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13:31:11 作者:FS文字使者 光荣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光荣读后感篇一

昨天一天时间看完了韩寒的新书《光荣日》第一季。

谈谈自己的读后感(这三个字让我想起曾经的寒假作业。

不想复制故事简介了,这毕竟不是寒假作业,不用凑字数哈,你要是有兴趣的话,随便搜搜就有了。

先不管那个什么主义了,看完倒是真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不过这就是韩寒的叛逆吧,所谓的风格。也许这样他更能讽刺一些东西一些人。教师的失职,学生的呆板,娱乐圈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社会的没落……这些都是这个25岁的男人想要说的,把这些以诙谐幽默嵌入荒诞的故事中。

而且他要是在意那些评论也就不是韩寒了。不是那个今天跟这个论战,明天公开说喜欢徐静蕾,后天又要封-杀cctv5的韩寒了。

当然还有韩寒的小幽默在书中的边边角角散落,有拿捏十分到位的幽默和讽刺,拆字和-谐音,也有那些反叛的却让人很无奈要笑的对白或是场景的叙述。

光荣读后感篇二

一部好的电影需要很多的看点,当一部电影融合了励志,篮球,爱情,事业等宣传卖点,再放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种族歧视泛滥的背景下,这样的电影对一个男生,特别是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唐·哈金斯是一位执教女子高中球队的年轻白人教练,因为成绩出色,他被分派到隶属于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acc)的西德州大学联队。然而新官上任的唐·哈金斯发现他掌管的球队基础奇差,白人球员素质很低,达不到打锦标赛的标准。为了提高球队的战斗力,思想比较开明的唐·哈金斯决定去纽约和新奥尔良的街头球场招收球员。在奖学金的诱惑下,有七个黑人球员加入到球队中,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篮球训练,但是天赋异禀。为了把他们训练成可以和职业球员相抗衡的运动员,唐·哈金斯对他们进行了魔鬼训练。终于,这支以黑人球员为主的球队在1966年迎来了爆发,他们在常规赛取得了27胜一负的佳绩,并且在季后赛接连战胜了强大的堪萨斯队和不可一世的肯塔基野猫队,最后斩获了nacc1966年男子篮球赛的冠军。

这部篮球励志电影在当时社会盛行种族歧视的背景下增加了许多看点。我们知道,在美国独立之后,黑人的权益没有得到应该有的重视,即使到了20世纪,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依然在美国南方各州盛行,在这种情况下,为南方大学征战大学联赛的黑人球员们不仅仅要面对对手的挑战,还要面对观众在场外的干扰和诅咒。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取得的成就也更让人敬佩。

光荣读后感篇三

光荣日很多人看不懂书名的意思。简单的说,意思就是日光荣。复杂点的说。那就是没有意思。文中内容和书名一点关系都没有。书的封面更是搞笑。以前的封面都是韩寒自己设计的,我都很喜欢。这一本估计不是他设计的,封面竟然写着韩寒第一本魔幻xx小说。晕。韩寒是不会写这些的,就想艺术家画画一定会画到性,美其名曰:艺术。其实就是性。文中其实一点都没感觉到魔幻。除了外国人为了上厕所一枪毙了厕所老头外比较魔幻之外。

小说的人物是最重要的。一本好的小说就是要刻画一个人物形象。很多人看完小说其实都忘了讲的是什么内容大概都忘了。当人物肯定是留在心里。比如孔已己(但愿没打错字。)。(讲话越来越不像我了。)

韩寒这次破天荒的用了那么多主角。七个主角。竹林七贤。大麦。其实看完后给我的感觉是。感觉是在写我。哈哈。好高骛远。不屑于一些简单的工作。旁边有人可以干坚决不插手。坚决要求旁人达到我的目标。达不到也得达到。可能他不是一个好的领袖。

但是。毫无疑问是个好的精神支柱。哈蕾。这根本就是在写金莎吧。韩寒。大家都知道你和她有一腿。但是也不用这么明显吧。不过。哈蕾最后死的时候我还是不敢相信。而绚丽的残杀还没有开始。唯一正常的人却不知生死。其他人不值得一写。对了。提一下麦片。是个很有趣的人。哈哈。优良的人啊。(以前是女优。后来从良。)

