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思想汇报(优秀9篇)

时间:2023-10-07 13:00:46 作者:碧墨 2023年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思想汇报(优秀9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一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

(一)经济新常态主要特点

关于经济新常态,总书记通过《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作了系统性阐述:一是经济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

(二)经济呈现结构性减速为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大多数年份都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不过自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尽管在4万亿刺激下出现短暂反弹,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经济增速从209.5%降至7%以下。

据中国社科院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为结构性减速,并预测在-、-、-2030年的三个时间段内,中国潜在增长率分别为7.8%-8.7%、5.7-6.6%和5.4-6.3%[1]。

经济增速由原来高速转为中高速成为经济新常态。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第三产业、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度作为参考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自来再次超过第二产业,其gdp贡献率达到48.1%。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减少对于投资的依赖程度,加大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以20为例,消费和投资对gdp贡献度分别为50.2%和48.5%,上年为48.2%和54.2%。

但相较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度,仍相去甚远,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四)创新驱动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变,我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降低市场准入壁垒等政策改善创新制度与环境,年新修改的公司法取消了对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等,激活了大量创新主体;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一)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主张政府从需求侧管理来解决宏观经济增长问题,但是需求侧管理强调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刺激经济,适用于短中期调控。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采取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但是该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中国经济结构出现恶化,行业产能过剩加剧。

而中国经济问题本质是结构性的,即中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有效供给却不足。

因此,单纯运用凯恩斯主义进行需求侧管理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表明了凯恩斯主义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样存在局限性。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本身问题是经济模式不可持续,即低要素成本及高投资驱动很难再持续,要求改变过去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形成追求效益、节约式可持续增长模式,特别是在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形成倒逼机制。

正基于此,中国经济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本质是供给创造需求。

中国经济要向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对于创新具有实质意义,这在于中国是后发、转轨的经济体,以制度供给统领的全面改革式创新驱动,必然成为其可持续增长的现代化过程能否如愿实现的“关键一招”。

[2]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中等收入以前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对经济促进作用非常大,但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激活科技创新、制度两大要素,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1月,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确定了中国改革的基调,采用“供给侧为主,需求管理为辅”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以供给侧为主,意味着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但不放弃需求侧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产物,其中需求侧管理解决短期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两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3]。

供给侧改革如何部署?2015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用“加减乘除”布局供给侧改革。

加法主要指补短板,发展新兴产业和扩大有效供给;减主要指简政放权、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并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乘就是要鼓励创新,发展新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乘数效应”;除包括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税,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等[4]。

不过供给侧改革也有局限性:在中国,减少行政性干预和让市场化发挥更大作用是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是由于中国的行政习惯与思维方式非常适合凯恩斯主义;而供给侧改革会存在触动很多人利益以及见效可能很缓慢的双重问题。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二

早前对林毅夫教授“中国还能高速发展二十年”、“中国经济需靠投资驱动而非消费”的观点有所耳闻,昨晚有幸到建南大礼堂听他亲自讲述,发觉他真实的见解并没有网络上流传的那般突兀。在此简单予以归纳,并加上自己的观点,欢迎批评补充。

昨晚的讲座是围绕上面所说的第一个观点展开的,应该说“中国还能高速发展二十年”的说法有些太过精简,让读者不禁产生中国经济在现行轨道、现有约束条件下就能持续高速发展二十年的错觉,而他实际上的观点是“中国具备继续高速发展二十年的潜力”,论据很简单:中国的人均收入按购买力平价度量仅是美国的21%,生产水平上十分落后,后发优势明显,这个观点我想对中国未来再悲观的学者也不会反对,美国领跑世界经济近百年仍在增长,总不能说连小康都没奔上的中国已经气数全尽,()连发展的潜力都没了。在这里也可以发现,林教授对中国未来二十年的观点讲的是仅从目前发展水平考量,比及其他任何约束条件的“有没有潜力高速增长”,而非其他许多学者讨论的在现有约束下“会不会高速增长”,而这讨论的问题根本不同,但在论点快速流传的过程中,“有没有潜力”和“会不会”一律被简单的“能不能”取代,造成客体完全不同的两个观点被拉到一起火拼起来。

