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舞龙舞狮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时间:2023-10-27 08:07:19 作者:梦幻泡 优质舞龙舞狮心得体会(模板13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自己在某个事件或经历中的感悟和体验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下是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写出更出色的心得体会。

舞龙舞狮作文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春节舞龙灯一直是中华民族流传许久的民间传统。

清丽隽秀的江南小镇,是承载着我童年回忆的地方。每逢过年,我最盼望的就是回老家,看舞龙灯,和同龄的玩伴成群结队地吃着冰糖葫芦、举着棉花糖,欢快地挤在一片锣鼓喧天中。换上喜庆彩衣的人们举着龙,轻轻一挥,那龙便活灵活现地随着他们的步伐摆动,一蹲、一起、一跑,就做出了“金龙喷水”的动作;竖起柱子,带领龙身一跃,这叫“双跳龙门”;两条龙交错着追逐彩球,一龙高耸腾跃,一龙低卧盘旋,便是最为经典的“二龙戏珠”……我们跟着龙灯跑着,闹着,大人们围着拍手叫绝,镇上的鞭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舞龙的热闹欢快景象从那时起,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回忆。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舞龙的人数越来越少,人们似乎也不再热衷于欣赏舞龙了。少了那支激情澎湃的舞龙队,街上似乎冷清了不少,年味儿也淡了许多。

去年春节,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的喝彩声和锣鼓声,走近喧嚷的人群中,定睛一瞧,是表哥和一群年轻小伙在排练舞龙!他们配合默契,龙灯在他们手中变得灵动而生机勃勃,只见龙腾翔跃、蜿蜒波动,依旧是那些熟悉的招式,却多了份朝气与活力。这条龙活灵活现,双眼炯炯有神,摇摆中的长长身躯更是气势磅礴。一旁指导的大伯笑呵呵告诉我,“这两年传统文化成了潮流,镇上的年轻人赶着来报名,他们还拍了视频发到网上,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我们舞龙啦,听说咱们舞龙队还成了网红嘞……”

透过大伯眼中闪烁的光芒和舞龙小伙们热情的表演,我似乎看到了小镇人们的美好生活,看到了民俗的传承和发扬。舞龙的民俗代代相传,岁岁年年传递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华美的龙灯之所以重新散发光彩,是因为年轻的力量用了一种别样的方式,让所有人看到,我们是龙的传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舞龙灯,将不再只是回忆。

舞龙舞狮作文

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子子助庆。舞狮子子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子子。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子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子子庆祝。

舞狮子子起源众说不一。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子,吃掉村庄内的村民,后来村民学会武功,格毙狮子子,村民模仿狮子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子子;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子引走,因此南狮子中常有”大头佛”引领狮子子。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紥狮子子及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为舞狮子子。

今天的舞狮子子主要分南狮子、北狮子两种。最初北狮子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子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子的狮子子,北狮子的步法,称为“南狮子北舞”。

北狮子。

北狮子的造型酷似真狮子,狮子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子子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子。狮子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子,有绿结者为雌性。北狮子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子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北狮子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子会配一对小北狮子,小狮子戏弄大狮子,大狮子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子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南狮子。

南狮子南狮子又称醒狮子,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子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子型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子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子的狮子头不太像是狮子子头,有人甚至认为南狮子较为接近年兽。南狮子的狮子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会用铁做,以应付舞狮子子时经常出现的武斗。传统上,南狮子狮子头有「刘备」、「关羽」、「张飞」之分。三种狮子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舞法亦跟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寳、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子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故此南狮子讲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狮子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子、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当中「采青」最为常见。相传“采青”原来是有“反清复明”之意,现时一般是取其意头,有“生猛”,生意兴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子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为了增加娱乐性,采青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舞狮子子头者站在狮子尾者肩上),叠罗汉,上杆(爬上竹杆),或者过梅花椿(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椿)等等。

舞南狮子时会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狮子的舞动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舞南狮子有时还会有一人扮作「大头佛」,手执葵扇带领。

舞狮子子之前通常还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朱砂涂在狮子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舞狮舞龙作文三年级

舞狮,是中国民族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声下,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作出狮子各种各样的形态动作,给人们展现出一副活灵活现的样子的。

舞狮的起源,传说不一。神话传说以前山中出现狮子,下山吃掉村民,后来有村民杀掉了狮子,模仿狮子的形态而形成了舞狮:亦有传说是村民制作了纸扎的狮子和用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了舞狮。

