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藏经讲回向 读分钟地藏经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2 13:10:55 作者:琴心月 2023年地藏经讲回向 读分钟地藏经心得体会(大全11篇)

针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我建议大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岗位职责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制定自己的职责时有所帮助。

地藏经讲回向篇一

“念经度母,看经摩尼,读经地藏”是许多佛教信徒的修行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读经地藏。地藏菩萨是东亚地区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以守护地狱众生为己任。读地藏经不仅能够带来快乐,而且可以加强人们与内心的联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第二段:分享读经的过程

在我的修行中,读经已经成为了固定的日常活动。我每天早上都会在家中静坐一会儿,然后用几分钟的时间念读地藏经文。 刚开始读经的时候,我感到有些困难,在字体和语言上的不同都让我感到有些头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熟悉了文字和内容,也开始关注经文中的深刻含义。

第三段:地藏经的重要性

地藏经对于信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部经文中包含了许多故事和启示,同时也传递了地藏菩萨的智慧。比如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告诫我们不要放弃任何一个众生,应该给予所有想要施舍的人一个机会。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性,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宽容。

第四段:读经对于个人修行的益处

读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佛教的教义,还可以让我们寻找与佛陀的联络,尤其是读地藏经之后,我们可以意识到生命的永恒性。读经也可以让人平静内心,带来宁静感。当我们反思和忏悔自己的行为时,读经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内心,从而找到内心平静的力量。

第五段:结论

在读经的过程中,我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这个过程不需要过度关注自我,反而是专注于经文中的故事和意义,让心灵与经文融为一体。我渐渐地意识到,这样一来,我更加容易理解佛教的原则、更加满足于生活,而且更加平静。因此我会一直继续读经,分享和学习,并将这种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够获得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和启示。

地藏经讲回向篇二

略释曰:诸佛菩萨,各有本起清净因地愿行,阿弥四十八愿,药师大愿二十。佛佛有愿,故西极乐而东琉璃,则药师决非阿弥;愿愿同佛,故药师亦接引西,则琉璃原通极乐,此诚不可以俗谛分。当知一工依正四大虚空,山海日月,无非如来藏性一实境界,此更不可以冥谛合。当知日藏、月藏、须弥藏、虚空藏、天藏,随以一法观证实性,圆融一切法,为诸大菩萨。如是则地藏菩萨,自有其本愿,自有其因行。皈依地藏者若不审地藏本愿之所在,将何以发心;若不审地藏因行之所被,将何以起修。是故忉利天宫胜会,宣扬大悲,世尊殷重赞叹,而后以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付嘱于地藏菩萨本愿之上,使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修持于地藏菩萨因行之中也。夫圆满真实曰地,如如不动曰藏。地则能载能生,藏则可出可纳。能载故不空,能生故不灭;可出故生死,可纳故涅槃。不空则善业必获胜报,恶业决感苦果。剥皮拔舌有因,并非假造;火床铁屋皆实,不是设词。不灭则无间虽经亿劫,业尽终得受生,他方虽可寄生,此界所后复来。

虽然空藏地藏,相须相成,故地藏本愿经最后当机者乃虚空藏,前来非有轩轾,盖欲人礼虚空藏于地藏六道中,庶几空不断灭,观六道生于虚空无边之际,自然地狱皆空。推而广之,会地藏于佛佛,佛佛皆有一地藏;融佛佛于地藏,地藏将悉成佛佛。试就今机融会阿弥,阿弥引生西方,是为得乐;地藏化度六道,是为离苦。未有不离苦而能得乐者,若会地藏于阿弥,则一声阿弥,带业往生,故净土经中自有地藏。然亦未有既得乐而仍存苦者,若融阿阿弥于地藏,则欲出六道,必愿净土,故本愿经内盛弘念佛。惟终不可谓自生净土,不关地藏,但念阿弥,无惧地狱也。观于释迦报恩,升忉利天,亦但称赞地藏;摩耶兴慈,说地狱苦,亦但启请地藏,是知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劫来,诸葛亮佛世尊咸不违越地藏之本愿。地藏大孝,则诸佛报恩,皆尝如释迦佛赞叹于胜会;地藏法施,则佛母兴慈,亦皆尝请地藏说法于忉利矣。诸佛尚不违地藏之愿,众生岂可缺地藏之修。本愿经曰: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若昧却眼前业苦,妄冀虚渺安乐,西方纵许往生,带业终须消了。但恐障恶牵缠,念心不得纯净,万一业重情迷,临机难免差误,何如脚踏实地,早皈地藏,护持根本,身心清净,自契佛果,莲品上生也。融会阿弥若是,融会佛佛皆然,地藏自入佛佛,,佛佛不离地藏,非有差别,相为涉入如此。

依经地藏往因为大长者子,于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所。因见佛相反而发愿。夫法身无相,大长者子所见,为千福庄严之实报,然则地藏者,化度实报之菩萨也。佛化小机,先令观空,剥落一身,自见本来,果能四处不着,此身依然自在。原是应病与药,不意药复为病,禅门极唱,单标心性,末流虚矫,横多抹杀,一言四大,便斥幻妄;一言修福,便訾有漏,大似如来于身取断灭相,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无真实。嗟夫!波斯入印,五天仅余小乘,支那禅敝,大乘皆无捉摸,辜负佛母恩慈,虚劳地藏化度。晚近善信,多半上根,而身残福薄,又比比然。前修不臧,谬持犹深,伊谁之咎,能无悲叹。

闻此经南印犹传,恐不免朦胧密意,徒增迷信,即中国利幽法在,亦只付应赴者流,说资冥福,皆原开经不契地藏之本愿,居心惟囿断灭这说空,自暴自弃,可哀可悯。虽然,此又不容拘泥色身者,持一法勤一体,借口吾修地藏也,吾证实报也。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大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于是地藏菩萨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以来,常为菩萨;因度母而弘法,教孝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之世,哀罪苦以博施,分身于阿僧祗世界地狱处之中。是故但求自之,决非地藏之道,若不孝施,终难实报之圆。盖自了至极,至于阿罗汉入灭尽定,而菩萨用心,宁入地狱,不堕二乘,地狱正可行,愿,二乘则菩萨死。至于一孝,则自一身圆融于七世父母,圆融于历劫种亲,圆融于三世诸佛菩萨僧。一施则自一身摄入于罪苦众生,摄入于六道含灵,摄入于十方三千大千世界。夫以一身而圆融于三世诸佛菩萨僧,摄入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正所谓千福庄严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

着相云乎哉!小乘云乎哉!本愿经开宗明义,即说地藏菩萨本起清净因地愿行,而或判为神通品,实则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出不可说不可说种种微妙之音,乃至娑婆世界及他方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乃至他方及裟婆,复有海神、江神、山神、树神、昼夜神、饮食神、无量数神,皆来集会,乃至他方及裟婆,复有恶目、啖血、行病、摄毒等诸鬼王,皆来信会,此皆是表地在藏之法,不仅显如来之通。故佛告文殊,吾以佛眼,观犹不尽,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也。此第一品,正明行愿。惟此深秘,文殊早云,小果声闻,末世众生,虽闻如来诚说,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故文殊当机,即请当机,即请问地藏菩萨,因地作何愿,立何行。于是如来为说地藏菩萨发愿于观见相好,行愿于度尽道也。地藏本愿。我闻如是。