中国有没有潜力容易说通,但大家更关心的事将现实因素综合在内,中国的潜力会不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很可惜,林毅夫教授从头至尾都没有落到这一层面,作为一个与政府高层关系密切的经济学者,未能从政府信号或动向考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变动的可能,以及这对发挥中国潜力的影响,或者他心知肚明却避而不谈,我只能说真的很可惜。

除了“中国经济具备继续发展二十年”这一中心论点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支持论点,林毅夫教授的个人立场在这里有鲜明的体现。

在讲座的引言部分,林毅夫教授提到了工业革命带来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他对当时欧洲的另一重大变革绝口不提:资本主义革命,新的制度让旧制度下受压抑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应运而来的法制与民主让工业化进程步上稳定的轨道,如此关键的一环被林教授完全略过。不仅如此,整场讲座林教授对“资本主义”四个字讳莫如深,非讲不可时就用“非社会主义”笼统代替,这说法一出口,相信在场包括我在内的听众都觉出一丝怪异。

接下来说明中国经济有潜力的部分,林教授采用日本、南韩、台湾、新加坡经济起飞阶段的数据作为辅证,但一如既往地,他忽略了出人均收入数字之外其他现实因素,这难免使得他的论证略显单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四个经济体的基本地理条件和中国相去甚远,基本上不属一类。尤其是新加坡,如果硬要选一个弹丸之地作为中国经济的参照,香港似乎更胜一筹。至于另外三个国家/地区,均在经济起飞初期获得美国的强劲助推,这与中国的情况又完全不同;其次,在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的经济都比较平稳快速地完成转型,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凤毛麟角,对中国来讲绝非易事;再次,林教授一贯忽略的,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刀阔斧地改造上层结构,建成亚洲、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这为经济成长保驾护航的作用不言而喻,从这点上看,中国着实还任重道远,不可轻易乐观。基于此,尽管数字凿凿,但作为辅证其功不大。

在谈到中国未来一节,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应该建立像西方国家一样完善的市场机制,改变计划指令遗留下来的资源配置扭曲(行政垄断、政府补贴等),解决官员普遍的寻租腐化,他同时指出为保持国家稳定,计划扭曲不宜骤然取消,要根据国情与时俱进,但消除扭曲的步伐该迈多大,作为参照的国情又有哪些指标可供参考,林毅夫教授并未给出答案,但以他对双轨制的再三强调来看,他认可的改进步伐应较我个人偏爱的一些经济学者的观点为小。

话外一提,近期有正对民营快递加费、广药与加多宝之争、腾讯微信被迫收费**都清楚地显示国企+政府指令干预市场正常运行的阴影挥之不去,民营资本力量无法充分调动,所以要真的做到深入市场化改革并不仅事关扩大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是调整政府在市场经济内的职能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讲座的靠后部分,林教授引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建设目标位中国未来勾画了一幅美好蓝图,虽然那些目标现在还远未实现,将来也未必会实现,邻座的伙计说要达成人均收入对翻一番这种事只能靠统计局大显神通了,但它确实听着心潮澎湃。澎湃归澎湃,就好比五年规划,这种东西是计划体制的遗留,应该摒弃的。如果计划的目标在不做计划时也能达到,那定计划就没有意义。反之,如果计划目标原本达不到,那就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各级部门虚报数字,一头猪够吃一年的神话中国人也不是没见过,就是在赶英超美的美好蓝图下出来的,结果如何大家都有数,明鉴未远;另一种可能就是以计划目标为准,用行政力量强行扭曲市场和社会,让人力和资本异常运作,这将比胡夸海吹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创痛,中国人对此应该是有切身感受的。就像揠苗助长,哪怕每次的目标都只比社会所能高出一点点,伊始能有高速成长的效果,但日积月累,整株苗是要黄掉的。