而至今的舞狮主要分为南狮和北狮。近年也有将两种狮子合二为一,主要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被称为“南狮北舞”。

“咚咚当当”……锣鼓声敲响了,舞狮表演开始,只见一只红白色的“狮子”跑了出来,先是在周围走一转,像在跟人们迎宾,然后向前奋进,不到十秒,来了个“踩梅花桩”,跳上了桩子,接着,来了个“高台饮水”…..看着那些惊险的动作的,我不惊为“狮子”担心。最后,到“采青”这部重头戏了,而“采青”象征吉祥如意,如果没有了“采青”,那“狮子”所演的戏就没有意义了。“狮子”先是眨眼和扇耳朵,随后快速地跳上的高台,踩上桩子取到了“采青”。“狮子”的精彩表演让全场观众热烈的鼓掌,而我也忍不住为“狮子”而拍掌的。

观看完舞狮,使我精神百倍,变得神采奕奕。而“醒狮”就是狮子一年四季都在睡觉,到春节期间,要点睛唤醒狮子,狮子醒后要敲锣打鼓在乡间行走,寓意驱赶各种害兽以及邪魔妖道,保四方平安与发达。

舞狮的文化价值意义深远,希望这种民族艺术能继续传承下去。

舞狮舞龙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节,听姥姥说外面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我很想去看,就缠着姥姥带我出去玩。

一出小区,外面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我和姥姥艰难地在人群里穿行着。这时我隐隐约约听到有打鼓的声音,循声找去,只见曹丞相府外围了一圈厚实的“人墙”。小孩子们站在车上或骑在大人脖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则伸长了脖子往里张望。我更好奇了,一心想去探个究竟,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钻进人墙,站到最前排。只见一些老头老太太在一旁敲锣打鼓,两只狮子在中间跳来跳去。这两只狮子长得很好看,眼睛又大又圆,特别精神,血盆大口一张一合,下面挂着柔软的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因为头太大,占了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看起来有点笨。

我正在打量两头狮子,金狮却大摇大摆地向我跑来,猛地冲我摇晃笨重的头,大眼睛瞪着我,我吓了一跳。狮子得意洋洋地走了。“这狮子真淘气。”我想。一会儿金狮后脚一蹬跳上了高台,银狮随后也跳了上去。金狮跃跃欲试,直起身子纵身跳下来,顺势叼走了红绣球。台下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还伴随着阵阵叫好。金狮落地后摇头摆尾,叼着红绣球向银狮炫耀。银狮有些害怕,在台上犹豫,观众给予银狮掌声鼓励,银狮壮着胆子站了起来。“扑通”,银狮的头栽了下去。人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谁知银狮又安然无恙地站了起来。原来它根本没有跌倒,是在跟观众开玩笑呢!金狮也纵身跳了下来,两只狮子在地上扭作一团,引得人们捧腹大笑。正当精彩的时候,姥姥来叫我,说该回家吃饭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一路上,刚才舞狮的情景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实在太精彩了。同时,我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真希望时间可以倒转,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狮。

舞狮舞龙作文

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动物,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自古以来,龙就是帝王的化身,平民百姓是龙为传统的骄傲。

每年元宵节前后,全国各地人们都以舞龙来祈求来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溯至汉代,历史上早有记载,几千年来这一民俗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我非常喜欢观看舞龙表演,还喜欢收集一些有关龙的图片、资料以及演唱龙的歌碟,从中感受到了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龙,亦称“耍龙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全国很多地区。“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节数不等,多为单数。舞者各持棍子支起一节。由一个人持彩珠,戏龙作舞,龙头随彩珠,龙身各节随龙头上下左右翻腾。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称“布灯”。此外,还有用荷花灯、蝴蝶灯组成的“白叶龙”,用一条长板凳起舞的“板凳龙”和以人体组成的“人龙”等多种形式。

舞狮舞龙作文

放假了,同学们回家的回家,玩的去玩了。唯有我们学院舞龙舞狮队的队员们还在每天坚持训练,一天两练。

高高的条凳架在半空中,领师员握着绣球引导着一对霸气十足的雄狮在两米多高的条凳上上下窜跳,忽上忽下,时而站立,时而下俯。

因为和我搭档的狮头出去比赛了,我只能在一旁看着大家训练,心里实在是痒的厉害啊.........