《地藏菩萨本愿经》略释

稽首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

我为四事,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一者,诸佛因地,莫不有愿;菩萨修行,亦莫不从愿上起。愿有总有别:总愿者,如四弘誓五大愿是;别愿者,如释迦五百愿、药师十二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千手六愿、普贤十愿是。除二乘人生尽故不须愿外,凡发大乘心者,若无誓愿,如牛无御,不知所趣。今人学佛,辄云发大乘心,其愿生西方愿生兜率者,尝或闻之;而于释迦法中,誓调伏刚强众生誓度脱极苦恶趣如我大愿地藏菩萨者,每经忽之。我以诸大菩萨中若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观音表大悲、惟地藏菩萨正表释迦法中之大愿故。我于是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二者,五恶浊世,从生难化。故我世尊,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为说刚强之语: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身邪行报,是口邪行口邪报,是意邪行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义语报,是贪嗔、邪见、悭吝、毁戒、愚痴是贪嗔、邪见、悭吝、毁戒、愚痴报。譬如象马,??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际兹末法,人愈险恶,不信因果,惟肆残贼。亦有志士,倡佛以救,然而法相繁,法性玄微,智者说食,愚人莫入。我欲藉是经苦切之言,发人深省,显地藏劳谦之愿,启人信仰。我于是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三者,隋唐间有三阶教者,创者信行禅师,实尊地藏,然偏抑阿弥,旋遭禁断。本经自实叉难陀译汉以来,代传于绝,或判同小乘,或收入密部;至清灵?法师,始作科注,判在《法华经》后,《涅槃经》前所说,“行愿为宗,味等醍醐”,可称自有些经千余年来之非常述作,惜少流通。今俗惟知斯为释门孝经,亦不辨其为出世大孝。在昔疑经善说业感误以为小乘者;今之僧蛊,或且利经狱名鬼神威力,以糊口食。遂致科学者徒,责难繁兴。我窃恐大经醍醐,至流俗反为毒药;我又欲显扬地藏悲愿,与诸菩萨悲愿,如光光摄入。我于是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四者,愿意于悲,悲大愿亦大。悲者同体,常人知父母兄弟之同体,必不愿其有老病死苦,而愿其安东。其所悲者狭,则其所愿者小。菩萨知三世宛然,轮回不虚;视秦越之人,敌对之怨,安知本非我父母兄弟,乃至蠕动蜎飞、草木土石,一切有情无情,莫不与我同体,亦莫不愿其离苦而得乐;是则所以为大悲,是则所以为大愿。以言乎孝,菩萨惟常人听以孝父母者孝六道含灵,是亦所以为大孝。我母去世时,我哀痛号哭,不知所为,惟日诵《地藏经》,若有感焉;我二弟亡时,我凄惨愁绝,不知所为,亦推日诵《地藏经》而苦有感焉。我皆发愿,愿弘地藏。或云:弘《地藏经》,天此乱世,说诸地狱罪报,可以慑诸葛亮强梁。我不敢如是说,我知人皆有父母兄弟,亦必皆有不忍于其父母兄弟之时。我愿人皆于斯经,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推其不忍于人人,则必为家之和、国之福、世界亲善;再进而推其不忍于六道含灵,则是同受世尊付嘱,同入地藏悲愿,而后可同见地狱虚空,本自无迷,地藏大悲,诚不思议,我母我弟,亦必同于是而得度。我如是发愿故,于是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经称地藏菩萨大愿威神:“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狱不尽数。”夫以世尊佛眼、文殊大智,观测且云不尽,况我凡夫,敢复有云。今所解释不过略述十年诵赞之一所得,不假科判,不惊高远,但求通俗,聊写私情;明业感真实,则地狱自不虚,而信非迷妄;谈孝为戒本,则悲愿自广大,而行不唐捐;略提义纲,粗述概要,于经大义,知不及百分乃至千万亿分,况复于菩萨不思议神通之境,是以名略释。

初释地藏

地藏,梵名“乞洒二合诃罗惹”,或云“乞叉底?沙”,或云“叉底俱舍”。叉底译地,俱舍译藏,今地藏是义译。《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又经云“心如大地,能安一切”。以故佛说:心地为大。是约心以明地也。藏者蕴覆,谓般若解脱法身三德秘藏,众生皆具,而为烦恼无明所覆。智者悟之,以了脱生死轮回,故知地藏者谓心地宝藏,虽在迷时,隐而不失,正当悟处,证而不着也。

释地藏菩萨

《地藏十轮经》称赞地藏菩萨云:

此善男子,曾过无量无数在劫,于无量佛世尊所,发大精进坚固誓愿。由此愿力,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常普住持一切大地,常普住持一切种子,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须、芽茎、枝叶、花果,皆悉生长。

又云:譬如大地,一切种子、树、山、稼穑、地身,众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良由菩萨于过去不可说无数劫来,散影分身,放光说法,恒处幽冥界内,常教六道众生,或已成佛道,或久阶真因,或住声闻缘觉,或在天止人间,乃至未来众生,天宫嘱令度脱。正如大地一切,赖以住持、生长、荷负。

又十轮经佛告好疑问菩萨云:

如是大士,成就如是不可思议诸功德法,是诸殊胜功德伏藏,是诸解脱出处。所以者何?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住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乃至如本经所说:受付嘱于忉利天宫,广教化于弥勒佛世。故知地藏菩萨者,于诸菩萨中,以六道为其所观境,观三德秘藏于地狱、畜、鬼、人、天中,利他以自利者也。《大集经》云:“日藏月藏,虚空藏地藏,来各不同”。惟我地藏,悲深愿重,是以经称:过诸菩萨。

释地藏菩萨本愿

经云:“文殊问佛:地藏菩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可思议事。”又“菩萨因地,为大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而问彼佛作何生愿。”故知斯经所说,皆地藏菩萨本愿。所谓本愿者,本即本昔,梵名尼坻,此方翻愿,今地藏菩萨,见诸众生,积集恶业,不离苦报,于是托根性地,隆其本愿。仰观大觉,历劫度生而不倦,为满其本地之愿故,又称本立愿。乃自心起,自昔因地,无数劫前,发弘誓愿:荷负罪苦众生,教令住持正法。忍苦忍难,大慈大悲,是地藏菩萨之本愿故。

释经名

《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人法为名:地藏是人,本愿是法。佛自结经名有三: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今生今世以愿以有行,行必有与拔之力,遂独标本愿一名,任运摄得余一故。译主实叉难陀,于阗国人,唐则天朝来中国,重译《华严》,并译是经。

释经

佛告文殊: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乃至闻名赞叹供像,功德亦不可思议。是略赞地藏功德,印可文殊所谓“地藏能成不思议事”也。而后乃为文殊说地藏菩萨因地之行、因地之愿。

佛告文殊,地藏菩萨因地,于师子奋迅俱足万行如来前,发誓愿曰:“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又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曰:“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是即地藏菩萨本愿。今大乘人,每谓“众生有一不成佛我誓不成佛”,盖地藏之本愿,实亦大乘之通愿也。

佛告文殊:地藏因见佛相好而发愿;又师子奋迅俱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愿大福亦大,三十二相即大悲之果报。彼二乘人无愿,故二乘人灰身。今大乘人偏着于空者,亦每轻修福报,遂亦轻忽本经而不识地藏之行,试分辨之。