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如总价亚洲经验时提到的“时候能成功的方法往往与事前的主流意见不同”(和刘老师的“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很像),驳进口替代理论时说的“要看自己有什么而不是别人有什么,发展比较优势”的观点都值得反复思考,其后隐含的很可能是超越经济学范畴的更普遍规律。我一向认为一场讲座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少观点能让你点头称是,而在能激发听众即场和离开之后多少思考,并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整合进听者既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若是能有几句看似无关宏旨,但确经个人生命砥砺的“独家心得”,更是再好不过。由此观之,林毅夫昨晚的`讲座都足以令人受益匪浅。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学,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也在这个浪潮中,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旅。通过学习经济思想,我深刻地感受到经济学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经济活动的本质。在此,我想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活动的本质是资源配置。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资源必须通过有效的配置来满足社会的需要。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配置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或者政府干预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由价格和供需关系自发决定,这样的配置方式能够有效地发挥资源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在计划经济中,由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调配,可以通过调整供需关系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深刻地体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其次,我学到了经济学的边际思维方式。边际思维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事物的总体效果,而是要注重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一项经营活动或者一项决策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而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一项经营活动或者一项决策所带来的额外成本。通过边际分析,我们可以做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我在学习过程中,深感边际思维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理论,还能够指导我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经济学还教会了我如何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看问题。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活动既是社会整体活动的总和,又是个体行为的集合。在整体层面上,经济学研究的是宏观经济现象,比如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而在个体层面上,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的经济行为,比如消费决策、劳动供求等。通过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经济现象,更准确地判断经济状况。我在学习中意识到,无论是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综合考虑整体和个体的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经济学教会了我理性思考和各方面的权衡。经济学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出决策时是理性的,并且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进行权衡。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正是用来衡量不同决策的利弊,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选择。通过学习经济学,我深刻体会到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原理。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权衡各种利益,从长远来看,做出最有利于整体利益的选择。这让我更加理性地对待问题,不再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是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经济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启示。通过学习经济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济活动的本质,学会了边际思维的方式,同时也培养了自己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且学会了理性思考和权衡利益。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在学习中受益,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我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经济思想,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四

经济思想是人们为了研究、解决经济问题而形成的各种见解和理论体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对一系列的经济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刻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启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供求关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为基础的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商品价格和市场流通。通过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我明白了供求关系是由买卖双方对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而决定的。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就会上升,供给大于需求时则会下降。因此,了解和掌握供求关系,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市场情况,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其次,我意识到市场经济体系的优势和局限性。市场经济体系是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能够自动调节和适应市场需求。然而,市场经济体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市场失灵、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我认识到市场经济体系是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干预的,以保证市场运行的公平和稳定。

第三,我理解到经济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是个体、企业和政府所作出的选择和调整,它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有着直接的影响。经济决策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比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最后,我认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和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地对现有的经济模式和体制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使经济持续增长。从历史经验来看,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创新和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总之,经济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对经济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领悟到了供求关系的重要性、市场经济体系的优势和局限性、经济决策的多方面考虑以及创新和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这些心得体会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本文非原创,仅供参考,所述的观点和主题为人工智能()生成,抽象创作。)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五

尊敬的党支部: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稳”和“改”这两个汉字,一下子成为各方解读的焦点,成了岁末“年度汉字”评选的热门。畅想新的一年,这两个字,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意味着什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又被赋予了哪些新内涵?微言之中有大义。不少人敏锐捕捉到了明年经济工作核心要求的“变”与“不变”。“稳中求进”依然是总基调,“改革创新”同样被提到突出位置,构成擘画发展大局的八字方针。稳,意味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改,意味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稳”也好,“改”也好,二者辩证统一、互为条件。前不久,有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伴随着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全国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约两成,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超过三成,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这正是发展新趋势的一个有力诠释。回首即将过去的20xx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宏观政策保持定力,不搞短期刺激,而是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内生动力,决策不折腾,改革不停顿,才有了良好开局。

