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调查报告(通用16篇)

时间:2023-11-20 08:16:40 作者:HT书生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通用16篇)

调查报告是一种详细描述和分析某一特定问题或现象的书面材料。所有的优秀调查报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充分引用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证据,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要求。

年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报告

(一)贷款增加额创历史新高。

20**年,全市贷款余额达到255.6亿元,比2008年末新增66.41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辖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9.18亿元,比2008年末增加57.16亿元,同比增长35.28%;20**年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90.82亿元,比2008年末新增22.87亿元,同比增长33.66%。

(二)“五信工程”助推企业发展。

20**年,遂宁市以中小企业金融培育为重点,实施“五信工程”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其经验做法被中国人民银行称为“遂宁模式”,并在总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上交流。“五信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是质量与效用并重,打牢信用档案物质基础。

二是信用评价贯穿全程,把好“入口关”确保持续性。

三是“点对点”开展信用培植,推动银评企长期合作共赢。

四是出台“一揽子”信用激励政策,体现培育核心价值。

五是塑造企业信用文化,多种载体传播诚信意识。

20**年,遂宁市有效搭建融资平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呈多元化格局。

一是搭建企业融资培育平台,**中小企业贷款难题。20**年,人民银行遂宁分行积极组织银行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培育,在20**年培育102户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新增培育中小企业150户,有145户接受辅导,65户获得贷款5.3亿元,新增贷款2.3亿元,其中33户为新建立信贷关系,累计贷款2.28亿元,贷款余额1.62亿元。

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开创全省先河,有效促进了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率先在全省成立了3家小额贷款公司,目前3家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98笔,贷款余额10288万元。

三是搭建政府背景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20**年末,银行机构发放政府背景融资平台贷款11亿元,成立担保公司21家,银行机构为中小企业发放担保贷款20.17亿元。

遂宁市委、市政府通过出台“遂宁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开展“银、政、企”深度合作,创新重点企业培育机制等办法,使遂宁融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年市政府为市本级企业贷款贴息754.7万元,但目前贷款难依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缺少抵押品、管理方式落后等,不易获得银行贷款。据遂宁调查队调查表明,调查的40家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反映最困难的是“贷不到款”。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

(一)自身实力不足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最直接原因。

一是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人员素质较低,可抵押资产不足。中小企业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企业淘汰的,同时,企业职工的素质也较低,技术人员较缺乏,可抵押质押足值、有效的房产、土地等有效资产相对较少。

二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较差。财务管理差是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情况给银行信贷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难度,使银行难以审核和确定是否给予信贷支持。

三是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档次较低,大多生产轻工类、资源消耗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上市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渠道还不成熟,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还未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担保机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担保体系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体,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这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充,又使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现行的金融制度对信贷抵押物的折扣率规定过高,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并且担保贷款的融资形式在遂宁初步建立,规模还不大,能够获得担保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少,并且获得的资金也有限。

中小企业因产出规模小,客观上处于为大企业配套的地位,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差,这样导致同类中小企业低层次重复建设。在当前的信用状态下,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资金供给方无法全面了解资金需求方的信息,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也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因为同样一笔资金贷给许多中小企业要比贷给一两个大企业的成本高出许多。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银行、工商、税务、统计、质监、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信用资源,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库。搜集纳税、还贷、产品质量检验、履行合同义务、生产经营和财务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信息评价、披露和公示制度,适时公布企业信息,促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为增强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形成完整的内部监控系统,尤其要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与监督制度,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企业有关信息的透明度,使企业合法经营。在保证真实传达信息的基础上,激活企业竞争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是企业信用的本质体现。

(二)强化担保公司的作用。

一是进一步扩大现有担保公司实力。要进一步整合现有担保资源,对现有由政府出资或参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要以现有政府投入为基础进行股份制改造,规范为独立法人,按市场原则进行商业化运作;要充分吸收民间资金和外来资本进入,逐步扩大充实公司资本金,进一步扩大担保能力。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注入制度,每年在企业发展基金中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补充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使其尽快逐步扩大到应有的担保额度。

二是积极推动组建会员制担保机构。会员制担保机构是由多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并主要为出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是一种封闭式的、非盈利性的、风险较低又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担保组织形式。结合实际,积极引导、组织成立各种类型的会员制担保机构。政府对组建会员制担保公司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支持,并对其注册资本金按银行基准利率实行一定的贴息补贴。

三是加快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是遂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可由企业、社团、自然人等出资设立。组织形式可以是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担保机构按《公司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引导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担保领域,鼓励引导民营担保机构、外来投资担保机构健康发展,形成各类担保机构相互补充、平等竞争、有序发展的担保格局。

一是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步伐,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各大型国家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理解中小企业合理融资的心情。在确定贷款扶持的对象上,要彻底摒弃所有制歧视、行业歧视和规模歧视,尽快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努力发现、培育和选择符合条件的借款客户和贷款项目,只要具备信誉好、经营优、效益好的'条件,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国有民营,都应一视同仁予以支持。要积极进行信贷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体制和激励机制。目前信贷管理体制权限过于集中,贷款审批程序严格而又复杂等情况严重地束缚了基层银行的经营。因此,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已成为疏通国有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一环。

二是要积极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已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难以承担起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任,一些地区性的中小银行具有经营灵活、地利及人缘等方面的优势,特别适宜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正是由于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从而应当成为中小企业的主导服务机构。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要考虑扶植中小银行,包括市外的金融机构进入遂宁拓展业务,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需求。

(四)积极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资金。

有的中小企业由于在银行无法借贷资金,或者是虽然能够借贷,但由于要扣除风险金等,企业实际获得的资金较少,又或者是因为银行或担保机构审批程序太慢,而企业又在短期内急需资金等情况,部分中小企业转而寻求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虽然对企业来说利率较高,但它获得的时间短,金额足,近年来颇受广大中小企业的青睐。但同时民间借贷又不在政府的监管之下,风险较大,成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所以政府一定要为其建立合法的平台(成立咨询公司等民间资金借贷中介公司),以积极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资金。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精选_

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受今年国家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外部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日益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严重。

日前,广东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以2007年度广东省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500强中的345家企业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对广东省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融资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解剖了造成这些企业融资难的真正原因,并提出解决融资难的对策。

六成多中小企融资“非常困难”

调查发现,融资难是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问卷调查的345家企业中,206家认为资金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占样本企业的60.1%。其他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依次是缺技术、缺人才、缺土地。抽样调查中,64.6%的企业把资金用于扩大生产,31.9%的企业把资金用于更新技术。

345家企业中,认为融资非常困难的有229家,占65.2%;比较困难的有81家,占23.5%,不困难的仅29家,占8.5%(见表)。

企业对融资状况基本判断情况表。

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

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贷款周期短、门槛高、成功率低。在调查的企业中,305家企业近三年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但只有135家获得银行贷款,占39.1%,而且全部是通过抵押获得贷款。

担保融资能力不足。从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中发现,目前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反映担保费用和融资成本较高,多数要提供抵押物甚至反担保措施,实际操作难度大。抽样调查中,只有131家企业接触过采用担保进行贷款,占样本的38%,其中珠三角企业85家;75家企业认为可以通过担保获得银行贷款,占样本的21.7%,其中珠三角企业51家。

资本市场和信用融资严重缺乏。抽样调查的企业中,没有1家是上市企业。认为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凭借商业信用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只有25家,仅占调查企业的7.2%。

政府对推动企业融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调查的企业中,仅有24家企业认为政府对企业融资起到过作用,占样本企业的7%。

而银行方面,调查显示,银行对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商业信用要求高,银行发放贷款最看重的前三个条件,依次是抵押物、赢利能力和企业信用。

案例一:广州某食品公司。

该公司虽然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没有抵押物,仍然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职工约300人,销售网络稳健,主要生产某类高端食品,是南方地区某类高端食品第一品牌。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2007年营业收入约8000万元,是典型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2004年因市区经营条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所需,租用村民宅基地60亩50年,新建约两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因搬迁兴建耗尽积累,导致流动资金吃紧,资金缺口约1000万元。该企业跑了多家银行,也与外资银行进行过接触,因没有土地权证,不能给银行提供法定的抵押物,尽管有良好的现金流,仍然没有获得银行贷款。