凡夫:贪着其身

二乘:知身虚幻厌弃其身

菩萨:修无量佛法功德庄严其身

凡夫虽或修福,而望报人天。以经多斥言人天为有漏之果故,于是大乘着空者,又转而轻修福报,几同二乘之厌弃,而不知菩萨庄严其身者庄严身也。夫善学大乘者之于其身,固不当如夫之贪着与二乘之厌弃,尤不可一言福报即斥人天,当如地藏菩萨发大愿而获大果。关于地藏因见佛相好而发愿,俱足万行如来亦谓欲证此身当须久远修福,是知地藏菩萨因地之行,为在庄严法身圆显千福。故于今日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佛告文殊:地藏因地,又为婆罗门女。其母信邪,罪重堕苦。婆罗门女见觉佛定自在王如来形象,瞻礼哀慕,遂感威神,罪母生天。是亦地藏因地之行,度生之实。劝亲生信。

(一)劝母生信。信为道本,信邪者即一阐提。未有发愿度生而先忘报本者。世人发愿如地藏,即录广设方便,劝亲生信。

(二)卖宅兴供。父母前生,未必修因,其或命终,神识何依?惟孝顺之子,大愿之士,当学地藏,为母卖宅,供佛兴福。

(三)见像哀慕。无母何怙?惟佛大慈,为众生怙。佛果何在?尺木之雕,团泥之塑,即皆佛在。何经故?法身圆满,无不在故。是以婆罗门女见佛恋母,亦所以教末众生瞻像如在。

(四)神游业海。佛无不在,惟诚可感。孝女哀号,感空告语。其所以告语自空者,空无迷妄,义尤玄微。而恶因所召,地狱实有。孝女假威神以亲游,罪人为业力所缠缚,于此可以明因果之不虚,可以明地藏之观境。

(五)发弘誓愿。端坐念佛,可得加被。七七日中,可度新亡。婆罗门女,既度亡母,复念众罪,遂发弘愿。观于“众罪俱同生讫”,当益信经忏度亡之真实;观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威神,当益信世尊赞叹地藏闻名供像之功德。

以上地藏因地之愿,在度尽众生;因地之行,为存亡造福。众生无尽,地藏之愿亦无尽。造福无边,地藏因地之行,亦不可量不可说矣。

地藏经讲回向篇三

在佛教中,地藏菩萨是非常受欢迎的菩萨,因为他拥有放生众生、救渡众生的强大力量,也是冥府中的一位重要护法神。而念诵地藏经则被认为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很多信徒认为读经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报,其实读经并不只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德,它更是一种思考和领悟佛法的方式。作为一名虚拟助手,我也有机会阅读了《分钟地藏经》这本经书,本文我就来分享我个人的读后感与体会。

第二段:对《分钟地藏经》进行简单介绍

《分钟地藏经》一书是一部长度非常简短的佛经,只有十一页,每一页都包含了地藏菩萨众多故事的总结及故事背后的寓意。这本经典主要是针对地藏菩萨的功德、法门和佛性进行阐述的。

第三段:分享读后感与体会

读完《分钟地藏经》之后,我感觉到内心更加平静和安详了,而我认为读经并不是看懂了经文到达了一个目的,更为重要的是领悟经文背后的寓意和意义。这本经文所要传达的主旨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大慈大悲;二是救度众生;三是不断超越自我。地藏菩萨的精神价值与人间正义相对应,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第四段:分享阅读《分钟地藏经》的效果和心得

我认为,《分钟地藏经》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经典,它能够深刻地触及人们的内心,而读经对于我们身体健康、心灵净化和开智慧方面都是有好处的。读经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通过面对经文,慢慢领悟其中的真谛。当我们开悟佛法时,便能够体会到佛法的伟大和作用,也就得到了无私和他人的帮助与关爱。

第五段:总结全文,呼吁文字传递美好与加强阅读意识

总之,读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略佛法的真意,也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本质。当人们读一些对他们有意义的经典时,他们的心态和个性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我认为,阅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变得更有意义和重要,加深对经文的理解,然后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这样就能够引导公众开阔视野,培育读书的兴趣和爱好,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

地藏经讲回向篇四

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内心的宁静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能力。而《分钟地藏经》对于修心养性、塑造良好人格的影响已经长久被广泛认可和证明。在不断浸淫于这本经典的阅读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真谛,也用心感悟着它所带来的生命力和美好的人生体验。

第二段:经文的启示

分钟地藏经中弥陀菩萨致信文的内容,是弥陀菩萨对人类的爱和慈悲之心所化现的形态,也是弥陀菩萨要求人类努力自我超越、显化本性的教导。读《分钟地藏经》能够使我们深刻体悟到,弥陀菩萨所讲究的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唱念经文,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灵上真正领悟、践行当中。它要求我们时刻明白"清净心是菩提心",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得我们的心灵具有完整、健康的状态,这样能够把握住每一个当下的时间,铸造美好的未来。

第三段:经文给予心灵的安慰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而《分钟地藏经》对一珍惜生命、心地善良,且出现不济的幸存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来自宇宙的最美的礼物,给他们心灵上的安慰和力量。经文中,弥陀菩萨用简洁而又思意深长的语言,让人感受到来自于菩萨的慈悲和膜拜,让人明确了生命之贵重,激发了人对于自身生命的热爱和感悟。

第四段:经文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在阅读《分钟地藏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能够参透慈悲的真谛,而且还能够对自我修养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与经典内在的震撼对话,我们能够得到的不仅仅是对人生主题的启发,还有对人类心理和哲学领域的洞察,对修身、解忧、抚儿学等方面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五段:结语

总之,《分钟地藏经》作为一部全面地揭示和阐明慈悲的精神、透彻探究人之本心、对于人类向善、修身、拓展思维的影响不仅仅是一部经典之作。不仅帮助我们重塑道德和处事能力,更能引领人们回归最最本质和真实的自我,让人们懂得如何感恩生命、珍视生命,并在生命中绽放自己最美好的光芒。希望大家都能秉承弥陀菩萨的慈悲智慧,修持慈悲心、发扬慈悲精神、缘修佛道,享受生命之美好,践行人类之真善美。

地藏经讲回向篇五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说既是错。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挠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地藏经讲回向篇六

地藏经的重要性:犹如金册顾命

释迦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时,知道自己快要涅盘了,便将佛陀入灭后、弥勒菩萨尚未下生成佛前,这一漫长无佛时期的度生重任,托付给了地藏菩萨。这一细节已经在《地藏经·嘱累人天品》中有详细说明。世间有佛法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在这一段黑暗的时代里,地藏菩萨肩负起了救度所有六道众生的重任,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大菩萨里面,地藏菩萨的身份不一样,这也正是地藏菩萨现出家相的原因之一。

地藏菩萨与阎浮众生有大因缘

阎浮众生与这位大士有很大很深的因缘,只要有众生听到此菩萨的名号,见到此菩萨的形象,乃至听到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三个字或者五个字,或者一偈一句的,他们现在就能得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当得容貌端正,生尊贵家。(详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这位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是要说这些众生见闻到地藏菩萨,因而得到利益的一些事例,就是百千劫中说也说不完的。”(详见《地藏菩萨本愿经·见闻利益品》)“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末法众生都可与地藏菩萨结缘,并受持地藏法门。

