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 经典佛语禅心语录(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00:33:19 作者:温柔雨 最新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 经典佛语禅心语录(大全8篇)

集结各家族,向运动会的巅峰冲刺!与队友深入沟通,团结合作,实现共同目标。请大家浏览以下精美的运动会宣传素材,感受其中的魅力。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篇一

2: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3: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5:日休禅师:人该活在进步中。徒弟:何谓进步?日休回答: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天天好一点,就是进步。

7:聪明与智慧是不同的,否则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说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烦恼。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篇二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关于佛语禅心经典语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2、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5、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8、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5、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6、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7、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18、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9、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2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1、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2、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23、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4、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25、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2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7、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28、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2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3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2、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33、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34、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5、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3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3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8、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3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0、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1、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4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43、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44、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5、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46、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4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9、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50、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51、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2、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5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5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55、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5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58、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9、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60、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篇三

1) 夜深时,灯下静听心语,梦中一晌贪欢,依然明亮的眸子,映着那份淡然的静谧,聆一首云水,赋半生禅心,轻轻与自己私语,学会独自与心相守那份世间的美丽。

2) 心静了,那感觉真好,唯愿春来时,随那柔风佛柳,去那不老的青山上,弹素曲一首,吟雅诗几书;在如水的星下,邀常蛾对弈,与月儿慢酌,醒时狂饮千盏,醉时独享一梦。

3) 心静对我来说是一种奢望,生活在现代化城市中,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心静的时候屈数而指,人被现实的生活、工作、感情像重山一样压着,属于自己的空间已算奢侈,然追求一个人心静时候恐怕是许多的一个奢望。

4) 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过去,你就一定会有进步。

5) 静心如水,不是自己象波澜壮阔似的那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驾驭风帆,而是自己犹如纹丝不动的潭水一样静谧安详却慢条斯理的涟漪。如此,静心如水的人往往是静水深流的表现出一种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6) 人生真正的价值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今天扮演的角色中。过去的经历再光彩,也是一束凋谢的花朵,今天的生活虽平凡,却是一把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心静,才能心安。心浮气躁之人,做人缺乏和善,做事缺乏耐心,势必会让人生陷入僵局。克制浮躁,唯有静心。静心,需要用理智去稀释狂乱的情感,用释放囚禁的过去,用坦然去迎接不可预知的未来。让心静下来,你才能读懂自己、看清未来。

7) 你的心应该保持这种摸样,略带发力的紧张,不松懈,对待不定有坦然。损伤是承载,沉默是扩展。终结是新的开始。如此,我会为你的心产生敬意。

8) 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也许,你正狂热追求的,并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迁就了别人或者社会;也许,你正为之苦恼,肝肠寸断的,未必是你真正想爱或者该爱的,只是一时的不甘心。坐下来,静赏花开,静观水流,心静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9) 是诱惑前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笑对这个混浊的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个漫长且难捱的过程。

10) 什么新的婚姻法,什么财产,什么房子车子,什么钱不钱的,只要你是真心喜欢我,老子连命都是你的。

12)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13) 心静了,一切才能恢复他的本来。生活中的一切不安定,如同锅中的沸水,只有把锅底的火浇灭,才能渐渐恢复平静。原本安安静静走在人生路上的我们,一切都是那么祥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无尽的欲望,燃起了熊熊烈火,打乱了梦一般的平静。给自己的生活降降温,宁静的生活才是最真、最美的生活。

14) 人生难得心静,心静则人静,人静则世静。面对云飞雾走的风景,勇登高峰,独眺日出日落。面对沧海桑田的变故,勇立沙滩,独看潮起潮落。面对喧哗繁杂的社会,勇居一隅,独观人来人往。面对红尘滚滚的人生,勇秉理想,独赏花开花落。面对跌宕起伏的历史,勇守自信,独览灰飞烟灭。

15) 心静是一种理智,让心思澄明,让言行磊落;心静是清纯而质朴,执着而内谧,不为金钱所缚,不为名利所困,永远像一条向着远方安静流淌着的涓涓细流。浮躁的社会,只有心静,才能产生那像河流一样的智慧,迸发深邃而明朗的思想,成就坚定而执着的乐悠悠的人生。

16)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7)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19)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20) 一直觉得,若能找一静僻之地,静心,静悟,静静思考,时时看看美丽的苍穹,时而品品手中的香茗,时而挥洒手中的笔墨,时而让钢笔在纸上舞动,在配以安静的乐曲,静静的,静静的,想想白天,想想生活,想想每一个人,那就好了。

21) 静静的,学会了一颗心去聆听,去欣赏。就如同那一湖秋水,淡淡的几许波纹,却能承载千年的日月,揽尽万里的浮云。

22) 平淡是心静如水,是人生的一道风景,是平平静静,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一种心情。生活本身是乏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有的人为了名利、金钱、地位,忙得身心疲惫,正是有了这样的纷扰,生活才会五彩缤纷,然而,平平淡淡才是真,美好和快乐在平淡中,平淡才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