说实在的,我们可以说都是各个省、市中优秀的运动员聚集在一起的。而龙狮队又是从这些人选出来的优秀者,看来练好龙狮也不容易了。这是真话,不管武术在好,两个人要是不能把劲合到一起,个人在出色也是白练了。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其中孕育着中华文化。我越来越开始喜欢舞龙舞狮了,虽然这个假期不能全力投入到练狮子上,但是我们着对狮子一定会保持龙狮队中的第一狮!

舞狮舞龙作文

今年的大年初一,听说在镇府有狮子舞表演,我就非常兴奋,刚吃完中午饭,就迫不及待的叫爸爸带我去看。

到了镇政府,虽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但观看的人还是很多,我和爸爸占据了位置后不久表演就开始了。共有十只狮子子分成东西两队,有红的、黑的、黄的,颜色和形态不一,随着后面震耳的锣鼓声舞开了。舞狮子子的人十分卖力,舞的非常逼真,时而站起,时而趴下,头不停的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摇一摆的,赢得人们热烈的掌声。

到了精彩的采青了。采青是用一条红绳子,间隔的绑上一些红包,最后面是用生菜、桔子和一个大红包绑在一起,从楼上一段一段慢慢地放下来,舞狮子子的人要用凳子叠起来或用梯子,边舞边爬上去,在舞狮子子过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见各只狮子子在“青”面前愉快地舞动,突然的一跃而起,将“青”一口吃掉,到最后,吃掉生菜后将它咬碎,洒向周围。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生菜和桔子就是“生财”、“大吉”的意思,洒向周围就是将这些愿望送给大家。”

舞狮子子表演就在高潮中结束了,留给了我们无穷的回味与快乐,我也知道了舞狮子子表演作为民俗的'含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舞狮舞龙作文

操场上,一条金龙立在中心,十分引人注目。它全身红黄相間,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片片龙鳞闪烁着金色的光泽。这条龙非常大,大概十米左右。最闪耀的便是那龙头,龙头上的龙角是金黄色的,似乎是黄金做的,龙角很像珊瑚,可珊瑚却没有龙角那么绚丽。那一双铜铃似的龙眼炯炯有神,双眸如两颗大珍珠。龙须很密、很多,在微风的吹拂下,那龙须便随着风向往左起舞,更增添了它威武的`气质。

“咚,咚,”一声锣鼓声响起,舞龙开始了!只见十几位衣着红黄相間的表演服的老人们举起龙,将龙慢慢舒展开。随着锣鼓声,龙千姿百态,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龙时而围起来,好似“齐心协力滑龙舟”;时而上上下下,像门,好似“更上层楼跳龙门”;时而围成花朵形,中間捧出几束大花,好似“龙花盛开千家富”;时而时而有序地盘起来,龙头伸出,好似“盘龙似锦节节高”;时而摆弄尾巴,又好似“神龙摆尾齐欢腾”……精彩的节目使我们目不暇接,精湛的技艺更是搏得了我们声声喝彩。

这次舞龙不仅让我感受到喜庆的气氛,更感受到这些舞龙老人老当益壮,老有所乐。

舞龙舞狮作文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舞龙舞狮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美术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小组合作设计制作长龙和狮子。并能在同伴协助操作舞龙舞狮。感受舞龙舞狮带来的乐趣。

在动手操作方面: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他们喜欢剪剪、贴贴、做做、玩玩。他们的手工作品充满想象,富有创造性。而在合作方面:多数孩子性格活泼开朗,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并会与同伴合作游戏;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常常是其他幼儿游戏时的“忠实观众”;还有少数幼儿在游戏时会流露出一些不友好的举动。对于表演能力方面:我们班有一部分女孩子的表演欲望特别强,在集体面前不怕陌生,喜欢用各种材料装扮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相反,有些男孩子却表现得畏畏缩缩,缺乏男子汉的气魄。

针对本班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节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即能动手又能动脑,还从这个活动中了解到舞龙,又名(耍龙灯),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活动。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舞狮,也叫(耍狮子),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活动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在国庆期间,孩子们从多种途径(如电视里、欢庆的大街上等)亲眼目睹了这种热闹场面。这个活动结束后,所做的舞龙舞狮还能利用在区域和晨间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模仿舞龙、舞狮的动作,真是不亦乐乎。还让幼儿了解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相关道具。照片中呈现了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也说明我们班的.幼儿是很团结的。还有活动后所做的舞龙,幼儿们真正舞动着呢!好漂亮的!也表演的很棒!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了,我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发挥。这也是一位教师活动成功的最好表现吧。