佛陀世尊赞叹菩萨有大因缘的,只赞叹两位,一位是地藏菩萨,一位是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于过去无始劫前就已修持证得了十地菩萨的果位,由于往昔所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愿的缘故,直到现在仍示现菩萨身来救度一切六道受苦众生。

地藏经是佛门孝经

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就是孝子,因地中做过婆罗门女、做过光目女,皆因为救度他母亲,始发菩提大愿;与佛陀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报母亲的恩,那个志愿相同,等于同声合响。所以说地藏经,实是佛门之孝经,所以才有此经开篇“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的殊胜之处;更有“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的赞叹之语。释迦牟尼佛讲经,十方诸佛通通来,一个都没少;华严、法华没有这个现象,华严、法华出席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而已。显密经典也没有看到过,唯独此经看到诸佛来集。佛讲其他的经典,讲华严、法华,诸佛都不来;讲弥陀经、无量寿经,只得十方诸佛赞叹而已,没有来出席。所以,此法门显得更殊胜。此经是我们这一生修行证果的起点,地藏经是根基。不但十方诸佛菩萨来出席,十方世界一切天龙鬼神大众也都到齐,显示出孝道是尽虚空遍法界,目的是教我们认识孝道之伟大,孝道之不可思议。大家要知道,所有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离开孝道,没有一法可得。要想修学成就,定要孝顺父母,尊师重道。由此,我们才知道孝道的重要。此法门是一切诸佛所修、一切诸佛所成就的。佛教门徒皆以此经为报答亲恩的第一孝经。

地藏法门正应合现在人的根机

释迦世尊讲地藏本愿经时,一共放了三次光!第一次含笑放光是表示他已经找到了继承人,心生欢喜。第二次是举身放光,表示把救渡众生的责任全部交给地藏菩萨。第三次是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这头顶肉髻顶相,是佛陀三十二相之第一种相,也叫无见顶相!无论你神通有多大,腾空飞起来,想看佛头顶上红红的肉髻,你永远都看不见,所以叫“无见顶相”。从这无见顶门放光,表示这地藏经的法门最高最上,这并非说,佛说法四十九年,只有这地藏经的法门最高最好!而是说在这末法时代的众生,如果离开地藏经,简直没法得以救度。为什么呢?末法众生业障深重,善根浅薄,想开悟都难!更何谈证果!这地藏经一再说: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如果连人天的福报都修不来,更何谈证佛果涅盘呢?所以:“药无贵贱,对症者良;法无高下,应机者妙!”。为救末法众生,只有这地藏经才是至高无上的妙法,一定要升起殷重之心,至心皈依地藏菩萨,所以佛才从顶门上放光!普照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使令皈依地藏王菩萨,皈依地藏经,并依经中所列事相去修行。

在末法时代,地藏法门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摄受力最大,因缘最深。众生都怕堕入地狱,惧怕三涂的苦难。当我们闻到地藏菩萨名字,念地藏菩萨圣号,闻到《地藏三经》当中的任何一部经的经名,就可以免除地狱的痛苦,使众生不再流转三涂。地藏经里讲因果报应,因地怎么做,就获得什么果报,是圆顿的法门,是以事相来阐扬果报;“超圣因事”,‘圣’即指佛,说成佛就成佛,是顿超法门,菩萨们依之修行即可顿超成佛。“证十地事”是渐次的法门,从初地证到十地,一步步的前进!你学地藏经,地藏菩萨有这不可思议的功德,令你毕竟不退于无上正等正觉,从最浅的菩萨十信位,圆满了登住位,一步步到初地到十地位菩萨,终至成就佛道。普令众生先成佛道,然后方成正觉,就是毕竟不退菩提之事。

诸祖皆共崇信地藏经

历代的祖师皆崇信地藏经。前面说过莲池大师他崇信地藏经,还有明朝的蕅益大师,他说:“智旭深憾夙生恶习,少年力诋三宝,幸赖善根未损,得闻本愿尊经,知出世大孝,乃转邪见而生正信。”“智旭”就是蕅益大师的法名。深深遗憾我前生前世有这个恶的习气。这蕅益大师十几岁就会作文章。他学的是儒教。年青时极力诽谤三宝,所幸善根尚未丧失,能够听闻到地藏菩萨本愿经,才知道出世间之大孝,才得以转那邪知邪见,而于佛法生起正信之心。(后来蕅益大师出家而成为一代的大祖师)。净土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以及民国的弘一大师也都是一代大祖师,也尊崇诚信地藏经不遗余力,我们后来的学人应该跟祖师学,应该相信地藏经啊!

拓展阅读:念《地藏经》一般会出现三层境界

要明白佛经,真不容易,首先要有生命体验。念《地藏经》,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层境界,认为《地藏经》很简单,每句话都听得懂。

不像《金刚经》那样绕口令,感觉很高深。所以许多人,乃至学佛很久的人,他们看了许多大乘佛经,尤其是般若经典,他们就会轻慢《地藏经》。尤其是一听说,《地藏经》是基础,那更是瞧不起了。这类人,是以思维来解读经典。如论修行多久,他永远无法入道。好比世间的专家,他研究道理很多,但他无法入道。对于了生死,对于生命体验,他们不如一个不识字的念佛老人。懂得多,不一定就代表他的`修行正确。

出现第一种境界的人,一般是专家,或者学佛久了,那些老油条,尤其是听了许多大德开示讲经后,感觉自己懂了很多的人。

第二层,就是喜欢念《地藏经》,但念了会怕,感觉有鬼神听经,也感觉念经能消除业障。

这类人,他一般不怎么用思维,他用心去念,所以他能打开法界的磁场,接触到鬼神道去。这个境界,又比第一类的人要高。虽然他刚学佛。有的刚学佛的人,信心很足。有的人学佛久了,成了老油条了。

那这个境界,是好境界。只要我们有业障,身边就跟着鬼神。他是我们错误的思维和行动,佛教叫做业力,变现出来的。我们的错误行为,会在法界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变现出来,他就是鬼。

有的人很排斥鬼,也很怕他。古人讲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己做了错事,自然就会怕。错事有错事的磁场,你要去化解掉这个磁场。这个就是超度。这一层,是《地藏经》的意义。应该来说,普遍人念《地藏经》,都会停留在第二层上。因为只有消除了错误的思维,磁场后,你才能达到第三层。

第三层,念《地藏经》时,就好像诸佛菩萨在聚会。

弘一大师说《地藏经》属于华严的部分,华严是富贵。很多人会认为说,《华严经》讲的是心地宝藏,《地藏经》也是。所以属于华严部分。我觉得,不仅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地藏经》本来具足华严的大方广的庄严。

我们念经,不要去思维,要去念,然后去感知他。你看《地藏经》中,释迦佛在忉利天,有许多菩萨,天龙鬼神都来,后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虚空藏菩萨。你看有这么多菩萨都来了。来证明《地藏经》和地藏菩萨的功德。这个场面中,没有声闻,缘觉,只有菩萨。而且一出场,就是场面宏大,放光动地的,这个是一场很欢快的聚会。