案例二:中山某电器公司。

该公司生产装饰型电风扇,产品通过香港的关联公司销往海外,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纯利过1000万元。最近扩大再生产,向多家国有银行申请贷款融资,因在国内银行没有好的现金流量和信用记录,该企业始终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从该公司可以发现,银行重视企业的信用记录,说明了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大原因致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报告表示,存在六大原因致使该问题的发生,其中既有金融机构的原因,又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同时也存在担保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政府支持不到位的因素,更与当前国家偏紧的宏观调控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密切相关。

首先,金融机构的原因:银行贷款难是导致融资困难的最根本原因。金融机构的原因在于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建设及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从广东省金融组织结构来看,现有金融组织结构不合理,四大行基本垄断全省金融资源,地方金融培育严重滞后,中小民营金融机构严重缺失,没有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

其次,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强、抵押物不足、信用程度低和经营困难也是导致融资难的重要原因。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成长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实力,无法获得银行的完全认可。同时,信用信息不透明,社会信誉度不高。此外,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减缓、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出现了过去没有的经营困难,如订单减少、销售收入锐减、产品大量积压、成本大幅增加和利润率快速下降等情况。经营困难导致融资更加困难。

第三,资本市场培育不健全,直接融资滞后。目前,广东省直接融资基本上被国有大企业所垄断,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抽样调查的企业中,没有1家是上市公司。据统计,到2007年底,广东省在国内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只有42家,与浙江省的41家基本持平,而广东省民营企业户数比浙江省多17.3万家。

第四,担保体系不完善。广东省担保体系建设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担保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再担保缺失、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担保放大倍数偏低、担保费用偏高、融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广东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2007年底,广东省担保机构在保责任总额为392亿元,与对应的担保资本只放大2.6倍,与对应的担保资金只放大1.7倍,按照国家规定担保放大5-10倍的要求,广东省每年尚有800亿至1900亿元担保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第五,政府层面,财税支持力度不够。2003-2007年,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共10亿元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和补助方式,引导社会和银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今年广东省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比前5年每年实际减少了2000万元,而江苏省财政预算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4.2亿元(其中,2亿元专门用于担保体系建设),广东省还不够江苏省的一半。当前,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很快,但财政资金没有相应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与中小企业发展形势很不适应。

重点支持降低门槛简化手续。

针对融资难的问题,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表示,未来广东省要创新金融机制,提升金融信贷水平。其中包括,建立有别于大企业的贷款考核机制,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对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一套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体系,体现政策扶持;建立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引进部分外资特别是港资银行;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加快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建设。

此外,还有加强企业管理,提升竞争能力和信誉水平;搭建融资平台,着力拓展融资渠道;健全担保体系,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构建信用体系,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提升财政扶持水平等措施。

2007年广东、江苏、浙江农业银行贷款情况(单位:亿元)。

附:

企业申请贷款情况表。

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银行成功放贷最看重的前三项主要因素情况表。

解决资金困难途径选择情况表。

银行贷款所需抵押品与贷款总数的比例情况表。

企业贷款周期情况表。

注:调查企业分布情况:粤北10家2.9%,粤西49家14.2%,粤东57家16.5%,珠三角229家66.4%。

中小企业职工权益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总量大、分布广。从数量上看,普陀区呈现中小企业多、非公经济占比大的特点。根据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区各类企业共26991户,私营企业21364户,其中注册资本小于500万元的中小企业17894户,占全区法人企业总数的86%。中小企业覆盖的行业范围广泛,涉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商务服务、信息传输、科研和技术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

2、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战略引导下,普陀区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科技孵化园谈家28园区形成创业苗圃、科技孵化、科技加速器的完整服务链。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与科研开发投入,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底,普陀区在册民营科技企业1433户,比2020年增加了11.7%。

3、社会贡献逐步加大。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缴纳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显着提高。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普陀区中小企业缴纳税收75.53亿余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39.15%,新增就业岗位22440个。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普陀区在对中小企业实施产业引导、财政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首次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区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了《普陀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明确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大力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转型提升。建立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区领导与成长性企业定点联系制度、区政府职能部门跟踪服务企业联动制度的三联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制定和实施了《普陀区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实施办法》、《关于开展本区小微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金融扶持政策,推出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等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服务载体和体系,初步形成了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商会等在内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大服务支持力度,有效推进了中小企业长足发展。

近年来,随着两个普遍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区各级工会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在工业园区、劳务派遣企业、服务行业、建筑行业等非公中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和行业,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会组织覆盖面和职工入会率。积极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通过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和聘用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实现对小型非公企业建会与维权工作的再覆盖。积极推进集体协商和职代会等机制建设,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充实载体,并通过职工之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创建活动,推动非公企业职工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充分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发了非公企业工会的活力,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全区各级工会还充分整合政府与工会各项资源,广泛开展了我与企业共命运、同舟共济谋发展等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主题活动。依托职工优秀人才发展促进会和职工技协,举办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新高地论坛,引导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创新增效、争创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等包括非公企业职工在内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技能大练兵。依托青工e坊网络平台,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等合理化建议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非公企业职工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技能和素质;搭建企业与职工信息互通平台,举办非公企业专场招聘会,为企业招工与职工就业搭建平台。依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主题活动,开展了走访百家中小企业、服务百佳基层工会活动,了解企业和职工实际诉求,切实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明显增大。调查显示,普陀区的中小企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未大量出现资金链断裂和经营难以为继的倒闭潮现象。但由于全球经济发展趋缓、通货膨胀风险不减、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等因素,使企业在成本压力增大的同时,产品出口市场和利润空间受到很大挤压,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当前普陀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劳动密集型、低端企业面临着关停并转,对中小企业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虽然政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但政策落地情况与预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在对没有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原因调查中,56.5%的企业主表示根本不知道相关政策,43.5%的企业主认为政策的吸引力不足、办理手续繁琐、享受政策准入门槛和成本太高等。由于政策发布的渠道、政府部门与企业沟通不够通畅等原因,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和对政策的理解不全面、不平衡。并且很多政策都是针对科技型或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的中小企业则很难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祉。

调查中,企业主普遍反映,税费偏高、土地供应紧张、用工成本增加、通胀预期强化等因素,使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宽松的环境约束等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在问及企业用工成本时,60%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较去年有所上涨。除企业正常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项目外,各类杂费负担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的招聘管理成本、薪酬福利成本等用工成本。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和社会保障基数上调是目前用工成本上升的主因。外来务工人员综保转城保制度的实施,使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费用缴纳负担都有较大幅度增加,逐年提高的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也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企业用工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企业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的高低与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往往呈正比关系,低端岗位吸引力有限,非公企业一线员工大多为外来农民工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本地人员,这些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有限,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清晰,更加关注企业的物质环境,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容易因情绪波动而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动辄进行非理性劳动议价等维权行为。调查显示,46.6%、45.6%、32.7%的职工跳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不满意原单位的报酬和不满意原单位的工作环境。此外,继金融危机引发农民工返乡潮之后,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中部地区表现出较强的吸纳返乡者就业能力,部分民工选择逃离北上广,也使得用工荒再次成为非公企业经营的难题。

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差与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形成了恶性循环,非公企业留住人才的能力有限,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稀缺。调查中,企业主认为提高职工素质方面的困难主要在于职工流动太快(53.2%)、职工培训参与热情不高(46.7%)、缺乏专门培训机构(36.7%)等原因。由于企业和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企业组织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加大投入,大多寄希望于政府开展公益性培训或协助企业开展培训。而现有的企业培训主要采取大锅饭式的课堂培训、免费午餐式的企业内训、自助餐式的在线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效果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导致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却供给不足的局面。

在企业运营遭遇发展困境的同时,职工权益维护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非公中小企业职工数少、组织架构简单,因此往往以联合工会或工会小组的形式建立工会组织,所签订的集体合同多为区域性集体合同,往往照搬样板文本,只能保障最低要求和标准。调查发现,扣除加班工资、岗位津贴,不少非公企业一线员工的基本工资仅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线,不少非公企业的集体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不向职工公开,有54%的职工不知道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影响了集体合同制度推行的实效。