在选择活动时正赶上刚刚过完春节,“年味儿”正浓郁,对于舞龙表演是我们乡村每年都会欣赏到的民俗节目,孩子们并不陌生,顺理成章的它就成了我的活动内容。接下来是让着孩子们都熟悉的舞龙走入活动成了我要思考的。它是孩子们熟悉的,那就要有充分的兴趣点切入活动中,让孩子玩起来。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只做了一条龙,其中“龙爪”还是用玉米杆做的呢,充分的体现了原生态。当孩子们看到这条“活龙”时,一下子兴奋了,都想一试身手。它给我的活动带来了成功的收获。

虽然这节舞龙活动已经结束,但是他经常回荡着孩子们快乐的笑声、积极的活动动态。当我们班的孩子们看到那条手工制作的龙时,还会不时的要求在户外活动时进行表演。这就是一节可以重复利用的活动,是一节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切入点而即使的营造的内容,只要是老师用心观察,细心思量,就会将我们的民间游戏重新的“玩”起来。让我这个已经度过童年时代的教师,重温儿时的快乐与天真。

舞龙舞狮作文

浦江的年,是要过得热热闹闹的,而浦江的人,大多是要照例回乡下爷爷奶奶辈的地方过年的。在炮火喧天中,浦江城区类似于空城。而又随着那一条长长的龙灯,人们陆续地归城,为新年画上了句号。

每年的舞龙灯,便是全浦江人的盛会。上到八十岁老太,下到垂笤儿童,无人不期待它的到来。元宵节前一天,便是龙灯盛会,他们从孝义之家郑义门开始,一路向城中进发,整整要舞个一天。乡下劳作的人们纷纷涌向县城,观看这场充满年味儿的表演,为了迎接这盛会,各单位提前开始准备筹划,忙前忙后。交警大队也纷纷开动,封掉城区主街道,用来舞龙灯,保证观看人群的秩序和安全。

龙灯的各段是由浦江不同的乡镇在不同的特色与文化下制作的,千姿百态,各具风采,再整合在一起,简直是龙灯艺术精华的大荟萃。黄宅是最大的镇,灯也照例是最豪华的,金光闪闲的龙头,中间缀着红色的鳞片,足足有两人高,头上还顶着一个大皇冠,威风凛凛,身后足足有二十三米长的龙身嵌着五颜六色的鳞片,随着舞灯人左右的跑动而在风中飞腾,活像真龙现世的壮观,时而上下摆动,像龙跃梭在海中的快活,时而又交叉飞舞,玩转新花样,打着圈圈,画着八字,令人叹为观止。

周围街道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远远望去是一片乌压压的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看到这巨大的龙灯,有如此精彩的表演,人群爆发出阵阵惊叹和喝彩,当真是热闹。

后面的龙灯大多以板凳龙的形式,郑宅镇的是风流英雄灯,有手提大刀,青衣红面的关公;有手持一壶酒,仰天长饮,衣袖飘飘的灰衫李白;有憨态可掬,肥脸大耳,令人发笑的猪八戒各式各样,栩栩如生,让人眼花缭乱,只能大喝一句精彩,也有前吴的迎会,会桌上尽是孩子,化妆成戏剧中小生、花旦、青衣的样子,或绑在龙灯台子的杆上,或直接立在柱上,做出各种造型,颇有些京剧的意味。还有一个孩子颠了半天竟睡着了,让旁观的众人发出一阵阵哄笑。

抬板凳的,不仅有身强力壮的男子,还有一队娘子军,都是各镇里自愿参加的,即便互相不认识,但却异常默契,没有先前训练过,却凭着一腔热情而舞着,团结且漂亮!整整一天,绕城下来而不嫌累,仍旧活力满满。

在一天的热闹中,迎龙灯谢幕了,但龙灯的传统文化并不会终止,而会一直传承下去,因为这不仅是新年结束的标志,更寄托了浦江人民对新一年美好的愿望和全县人民的善良、淳朴、团结。

