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5篇)

时间:2023-11-17 23:48:33 作者:雅蕊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5篇)

制定奖惩机制:为了更好地执行学期计划,可以采取一些奖惩机制,以保持自律和积极性。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制定学期计划,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学期计划模板。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时间内容。

第1、2周长度单位。

第3周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观察物体。

第13周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统计。

第19周总复习。

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

第1、2周长度单位。

第3周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观察物体。

第13周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统计。

第19周总复习。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年级(50)班学生58名,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们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仍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甚至有懒作业的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太好。在本学期中必须进行积极引导。本班优秀学生数不多,差生的面较广。在这两个层次上需要今后赋予更多的爱心,并加强辅导。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3、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建立两个计量单位:1厘米与1米的长度概念。

5、认识钟表:形成1时、1分、1秒的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6、学会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分、秒的认识。

2、认识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图形的直观认识。线段的直观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子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南、北、西、东等方向的认识,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用方块图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文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快乐的假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首先,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第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第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调整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第四,教学每部分乘法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同时,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第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注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本期教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力争达到及格率100%。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创新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五班共有48人,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数学的能力。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观察物体;

3、实践与综合应用: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二)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四)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比如:微课程、一起作业网、博客思维体操训练、制作乘法口诀表等等。

(五)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六)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本班同学共32人,18名男孩,14名女孩。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50)班学生58名,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们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仍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甚至有懒作业的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太好。在本学期中必须进行积极引导。本班优秀学生数不多,差生的面较广。在这两个层次上需要今后赋予更多的爱心,并加强辅导。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3、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建立两个计量单位:1厘米与1米的长度概念。

5、认识钟表:形成1时、1分、1秒的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6、学会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分、秒的认识。

2、认识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图形的直观认识。线段的直观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子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南、北、西、东等方向的认识,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用方块图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文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快乐的假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园风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首先,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第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第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调整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第四,教学每部分乘法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同时,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第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注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七、本期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力争达到及格率100%。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二年级五班共有48人,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数学的能力。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数与代数方面:表内乘法(一)、(二),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观察物体。

3、实践与综合应用: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三、教学措施。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二)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四)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比如:微课程、一起作业网、博客思维体操训练、制作乘法口诀表等等。

(五)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六)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教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我们班共有学生31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1、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以下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数学网一直陪伴您。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师,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三、教学目标: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x2课时左右。

除法x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x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x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x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x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x5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x3课时左右。

小小设计师x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x3课时左右。

10000以内数的认识x7课时左右。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x2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五班共有48人,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数学的能力。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

(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观察物体;

3、实践与综合应用: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二)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四)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比如:微课程、一起作业网、博客思维体操训练、制作乘法口诀表等等。

(五)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六)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第1、2周: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第3、4周: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

第5、6周 :表内乘法(二)信息窗2、3、4

第7周: 国庆放假

第8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2

第9、10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3、4,整理与复习

第11、12周 :认识方向、表内除法信息窗1

第13、14周 :表内除法信息窗2、3、相关链接

第15、16周 : 观察物体、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

第17、18周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2、解决问题信息窗1

第19、20周:解决问题信息窗2

第21周 期末复习

第22周 期末复习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本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收集、表内除法(1)、图形移动(1)、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余数除法、一万以内数的理解、克与公斤、广角数学、总论。

1、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利用统计数据提问和回答问题。了解统计学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下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运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我能熟练运用2~6的乘法公式求商,让学生明白乘除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根据除法的意思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通过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对复杂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的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二次运算的混合题的运算顺序,学会用混合乘除和圆括号计算两步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和类比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让学生体验将平均分后的余数现象抽象为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除法的含义,并认识余数。掌握除数为一位数,商也为一位数时,用余数除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小于除数。

6、结合实际生活,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存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数数的过程,知道一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对象知道这些数的构成和分解。体验估算、计数、思考、识别、说话、拿取、比较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数字感。一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可以用符号和文字来描述。知道了“一万位”及其值,就可以说出一万以内所有数字的名称和相邻数字之间的升级率,掌握整十整千的加减运算。

7、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中感知1g、1kg的物体重量,了解1g、1kg、1kg=1000g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渗透了数学模型的思想。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余数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分旋转和平移。

教学难点:克和公斤的理解和换算,一万以内数的理解。

1、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态度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要适当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新的状态下投入学习。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教高二数学文科班,学生的特点是:数学成绩尖子生少,成绩特差的学生有好些人,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基础,加上学生努力,将来我班的数学成绩将会有大的提高。学生中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来一定大有进步。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与图形直观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4)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