此外,企业经营者与求职者对工资涨幅预期差异较大,在企业主苦于用工成本太高的同时,职工对工资收入与福利并不满意。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规范、不健全,或因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使职工在工资收入方面水平较低,且不够稳定。还有个别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或有故意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现象。2020年,普陀区劳动仲裁案件共受理2783件,比2020年增加了11.6%,其中涉及劳动报酬991件,保险福利674件,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920件。调查中,职工普遍反映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普通职工工资太低、增长太慢、与经营者差距太大、由经营者说了算、职工没有发言权等方面。

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落实扶持政策措施,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认真研究国家和上海市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把握区情,把现有政策与区域实际进行有效对接,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就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难、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缺乏支撑、社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研究出台有力度、有突破性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向规模经济发展。根据全区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中小企业与产业配套,做大优势行业,促进产业升级。多引进一些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加快优化提升。推动非公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上实现质的飞跃。鼓励中小企业改进落后的技术、装备,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中小企业搭建全方位沟通交流的平台,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以出口创汇、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继续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非公中小企业的工会组建为重点,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服务党建为原则,全面提高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做到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工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努力实现工会组建与不断发展变化的非公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延伸与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加强企业工会的达标管理和运作指导,使企业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积极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模式,探索加强行业联合工会、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实现对企业工会工作的双重覆盖。加强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社会化招聘的模式,尝试企业工会主席的工资从企业工会经费中列支,由区总工会统筹发放,从根本上解决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端人饭碗、受人管理、为职工维权难的问题。切实加强工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工会对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号召力。

在没有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工资分配的环境呈现出由企业单方主导并单独决定的资强劳弱格局,主要特征是只承认资方产权不承认劳方产权,忽视了劳方正当的物质利益诉求,企业收入分配环境存在不公平、不合理、劳动与所得不匹配等诸多弊端,挫伤了职工积极性,诱发了用工荒和跳槽事件。这样的分配环境只有通过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后才能得到改善。要建立并推行以共决制为标志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民主、法治、科学的精神和和谐理念优化收入分配环境,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工资分配环境,以实现职工工资收入的合理增长,用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吸引职工、留住职工,也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感染职工。

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建立健全职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充分表达职工意愿和工会主张,拓展和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从源头上协调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建立工会干部联系班组制度,完善劳动合同监督保障机制,指导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强化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督促企业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保障职代会中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落实,畅通维权信息渠道,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从职工最关注、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着手,通过平等协商和职代会制度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谈判和共决,充分运用工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督促企业履行劳动法律法规,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决事项的落实。将职代会代表吸纳到执法检查的队伍中,使他们成为执法检查的主体之一,共同监督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将平等协商的结果、集体合同条款和职代会审议共决的事项纳入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督促企业规范用工。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职工,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织中小企业职工学习法律知识和政策,了解企业发展形势,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转型升级献计献策。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从制度上保证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权利的落实,确保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并按规定使用。贴近职工实际需求开展培训,通过赛训结合、以赛促训,建立培训基地、岗位练兵比武、名师带高徒和送培训到基层等方式,切实提升职工从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畅通工会收集职工舆情的信息渠道,将产业集中度高、职工集聚性强的工业园区,系统、街镇等工会作为直接观测点,对影响职工生产生活的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介入、及早报告,使工会成为党和政府把握企情和职工队伍情况的重要渠道;积极配合党政做好劳动争议的调处工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联动,对有可能引发重大劳动争议的问题,做好预警工作,研究应对措施。一旦发现企业倒闭、搬迁、欠薪等情况,工会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听取职工意见,安抚职工情绪,并与上级工会一起帮助和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要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针对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的实际,向广大企业经营者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应对挑战的决策部署,增强企业家克服困难的信心,及时总结、宣传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工会的宣传阵地,发挥工会组织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精选_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一些刚刚经历金融危机正处于恢复中的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历来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文章,此次调研,使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渐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力量。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经营特点。

和职员鼓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此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力。当有些至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能不紧缩生产范围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剂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取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上风小企业由于本身范围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没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范围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此,常常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疏忽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精益求精产品质量,进步生产效力,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本身上风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剧烈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另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愈来愈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情势。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但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增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本钱较高,进步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散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上风,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贸易领域,居民平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很多中小企业的开创人常常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职员、或大学教授,他们常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由于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很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著名于世的至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质量的进步和本钱的下降所带来的价值增加究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穷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本钱劳动力的传统上风正面临愈来愈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延续的竞争上风已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从本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动身,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上风,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增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少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留意取长补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进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采、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进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到达下降本钱、改善质量、进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养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上风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公道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份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利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常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便性太强;随着企业范围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往,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增进企业构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延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守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本身特点,适时、适度、合适企情、合适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碰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本身状态,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益条件,就可以为本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在已展开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进,即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愈来愈遭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进程中的资金题目,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应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依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获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本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保存利润灵活地应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进步工作效力、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成熟,相信会有愈来愈多的中小企业加进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附送: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由国营改制为民营的中型企业。由于国企改制历来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此类文章,此次赣州之行,使我对国企改制后企业的发展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一般情况下,国企改制都是以双退制的形式进行的,即国有资产和国有身份双双退出。改制后的企业采用了全新的内部机制,企业经营按照公司法的框架进行,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新三会”的同时,还保留了国有企业原有的“旧三会”,如工会、党委会等。新的体制加上保留原有机制下的精华,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已经是以精干高效的机制为特征的全新的民营企业。改制前的企业资不抵债,但是改制后的企业却在不断地发挥着潜能,不仅利润年年增长,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其次,员工的观念在转变,他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改制前的国营企业是职工的铁饭碗,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改制后,员工是以打工者的身份与企业建立合同关系,企业的绩效与员工的工作挂钩,并且对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在新的体制和优秀的企业家的带领下,企业的员工正在以积极的心态为企业创造越来越多的效益。在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的同时,我们还以调查报告以及座谈会的方式与企业直接接触,对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一)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现状赣州市虽然是全国者比较了解,所以一般的小额贷款比如5-10万元,只要贷款者出示身份证就能获得信用贷款。由于从农村信用社获得的贷款一般都为短期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因此稀土的采矿主(多为个体经营者)常常用此方式获得贷款。虽然其贷款年利率高达10%左右,但是其简便、快捷,在赣州网点相对也较多,仍为多数中小企业主所青睐。由于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的时间还不长,我们所调查的企业大部分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持保留态度,认为它的建立不能很好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首先,通过信用担保机构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比如提供反担保等,其费用不会比向银行提供抵押品获得抵押贷款低;其次,企业还存在着要贷款就要提供超额的抵押品的意识,认为只有通过手续齐全、超额的抵押品才能获得贷款,没有想到利用资产的杠杆作用——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放大抵押品,获得比抵押品价值大得多的贷款。由于以上原因加上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时间较短,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一家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获得了贷款,其他均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贷款,并且对于以后是否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进行贷款持保留态度。但信用担保机构对处于扩张期的企业的融资却有着很大的作用,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其资金需求量大,但能提供的抵押品有限,通过其提供的担保,对抵押品有放大作用,一般为1:

5——即100万的抵押品能获得500万的贷款,而据调查,信用担保机构仅收取5%左右的担保费,这与企业抵押品的评估、抵押登记手续等的费用差不多。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企业对其认识存在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完)。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精选_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一些刚刚经历金融危机正处于恢复中的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历来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文章,此次调研,使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渐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力量。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经营特点。

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力。当有些至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能不紧缩生产范围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剂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取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上风小企业由于本身范围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没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范围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此,常常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疏忽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精益求精产品质量,进步生产效力,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本身上风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剧烈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另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愈来愈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情势。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但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增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本钱较高,进步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散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上风,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贸易领域,居民平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很多中小企业的开创人常常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职员、或大学教授,他们常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由于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很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著名于世的至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质量的进步和本钱的下降所带来的价值增加究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穷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本钱劳动力的传统上风正面临愈来愈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延续的竞争上风已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从本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动身,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上风,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增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少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留意取长补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进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采、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进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到达下降本钱、改善质量、进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养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上风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公道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份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利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常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便性太强;随着企业范围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往,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增进企业构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延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守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本身特点,适时、适度、合适企情、合适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碰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本身状态,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益条件,就可以为本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在已展开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进,即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愈来愈遭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进程中的资金题目,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应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依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获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本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保存利润灵活地应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进步工作效力、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成熟,相信会有愈来愈多的中小企业加进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附送: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一些刚刚经历金融危机正处于恢复中的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历来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文章,此次调研,使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渐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力量。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经营特点。

