展现的`生活细节,处处体现了美学的自然真切。就简单的拿小说中人物的价值观、整个故事的价值观来说,都是美学的细节体现,当一个人读完一本小说,他对其中人物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审美追求必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审美概念,古谚总说读书使人明智,其实也正体现了这一点,一个在刚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他在不断地阅读、学习中慢慢塑造个人的价值观、审美概念,而在这当中,小说功不可没。

“美”这个概念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我是一个喜欢看小说的人,我认为小说中的美学是社会生活中美学精神的浓缩,我们通过对小说美学的吸收,进而创造出全新的、带有个人印记的美学思想或者美学观念,从而一步步的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富有“美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