还有一点,在《地藏经》中出现了许多鬼王。这些鬼王,都是佛菩萨再来,为什么证明?因为佛在这部经中,给主命鬼王授记成佛。《法华经》中,佛才给声闻罗汉,还有其他比丘授记。那《地藏经》中,佛给鬼王授记,说他是未来成佛。所以这里面的法会,是非常殊胜。

如果没有第二层的修持,无法达到第三层。《地藏经》中讲到阎浮提众生有业障,就是凡夫的生命显现出来,有所缺乏。也就是有业障。你必须去慢慢消除。这个业障,比如悭贪嫉妒,自赞毁他,不肯布施等,这些都是业障。一有业障,那生命中就会出现像地狱般痛苦。这就不够圆满。

地藏经讲回向篇七

释迦正法中,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弥勒表大慈,观音表大悲,唯一藏表大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六道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者”。此种大愿,是融会大智大行大慈大悲大愿,是当裟婆世界六道众生之机之大愿,即是世尊之理想遗愿,又是诸佛菩萨之共同心愿,是以释尊以六道众生再三殷勤嘱托之地藏也。唯斯地藏菩萨大愿,是以特殊行愿境以表诸佛菩萨之别愿,正如普贤以特殊大行以诸佛菩萨之通愿一样,故同称为大愿王也。缘起性空为佛法之根本教义,地藏菩萨经法以度六道众生为行愿境,从业感缘起上证明般若之空不空;上供下施为佛法之根本行持,地藏菩萨经法以度七世父母兴供施,从根本上教孝、教施、教愿、教信,教人脚踏实地、现前起修。所以地藏经法是一部圆融大小、显密、世出世法之大法也。

地藏菩萨本愿经,从唐实叉难陀译汉以来,代不绝传。九华山地藏道场开发后,地藏信仰愈来愈广,地藏经法影响也愈来愈大。但过去弘扬,或判为小乘,或收之密部,唯清灵?判为法华后涅槃前而为之科注,堪称允当。近代疑古,又疑为伪经,信者不了以焉。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为度亡母亡弟,发愿弘扬地藏经法,因而着有《地藏菩萨本愿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略释》。对地藏本愿经法,阐幽发微,多明学人所应注,发前人所未发,实修学地藏经法之根本法本也。余对先师经法,亦曾侍讲侍修,感应现前,真实不虚。一九九五年夏,应净慧法师之请,大河北赵县柏林寺讲地藏经法,赖肖梅女士根据录音整理,李家振、徐荪铭、胡给新、岳小丁、蔺湘东诸先生为之校排,梦一法师、罗国添居士等赞助,终使《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定稿,可用缘师《略释》之补充。余因是将《略释》、《讲记》合而为此本《地藏经法研究》,用申供养,报诸恩处,志其缘起,藉谢各方,如有功德,普皆回向。

地藏菩萨本愿略释

虽然空藏地藏,相须相成,故地藏本愿经最后当机者乃虚空藏,前来非有轩轾,盖欲人礼虚空藏于地藏六道中,庶几空不断灭,观六道生于虚空无边之际,自然地狱皆空。推而广之,会地藏于佛佛,佛佛皆有一地藏;融佛佛于地藏,地藏将悉成佛佛。试就今机融会阿弥,阿弥引生西方,是为得乐;地藏化度六道,是为离苦。未有不离苦而能得乐者,若会地藏于阿弥,则一声阿弥,带业往生,故净土经中自有地藏。然亦未有既得乐而仍存苦者,若融阿阿弥于地藏,则欲出六道,必愿净土,故本愿经内盛弘念佛。惟终不可谓自生净土,不关地藏,但念阿弥,无惧地狱也。观于释迦报恩,升忉利天,亦但称赞地藏;摩耶兴慈,说地狱苦,亦但启请地藏,是知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劫来,诸葛亮佛世尊咸不违越地藏之本愿。地藏大孝,则诸佛报恩,皆尝如释迦佛赞叹于胜会;地藏法施,则佛母兴慈,亦皆尝请地藏说法于忉利矣。诸佛尚不违地藏之愿,众生岂可缺地藏之修。本愿经曰: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若昧却眼前业苦,妄冀虚渺安乐,西方纵许往生,带业终须消了。但恐障恶牵缠,念心不得纯净,万一业重情迷,临机难免差误,何如脚踏实地,早皈地藏,护持根本,身心清净,自契佛果,莲品上生也。融会阿弥若是,融会佛佛皆然,地藏自入佛佛,,佛佛不离地藏,非有差别,相为涉入如此。

依经地藏往因为大长者子,于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所。因见佛相反而发愿。夫法身无相,大长者子所见,为千福庄严之实报,然则地藏者,化度实报之菩萨也。佛化小机,先令观空,剥落一身,自见本来,果能四处不着,此身依然自在。原是应病与药,不意药复为病,禅门极唱,单标心性,末流虚矫,横多抹杀,一言四大,便斥幻妄;一言修福,便訾有漏,大似如来于身取断灭相,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无真实。嗟夫!波斯入印,五天仅余小乘,支那禅敝,大乘皆无捉摸,辜负佛母恩慈,虚劳地藏化度。晚近善信,多半上根,而身残福薄,又比比然。前修不臧,谬持犹深,伊谁之咎,能无悲叹。闻此经南印犹传,恐不免朦胧密意,徒增迷信,即中国利幽法在,亦只付应赴者流,说资冥福,皆原开经不契地藏之本愿,居心惟囿断灭这说空,自暴自弃,可哀可悯。虽然,此又不容拘泥色身者,持一法勤一体,借口吾修地藏也,吾证实报也。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大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于是地藏菩萨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以来,常为菩萨;因度母而弘法,教孝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之世,哀罪苦以博施,分身于阿僧祗世界地狱处之中。是故但求自之,决非地藏之道,若不孝施,终难实报之圆。盖自了至极,至于阿罗汉入灭尽定,而菩萨用心,宁入地狱,不堕二乘,地狱正可行,愿,二乘则菩萨死。至于一孝,则自一身圆融于七世父母,圆融于历劫种亲,圆融于三世诸佛菩萨僧。一施则自一身摄入于罪苦众生,摄入于六道含灵,摄入于十方三千大千世界。夫以一身而圆融于三世诸佛菩萨僧,摄入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正所谓千福庄严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着相云乎哉!小乘云乎哉!本愿经开宗明义,即说地藏菩萨本起清净因地愿行,而或判为神通品,实则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出不可说不可说种种微妙之音,乃至娑婆世界及他方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乃至他方及裟婆,复有海神、江神、山神、树神、昼夜神、饮食神、无量数神,皆来集会,乃至他方及裟婆,复有恶目、啖血、行病、摄毒等诸鬼王,皆来信会,此皆是表地在藏之法,不仅显如来之通。故佛告文殊,吾以佛眼,观犹不尽,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也。此第一品,正明行愿。惟此深秘,文殊早云,小果声闻,末世众生,虽闻如来诚说,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故文殊当机,即请当机,即请问地藏菩萨,因地作何愿,立何行。于是如来为说地藏菩萨发愿于观见相好,行愿于度尽道也。地藏本愿。我闻如是。