和职员鼓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此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力。当有些至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能不紧缩生产范围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剂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取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上风小企业由于本身范围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没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范围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此,常常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疏忽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精益求精产品质量,进步生产效力,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本身上风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剧烈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另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愈来愈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情势。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但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增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本钱较高,进步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散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上风,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贸易领域,居民平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很多中小企业的开创人常常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职员、或大学教授,他们常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由于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很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著名于世的至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质量的进步和本钱的下降所带来的价值增加究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穷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本钱劳动力的传统上风正面临愈来愈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延续的竞争上风已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从本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动身,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上风,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增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少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留意取长补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进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采、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进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到达下降本钱、改善质量、进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养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上风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公道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份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利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常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便性太强;随着企业范围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往,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增进企业构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延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守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本身特点,适时、适度、合适企情、合适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碰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本身状态,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益条件,就可以为本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在已展开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进,即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愈来愈遭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进程中的资金题目,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应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依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获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本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保存利润灵活地应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进步工作效力、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成熟,相信会有愈来愈多的中小企业加进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年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县市场监管局通过电话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以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为对象进行随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策执行有偏差。部分中小企业感受惠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落实下来较慢,对企业帮助不大。在贷款利率方面,部分企业感受到银行优惠力度与政府公布的优惠措施有偏差。

(二)融资渠道单一。一是我县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达不到上市门槛,融资主要方式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融资渠道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和金融部门及社会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规模小利润低,但对银行来说,其贷款程序和人员需求基本相同,从整体看,放贷中小企业其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会上升,银行放贷收益不合算。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对银行没有吸引力。

(一)落实融资政策。各银行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对所辖区域的银行进行督促,要求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抛开企业规模因素,做到对所有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让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正规、正常利率的银行贷款。

(二)丰富融资渠道。一是金融机构积极培养有信贷资金需求的企业,主动服务上门,助企业规范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和资金需求研究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支持企业发展,以此促进企业和银行互利双赢。二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为个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正常的信贷环境,扶持其快速、健康发展,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加大扶持力度。政府主管部门推动银企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台账。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特点,增设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不同于大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力度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融资创业环境。

针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

2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20**年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涵盖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等三方面内容。

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建设水平较高,信息化、网络化办公水平尚待提升。

《报告》显示,87.5%的受访中小企业在办公中使用了计算机、82.9%使用了互联网,经常使用计算机工作的雇员比例平均为39.0%、经常使用互联网办公的雇员比例平均为36.4%。另外,有47.7%的受访中小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从企业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上看,97.7%的企业通过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

《报告》显示,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联系、提供服务,财务管理、资金流转和支付,营销或销售是受访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目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使用互联网进行外部沟通的同时,正在通过互联网提升自身内部管理效率。同时,中小企业使用多种互联网应用,其中信息沟通类、商务服务类应用多有涉及,但内部支撑类应用普及率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小企业逐步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

《报告》显示,36.5%的受访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曾开展过在线销售活动,31.9%的受访企业过去一年曾有过在线采购活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已经成为国内企业互联网应用中的重要一环,其市场反应快、渠道多样化的特点已经逐步被中小企业接受。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当前,随着xx区“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发展定位及“一河五区”发展空间布局的确立,非公中小企业经济作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承载者、发展经济的重要活力来源、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联结者,在实现“创新求突破、提升促发展”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xx区总工会结合xx年上海市职工队伍状况调查,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企业(园区)、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信息沟通等方式,就新形势下xx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及职工权益维护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xx区非公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

1、总量大、分布广。从数量上看,xx区呈现中小企业多、非公经济占比大的特点。根据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截至xx年底,全区各类企业共26991户,私营企业21364户,其中注册资本小于500万元的中小企业17894户,占全区法人企业总数的86%。中小企业覆盖的行业范围广泛,涉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商务服务、信息传输、科研和技术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

2、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战略引导下,xx区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科技孵化园谈家28园区形成“创业苗圃、科技孵化、科技加速器”的完整服务链。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与科研开发投入,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xx年底,xx区在册民营科技企业1433户,比xx年增加了11.7%。

3、社会贡献逐步加大。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缴纳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显着提高。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xx年,xx区中小企业缴纳税收75.53亿余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39.15%,新增就业岗位22440个。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xx区非公中小企业及其工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服务政策。

近年来,xx区在对中小企业实施产业引导、财政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首次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区“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了《xx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明确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大力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转型提升。建立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区领导与成长性企业定点联系制度、区政府职能部门跟踪服务企业联动制度的“三联”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制定和实施了《xx区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实施办法》、《关于开展本区小微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金融扶持政策,推出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等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服务载体和体系,初步形成了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商会等在内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大服务支持力度,有效推进了中小企业长足发展。

(二)工会组织建设和维权机制建设逐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两个普遍”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区各级工会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在工业园区、劳务派遣企业、服务行业、建筑行业等非公中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和行业,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会组织覆盖面和职工入会率。积极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通过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和聘用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实现对小型非公企业建会与维权工作的再覆盖。积极推进集体协商和职代会等机制建设,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充实载体,并通过职工之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创建活动,推动非公企业职工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充分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发了非公企业工会的活力,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全区各级工会还充分整合政府与工会各项资源,广泛开展了“我与企业共命运、同舟共济谋发展”等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主题活动。依托职工优秀人才发展促进会和职工技协,举办“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新高地论坛,引导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创新增效”、“争创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等包括非公企业职工在内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技能大练兵。依托“青工e坊”网络平台,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等合理化建议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非公企业职工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技能和素质;搭建企业与职工信息互通平台,举办非公企业专场招聘会,为企业招工与职工就业搭建平台。依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主题活动,开展了“走访百家中小企业、服务百佳基层工会”活动,了解企业和职工实际诉求,切实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三、当前非公中小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维护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企业生存压力大。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明显增大。调查显示,xx区的中小企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未大量出现资金链断裂和经营难以为继的“倒闭潮”现象。但由于全球经济发展趋缓、通货膨胀风险不减、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等因素,使企业在成本压力增大的同时,产品出口市场和利润空间受到很大挤压,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当前xx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劳动密集型、低端企业面临着关停并转,对中小企业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虽然政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但政策落地情况与预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在对“没有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原因”调查中,56.5%的企业主表示根本不知道相关政策,43.5%的企业主认为政策的吸引力不足、办理手续繁琐、享受政策准入门槛和成本太高等。由于政策发布的渠道、政府部门与企业沟通不够通畅等原因,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和对政策的理解不全面、不平衡。并且很多政策都是针对科技型或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的中小企业则很难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祉。

(二)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

调查中,企业主普遍反映,税费偏高、土地供应紧张、用工成本增加、通胀预期强化等因素,使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宽松的环境约束等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在问及企业用工成本时,60%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较去年有所上涨。除企业正常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项目外,各类杂费负担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的招聘管理成本、薪酬福利成本等用工成本。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和社会保障基数上调是目前用工成本上升的主因。外来务工人员综保转城保制度的实施,使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费用缴纳负担都有较大幅度增加,逐年提高的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也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三)职工非理性维权和跳槽现象突出,队伍流动性较大。

企业用工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企业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的高低与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往往呈正比关系,低端岗位吸引力有限,非公企业一线员工大多为外来农民工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本地人员,这些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有限,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清晰,更加关注企业的物质环境,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容易因情绪波动而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动辄进行非理性劳动议价等维权行为。调查显示,46.6%、45.6%、32.7%的职工跳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不满意原单位的报酬”和“不满意原单位的工作环境”。此外,继金融危机引发农民工返乡潮之后,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中部地区表现出较强的吸纳返乡者就业能力,部分民工选择逃离北上广,也使得“用工荒”再次成为非公企业经营的难题。

(四)职工技能培训力度不足,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差与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形成了恶性循环,非公企业留住人才的能力有限,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稀缺。调查中,企业主认为提高职工素质方面的困难主要在于职工流动太快(53.2%)、职工培训参与热情不高(46.7%)、缺乏专门培训机构(36.7%)等原因。由于企业和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企业组织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加大投入,大多寄希望于政府开展公益性培训或协助企业开展培训。而现有的企业培训主要采取“大锅饭”式的课堂培训、“免费午餐式”的企业内训、“自助餐”式的在线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效果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导致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却供给不足的局面。

