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心得体会(优质8篇)

时间:2023-09-22 19:08:19 作者:紫薇儿 最新论语心得体会(优质8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论语心得体会篇一

《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达到“仁、义、礼、智、信”。其中有些论述对怎样做好教师也有很大的教义。比如:

一、教师的形象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教师要庄重严肃,否则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严,学生学东西也不牢固。有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注意保持距离,和学生没大没小,无话不说,虽然一时受到学生的亲近,时间一长,学生就对他失去应有的敬畏,把他的话也视为儿戏,其教育力度就打打折折扣。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保持严肃认真的教态,学生就不敢轻视,老师对于自己的每项指令都说一不二,要求一丝不苟。学生就没有了讨价还价的念头,执行力会大大提高。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孔子是老师的鼻祖,在学生面前保持严肃而温和,威武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这给我们做老师的形象上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不是一味的凶猛,也不是一味的一团和气,而是一位长者,又是一位朋友的角色。

二、治学态度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老师的要求。樊迟请教孔子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请教种蔬菜。说:“我不如菜农。”这要比有些老师,不懂装懂,生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生搬硬套糊弄学生好。老师严谨的态度,给学生树立起实事求是的榜样,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也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意思是,见到比自己好的人就向他看齐,向他学习;见到比自己差的就反省自己,防微杜渐。作为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哪怕是不如自己的人,只要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也可以做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自己灵敏又好学,还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教师,要有旺盛的学习欲望,善于从自己的周围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别人的优点值得自己学习,别人的错误,也值得自己引以为戒。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作为老师要教育学生,要不唯书、不唯上,只要自己的认识正确,可以向老师直面提出,老师也要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学生,不必唯我独尊。

三、教育方针

子曰:“有教无类。”人人都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作为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教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的意思是,只要交一定量的学费,都可以享受教育的权利。老师无法选择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也就是说:孔子的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细想品德,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对事业、对长者、对朋友忠诚的态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公民。

五、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要适当地拔高一些,将一些稍有难度、有一定灵活性的题目;对于中等一下的学生可以降低一些要求,可以实行分层教学。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说:特别聪明和特别智力低下的学生是无法改变的,对于学习语数外、数理化困难的学生,可以根据孩子的智力特点,该学其他的专业。现在很多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成绩时,总是拿班里培养出了多少大学生,竞赛时有多少人获奖作为自己炫耀的业绩,其实这里面有老师的成分,但与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很大关系,老师不能贪天下之功为己有。在教学中,老师只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适时疏导,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教育。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而我们先在的教育,老师代办的较多,在课堂上还没等学生思考,就急于给学生说出答案。学生问题时,不让学生思考,而是把解题过程给学生和盘托出。还有些老师,唯恐学生不会,把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给学生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比对。还有些老师在不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情况下,在课堂上给学生对答案,等等。这都有悖于孔子倡导的启发式教学。

六、学风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学习中要多做少说,勤于行动。培养学生一种务实的学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是一种交互性活动,不但要灵敏好学,还要向周围的同学学习,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向不如自己的同学学习。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重要的知识点要认真识记,默默背诵,学习要耐得住寂寞,若有余力,则以学文。要不耻下问,还要诲人不倦。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意思说: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自己跟着唱。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保持谦逊的学风,只要别人做得好,就要认真向他学习,直到自己掌握为止。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意思说:有错误不改,是真正的错误。很多学生不注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有些错误犯了很多次都改不掉。对错误不重视,以后还会犯更大的错误。

以上是对《论语》中的部分论述的理解,错误和偏颇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指正。

论语心得体会篇二

看因讲《论语》所体现出知性气质而被众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专访,她这样描述孔子: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专访在笑声中结束,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困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孔子?换言之,孔子及《论语》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在现实中的意义重点在于作为诱惑出现。眼睛作为对外界认知的一个通道,似乎更易被现实所乱,从而蒙蔽内心。色彩是斑斓无常的,正如每一种诱惑与欲望,而能够抵之御之的唯一办法即是强大、坚定自己的内心。而温度,正是内心的良药。《论语》教与人天地和谐共处之道为先,其意很是明确:一个人可以闭世隐居(而这点确实由许多人难以揣测的社会因素造成),但他必须活在世上——意味必须先学会与自然相处,儒家所讲的类似与道家的“天人合一”便在此有所体现。

而第二要务即为心灵之道,我觉得这足以体现孔子这个圣贤对人生把握太到位了,只要心灵足够强壮,那么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依然神定气平;同样,是要给心灵找到正确的归途,那么仁、义、礼、智、信自然成为其准则,黑白清浊也就自然分明。国外的情诗中总说:we should be p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 love。虽然情感亦属错综复杂,充斥人性境遇的,但一个“足够强壮”也与孔夫子所倡的心灵之道不谋而合。明白这两点后,理想、交友、人生都已不是问题。