万事开头难,起跑决定后程。不管是过去35年的风雨兼程,还是以来的新气象,实践不断提示着这样的辩证法:稳中求进是改革之基,改革创新是平稳之源。行稳才能致远,改革才能图治。把握好“稳”与“改”,既是经济工作主旋律,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法。今天的改革,啃的是硬骨头,涉的是险滩,触动的是比灵魂还难触及的利益,“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少了,“一山还有一山拦”的艰难多了。看看时代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问题:把13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上亿农民工融入城镇、治理产能过剩的沉疴、化解累积的地方债务风险……哪一个不是举世罕见的难题?哪一项没有叠加成长烦恼与转型阵痛?又有哪一条是可以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当此之时,步伐稍有不慎,就会引来反弹;方案稍有不周,就会招致不满;力度稍有不逮,也会带来疑虑。

正是在现实问题的倒逼之下,全面深化改革尤需在“稳”与“改”之间闯出一片新天。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既不能畏葸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措施更要实。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寻求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才能掌控好“三驾马车”,赢得既提质增效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路口,不搞盲目刮风,不做“被上楼”的事情,而是因势利导、深化改革,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逐步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积极而务实的改革理性,也集中体现在“区分情况、分类推进”的方法论上。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则要谋定而后动;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需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既保持战略定力,又焕发进取精神;既坚持底线思维,又稳定社会预期,这样的改革才会让人心里有谱、身上有劲。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回顾历史,“休克疗法”让一些国家付出了惨重代价,长期僵化停滞又让不少大党、老党黯然退出政治舞台。在我们的改革进程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事关改革成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接力赛中,把握“稳”与“改”的辩证法,凭着壮士断腕的勇气、统筹谋划的智慧、愚公移山的韧劲,我们定能奋力推进改革大业,写下现代化编年史上更为荡气回肠的篇章。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六

自亚洲金融危机伊始,中国经济的影响开始引人瞩目.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国经济的影响力逐年增强.中国经济的影响力究竟如何?应当怎样科学、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时下是个热门话题.本文借助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世界经济大国的标准,判断得出,中国离世界经济大国的门槛还有一步之遥.运用两种思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进行了科学分析.

作者:王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北京,100872刊名:兰州学刊英文刊名:lanzhouacademicjournal年,卷(期):“”(4)分类号:f12关键词:中国经济影响力世界经济大国贸易大国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七

经济思想是指在解释和规范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方面形成的理论和观点,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时代,掌握正确的经济思想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认识到了经济思想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和体会。

首先,经济思想教我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优化配置。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节约型的消费习惯,避免浪费和剩菜剩饭的现象;在生产中,我们应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来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经济思想的启示让我明白了资源的宝贵性和稀缺性,懂得了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其次,经济思想教我认识到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利己行为会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得到有效的调节,从而实现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思想启示我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也要学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再次,经济思想教我意识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物质福利,但并不是只有经济增长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对环境质量、社会公平、文化教育等非物质需求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只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循环。这一思想让我认识到,经济增长不应该只是追求数量的增长,更应该注重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福利的全面提升。

最后,经济思想教我看待经济问题要善于采用综合的、系统性的思维方式。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常常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的变化和价格的形成;学会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关系;学会了从制度和政策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问题。这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让我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复杂情况时更加深思熟虑,全面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

总之,经济思想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和触动,让我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地学习和运用经济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素养,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八

为反映中国经济自由度的历史变化,我们根据弗雷泽研究所《经济自由度报告》各年的历史数据整理了中国经济自由度变动表(详见表1)。

表1中国经济自由度变动表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中国

3.93

5.05

4.79

5.12

5.4

5.49

资料来源:加拿大弗雷洋研究所各年度的《经济自由度报告》在线资料。

表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自由度变化的基本轨迹。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自由度指数呈上升趋势,1980年为3.93,达到5.49,自由度提高了39.7%;相比之下,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1980年平均水平为5.36,20为6.35,提高幅度为18.5%。