(五)职工权益维护工作遭遇瓶颈,实效性有待增强。

在企业运营遭遇发展困境的同时,职工权益维护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非公中小企业职工数少、组织架构简单,因此往往以联合工会或工会小组的形式建立工会组织,所签订的集体合同多为区域性集体合同,往往照搬“样板文本”,只能保障最低要求和标准。调查发现,扣除加班工资、岗位津贴,不少非公企业一线员工的基本工资仅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线,不少非公企业的集体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不向职工公开,有54%的职工不知道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影响了集体合同制度推行的实效。

此外,企业经营者与求职者对工资涨幅预期差异较大,在企业主苦于用工成本太高的同时,职工对工资收入与福利并不满意。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规范、不健全,或因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使职工在工资收入方面水平较低,且不够稳定。还有个别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或有故意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现象。xx年,xx区劳动仲裁案件共受理2783件,比xx年增加了11.6%,其中涉及劳动报酬991件,保险福利674件,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920件。调查中,职工普遍反映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普通职工工资太低、增长太慢、与经营者差距太大、由经营者说了算、职工没有发言权等方面。

四、关于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职能,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落实扶持政策措施,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认真研究国家和上海市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把握区情,把现有政策与区域实际进行有效对接,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就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难、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缺乏支撑、社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研究出台有力度、有突破性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向规模经济发展。根据全区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中小企业与产业配套,做大优势行业,促进产业升级。多引进一些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加快优化提升。推动非公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上实现质的飞跃。鼓励中小企业改进落后的技术、装备,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中小企业搭建全方位沟通交流的平台,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以出口创汇、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深化工会组建,夯实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组织基础。

继续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非公中小企业的工会组建为重点,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服务党建为原则,全面提高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做到“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工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努力实现工会组建与不断发展变化的非公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延伸与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加强企业工会的达标管理和运作指导,使企业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积极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模式,探索加强行业联合工会、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实现对企业工会工作的双重覆盖。加强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社会化招聘的模式,尝试企业工会主席的工资从企业工会经费中列支,由区总工会统筹发放,从根本上解决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端人饭碗、受人管理、为职工维权难”的问题。切实加强工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工会对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号召力。

(三)优化收入分配环境,用合理薪酬留人。

在没有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工资分配的环境呈现出由企业单方主导并单独决定的资强劳弱格局,主要特征是只承认资方产权不承认劳方产权,忽视了劳方正当的物质利益诉求,企业收入分配环境存在不公平、不合理、劳动与所得不匹配等诸多弊端,挫伤了职工积极性,诱发了用工荒和跳槽事件。这样的分配环境只有通过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后才能得到改善。要建立并推行以共决制为标志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民主、法治、科学的精神和和谐理念优化收入分配环境,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工资分配环境,以实现职工工资收入的合理增长,用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吸引职工、留住职工,也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感染职工。

(四)源头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建立健全职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充分表达职工意愿和工会主张,拓展和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从源头上协调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建立工会干部联系班组制度,完善劳动合同监督保障机制,指导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强化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督促企业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保障职代会中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落实,畅通维权信息渠道,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从职工最关注、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着手,通过平等协商和职代会制度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谈判和共决,充分运用工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督促企业履行劳动法律法规,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决事项的落实。将职代会代表吸纳到执法检查的队伍中,使他们成为执法检查的主体之一,共同监督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将平等协商的结果、集体合同条款和职代会审议共决的事项纳入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督促企业规范用工。

(五)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和职工双赢。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职工,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织中小企业职工学习法律知识和政策,了解企业发展形势,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转型升级献计献策。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从制度上保证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权利的落实,确保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并按规定使用。贴近职工实际需求开展培训,通过“赛训结合、以赛促训”,“建立培训基地”、“岗位练兵比武”、“名师带高徒”和“送培训到基层”等方式,切实提升职工从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六)建立企情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劳动争议预警预防。

畅通工会收集职工舆情的信息渠道,将产业集中度高、职工集聚性强的工业园区,系统、街镇等工会作为直接观测点,对影响职工生产生活的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介入、及早报告,使工会成为党和政府把握企情和职工队伍情况的重要渠道;积极配合党政做好劳动争议的调处工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联动,对有可能引发重大劳动争议的问题,做好预警工作,研究应对措施。一旦发现企业倒闭、搬迁、欠薪等情况,工会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听取职工意见,安抚职工情绪,并与上级工会一起帮助和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要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针对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的实际,向广大企业经营者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应对挑战的决策部署,增强企业家克服困难的信心,及时总结、宣传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工会的宣传阵地,发挥工会组织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发展全景调查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安排,9月8日至29日,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调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政府都高度重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县政府围绕“两基地一胜地”这一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要素制约等不利因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在建设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招商引资、促进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力度、破解要素制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至2008年底,全县工商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组织10296家,按国民经济产业分,有工业企业1100家,个体工业2970家,建筑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2家,服务业企业和个体户6000多家。2008年,全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8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66亿元,二、三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总量的92.81%,地方所得工商税收入库39575万元,占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的82.4%。

(一)总体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速度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中加快。县委、县政府提出把仙居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长三角地区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全县上下围绕这一目标,出台政策,落实措施,优化服务,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2008年末,全县中小工业企业数,是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37倍,是2005年的1.29倍,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是2005年的1.49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18.27亿元,是1978年的228.76倍,2005年的1.50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0.87亿,是1978年的195.63倍,是2005年的1.54倍。2008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66亿,是1978年的1500倍,是2005年的1.63倍。

(二)产业特色鲜明,区域比较优势明显。我县的中小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工业形成了以医药化工、工艺美术、橡塑机械、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主导行业,甾体类药物、抗病毒类药物及非离子造影剂、脾氨肽生化药物、“三唑磷”等高效低毒农药、高压加氢系列合成产品,观赏型工艺礼品、杨梅系列深加工产品等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已获“全国工艺美术之都”称号,县经济开发区被评为浙江省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国家级甾体药物产业基地”正在申报中。农业形成了以杨梅、仙居三黄鸡、茶叶、高山蔬菜、绿色稻米等为主的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系列,市场供不应求。以山、水、林、古、月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享誉长三角,并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号。

(三)结构调整在艰难中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增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全县上下忍住阵痛,克服困难,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增量、整合促调整;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跨行业转型和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改革促提升;通过推进农林地流转促进基地建设,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农业转型升级正在兴起;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超市、连锁专卖等经业态提升后的商贸业快速发展。

(四)与企业生存发展共患难,政府扶持力度空前。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县政府积极开展“两年”活动和服务企业“百日行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融资等具体困难,切实缓解要素制约,认真落实国家税费减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通过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创新,受到全县企业界的赞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县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当代产业分化重组新格局角度来考察,仍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少,横向发展差距继续拉大。2008年全县规模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1.32%,比2004年减少0.5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的3.30%。2005-2008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为12.7%,比2003-2004年平均增幅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幅低0.6个百分点,分别比天台、三门同期平均增幅低1.1个、4.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上,我县与全市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二是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突出,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我县中小企业的行业结构比较单调,医药化工和工艺美术两在支柱行业2008年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受环境容量和外贸依存度影响,行业风险较大。产品结构不合理、“两高一资”产品、初级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2008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282家。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一方面存在着招商引资土地严重短缺,另一方面闲置企业厂房、土地多,投入产出比低的矛盾。

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从历史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变化来分析中小企业发展中产生上述问题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主自身素质跟不上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县的企业主多数出身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改革开放前期为摆脱贫困,跳出土地,敢冒敢闯,取得成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部分企业主的小农经济、家族利益的传统观念并非随着创业的初步成功而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制的健全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原先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逐步形成了以下情形:

1、新的发展机遇抓不住,企业做不大、做不强,一旦遇到宏观紧缩和经济危机,没有多大应对能力和应对实力,只能降价保市场,导致同行业之间无序竞争,自相残杀。

2、管理落后,运作方式过时,人才缺乏,逐步导致效益低下,区域竞争力弱化;

3、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同行协作,抱团作战理念,导致企业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行业经济难以做强。