舞龙舞狮作文

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今天,大舅邀请我们去南庄中学看舞龙舞狮表演,这是20xx年首届佛山(禅城)、香港、澳门青少年舞龙舞狮邀请交流赛。为传承与发展舞龙舞狮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禅港澳三地龙狮运动的交流发展,给三地青少年龙狮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龙狮文化交流增进三地青少年的情感,不断提高龙狮技艺。

很快,观众台上就坐满了人,可是旁边的“演员”都在打“王者荣耀”,看来他们也是信心十足;也许是为了缓解比赛的紧张气氛。因为香港队的学生在路上堵车了,所以比赛晚了一点时间。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摆放道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坛酒、一棵树,一块石头……这让人不经起了疑,只有表演后才会知道。

比赛正式开始,首先由南庄中学的同学表演《智取酒青》,旁边4个人把4对大镲敲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让人不禁吓了一跳。

又到舞龙了,这一条长达28米的巨龙,由场上十几个张槎中心小学同学们来操控,前边还有一个拿龙珠的。他先是原地旋转,那条龙也跟着旋转,然后,他从龙的底下钻了过去,随后又来一个高难度动作,一个人踩在另一个人的肩上,原地盘在那里,但龙珠一直在旋转着,接着集体再来一个穿越动作,巧妙的让龙打了个结,非常漂亮的一个造型。同学们一系列娴熟的动作,让观众看得特别过瘾,掌声雷动。

激情四溢的赛场上,三地龙狮代表团大胆亮出各自的杀手锏,加上龙狮表演专家声情并茂的现场解说,充分展现出了各中小学生精湛技艺,稳重扎实的功底。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宏哥点评:杨煜同学观察认真,描写细致,抓住南狮特色,将龙狮比赛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出色,还恰当引用了舞狮的源起和意义,阅读这篇文章,不仅欣赏到作者优秀的文笔,还学到了很多民俗方面的知识。加油!你会更出色。

作者:杨煜。

舞龙舞狮作文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

传说,土家族在很早以前没有舞龙习惯。有一年,久旱不雨,禾苗枯黄,溪河断流,来了一位能算天气晴雨阴旱、人间祸福的鬼谷先生,对土家人说:“大家不要愁,今天午后未时排云,戌时下雨。”。他这话,被治水的金勾老龙听到后心想,凡间有如此能人还要我管什么水?!顿生嫉妒,便赌气将玉皇大帝命他在城内城外的下雨量倒改过来分。结果,倾盆大雨,水淹城内,房屋倒塌,淹死了许多人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后,玉皇大帝把金勾老龙打入天牢,斩首示众。玉皇大帝放阴剑把金勾老龙斩成九节。此后,鬼谷先生又来对土家人说:“老龙被斩,是和我赌气而丧命,但他对民间做了不少好事,他死了,你们要为他烧点香纸。”于是,土家人就制作九节金龙,到各村舞龙灯,叫人们敬奉,求老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久之,舞龙亦成为土家族的传统习俗。

在阿姨家这个习俗也成为了每年的过春节。天一黑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锣鼓声和喧闹声。旁边的人兴奋地喊:“龙来喽,龙来喽!”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我们听到喊叫声,连忙踮起脚,昂首东望。

终于我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金黄的龙鳞土黄色的龙身,一个大龙头,上面有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嘴巴张的老大老大,锋利的牙齿被露了出来,穿着铠甲的它像是刚才还在战场上欲血杀敌一样,现在像是在庆贺呢!

跟在后面的是一群人。他们个个托着用板凳支起的花灯,一会儿左摇右摆,一会儿快速奔跑,一会儿横冲直撞,一会儿……花式多的惊人。从屋顶向下看,这些成百上千的花灯组成的就像一条长龙在这儿翻飞盘旋。

这时,让众多人企盼的老虎来了。它的前爪微微抬起,舌头吐得常长长的,锋利的牙齿让人害怕,好像抓到了什么猎物,正准备大饱口福呢!后面跟着的当然是一个个游人了!有小孩,有老人,有妇女,还有青年们。

我们站在三楼,默默地看着:龙灯时而左摆,时而右摆,时而向前冲,时而后退。真是让人大饱舞龙灯眼福啊!

舞龙灯从六点持续到了十二点多,六个小时里这儿依然是人声鼎沸。人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龙灯会一直持续了三天,这三天里都分外热闹,郁闷的气氛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我喜欢舞龙灯,因为它让人充满了快乐与激情。你喜欢舞龙灯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