虽然中国经济自由度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在全球中的位次不断攀升,在弗雷泽研究所20《经济自由度报告》中,中国在参加排名的123个主要国家或地区中列第100位,排在其后的有23个,这23个国家分布在各大洲。其中,非洲国家有12个,分别为:中非共和国、刚果(布)、刚果(金)、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布隆迪、加蓬、卢旺达、多哥、马拉维、津巴布韦、阿尔及利亚;南美洲国家有3个,分别为: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亚洲国家有3个,分别为:叙利亚、缅甸、巴基斯坦;欧洲国家有5个,分别为:保加利亚、俄罗斯、罗马尼亚;乌克兰、土耳其。这其中大部分被美国和欧盟等国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显然,中国的经济自由度已超过了若干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但是,中国目前还不被欧美等国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了解或偏见。

二、中国经济自由度提高更多源于采用市场原则

经济自由化与经济市场化不是完全一致的,但有高度的相关性。弗雷泽研究所与传统基金会自由度测算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管制和干预的减少,这正是市场经济标准中最重要的内容,只不过市场经济同时强调制度与法制的合理性。弗雷泽研究经济自由度测算的五个因素与众多指标都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所必需的,强调了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基础性的作用以及对私有产权的有效保护。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初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国内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总体的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测度(详见表2)。

表2中国国内学者对市场化指数测度整理表

研究者

1980

1990

1992

1995

2001

卢中原、胡鞍钢

62%

江晓薇、宋红旭

38%

困家计委课题组

65%

顾海兵

5%

35%

40%

50%

陈宗胜等

60%

李晓西等

&

nbsp;

69%

从表2不难看出,虽然研究者测度的角度与方法不同,但在总体上,中国经济自由度是稳步提高的。根据李晓西教授主持的测度,2001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达到69%,中国已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坚定不移的市场经济改革,促进了经济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只限于个别关键领域,企业与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对外交往的自由度显著提高,经济自由所要求的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同时表2也说明中国经济自由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垄断性行业的改革等方面。

三、中国经济自由度在转轨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既属于发展中国家,又属于经济转轨国家。世界各贸易伙伴国与投资者都十分关心转轨国家经济自由度的变化,关心对方相关经济领域的自由化程度。为进行比较,我们整理了20.01年八个主要转轨国家的经济自由度(详见表3)。

表3主要经济转轨国家2001年经济自由度比较表

国家

排名

总指数

政府规模

法律结构与产权保护

货币政策合理性

对外交往自由度

信贷、劳动力与商业管制

匈牙利

35

7

4.7

6.7

8.5

8.5

6.6

捷克共和国

39

6.06

4.5

6.6

9.4

8.1

5.8

波兰

77

5.97

4.5

5.8

7.6

6.7

5.3

中国

100

5.49

3.8

5.1

6.9

7

4.7

保加利亚

103

5.32

4.6

4.8

4.5

7.2

5.4

俄罗斯

112

5.04

5.5

3.8

4.9

6.7

4.2

罗马尼亚

116

4.7

4.6

4.6

2.3

6.6

5.3

乌克兰

117

4.6

3.5

4.2

3.7

6.8

4.9

资料来源: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经济自由度报告2003》在线资料。

各国经济自由度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模式、途径和效果的差异。比如,中国是实行渐进式的经济改革,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则实行的是较为激进式的改革,而实行激进式改革的国家改革效果又有较大的差异。从表3可知,中国经济自由度在上述八个转轨经济国家中居第4位,处于中等靠前的水平,这说明中国经济改革是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自由化,虽然生产力相对落后,但经济自由度在转轨经济国家中已经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