(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培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重中之重抓工业的抓法被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就工业论工业,忽视了在资源要素市场化条件下,主动运用市场机制,利用工业、服务业和城市建设的互动互促关系,从影响企业运作的外围上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招商引资的着眼点仅局限在增量调整上,不是放在围绕产业链完善及优势、朝阳产业做强做大、产业集群的培育上,从而从产业体系有机配套上降低行业运作成本,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三是对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做强、做大信心不足,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措施。

(三)体制机制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不够适应。体制上,一是部门乡镇街道发展经济、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上急下不急,少数干部存在被动应付现象;二是计划经济时代以守土管人为出发点的小区域管理机构设置方式,与当前以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为目的经济功能区发展要求明显不适应。在机制上,一是部门职能细化、多头管理与政府统筹协调难度加大的矛盾比较明显,制约了政府服务效能;二是部门内部审批与监督合一的现象比较普遍,政企合一问题在少数部门单位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在财政分配不能完全公平,部门职能配置不可能均等的条件下,一些部门衙门作风的弊端难以根本消除;三是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政策还存在不够科学的地方,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四是产业发展规划虽已制订,但缺乏严谨性和实施刚性,与产业发展规划配套的经济开发区功能区规划尚未编制,支撑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导向目录、企业准入标准不够透明,操作性有待增强。产业发展规划体系的缺陷,影响了传统支柱产业的整合提升,影响了引资项目的整体质量,也导致许多中小企业无法制定与之对接的自身发展规划。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力争从根本上解决,使县域经济较快地摆脱困境,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今后的仙居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好准备,既需要胆魄勇气,又需要科学方法。建议:

(一)完善扶持政策,发挥导向作用。一要坚持“重中之重抓工业”的既定方针不动摇,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工业是支撑地方经济的“骨架”,是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解决民生的基础,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农业发展的后盾。抓住工业,有效推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就是抓住仙居经济发展的主体。要进一步突出工业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工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抓紧完善扶持工业政策,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二要在重中之重抓工业的同时,进一步注重建筑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制订相应激励政策,帮助解决企业用地、资质升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三要在完善招商引资企业扶持政策的同时,高度重视本地现有企业的发展,研究出台相应的用地、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减少企业外流。四要整合各项扶工、支农资金,突出奖励重点,提高使用效益,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激励作用。

一、两个新兴朝阳产业为目标,以产业链环节连接和延伸、配套产业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为手段,有选择地引进企业,达到经济增量、结构改善、区域综合竞争力增强的多赢目的。三要加快出台工艺品、医化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从县级层面上整体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巩固工艺、医化行业的支柱地位,有效避免行业风险。

(三)破解要素制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障。要针对要素制约破解难的实际,扎扎实实从融资、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物流配送等服务平台建设入手,提升资源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一要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在当前信贷政策宽松的有利时机,要鼓励各商业银行转变营销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开发金融产品,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重视帮助解决担保机构运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鼓励担保公司做大做强,发挥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二要着力缓解企业“用地难”。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切实做好开发区的扩容工作;加大土地资源整合力度,依法处理闲置土地,探索建立正常的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现有土地存量,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三要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家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的素质,努力培养一支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家队伍。引导中小企业完善人才制度,建立灵活的薪酬制度和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创建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体制改革方面,一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从大农业、大工业、行政许可、效能监察、预算融资等方面建立协调机构,进一步提升政府统筹能力,协调能力,有效解决政策冲突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二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有偿服务机构与机关分离、审批与监管分离,形成责任明确、权力制约、权力利益脱离的机制,从体制层面解决行政执行力不强和行政无作为及作风建设的问题;三是适应经济功能区建设,增强中心镇功能,调动乡镇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在机制创新方面,一要修订完善主要行业的发展规划、经济开发区功能规划、产业导向目录和入园标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刚性,增强导向约束;二要抓好预算分配公平和财政资源、国有资产整合,建立大融资平台体系,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提供融资保障。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x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影响发展的各种困难,坚持把各项工作往深里抓、往实里做,有效推进了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2019年,全县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1.6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增加值154.5亿元,同比增长21.6%;上缴税金20.7亿元,同比增长4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4亿元,同比增长22.6%。截至目前中小企业已发展到2641户,从业人员达7.78万人。

自2019年初以来,各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全县中小企业融资占比持续上升。据统计,截至2019年3月末,全县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0.5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量的70%,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摸清全县优质中小企业的底子,作为金融机构信贷工作支持的重点。县人民银行与经信等部门联合,筛选了以山东利发煤业集团公司、x县春蕾贸易有限公司、山东容商实业发展集团公司等55户中小民营企业作为金融部门信贷工作支持的重点。二是加强银企对接合作。通过举办大型银企对接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银企项目对接效率,实现企业信贷需求信息全覆盖,推动政府以网站为载体,开辟了银企网上对接平台,建立了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辖区全部8家银行业机构相关信息、150个中小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情况已公布在网站上。三是引导银行创新服务手段。目前,全县各金融机构均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对授信、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贴现、等融资业务实行“一站式”办理,缩短受理时间。工行推出了“网贷通”业务,建行推出了助保金贷款业务,中行推出了“煤贷通宝”煤炭质押融资产品。一年来中行向中小企业累计办理“煤贷通宝”质押融资1.8亿元。农信社在辖内积极探索开展了信用联盟贷款方式,先后组建了x县龙腾船舶业商户信用联盟、赵庙乡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和付村镇中小企业信用联明。目前对中小企业授信额达1.5亿元,已用信1.3亿元。四是充分利用保理、国内贸易融资、应收账款托管及动产质押等多渠道融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19年为新能源企业—山东润峰集团有限公司发放股权收益权理财产品2亿元,该笔理财产品为山东省第一单成功运作的股权收益权类理财产品。

(一)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各项成本偏高。

被调查的20户企业中仅有6户未取得银行贷款,70%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了资金。在出现融资需求的时候,80%的企业表示会首先考虑向银行申请贷款以解决问题。但企业普遍认为当前银行贷款成本偏高。据调查,多家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30%-40%,如农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40%,农村信用社利率一般较基准利率上浮100%。75%的企业认为偏高的贷款利率给企业带来了一定财务负担。此外,除了传统的利息支出外,个别企业反映,部分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还会收取和贷款相关的各种服务费,如“财务顾问费”、“财务咨询费”或“账户管理费”等项目。而这些支出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贷款成本。

(二)流动资金贷款易满足,项目贷款规模较小。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中,流动资金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80%,用于企业购买原材料等日常流动性资金需求。65%的企业表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流动资金类贷款比较容易,资金满足度高,而想要获得项目贷款的难度较大。能够获得中长期贷款的多为规模大、实力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如山东润峰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企业资金占用量增加、流动性资金需求强烈,流动性贷款占比大虽然较为符合这一现实情况,但难以获得项目贷款制约了企业进行设备引进和厂房扩建,进而难以实现扩大再生产。

(三)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融资需求,但满足度较低。据统计,全县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有贷款关系的有530户,仅占中小企业总户数的20%,这说明有80%的企业未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存在。贷款难度大,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项目资金或流动资金缺少无法达产,影响了中小企业产出的增长。

(四)“私贷企用”现象普遍。

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的增加,使得目前“私贷企用”现象较为普遍。“私贷企用”就是将以企业负责人名义取得的银行贷款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个人类贷款具有门槛较低、贷款手续简便、银行放贷风险较低的优势,同时“私贷企用”亦可以避开银行信贷政策对部分行业,如房地产、“两高一低”等行业的信贷资金限制。据统计,仅农村信用社2019年“私贷企用”贷款累计发生85笔,金额1.6亿元,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量的的5.4%。

在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度加大的前提下,民间借贷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由于民间借贷资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富有弹性、渠道广、回收快、资金利用率高等优点,较好地发挥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拾遗补缺作用。20户被调查企业中,发生民间借贷业务的企业有15户,占比高达75%。当前民间融资利率也随着融资难度的加大和银行的加息大幅提高,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月利率多在一分五到二分之间。而在资金需求较为急迫的情况下,部分企业民间借贷利率甚至达到三分。

(一)企业方面。

1、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风险抵御能力弱。我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经营过程中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无法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易受市场影响,开拓新的市场难度大。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发展潜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很难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等。