《地藏菩萨本愿经》略释

稽首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

我为四事,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一者,诸佛因地,莫不有愿;菩萨修行,亦莫不从愿上起。愿有总有别:总愿者,如四弘誓五大愿是;别愿者,如释迦五百愿、药师十二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千手六愿、普贤十愿是。除二乘人生尽故不须愿外,凡发大乘心者,若无誓愿,如牛无御,不知所趣。今人学佛,辄云发大乘心,其愿生西方愿生兜率者,尝或闻之;而于释迦法中,誓调伏刚强众生誓度脱极苦恶趣如我大愿地藏菩萨者,每经忽之。我以诸大菩萨中若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观音表大悲、惟地藏菩萨正表释迦法中之大愿故。我于是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二者,五恶浊世,从生难化。故我世尊,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为说刚强之语: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身邪行报,是口邪行口邪报,是意邪行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义语报,是贪嗔、邪见、悭吝、毁戒、愚痴是贪嗔、邪见、悭吝、毁戒、愚痴报。譬如象马,??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际兹末法,人愈险恶,不信因果,惟肆残贼。亦有志士,倡佛以救,然而法相繁,法性玄微,智者说食,愚人莫入。我欲藉是经苦切之言,发人深省,显地藏劳谦之愿,启人信仰。我于是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三者,隋唐间有三阶教者,创者信行禅师,实尊地藏,然偏抑阿弥,旋遭禁断。本经自实叉难陀译汉以来,代传于绝,或判同小乘,或收入密部;至清灵?法师,始作科注,判在《法华经》后,《涅槃经》前所说,“行愿为宗,味等醍醐”,可称自有些经千余年来之非常述作,惜少流通。今俗惟知斯为释门孝经,亦不辨其为出世大孝。在昔疑经善说业感误以为小乘者;今之僧蛊,或且利经狱名鬼神威力,以糊口食。遂致科学者徒,责难繁兴。我窃恐大经醍醐,至流俗反为毒药;我又欲显扬地藏悲愿,与诸菩萨悲愿,如光光摄入。我于是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四者,愿意于悲,悲大愿亦大。悲者同体,常人知父母兄弟之同体,必不愿其有老病死苦,而愿其安东。其所悲者狭,则其所愿者小。菩萨知三世宛然,轮回不虚;视秦越之人,敌对之怨,安知本非我父母兄弟,乃至蠕动蜎飞、草木土石,一切有情无情,莫不与我同体,亦莫不愿其离苦而得乐;是则所以为大悲,是则所以为大愿。以言乎孝,菩萨惟常人听以孝父母者孝六道含灵,是亦所以为大孝。我母去世时,我哀痛号哭,不知所为,惟日诵《地藏经》,若有感焉;我二弟亡时,我凄惨愁绝,不知所为,亦推日诵《地藏经》而苦有感焉。我皆发愿,愿弘地藏。或云:弘《地藏经》,天此乱世,说诸地狱罪报,可以慑诸葛亮强梁。我不敢如是说,我知人皆有父母兄弟,亦必皆有不忍于其父母兄弟之时。我愿人皆于斯经,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推其不忍于人人,则必为家之和、国之福、世界亲善;再进而推其不忍于六道含灵,则是同受世尊付嘱,同入地藏悲愿,而后可同见地狱虚空,本自无迷,地藏大悲,诚不思议,我母我弟,亦必同于是而得度。我如是发愿故,于是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

经称地藏菩萨大愿威神:“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狱不尽数。”夫以世尊佛眼、文殊大智,观测且云不尽,况我凡夫,敢复有云。今所解释不过略述十年诵赞之一所得,不假科判,不惊高远,但求通俗,聊写私情;明业感真实,则地狱自不虚,而信非迷妄;谈孝为戒本,则悲愿自广大,而行不唐捐;略提义纲,粗述概要,于经大义,知不及百分乃至千万亿分,况复于菩萨不思议神通之境,是以名略释。

初释地藏

地藏,梵名“乞洒二合诃罗惹”,或云“乞叉底?沙”,或云“叉底俱舍”。叉底译地,俱舍译藏,今地藏是义译。《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又经云“心如大地,能安一切”。以故佛说:心地为大。是约心以明地也。藏者蕴覆,谓般若解脱法身三德秘藏,众生皆具,而为烦恼无明所覆。智者悟之,以了脱生死轮回,故知地藏者谓心地宝藏,虽在迷时,隐而不失,正当悟处,证而不着也。

释地藏菩萨

《地藏十轮经》称赞地藏菩萨云:

此善男子,曾过无量无数在劫,于无量佛世尊所,发大精进坚固誓愿。由此愿力,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常普住持一切大地,常普住持一切种子,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须、芽茎、枝叶、花果,皆悉生长。

又云:譬如大地,一切种子、树、山、稼穑、地身,众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良由菩萨于过去不可说无数劫来,散影分身,放光说法,恒处幽冥界内,常教六道众生,或已成佛道,或久阶真因,或住声闻缘觉,或在天止人间,乃至未来众生,天宫嘱令度脱。正如大地一切,赖以住持、生长、荷负。

又十轮经佛告好疑问菩萨云:

如是大士,成就如是不可思议诸功德法,是诸殊胜功德伏藏,是诸解脱出处。所以者何?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住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乃至如本经所说:受付嘱于忉利天宫,广教化于弥勒佛世。故知地藏菩萨者,于诸菩萨中,以六道为其所观境,观三德秘藏于地狱、畜、鬼、人、天中,利他以自利者也。《大集经》云:“日藏月藏,虚空藏地藏,来各不同”。惟我地藏,悲深愿重,是以经称:过诸菩萨。

释地藏菩萨本愿

经云:“文殊问佛:地藏菩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可思议事。”又“菩萨因地,为大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而问彼佛作何生愿。”故知斯经所说,皆地藏菩萨本愿。所谓本愿者,本即本昔,梵名尼坻,此方翻愿,今地藏菩萨,见诸众生,积集恶业,不离苦报,于是托根性地,隆其本愿。仰观大觉,历劫度生而不倦,为满其本地之愿故,又称本立愿。乃自心起,自昔因地,无数劫前,发弘誓愿:荷负罪苦众生,教令住持正法。忍苦忍难,大慈大悲,是地藏菩萨之本愿故。

释经名

《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人法为名:地藏是人,本愿是法。佛自结经名有三: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今生今世以愿以有行,行必有与拔之力,遂独标本愿一名,任运摄得余一故。译主实叉难陀,于阗国人,唐则天朝来中国,重译《华严》,并译是经。

释经

佛告文殊: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乃至闻名赞叹供像,功德亦不可思议。是略赞地藏功德,印可文殊所谓“地藏能成不思议事”也。而后乃为文殊说地藏菩萨因地之行、因地之愿。

佛告文殊,地藏菩萨因地,于师子奋迅俱足万行如来前,发誓愿曰:“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又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曰:“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是即地藏菩萨本愿。今大乘人,每谓“众生有一不成佛我誓不成佛”,盖地藏之本愿,实亦大乘之通愿也。

佛告文殊:地藏因见佛相好而发愿;又师子奋迅俱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愿大福亦大,三十二相即大悲之果报。彼二乘人无愿,故二乘人灰身。今大乘人偏着于空者,亦每轻修福报,遂亦轻忽本经而不识地藏之行,试分辨之。