很多人问我。看完光荣日后觉得怎样。中心是什么。结尾怎样了。我的回答是。

一、怎么样?就那个样。

二、韩寒的书从来没有中心。你喜欢可以随便翻一页中的一段看。都可以的。和前面的内容毫无关联。和后面的也是。每一段文字都是那么的刻薄。那么的入骨。

三、结尾?韩寒的书从来没有结尾。只有开头。结尾从来都是由我自己想的。哈哈。有一次还无聊到模仿他笔风把一座城池补完。以至于现在写东西都是他的感觉。韩寒说了。这只是第一季。后面可能会有第二季。可能他喜欢可以写到第五季。我更期待他的坛。希望看完后我别吐痰。

思想方面。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因为思想这东西不是面包。硬塞在嘴里吃了就是你的。思想这东西像接吻。要自己去领悟。只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有点十八禁。但是我推广这样的内容。中国喊性解放也喊好几年了。但是中国就是嘴里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下面却不喜欢戴套。

光荣读后感篇四

西安这几天时而连续不断烟雨,时而雨极大豪雨,时而狂风暴雨。

呆在家,把贴有魔幻写实主义小说标签的韩寒新作《荣耀日》第1季看完了。韩寒说,这是一个既不真实的故事。我想说,这是一个更加既不真实的事实社会形态。有如他上一本《一座城池》同样,我把故事物节都忘了,可还想的起来一段会话:

a:大学里怎么会有学生要当二奶

b:你这样想当然想不通了,你就当人烟二奶有向上心来上大学就行了。

恩,这就是韩寒,一个不知道迎合音节的批判主义作家,哦仍然比赛开车手呢!看看如今,法院都判了郭野鸡剽窃了,可爱恋郭的小兔仔子们照样的喜欢,这种大不明事理大没有畏惧神魂可以称作经典。如今的文学界,实在是遭受郭野鸡的粉丝的影响,特别是一打堆p都不懂的女学生喜欢郭野鸡的那种无病痛苦而发出声音的文章。

事情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这种轻浮油滑且腐化的不是物品的物品很受青眼。

所以文学界的罪恶野鸡有决心顶风作案,能腆着城垣厚的不是脸的脸,

还敢又是《岛》,又是《伤心难过倒流成河》

他的粉丝更是利害,能嚷出来:三毛剿袭郭敬明。

这句多么可耻可恨的笑话啊,

它的使人害怕性能让一个软弱无能到想寻短见人都有勇气去杀另外的人。

还好李白是写诗的,柳永是写词的,

假如这两位大师都是写小说的,那末它们的文章也恐怕是剿袭郭野鸡先生的。

哈哈哈!

所以我想再说一句:这是一个更加既不真实的事实社会形态。

就在这个时刻,韩车手的新书荣耀的诞生了,

将自个儿的风格更加精辟的延长下去着。

他没有编出骫骳故事的有经验,

更没有把另外的人书里骫骳故事转移到自个儿书里的超有经验。

?荣耀日》没有《三重门》里的难为情;

?荣耀日》没有《零下1度》里的文才;

?荣耀日》没有《像少年啦飞奔》里的缥渺;

?荣耀日》没有《通稿2003》里的实际;

?荣耀日》没有《长安乱》里的悬疑;

?荣耀日》没有《就这样漂来漂去》里的真实;

?荣耀日》没有《一座城池》里的极端错误。

这7个词犹如韩寒的7宗罪同样,仿佛好象可以自立门户,仿佛好象却是密不可以分。

光荣读后感篇五

刚当记者的时候,mrzhou就叫我去办公室问话,诸如“爱读书吗?”“都听过哪些电台?中央台?新疆台?香港台?台湾台?美国之音?……”还好,不是面试,我顺口就回答了,有一说一,他看上去比满意。后来,他提到了一本书,名字叫《共荣与梦想》,这个我没看过,以前也不曾听说过,但这个书名就这样沉淀在了我的记忆中。

去年终于在书店碰到了这本书,虽然价值68元,但看到封面上的话:“用最短的时间最全面、最深刻、最本质地了解美国。”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

本书的作者是威廉・曼彻斯特,美国记者兼作家。《共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出版发行与1973年,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内容十分丰富。

该书对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等等,都写得绘声绘色。对近40年来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一直到流行的衣饰发型、音乐电影、美语中的时髦词汇等,都有广泛的评述。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运用新闻报道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对了解美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幕情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正因为此,这本书在1979年在大陆首次出版后,对一批国内新闻记者的写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你也许会明白,什么叫大手笔,作者截取美国历史上40年最波澜壮阔的一段,忠于事实,徐徐道来,纵横捭阖,举重若轻,将大事件与小事件,国情与民情,历史卷轴与风俗人情鲜活生动地展示出来,令人赏心悦目。