2、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物。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一般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极少向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我县中小企业多从事煤炭加工、运销和商贸业,绝大多数企业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的问题,一般很难达到银行所要求的抵押或担保条件,获得贷款的机会因此大大降低。调查问卷显示,60%的企业表示曾经因为无有效抵押、质押资产而被银行拒绝贷款。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财会信息存在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但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其管理者也大多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和理念。金融机构普遍反映由于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或者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虚假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没有真实可信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使得金融机构无法从企业的账务处理上辨别出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难以通过财务审核评价其资信水平、还款能力,自然不愿放贷。

(二)银行方面。

1、银行贷款规模紧张。一方面,2019年为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前六个月一直保持着“一月一上调”的提升节奏,存款准备率上调到21.5%,同时又进行了三次加息,使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至6.56%。另一方面,2019年以来,辖区各家银行存款增幅趋缓,存款外流情况严重,仅2019年x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就少增2.58亿元。在银根收紧和存款增长乏力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辖区内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节奏明显放缓,信贷增量锐减。2019年x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少增8.26亿元,今年一季度贷款增量同比持平。贷款规模紧张使得部分银行存在“惜贷”心理,更偏好于一些实力雄厚、资质良好的大企业客户。

2、银行贷款审批繁琐,附加条件多。县域金融机构作为其上级行的分支机构,其信贷权限受到一定的制约,存在贷款审批时间长、审批效率低、手续繁琐等服务效率相对不高的问题。被调查中个别企业反映,有的项目已经整理并递交完所有材料,并与银行磋商完毕,最后却被告知没有额度,造成企业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另外,部分企业反映,银行放贷往往会要求企业预存保证金,如申请一笔50万元的贷款,银行为企业授信40万元,要求留存10万元,企业最后实际获得的贷款只有30万元。还有部分银行还会向企业提出在贷款行开办结算账户、购买理财产品、或者为银行拉存款等附加条件。这些附件条件的存在,不仅使企业获得的实际贷款数额减少,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3、银行信贷政策制约。各金融机构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会制定本行信贷管理和信贷投放政策,使得部分企业因政策原因难以取得信贷支持。如2019年建行上级部门提高船舶制造产业的信贷投放要求,使得我县发展较好的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难以获得建行的信贷支持。再如由于农行对贷款实行收回责任追究并严格考核奖罚,使得信贷人员对营销管理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贷款的投放。

(三)政府方面。

1、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实行税收优惠等,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问题,而且政府的很多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协调和链接,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配合。另外,目前下发的一些要求银行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的指导性文件,对银行机构既缺乏束缚力,也没有体现对银行的优惠,不利于增强银行的积极性。

2、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担保体系,信贷支持辅助体系有待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我县而言,目前仍未构建以政府牵头成立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缺乏适合中小企业信贷特点的融资担保体制,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因无有效的担保而无法取得银行信贷支持,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一)企业层面。

1、要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和日常核算,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

2、企业要积极吸纳专业人才,加强管理水平,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3、要强化信用意识,注重自身信用的积累和维护,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企业形象,为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

4、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利用不同的融资渠道,根据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与获得资金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融资组合,解决自身的资金需求。

(二)银行层面。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切实加强对利率定价和服务收费行为的和规性管理,规范利率定价,提高收费透明度,降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率和其他服务费用,为企业“减负”。

(三)政府层面。

1、要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扶持小微企业的措施,涉及财政、金融等多方面,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实的力度和效果。地方政府应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2、可通过召开中小企业座谈会,了解中小企业在资金、用工、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并认真梳理解决,清理各类针对中小企业的违规收费,加大对企业的扶持。

3、应积极推动担保和融资体系的构建,出台相关的政策和优惠条件,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设立,充分发挥其作用,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加快推动我县信贷担保机制的构建和发展。积极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为补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一些刚刚经历金融危机正处于恢复中的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历来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文章,此次调研,使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经营特点。

(一)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

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彩、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合理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形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循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适时、适度、适合企情、适合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状况,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就能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

在已经开展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入,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了仍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取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留存利润灵活地运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者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报告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已经从"草根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gdp占全国的50%,承担了全社会就业的60%至70%。国内66%的中小企业面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欧盟国家只有13%的企业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是首要问题。全球经济危机还在继续蔓延,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他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关键。

据央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xx年10月末,全国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8.4%,占企业贷款余额52.8%。而据xx年8月末的调查数据,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8.9%,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4%。

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正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xx年9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对中小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力度更大,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截至xx年10月末,中小企业贷款增长速度为12.9%,比两个月前回升了0.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贷款增速的回升幅度高了0.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月均新增额由xx年前8月同比少增110亿元,转为xx年9月、10月月均同比多增224亿元。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实施,未来中小企业贷款增长速度有望继续上升。

另外,大中型银行仍然占据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主导地位。xx年10月末,国有、股份制和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72.6%,主要金融机构占据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银行xx年的一份报告表明,国际大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美国,大、中、小型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分布较为均衡。美国国家小企业协会在xx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108家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提供了44.7%的中小企业贷款,55.3%的中小企业贷款由其他7455家中小银行提供。

1、中小型企业规模小、信息透明度低、经营风险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比如规模上,中小企业以"小企业"为主,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破产率高;大多汇聚在大中型企业的产业链条之上;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货款回收、资金周转周期较长;大量中小企业的经营有待进一步规范;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旧是主渠道等。

2、金融机构创新不足,融资体系不完善。

从间接融资的方面看,现阶段,中国仅有20%的国内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的中小企业。尽管目前银行放松信贷的步伐在加快,但当前有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组织体系仍不完善,机制和信贷产品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目前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适宜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合作银行。银行对授信客户的准入门槛较高,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基本条件。

从直接融资的方面看,由于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加之目前a股市场走势不景气,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相对偏弱。

3、第三方信用担保实力普遍较弱。

从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方面看,在当前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下,信用担保机构作为银、企的桥梁和纽带,在增强企业信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显着。有数据显示,截至xx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3700多家,筹集担保资金总额逾1770亿元,累计为7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1.35万亿元。

但是,由于现行信用担保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担保公司普遍实力弱、成本高、风险大,因而其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

中小企业发展全景调查报告

一场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传染着全球经济,无法独善其身的中国经济,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开始显现发展减缓迹象。资金紧张,能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压力,在“抵抗力”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群体中显露无疑。

与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相比,“倒闭潮”并没有在长沙中小企业群体中蔓延,相反在壮大。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长沙市有中小企业4.2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超过2000家。而在去年底,这两个数据分别为3.72万家、1942家。

外向型不明显的特点使长沙中小企业躲过了这次危机,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工业经济。长沙工业面对冰冻灾害、原材料和燃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困难,加强科学调度、加快项目建设,实现了健康、快速增长。1月至8月,长沙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这一数字接近去年全年的目标。尤为可喜的是,长沙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由去年底三产、二产、一产的产业结构占比排序,首次历史性地改写为二产、三产、一产。市经委主任赵跃驷预测,随着新项目相继投产达效,今年长沙的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同比新增1000亿元。

经营成本被推高。

——原材料支出上涨三成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以来,长沙中小企业受成本攀升影响较大。其中工业企业以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尤为明显,加之人民币升值和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使企业经营成本超出预期。

受国际市场传导和国内供需矛盾的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相对去年上涨幅度较大。调查显示,1月至8月,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31.17%,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浮25.41%,生产用煤、电、水、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平均增长27.32%,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20.18%。其中,企业原材料价格支出较去年增加超过50%的占比达14.56%,部分以钢材为原材料的汽配、铸件等企业甚至同比上涨50%至90%。受油价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63.73%的企业运输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10%,其中,以环保设备、消防器材为代表的9.8%的企业运输成本攀升80%以上。此外,受人民币汇率影响,企业出口换汇成本较去年上升了10%以上。

——七成企业贷款遇阻。

尽管通过银企对接和直接融资,部分中小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融资难仍然是最大的困难。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通过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的仅占10%左右。企业最希望获得资金的渠道,仍然集中在银行贷款,占比高达79.65%,这意味着近70%的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过程中遭遇阻力。

被调查企业普遍认为,得不到金融、担保机构贷款支持,原因在于金融、担保机构门槛高和企业自身有效资产抵押不足。而银行对贷款抵押物要求严格,融资手续繁杂。一方面企业获取资金的时间过长,使用期太短,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融资成本过高,让企业望而却步。