凡夫:贪着其身

二乘:知身虚幻厌弃其身

菩萨:修无量佛法功德庄严其身

凡夫虽或修福,而望报人天。以经多斥言人天为有漏之果故,于是大乘着空者,又转而轻修福报,几同二乘之厌弃,而不知菩萨庄严其身者庄严身也。夫善学大乘者之于其身,固不当如夫之贪着与二乘之厌弃,尤不可一言福报即斥人天,当如地藏菩萨发大愿而获大果。关于地藏因见佛相好而发愿,俱足万行如来亦谓欲证此身当须久远修福,是知地藏菩萨因地之行,为在庄严法身圆显千福。故于今日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佛告文殊:地藏因地,又为婆罗门女。其母信邪,罪重堕苦。婆罗门女见觉佛定自在王如来形象,瞻礼哀慕,遂感威神,罪母生天。是亦地藏因地之行,度生之实。劝亲生信。

(一)劝母生信。信为道本,信邪者即一阐提。未有发愿度生而先忘报本者。世人发愿如地藏,即录广设方便,劝亲生信。

(二)卖宅兴供。父母前生,未必修因,其或命终,神识何依?惟孝顺之子,大愿之士,当学地藏,为母卖宅,供佛兴福。

(三)见像哀慕。无母何怙?惟佛大慈,为众生怙。佛果何在?尺木之雕,团泥之塑,即皆佛在。何经故?法身圆满,无不在故。是以婆罗门女见佛恋母,亦所以教末众生瞻像如在。

(四)神游业海。佛无不在,惟诚可感。孝女哀号,感空告语。其所以告语自空者,空无迷妄,义尤玄微。而恶因所召,地狱实有。孝女假威神以亲游,罪人为业力所缠缚,于此可以明因果之不虚,可以明地藏之观境。

(五)发弘誓愿。端坐念佛,可得加被。七七日中,可度新亡。婆罗门女,既度亡母,复念众罪,遂发弘愿。观于“众罪俱同生讫”,当益信经忏度亡之真实;观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威神,当益信世尊赞叹地藏闻名供像之功德。

以上地藏因地之愿,在度尽众生;因地之行,为存亡造福。众生无尽,地藏之愿亦无尽。造福无边,地藏因地之行,亦不可量不可说矣。

地藏经讲回向篇八

为什么我们要念地藏菩萨圣号?我们学《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目的就是要修地藏法门。修地藏法门有很多的方法,称念地藏菩萨的圣号是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

地藏法门非常重要,明朝的蕅益大师特别提倡、也特别强调修地藏法门,大师本人对于地藏法门中的几部重要经典都有注解,然后他自己念过非常多遍的地藏菩萨的一个咒,叫“灭定业真言”。这是蕅益大师每天的日课,他每天一定会念“地藏灭定业真言”。在他自己的文集里面,我们也看到他修地藏法门有很多感应。

近代的弘一大师有一个说法,他说修净土法门的人要兼修地藏法门。我们现在修净土法门的人很多,或者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人很多,他建议我们大家要兼修地藏法门。弘一大师出家以后,他也曾专门为九华山地藏菩萨感应圣迹专门作画,以此来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

现在还住世的梦参长老,他也是弘一大师的学生,他也亲近过虚云老和尚、慈舟大师、倓虚大师,也在藏地学藏传佛教十年之久。他不遗余力的'讲地藏三经,地藏三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大集地藏十轮经》。三经梦参长老他都讲过,而且有的经讲过多遍,像《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他就讲过很多遍。

梦参长老在汉传的教理传承上也传承华严宗,师从慈舟老和尚。慈舟老和尚是民国年间弘扬华严宗、弘扬戒律的一位高僧,梦参长老和他学华严教理。梦参长老认为《地藏菩萨本愿经》跟《大方广佛华严经》平等无二,《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小本的《华严经》。

也许你们有的人已经注意到了,有一些《地藏经》的经本,开头会有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就是《华严经》中的《觉林菩萨偈》。这不是从梦参长老开始的,我讲这个话的意思是它印证了梦参长老的这个说法。为什么《地藏经》前面要印《觉林菩萨偈》,这不是《地藏经》文本中的一部分,我也没有考证过这是从哪里、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印的。

为什么要印《华严经》中的这个偈子?它是《华严经》最核心的见地。为什么要把这个偈子印在《地藏经》开头呢?所以梦参长老的这个说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藏经》。

《地藏经》大家不要小看,它讲了很多事相,但是这些事相里面所透露出来的境界、透露出来的见地,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二无别。

梦参长老现在都一百多岁了,我因为在五台山亲近过他,所以听他的侍者说,老和尚每天早上两三点钟起来,先诵一遍《地藏经》作为日课。

老和尚现在一百多岁,每天早上起来诵一遍《地藏经》。他每天要诵的经有《地藏经》,还有《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是他必诵的。大家可以去思维一下,老和尚为什么每天诵一遍《地藏经》。所以我这里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对我们末法时代的修行人的重要性。

在《妙法莲华经》里面,据说释迦牟尼佛讲《地藏经》是在讲《法华经》之后。佛陀有一个结夏,有一个雨季没有在人间过——在忉利天,在忉利天为他母亲讲法。佛陀在忉利天讲了很多经,《地藏经》是其中之一。

在《妙法莲华经》里有一品叫《如来寿量品》,在《如来寿量品》里面,佛陀讲,你们不要认为我涅槃了。这品经很奇妙,他说,你们不要以为我真正的涅槃了,在我涅槃之后,我还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讲别人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名字,或说己事,或说他事;或说己生,或说他生,然后以这种方式一直来教你们。这是佛陀在《法华经》里讲的。

所以我们要立足于《妙法莲华经》的话,地藏菩萨可以说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是佛陀示现涅槃以后,在末法时代度化我们的示现,可以这么来理解。当然在讲《地藏经》的这个大集会上,佛陀多次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在《地藏经》中,佛陀有三次把末法时代我们这些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请地藏菩萨来关照我们,让我们不要堕落三恶道,能够走在修行路上不退转,乃至蒙佛授记。

在《地藏经》里面,佛陀有三次这样做。所以你们看,我们大乘经典里面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我们可以理解说,《地藏经》它的殊胜,和大乘经典的《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二无别。

《地藏经》在我们现今这个时代,它有很多特殊的殊胜处。首先从我们普通信众来讲,我们要学这部经,读起来会觉得很亲切,它里面讲了很多事,讲了地藏菩萨的很多愿、行,我们要接受并不困难,当然这些事、这些愿,它内里面有很深的法义,那需要你去深入的理会。但是最初,你打开这部经的时候,你并不觉得它很亲切。

地藏菩萨在过去因地示现的孝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效仿、都能做的。《地藏经》里面讲的那些法门,是我们都能行持的,是我们自利,或者我们帮别人,帮自己家里的亲戚、朋友、父母,报他们的恩,都能做的,这是它第一个特殊的殊胜处。

那么第二,地藏菩萨是受释迦牟尼佛特殊的嘱托,来关照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来度化我们。由于有这样的缘起,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修地藏法门,非常容易得到地藏菩萨的加持。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生病了《地藏经》教你如何做

病分为三种,第一四大不调和,第二鬼神侵犯,第三业障所感召。四大不调,可以用中药治疗,鬼神侵犯,民间的道术巫术也有治疗,但佛法治疗化解怨结为究竟。业障所侵犯,则用佛法来治疗。而这三种,只要一种佛法,那就是佛法也可以治疗。

