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计划解读(优秀12篇)

时间:2023-10-16 07:37:30 作者:笔尘 最新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计划解读(优秀12篇)

征文是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完成初稿后,要进行仔细的修改和润色,确保文章的语言流畅和逻辑严密。接下来,我们将会分享一些经典的征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一

一、神机妙算我能行!(共35分)

1、口算(5分)

2.4×5=0.9-0.52=3.99×1=0×3.52=12.5×8=

2、列竖式计算(12分)

42×5.45.6×1.80.25×0.046

(保留两位小数)

3500×0.961.08×250.12×0.44

(保留到十分位)

3、怎么简便就怎么算.(18分)

0.125×320.78×1013.26×5.7-3.26×0.7

56.5×99+56.51.25×213×0.819.625-(4.716+9.625)

二、填空。(共28分)

1、根据321×23=7383,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3.21×23=3.21×2.3=32.1×2.3=

32.1×0.23=3.21×0.23=321×0.023=

2、在下面的圆圈里填上“”、“”或“=”。

23.2×0.9○0.915.6×3.2○3.2×15.6

1×0.36○13.6×5.2○52×0.36

3、5个1.6相加,用加法表示是,用乘法表示是(),

结果是()。

4、0.35×2.73的积有()位小数,a×2.3的积是三位小数,那么a至少是()

位小数。

5、0.27扩大到它的100倍是()。325缩小到它的是()。

6、填空。

31.69618.94530.463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精确到百分位

7、一块玻璃长是1.2米,宽是0.85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平方米,如果每

平方米的售价是18.5元,这块玻璃是()元。

三、判断题(共5分)

1、0.36时=36分。()

2、一个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3、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1。()

4、“1.6×0.35×5=0.35×(1.6×5)”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

5、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积不变。()

四、文字题。(共6分)

1、1.25乘4.2减5,差是多少?

2、比4.7的1.5倍多3.05的数是多少?

3、3.5与4.9的积是多少?(精确到个位)

4、25.26的3.6倍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五、我能解答生活问题。(共26分)(第4题6分)

2、湘江花园的一幢大楼有16层,每层高2.96米,这幢大校高约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门票成人:每张4.5元

儿童:每张2.5元

3、小玲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游玩,只见入门处写着:

请你帮她算一算,买门票一共要几元?

4、小兰家每天平均用电2.3度,八月份她家共用电多少度?如果每度电0.79元,她家八月份一共应缴纳电费多少元?(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5、学校食堂的面积是100平方米。用边长0.8米的正方形砖铺地,150块够吗?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三

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正方体。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的物品,如魔方、正方体包装盒、正方体积木等。

每位幼儿自带一个正方体纸盒。

粘贴工具、彩笔若干。

了解正方体的名称。

出示正方体实物,如魔方、正方体包装盒、正方体积木等,引导幼儿了解正方体的名称。

感知正方体的特点。

观察正方体,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6个面都一样大。

了解生活中的正方体。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正方体的物品。

拆装正方体。

引导幼儿将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拆开,查数拆开后纸盒上的正方形的数目。然后将拆开的纸盒重新装成立方体。

引导幼儿用彩笔装饰自己的立方体,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生活中的正方体”。

幼儿园大班健康《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优质公开课视频+有声ppt课件教案音乐(主题身体的秘密)大班语言绘本《怎样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公开课视频+有声ppt课件+教案+音乐。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经过四年实验教材的使用,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内容的加深,孩子们已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具体安排了6个情境:在“数的世界”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倍数与因数,并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在“探索活动(一)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学生将学习找因数的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解决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特征,了解奇数和偶数。在探索非零自然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第三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在1—100的自然数内,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本单元具体分为6个情境: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中,主要是一方格纸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地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有多种方法;在“地毯上的图形面积”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会画图形的高;在“探索活动(一)”“探索活动(二)”“探索活动三”中,教材首先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探索所求图形的面积。在利用不同方法进行转化后,教材引导学生比较转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以启发学生得出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方法,并用语言和符号加以表达。最后,利用探索到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前面提到的以及一些新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本单元安排了2个情境:在“组合图形面积”中,重点让学生探索如何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基本图形;在“探索活动”中,主要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五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六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正方体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比较