——近六成企业缺熟练工。

人才瓶颈也困扰着中小企业。本次调查中,86.4%的企业经常组织人员培训,并且有常规性培训计划和资金支持。但尽管如此,58.4%的被调查企业最急需熟练工人,其次为技术人员,占比为18.4%,有11.2%的被调查企业急需研发人员。这说明企业人才缺口大,难以招到合适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等。

与此对应的是,由于竞争激烈和人员流动性大,长沙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失现象不容忽视。16.8%的企业与去年相比,人才总量呈下降趋势。有54.4%的被调查企业反映,流失的主要是初级人才,36%的企业人才流失以中级人才为主。

人才流失与匮乏双重因素,在今年严竣的经济形势下,更削弱了中小企业的“御寒”能力。专业对口人才奇缺,直接导致产品创新和企业盈利模式的滞后,从而恶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利润空间受挤压。

——近五成企业降价销售产品。

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经营成本的抬升,和来自上下游价格的挤压,不断蚕食着企业的利润空间。

有48.31%的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以“小巨人”企业长沙兴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今年的产品价格下浮了10%。而产品价格略有上升的,集中在节能科技和建材行业企业,幅度为1%至5%,铸造类中小企业产品价格平均上浮超过10%。

相比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能源电力运输费用的攀升,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由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在市场难以转嫁成本上升压力,为了生存,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补充现金流。他们普遍面临着上游强势提价,下游难议价的“夹心”局面。

烟花鞭炮、纺织服装和陶瓷建材等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产业,在成本上升与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下,原有的利润空间被摊薄了。在上下游感应迅速的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市场呈现的疲软态势也直接传导到了中下游的铸件、配件、机电产品等配套供应厂商,下游大量产业配套型中小企业由此承受了较大压力,一些不堪重负的企业因此减产或停产。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市2082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中,完全停产企业(产值为零)9户,半停产企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减少50%以上)55户,占2.6%,减产企业452户,占21.7%;亏损企业178户,亏损面8.6%,比上年同期增亏256%。

政务环境需改善。

——期待减少人为“摇晃”

从企业生存发展现状来看,中小企业需要更有利于其发展壮大的软环境。而被调查的多家企业反映,中小企业生存的政务环境堪忧。表现为,来自多个部门,尤其是垂直执法部门的频繁检查、稽查和罚款,人为地加大了中小企业的创业成本和发展成本。

中小企业初创期经营欠规范,执法部门应更多地指导并帮助其逐步规范。而政务环境中,歧视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服务不主动、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某些“摊派、罚款、检查、收费”和“索、拿、卡、要”行为,让企业背负了过多经营之外的压力。正如天心区环保工业园金台企业服务中心总经理关选国指出的,中小企业受环境影响太大,每个企业的正常运转至少需要与近20个相关职能部门打交道,而这近20个部门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打通”都有可能被迫关门歇业。少数部门常规或非常规的稽查检查,加之罚款弹性大,人为操作空间充足,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营业外开支。“中小企业就像一棵刚存活的小树,怕的不是风雪雨霜,而是人为的摇晃”,有企业主这样感叹。

在行业准入方面,总体进展比较缓慢,主要表现为邮政、电信、电力和金融等方面,存在看不见、摸得着的“玻璃门”,中小企业要进入仍很难。

专家点评。

陈晓红。

上半年以来,长沙中小企业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原材料成本、用人成本、能源成本、交通成本等加剧了企业成本压力,所以企业陷入“越生产越赔钱,还不如不生产”的漩涡。这个时候,要特别关注解决中小企业的这些问题。

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扶持中小企业仍有许多举措可尝试。首先,在融资问题上,可以尝试供应链融资,由大企业作担保,解决其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这个长沙市商业银行正在做。还有集群融资,形成集群,统一放贷,国家开发银行正在汨罗试点。其次还有企业互贷,企业互保,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可以尝试。企业还可以尝试股权投资,比如私募股权投资,大企业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当然还要鼓励有资质企业尽快取得上市资格。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资金扶持中小企业,通过参股担保公司或者投资基金的方式,用引导资金增强放大效应。一些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可以用作抵押来贷款,长沙市商业银行已经有所松动。

其次,政府职能部门在为中小企业解决难题的服务观念上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主体之一。以往,我们一直关注大企业,当前更应为中小企业营造好的生存环境。职能部门不能随意干扰企业生存环境。长沙中小企业的行政成本、法律成本、交易成本均偏高。沿海地区有规定,职能部门必须少去企业,比如规定一年只能去一次。其实在企业初创期,各种税费少收一点,企业才有成长空间。许多国家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门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

另外在行业准入门槛上,政府也可以多做一些工作,如通过政府采购,支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等。

针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

最新发布的“xx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5%的人使用网络音视频内容。中学生最关心的音视频网站内容是音乐和影视。

这份调查显示,被调查中学生最喜欢浏览的音视频网站是土豆网(80.6%)和优酷网(76.3%)。此外,除问卷列出的音视频网站外,答题者提到较多的音视频网站还包括酷狗、56网、迅雷看看及百度视频。

这份调查还显示,从被调查中学生对音视频网站关心的内容分布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音乐,57.7%的`中学生通过音视频网站收听音乐,其次是影视,49.8%的中学生利用音视频网站观看影视作品,再次是动画,比例为40.5%,之后依次是时尚娱乐资讯、搞笑内容、体育、视频新闻、视频课程和语音视频聊天。多数中学生认为网上信息可信度不高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中学生大多对网上信息的真实可信度持怀疑态度。其中,认为网上信息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真实可信的只占26.6%。

这份调查显示,更多的人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存有疑问,其中,36.0%的人认为网上信息只有一半是真实可信的,19.0%的人认为网上信息大部分不真实可信,还有10.7%的人认为网上信息绝大部分不真实可信。

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表示,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并非全盘相信网上的信息。此外,这份调查也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家长对网上信息的真实可信度也持怀疑态度。

“xx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是由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和有关专家参与开展的针对我国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状况以及与校园暴力有关问题的专题调研。

此次调查于xx年4月至9月实施,主要针对11岁至18岁之间的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在天津、内蒙古、江苏等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7个市、县进行实地调查。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我们将企业的财务人员设置、帐册设置、核算状况等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包括1、财务人员设置情况,包括:

1、岗位设置状况,是否设有总账、出纳、保管.

2、人员素质情况,包括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等。

3、账册设置情况,包括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准确、真实。5、抽查主要原材料、产成品、现金是否与账面相一致。

(二)调查的结果。

在调查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下的50户中小企业中,

1、岗位设置不全,或不规范的40户,占调查户数的80%。

3、成本核算准确、真实的15户,占调查户数的30%。

4、盘存主要原材料、成产品、现金与账面相不一致45户,占调查户数的90%.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纳税人在财务上存在问题。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一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部分纳税人产生了重生产经营管理,轻财务核算;重营销队伍建设,轻财务人员培训。少数纳税人文化层次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征管法》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建账,主观随意性太大,收支无发票,收入随意报,记账的业务只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有的记账只是形式主义,为了应付税务机关。

二是财务人员、办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新办企业不断增加财务人员紧缺,老会计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几个单位的帐,时间上不能保证;新会计不是缺理论知识,就是少实践经验;更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是老板,工资由老板发,不听老板的就被炒鱿鱼,所以会计只能根据老板提供的'票据“做账”、“圆账”。

三是税务部门管理不到位。税务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由于工作的千头万绪,疏于对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不能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加强税收征管,部分税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不是很好地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回避矛盾,将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私自消化。在系统内部,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责任追究重于书面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税务人员思想上产生麻痹,得过且过的观点左右了少数人的执法行为。

四是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较轻。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如纳税人偷税数额较大,而故意销毁或隐慝账簿凭证的,税务机关最多也只能给予纳税人罚款一万元。

五是现行财税法规对财务不健全缺少切实的、有效的、统一的界定方法。有的条文只是把“账证不全”、“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笼统的称作财务不健全,但具体的什么叫做“账证不全”、什么叫“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没有完整的、清楚的、统一的,操作性强的量化的标准,计算的规范尺度,“不全”、“不能准确”应达到的程度是什么,让人感到模糊不清,财务状况是否健全难以界定且费时费力,税务管理人员无法把握财务不健全的“度”,客观上造成税务人员疏于对这类问题的管理。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