“为大事者不拘小节”主要的路径已确定,自然就难堕迷途。我们确实能从《论语》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他拥有一个常人应有的率性,也拥有一个圣哲的豁朗与通彻;也会对天发誓,也会“知天命”而慨叹。——这就是孔子所提的人生,严格要求心灵,放松生活状态。在现代社会纷杂之中,人生需要一个自己心灵的乐土,而《论语》的意义在于“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照耀下踏上归途。”

论语的心得体会5

论语心得体会篇三

本人曾在课外阅读和研习过《论语》,其时是怀着一种莫名的崇拜,也出于一种好奇心。由于在我们念书的年轻年月是列为禁区的。没有哪个先生敢教,更谈不上有人解读释疑了。并且好不轻易寻求到册本,照旧偷梁换柱似逃避着读。自已参照学过的古文来解读《论语》,其自学之难不堪回顾。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就我看来,人的一生中秉怀着许多有关生活的触动,只是很多时候,这些触动没有点燃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而使我们困窘地活着。于丹的《论语》心得中,虽然从其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解读《论语》但毕竟是一种颇能为大众认可的个人独特的对于《论语》的感悟。每个人要是想要在《论语》中找到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还需自己到论语中慢慢寻觅。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人们对父母的付出视之为必然,孝道在逐渐褪色。对现在的人们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事父母能竭其力;”为人子女,做让父母为你担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如今人们认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孝,而对父母们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听从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但父母们真正需要的就是这些。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1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所谓的仁,是说其从心底里欣然地去爱别人;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这是从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报的情感。所以说:“那上面的与人相互亲爱有所作为而不有心于作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也就是"恕"这个字的本意。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我对孔子的仁爱之道尤为触动,孔子曾经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离我们远吗我想要仁的'时候,念头一动,斯仁至矣,仁爱就来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爱充满了。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说的是,先要懂得“孝悌”“谨信”“仁爱”、、,然后“学文”,这就明白告诉我们,应以修德为先论语中,修德之道无处不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已是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人之“五德”至于修智,论语》《不仅指明了学习知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为学之道和“举一隅”而“三隅反”的学习方法。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与做人,“做人”“治学”乃之本,德才兼备方能至于至善。“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虚浮而学,德才具不兼备。

在现在社会中,孝道、仁爱、修身和治学,每每被人忽视,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为学之道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论语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论语》以其精炼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论语》,我不仅更加了解了儒家思想,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道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跟大家分享我从《论语》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孔子的道德教育(250字)

《论语》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孔子对道德教育的强调。孔子认为,“修己以安百姓,射利亦不吝矣。”他强调个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我修养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孔子的这种思想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努力做到心态平和、待人和善,乐于助人。我发现,当我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他人时,周围的人也会抱有同样的态度,这样我们的沟通和交流就更加顺畅。

第三段:孔子的教育方法(250字)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观点和方法。他强调师德,认为“朋友有君子者乎,斯可与共学也。”他也强调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精神,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称赞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温故而知新”。这些观点和方法对我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我学习中,我努力去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通过帮助他人来提升自己。我也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不仅在学校领会知识,还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讨论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我也注重从事后总结,通过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四段:孔子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300字)

孔子在《论语》中也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他提出了很多关于政治、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原则。例如,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行为要符合道德准则。他也强调君主的勤政,说“治人以老成”,“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他还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观点,如“不学礼,无以立”,“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些思考给我提供了很多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参考。在我个人角色中,我注重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案例激发其他人的思考,以理性的方式处理纷争和冲突,以建设性的思维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第五段:对论语思想的感悟(300字)

通过学习《论语》,我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领会。《论语》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研读《论语》,我也发现其智慧可以应用于现代社会。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如诚实、仁爱、礼让等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践行这些价值观,我们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结(50字)

《论语》是一部经典的儒家文化著作,通过学习它,我不仅学到了古代智慧,也在思想上得到了很多启迪。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论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学术水平。

论语心得体会篇五

论语心得――“礼”,说到“礼”字,很自然我们会想到“礼貌”、“礼节”等词语。“礼”的本义是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在儒家看来,礼是个体生存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切的根本,我们万事都要以礼为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他们的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变为恰当而求恰当,用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如果一个君主以礼治国,大到国家政治格局不会动荡,小到百姓生活不会出现偷盗之事。正所谓“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君在,qe如也,与与如也。

君子使用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君主应该以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的服侍君主。君主应当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臣子应当尽心尽力,忠心爱国,为国家大业出谋划策。臣子上朝时,君主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时应呈现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因呈现出正直而恭敬的样子。等到君主来的时候,因呈现出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行步安详的样子。这便是君臣之礼,臣对君恭敬,君对臣赏识。共同为国家大业付出,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之后,自己这才出去。这是对长者的尊敬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不与长者计较,对长者保持尊敬,虚心向长者学习,让自己品格得以升华。这便是礼。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再是君主制国家。但在那个时代,礼制非常重要。君与民之间的礼,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君与臣之间的礼,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民与民之间的礼,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然而在这个浮躁的世界,礼已经逐渐淡化,邻里之间没有往来,对待亲人态度冷漠,对待老者态度敷衍。这都是我们应该修正的行为。我们应该懂礼,用礼,以友好的方式待人,以奉献的精神报效国家!