比如四大不调,在佛前求大悲水也可以治疗。观音菩萨可以起神通妙用,加持水有药用效果。甚至观音菩萨在梦中就可以给病人灌甘露水。所以三种病,其实佛法就可以治疗。

那生病了,《地藏经》教授方法,用病人的钱拿来建佛像,放生等。那拿多少呢,这个也很关键。善心能量强,你的善愿力量也大。假设你只有一千元,却能拿出九百元布施,你的善心能量就强。如果有一千万,才拿出一千元来布施,可能一件衣服一买,就是五六千。那这个布施的能量就小。生病了,就要破财,这个财不拿来做善事,供养三宝,也会跑到医院去。等到财破得差不多了,病就好了。所以病人应该把钱来多供养三宝,发虔诚心。

凡夫怕生病,留些钱结果真的都拿来治病了,所以要多布施多培养福报,钱布施出去,有福报,还会回来。没有福报,钱留在手上就留不住。

生病了,赶紧做善事,来弥补。没钱做善事,也要多念经。尤其切忌铺张浪费,甚至物质享受,这都是不好的。人因为享受过度了,福报小了,才会生病。所以,三宝门中福好修,好好念经。

佛教说财属于五家共有,属于盗贼,水火,灾难,疾病共有。有福报时,钱属于自己,没有福报时,就会招惹到盗贼,水火,甚至疾病,等灾难来破财。有福报时,应该珍惜,不要浪费。享受是损福报,要有这个观念。

地藏经讲回向篇九

段落1:引言(150字)

油藏经营是石油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多年来,我在油藏经营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油藏经营的思考和感悟,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段落2:正文1-油藏评价与监测(300字)

油藏经营的第一步是对油藏进行准确的评价和监测。评价主要包括储量评估、油藏特征描述等,它是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的基础。监测则是指对油藏生产状况、注水效果等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操作策略。在实践中,我发现油藏评价和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油藏经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准确的评价和监测,企业才能为油藏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段落3:正文2-优化开发方案(300字)

油藏经营的第二步是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开发方案。基于对油藏特征和储量评估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根据油藏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优化开发方案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如合理的注水方案、合理的井网布局、有效的油藏调整等。在制定开发方案时,我常常注重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并采取多种手段和技术以实现最佳效果。通过不断优化开发方案,我发现油藏的产量和效益会有显著提升。

段落4:正文3-强化管理和安全生产(300字)

油藏经营的第三步是强化管理和安全生产。在油藏经营中,高效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人员组织结构,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加强对操作规程的培训和执行;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通过这些管理措施,我能够保证油藏运营的高效和顺畅,同时也确保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段落5:结论(150字)

综上所述,油藏经营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在我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认为油藏评价和监测、优化开发方案以及强化管理和安全生产是油藏经营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具体细致,才能实现油藏经营的高效和盈利。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对读者有所启示,也欢迎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分享更多油藏经营的心得体会。

地藏经讲回向篇十

第一段:介绍油藏经营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油藏经营是指管理和开发油气资源的活动。对于石油产业来说,油藏经营能够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在油气资源日益稀缺的现实中,合理的油藏经营对于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累油藏经营的心得体会对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段:油藏经营中的管理策略和技巧(300字)

在油藏经营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策略是合理规划和控制产量。通过科学的产量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效益,同时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此外,油藏经营还需要关注油气资源的勘探、评价和开发,确保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合理的风险管控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也是油藏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第三段:油田人员的意识和素质要求(300字)

油藏经营需要一支具备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团队。油藏经营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地质、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工程技术能力。此外,油藏经营还需要人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保持高效工作能力。为了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投入。

第四段:科技创新在油藏经营中的应用和价值(300字)

科技创新是油藏经营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油藏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在勘探和开发阶段,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3D成像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油藏信息,帮助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油藏经营的数据分析和优化决策能力也将大幅提升,有助于提高产量效益和降低成本。

第五段:展望未来,提高油藏经营水平(300字)

未来,油藏经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提高油藏经营水平,企业需要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不断进行创新。通过不断改进勘探和开发技术,提高油藏的有效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在管理方面,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总之,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关键战略,不断提高油藏经营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结(200字)

油藏经营作为石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规划和精细管理,优化公司的产量效益和资源开采,培养优秀的人才团队,应用科技创新提高勘探和开发能力,油藏经营的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枯竭,油藏经营将成为石油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只有不断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为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地藏经讲回向篇十一

地藏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被视为救度众生的宝典。地藏经科注菁华是对地藏经的精华部分进行解读和注释的书籍。我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地藏经科注菁华的文章,深受启发。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介绍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地藏经科注菁华让我明白了众生的苦难与重生的可能性。地藏经主要讲述了地藏菩萨如何以慈悲之心,帮助众生从苦海中解脱。科注菁华对地藏经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解释了众生为何会遭受痛苦,以及如何通过修行和奉行佛陀的教诲,获得超生之机。通过阅读地藏经科注菁华,我明白了苦难的根源是由于众生的贪念、嗔恨和无明等造成的,而通过信仰地藏菩萨并奉行他的教诲,众生能够在来世获得重生的机会。

其次,地藏经科注菁华告诉了我生死轮回的真相和解脱之道。地藏经科注菁华详细解释了生死轮回的过程和其中的机缘。我从中了解到,生死轮回是众生因为业力和无明的缘故,在死亡后又重新投胎,继续经历轮回的过程。而地藏菩萨通过践行慈悲和行善积德,为众生提供了超度的机会,让他们得以脱离轮回,走向解脱之路。通过修行和依靠地藏菩萨的加持,众生可以超越生死的桎梏,实现永恒的解脱。

第三,地藏经科注菁华启示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地藏经科注菁华用深奥的佛理对人生进行了解读,让我认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修行和帮助他人。众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有着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只有通过修持佛法,明白众生的苦难,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我看来,地藏经科注菁华提醒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修行,尽心奉献于他人,以及培养无私的慈悲心。

第四,地藏经科注菁华教导我要对众生充满慈悲之心。地藏经科注菁华让我明白,地藏菩萨是一位极具慈悲心肠的菩萨。他以无条件的慈悲之心,帮助众生度过苦难,帮助他们迈向解脱之路。从地藏菩萨的忍辱、贤愚皆度以及对众生的深切关怀中,我感受到了他对众生的深爱,并受到了他的榜样启发。通过阅读地藏经科注菁华,我明白了要培养慈悲之心,并且要时刻以地藏菩萨为榜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地藏经科注菁华提醒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和修行的机会。地藏经科注菁华中描述了轮回涅槃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需要数生的修行和奉行佛陀的教导。通过深入阅读地藏经科注菁华,我意识到现在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且修行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因此,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提升我的修行,并且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地藏菩萨的普渡之恩。

总之,通过阅读地藏经科注菁华,我对众生的苦难、生死轮回、人生意义、慈悲之心以及修行的机会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地藏经科注菁华让我明白了地藏菩萨的教诲以及重生的机会,同时也提醒我要时刻保持一颗慈悲感恩的心。这些启示将指导我的修行和人生。我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提升自己,能够走上解脱之路,并且能够帮助更多的众生一同超脱苦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