正方体的学习是以长方体知识为基础的,在教学时可以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七

1。一张饼两面都要烙,需要6分钟,一只平底锅每次可以烙3张,烙熟5张饼至少需要()分钟。

考查目的:解决烙饼问题,找到规律。

答案:12分钟

解析:先烙1、2和3号饼的正面,用时3分钟。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4、5号饼的正面,用时3分钟。再烙2、3和4号饼的反面,用时3分钟。最后烙5号饼的反面,用时3分钟。合计:3+3+3+3=12(分)。

2。丽丽每天晚上睡觉前要背诵成语6分钟,烧开水10分钟,泡好不烫的牛奶2分钟,喝牛奶5分钟,那丽丽在()同时可以(),做完这些事情最少用()分钟。

考查目的`: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答案:烧开水的同时可以背诵成语。最少需要17分钟。

解析:烧开水的同时可以背诵成语。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八

4、王军喝水的杯子的容积大约是200毫升,他喝多少杯水大约相当于1.6升水?

5、一个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6、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都是16分米2,长方体高3分米,哪个体积大?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九

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生:正方体。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楚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投影出示例3。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1)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组汇报:

(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投影展示:

师: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板书展示: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十

一、填空(每空2分,共36分)

1.()个一是1010个十是()

10个()是1000010个一百是()

2.9643是由()个千、()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3.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位是百位,第四位是()位,万位是第()位。

4.由6个千、3个百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5.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和是()

6.2209这个数中千位的“2”表示(),百位的:“2”表示,它们之间相差()。

二、找规律填数(每空2分,共16分)

1.10371039()()1045

2.328338()()368

3.279289()()319

4.752852()()1152

三、填上合适的单位(十、百、千)每小题2分,共8分

1.光明小学二(二)班约有学生五()人。

2.一台电视机的价格约三()元。

3.一本字典大约有二()页。

4.“非典”时期造成我国旅游业经济损失约一()多亿。

四.比一比。(在里填上“”、“”、“=”)每题3分,共18分

1.6088062.707770

3.7100七千一百4.1268二百六十八

5.11011006.九千九百六十三9963

五、解决问题(1题8分,2、3题各7分共22分)

1.猜一猜我表示多少?

我是一个三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小9.

我是一个四位数,十位数字是9,千位数字是7,个位和百位上的数字相同,而且这个数字只读一次。

2.快乐小鸟家族有8只灰鸽子,35只白格子,每个窝只住5只,至少搭几个窝?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十一

一、填空题(1-4每题1分,第5小题3分,共7分)

1.7.20.63的积里有()位小数.

2.由7个1000,9个0.1和3个0.01组成的'数是().

3.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倍.

4.8.60.72=()7.2

5.把0.836扩大成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是(),小数点向()移动了()位.

二、口算题(12分)

0.75=0.081000=0.16.7=1.60.5=

2.54=0.740.4=7.53=3.740=

0.80.6=0.050.08=801.25=0.137=

三、简算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1.2.412.5=

2.9.43101=

3.3.412.5+6.612.5

4.0.1259.30.8

四、计算题(1-2每题2分,3-4每题3分,5-8每题4分,共26分)

1.用竖式计算.18.2534=

2.用竖式计算.9.354.2=

3.用竖式计算.15.079.8=

4.用竖式计算.7.020.5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81.250.69.3

6.153.6+4.83

7.98.422.5-83.7

8.7000.342.9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篇十二

一、口算题(12分)

0.1208=7.236=4.816=

1.350=0.520=0.810.09=

4.24=0.987=0.391.3=

2.540=4.72=0.40.5=

二、简算题(6分)

0.467.5+0.462.5

三、计算题(每道小题6分共12分)

1.1.08(3.94+34.30.2)-0.08

四、应用题(每道小题8分共24分)

1.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0人,平均身高1.38米.二班有学生38人,平均身高1.4米.五年级这两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一个商店把一批苹果分成三等来出售,出售的数量和单价如下表.这批苹果平均每千克的售价是多少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五、其它题(第1小题10分,2-4每题12分,共46分)

1.一个电视机厂原计划每个季度生产电视机600台,实际去年四个季度生产电视机的'数量分别是570台,630台,648台,585台,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下面是王晓红上学期数学作业成绩记录,把这些成绩分类,制成一张统计表.

优良优优良优良良中良

优良良优良中良良优良

良中良良优良良优优良

良优良优优良优良优优

3.某汽车厂1983~1986年汽车产量如下:

根据上表制成条形统计图.

4.下面是广厦钢铁厂1987年912月份生产钢铁情况统计表.

根据上表制成条形统计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