四、中国经济大部分领域有了较高的经济自由度

1、中国经济自由度部分因素已接近或达到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弗雷泽研究所2003年《经济自由度报告》,用统计比较的方法,将中国2001年经济自由度与参评的123个国家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详见表4)。

表4中国2001年经济自由度与平均水平的比较表

国家

总指数

政府规模

法律结构与产权保护

货币政策合理性

对外交往

自由度

信贷、劳动力与商业管制

参评国家平均值

6.35

5.84

5.53

7.73

6.93

5.74

中国

5.49

3

5.1

6.9

7.0

4.7

资料来源:加拿大弗宙泽研究所,《经济自由度报告2003》在线资料。

由表4分析,在2001年经济自由度的五因素评估中,中国有三个因素接近或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对外交往自由度评估为7分,超过参评国家的平均水平6.93,这说明中国的贸易壁垒在不断减少,对外交往的自由不断提高;另外,法律结构与产权保护及货币政策合理性已比较接近参评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体现出中国一直重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中国致力于金融市场化改革,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

2、中国经济自由度中政府规模因素的分析

弗雷泽研究所对政府规模的评价用了四个指标,其中,“政府企业和投资与gdp的比率”是值得斟酌的。虽然中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仍然非常巨大,但国有企业的自主化程度已非常高。从“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和“人均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低于阿根廷、巴西、波兰、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从现实情况分析,不管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经济转轨国家,都存在政府适度干预,只是干预的强弱与干预工具组合方式不同。中国国情比较复杂,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如果没有政府的主导,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不起来的。

五、经济自由度的提高增强了中国的总体竞争力

由于中国在经济领域更广泛的范围内享有较为充分的自由,资源配置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中国的竞争力在国际社会不断增强。瑞士洛桑学院(imd)对世界49个主要国家的竞争力从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估。该研究机构对竞争力的评估采取排序的形式,我们在这里选取了49个国家中的10个发展中国家或转轨经济国家进行比较(详见表5)。

表5部分发展中国家或转轨国家2001年国际竞争力比较表

国家

总体排名

经济表现排名

政府效率排名

企业效率排名

基础设施排名

巴西

3l

31

36

28

31

中国

33

7

35

40

39

捷克共和国

35

20

30

43

92

墨西哥

36

36

27

38

42

印度

4l

23

43

99

45

南非

42

47

38

32

46

阿根廷

43

45

41

42

36

俄罗斯

45

30

47

47

44

波兰

47

4l

48

46

48

印度尼西亚

49

46

45

48

49

资料来源:《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根据分析,中国经济总体竞争力在参评的49个主要国家中居第33位,高于捷克共和国、墨西哥、印度、南非、阿根廷、俄罗斯、波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中国经济竞争力的不断攀升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自由度的提高是有序发展的,是充满效率的。

综上所述,经过20多年的经济市场

化改革,中国经济自由度已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中国自由度总体上已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国家所要求的标准,应理所当然被国际社会视为市场经济国家。2001年底,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从广度与深度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自由度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经济思想史心得体会篇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经济思想作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习和研究经济思想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经济思想是多元化的。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有了多种流派的思想。亚当·斯密代表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重点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凯恩斯则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奥地利学派、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不同的经济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情境下反映了不同的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我认为了解和学习不同的经济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现象,加深我们对经济规律的理解。

其次,经济思想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探讨。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当我们学习经济思想时,不能孤立地看待知识。我们应该将经济思想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思想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三,经济思想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比如,心理学对人们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经济问题。

第四,经济思想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效率。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效率。在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流派对公平与效率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市场经济强调效率优先,而凯恩斯经济学强调公共政策的重要性。然而,公平与效率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只有兼顾公平和效率,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和运用经济思想时,应该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均衡,避免过分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

最后,经济思想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不能停留在固步自封的阶段,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经济现象和规律。只有不断更新和发展经济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理论支撑。

结语,在学习和研究经济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感经济思想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济思想是多元化的,需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效益,并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经济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