---------------------

断断续续看过威廉・曼彻斯特写的美国断代史――《光荣与梦想》,书很厚重,字体也小,内容有趣而繁杂,而且其中有很多媒体的言论,感觉对于目前的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本书语言流畅,是一本翻译很成功的著作,每天看一些,时间一长,居然也看了几百页,现将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拿来与朋友们分享。

大陆的历史书很多其实近于演义,大学时候还很喜欢读××大传,××史类的书,这些史书的特点是,一是全是帝王将相的“相斫史”,二则内容近于小说,远离历史真实,三是脸谱化人物,做史者眼中只有黑白俩色。但曼彻斯特则不然,这本书虽以美国总统的更迭为主线,对四十年间历届政府的两党政治纷争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大事都给予特别的关注;但也对普通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如流行的衣饰发型、音乐电影,学校枪击,工人、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书中内容是根据大量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翔实可靠,真实严谨,没有那么多的为尊者讳的矫饰与迷雾,不偏袒不掩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真实的人;书中的伟人也不再是一副秉天地之正气毫无人味的样子,即使伟大如罗斯福,固然睿智,具有很多美德与修养,可只要是人,总难免会有些小缺点,这样的作者,这样的政府给予他写这些缺点的自由。

当我们站在这样的时间点上重新审视从1932年到1972年的40年间的`美国历史,我们无法仅仅将其视作太平洋彼岸一段远去的回忆,当改革走过三十个年头,当经济危机之剑高悬,当今天的中国也面临失业、经济危机、罢工、童工、矿难等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重读当日的美国吧:

“作家路易斯??阿达米克亲眼见过,竟有些十来岁的女童工要从黎明到黄昏,不停地看管30台宽式织布机;在布鲁克林区的“血汗工厂”里,15岁左右的童工每周只挣二元七角八分。女工每周工作50小时,报酬是二元三角九分。”当今天的人权组织带着人性的光辉指责亚洲的“血汗工厂”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它在曾经的美国是如此的合理又合法;而当我们对今天的a股深恶痛绝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纽约证券交易所行情牌上的股票价格,只等于1929年的11%;投资者的损失达740亿元”;“西弗吉尼亚州的医院要病人保证交医疗费才收”,同样在西弗吉尼亚州,“统一煤炭公司第九号矿井爆炸,活埋了78人”,“富人脑满肠肥,大众饥肠辘辘”“这边是悲惨万状的地狱,那边一条马路之隔就是一座座灯火辉煌的高楼矗立于凄然的月色之中。这些高楼是权力的顶峰,全世界的大部分财富就深锁在楼底坚固的地下库房里。”,“在60年代的某个时候,即使红灯亮了,他也直闯过去;药剂师把药给拿错了;有一个纽约妇女得到通知,要她交付她从来未打过的越大西洋通话的电话费,她拿起话筒要抗议,却听到电话里有小提琴演奏的声音,原来一家唱片公司的电线和她家的串线了。”“看来什么事都越出了常轨”。更严重的是“那时美国人好像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发展”……这还是电影中充满梦想的国度吗?透过曼哈顿高楼闪烁的灯光,好莱坞璀璨的星光与自由女神的希望火炬,真实的美国姗姗而来。

但美国有远见的先辈没有止步,没有彷徨,他们带着梦想继续前行:“罗斯福在《全国复兴法》中规定:工人有“组织和通过他们自己选择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工资的权利”;不得限制工人加入自己选择的工会作为受雇条件;雇主应遵守总统批准的有关工资、工时等规定。”;“1945年,杜鲁门总统曾经亲自出席了一次国会联席会议,要求制定一项全面的医疗保险计划。”;“1966年7月1日,美国16万名在医院就诊的年老病人得到了医疗补贴的资格。”;“约翰逊提出的计划还有:与心脏病、中风、癌症、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公路广告牌、废弃汽车场作斗争。”……当我们赞叹今日美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良好的大学教育,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完善的金融监管机构,发达的工会组织,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税收制度和富足的物质文明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却发现,即使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上也是崎岖坎坷,甚至血泪斑斑。但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一旦开始,就如车轮滚滚向前,无法停息。美国如此,中国也无法脱离这个历史规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