论语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是我们了解中国思想、道德和文化的重要引导。而作为研习论语的人来说,我深感论语的博大精深,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在我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对于孔子的思想与他的教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论语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的指引作用,以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论语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孔子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视。论语中,孔子先生多次强调了人的修养与德行的重要性。例如,他告诫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是人之本,德行是立身之本。通过研习论语,我认识到要成为一个有德之人,首先要从修身做起,要不忘初心,继续向上进步。只有通过不断自省、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追求道德的完善,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赢得尊重和成功。因此,我开始注重自己的人格塑造和思想修养,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有品德与道德的人。

其次,研习论语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孔子强调了“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其特长和潜能,只有在充分发掘与培养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让我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发掘他们的潜力,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不断追求教育的专业化和创新化,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此外,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孔子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宝贵教诲。孔子教导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礼待人”。通过研习论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尊重和理解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实现和谐。因此,我开始注重自己的待人方式和沟通技巧,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个人选择和观点,以及妥善处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我建立更牢固的人际关系,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最后,学习论语还让我认识到孔子对于政治与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作用,提出了规范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理念。通过研习论语,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在此过程中,我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只有通过个人的奉献和努力,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通过研习论语,我对于孔子的思想与教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论语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的指引作用,以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我将继续坚持学习论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努力成为一个有品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我相信,通过论语的启示与指引,我们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明晰和坚定地前行,为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语心得体会篇七

《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遗产之一,反映了孔子及其门徒的思想和言行。它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读书笔记,有着深刻的哲理、丰富的道德教育以及生动的历史场景。我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心灵上的滋养和思想上的启迪,深深地感受到《论语》的魅力所在。

第二段:学习论语对我的影响

我觉得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论语》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让我认识到人的一生需要追求什么,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保持谦虚、诚信、责任感等品质。同时,它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信仰和历史。

第三段: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论语》中有很多经典语句,经过仔细的品味和理解,我发现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思想。例如,“不知而不愚,知而不惑”是告诫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外界所干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则是强调了做人的道德要求。

第四段:如何运用论语的道理

学习《论语》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贯彻于做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融会贯通,《论语》中的道理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诚信等品质,以此来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这些道理虽然简单,但对于我们成长的道路却是至关重要。

第五段:结尾

《论语》是一本有关人性和生命的书籍,其思想深邃、言简意赅,引领着我们走向真理和美好。在今天这个现代化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前人积淀下来的智慧来指引我们前进。我深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持之以恒地读《论语》、思考《论语》,体味其中的智慧,督促自己时刻保持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树立自己的道德标准,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有担当的人。

论语心得体会篇八

近期,我读了学校推荐的书《论语》。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尤其一些古文,还没读懂的感觉。读第一遍,虽然有些不流利,但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读了一遍,随着阅读的深入吸取着更多的心灵鸡汤。我觉得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激动时,我把其中一些感动的句子画了下来。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老师却用通俗的语言将这种朴素的哲学以生活的事例展现给观众。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有多少人还有心中的净土,有多少人懂得“爱人”和“礼遇”?于丹老师用《论语》来感受、解读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让每一个读者看了之后,如沐春风,心灵获得了一次清洗,有一种心灵的触动,对人生的态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在“天地人之道”中有这么几句话感受深刻:“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是啊,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一个人能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让每个人的心里开出一片乐土,这是一种多么清亮的欢乐!“孔子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的确,在竞争激烈的现在,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不仅遇事要拿的起放下,还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在很多时候,很多事,自己想到了,却想等一会儿再做,“明日复明日”到头来着急、后悔。

“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触颇深。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交友之道, 《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虽然只写了自己感悟深刻的两方面,但是,自己的感悟远远不只这些。很多感动是心灵的触动,用语言不能表达得很清楚。的确,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常的反思、多一点静静的倾听,少一点抱怨的声音,多用明亮的双眸的去世界万物的变迁,多想想生活的快乐与感动,少一点不实际的言论。也许,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许多人还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只是在付诸于行动的时候好像很难把握,有计划、有责任、有理想的人先将自己的人生座标定位好,然后按照座标一步步的付诸于行动,只可惜有时候付出的努力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偏离理想的轨迹,需要调整心态,把握好自己前进的方向。

读了这本书,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活的真谛与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