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旅游类毕业论文热点话题(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05:22:03 作者:梦幻泡 2023年旅游类毕业论文热点话题(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旅游类毕业论文热点话题篇一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建议?

1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2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民生态意识淡薄。?

(2)缺乏必备的景区规划和监管机制。?

(3)生态法制的有待完善和健全。?

3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旅游意识。?

(2)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3)不断完善和健全生态旅游相关的专项法规。

参考文献?

[1]?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n].北京:光明日报,-5-23.?

[2]?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3).?

[3]?郭来喜.中国旅游要览[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4]?张延毅.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

[5]?陈忠晓.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旅游类毕业论文热点话题篇二

2.浅论导游员的个性要求

3.对湖南省导游员(生存、健康或其他)现状的调查

4.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5.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6.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

7.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8.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9.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0.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处理

11.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12.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13.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和调查

14.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15.浅析湖南的“旅游扶贫”

16.长株潭一体化对湖南旅游经济的影响

17.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形象地位

18.以××(地)为例探讨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9.来长沙的日、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

旅游类毕业论文热点话题篇三

2.游游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3.旅游企业成本控制途径

4.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旅游行为激励机制的建立

6.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与科学规划

7.对导游员从业行为规范的设想

8.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对策

9.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饿意义与策划

10.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

11.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

12.节假日旅游的动员与组织

13.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4.湖南省导游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5.对湖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16.旅游者旅游动机浅析

旅游类毕业论文热点话题篇四

2.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3.“把风景变成资本”:以长沙为例的实证分析

4.我国旅游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效应分析

6.大众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7.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的影响

8.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

9.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0.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1.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2.旅游品的营销策略

13.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4.农村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构建

15.旅游广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6.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7.会展旅游的开发策略

18.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研究

19.城镇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探索

20.旅游开发中文气氛围的营造

旅游类毕业论文热点话题篇五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早已在我国出现,并发展的有声有色,但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谈起,就开发的意义、条件、市场特点和需求发展趋势、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预测了它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乡村旅游本质特征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138):28.

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40(40).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索.西南师大学报,,35(8).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