23) 唯有心静,身外的繁华才不至于扭曲和浮躁,才能倾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有些追逐虽然狂热,却非自己真正所需,只是为了应对社会、迁就他人。有时再不舍,现实也要逼着你让步;有时虽勉强,也不愿轻易放手,只因还是不甘心。学会练就宁静、隐忍、宽容、淡泊之心,浅笑看花开,无争赏叶落,随缘自适最好。

26) 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不要去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去抱怨挫折,因为它是一种坚强;不要去选择沉默,因为它是一种伤害;不要去拒绝微笑,因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

27) 如果我们静心,唤醒内在的意识,我们会知道自己的伟大,知道自己和宇宙源头有沟通,而且是其中一分子,我们和整个宇宙是一体的,因此我们会更有耐心、更坚强、更有智慧,可以做更多神奇的事。

28) 我们不需要为寻找天国而逃避世俗生活,而是要把天国带进我们的生活中。要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成功的方法,只有往内边寻找更高层次的意识,收集更好资料,并加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29) 人生的路,需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世上本无过往不的阴影,只有过不往的心情,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饱受风霜与挫折,最后才可以创造出天堂的气力,假如有谁告诉你,他用一天的时间获取了成功,那么,请你不要相信,世上本无捷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

30) 俗话说“未做事先做人”,一个人再怎样认为自己“才比大师、貌比天仙”,若是想谋活于社会获得成就,就应该收起这些过分的自我、自恋,谦虚对事、礼貌待人,才能获得周围的认可和帮助。人生是一种选择,亦是一种放弃。在有的时候我们的放弃,迫于无奈,含泪转身,走远了依旧频频地回望。

31) 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真正有财富的人,往往低调,不会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 ,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圆容,不会显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价值;不是你所得到的,而是你所付出的;不是你所学到的,而是你所传授的!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篇四

1) 最甜蜜的声音,是仁慈的话,它永远带来阳光。

2)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一切。

3) 无私的爱是最美的礼物。

4) 向诸生物,恒起悲心,拔其苦;恒起慈心,与其乐。

5) 吾爱万物而无遗,此即开悟之道。

6) 有了了解,才能有爱,有慈悲。爱与了解是一体的。

7)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善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8) 爱的升华为慈悲,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

9) 不带执著的爱,是唯一不夹杂恐惧的爱,这种爱才是清净的。带有执著的爱是枷锁,蕴藏了情绪的狂浪,往往制造一种看不见的铁链。

10)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11) “爱”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视窗。

12) 没有能力爱人比没有人爱更可怜。

13) 爱是学习付出,也是学习接受。

14) 如果仇恨是一种疾病,爱是唯一的解毒剂。

15) 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16) 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于自我珍爱的心,它的解药就是珍爱别人。

17)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18)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19) 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20) 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21) 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22) 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23) 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24) 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篇五

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克服过分的虚荣心,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佛语禅心的经典语录摘抄,希望你会喜欢!

2.不执著于得失,平常心是悟道之本

3.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4.只有心无外物才不会被世事所迷惑

5.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克服过分的虚荣心

6.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没必要和别人比较

7.必要时,放下才是解脱之道

8.勿偏执一方,中道生活

9.容纳一切,超越一切

10.不让内心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左右

1.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2.感悟人生,与美好的自然融为一体

3.真情随意地生活,一切都自在

4.内心宁静才享受怡人景色

5.任其自然,世间没有永恒的事物

6.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7.认清自己,不能超脱就做个平常人

8.心无杂念,凡尘也会变成天堂

9.活得投入,不在乎命运的刻意安排

10.内心清净的人,做事只求适应自我本性

1.豁达的人心大、心宽

2.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3.要真正帮助一个人,就要有容忍庸俗的气度

4.有些事要认真,有些事不必太认真

5.养心胜于治病

6.征服别人不能靠拳头,要靠智慧

7.批评你的人,是你的亲人和朋友

8.你的心是怎样的,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人生

9.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10.不念旧恶,以德报怨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篇六

1、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2、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6、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7、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0、一切皆为虚幻。

1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2、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5、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6、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7、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8、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1、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2、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3、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4、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5、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6、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7、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28、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29、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0、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篇七

佛语认为的禅心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1) 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2) 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3) 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4) 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5) 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6) 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7) 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8)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9) 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

10) 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1)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2) 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4) 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5) 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6) 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7)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8) 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9) 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10)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1)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2)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13) 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14)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15)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16) 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17) 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18)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19) 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20) 向外驰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1)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2)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3) 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4)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5) 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6) 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7) 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8)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9) 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10)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11) 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12) 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13) 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14) 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15) 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16)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18) 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19)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20) 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21) 众生界即诸佛界。

22) 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23) 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盘生死,俱是强名。

24) 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25) 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26) 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27) 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28)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29)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30) 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篇八

1)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2)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4)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5)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6)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7)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8)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9)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10)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1)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2)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13)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14)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15)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16)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17)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18)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19)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20)向外驰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21)众生界即诸佛界。

22)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23)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盘生死,俱是强名。

24)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25)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26)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27)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28)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29)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30)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31)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32)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33)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34)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35)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36)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37)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38)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39)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40)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41)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42)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43)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44)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45)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46)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48)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49)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50)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