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历史教案(通用10篇)

时间:2023-10-13 08:43:50 作者:XY字客 2023年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历史教案(通用10篇)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不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写励志总结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让读者能够被吸引,进而产生兴趣。阅读下面这些励志的名言,相信你会受到很大的启迪和鼓舞。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一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dala、**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dala、**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难点是本课内容虽然主题明确,但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初一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1、建立册封制度

a、赐五世dala为“dala喇嘛”(顺治帝)

b、赐五世**为“**额尔德尼”(康熙帝)

此后,历世dala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雍正帝)与dala、**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西南)

康熙即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满族,八岁即位,年号康熙。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亲政。他先后平定三藩叛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西藏,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

他注意河工清运,曾六次南巡,视察河工,联络汉族上层人士,确立秋制度,以联络蒙古等少数民族;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制,注重工农业生产。他尊崇理学,编篡《古今图书集成》,但是又屡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统治。他重视自然科学,任用比利时传教士制定历法。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病死于畅春园。此画像原为紫禁城清宗室家庙藏像。

二、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1、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a、回部:在清朝初年西北天山以南维吾尔人居住的广大地区b、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c、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西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清高宗弘历乾隆(1711~1799)

弘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雍正死后继承皇位,改元乾隆,于雍正十三年登基,成为清朝第六位皇帝。是再位最久,年寿最高,对中华帝国的发展起了最大作用的皇帝。

乾隆继位时的清王朝已经过康熙,雍正两代七十余年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再经乾隆的励精图治,使清王朝到强盛的顶点,以乾隆的雄才大略,廾巩固和发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在位六十年,但后期乾隆好大喜功,使清朝腐败之风滋长,使清王朝由盛转衰。晚年自号为十全老人。乾隆时代是清王朝的转折点。

三、土尔扈特部归国--渥巴锡

渥巴锡(1743~1774)清代厄鲁特蒙古诸部中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曾孙。土尔扈特部自17世纪30年代迁至伏尔加河下游以后,不断遭受沙皇俄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乾隆二十六年(1761)渥巴锡继承汗位,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生存,三十五年冬,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发动武装起义,率所部十六万余众,历尽艰险,长途跋涉,于三十六年复返归祖国。

渥巴锡谒见伊犁将军时,向清政府献出其先世所受明永乐八年(1410)汉篆封爵玉印一颗。清政府对渥巴锡率部返归祖国的爱国行动极为重视。乾隆帝于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多次接见渥巴锡,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命其统领旧土尔扈特部。三十九年,渥巴锡病逝。

四、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南至南海诸岛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巩固练习:

问答题: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2、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

3、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册封dala、**制度;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二

本课涉及知识点的共同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这个历史特征最早从秦朝就开始具备,经过两汉,隋唐,宋元及明清几个朝代得以完善。这一课虽然只涉及的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备课时如果老师缺乏对历史问题的横向联系,就会割裂历史,让学生只感受到历史的碎片,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因此,本课在准备时,应该有这样思路:

1、对若干个历史朝代的这类知识进行清晰的判断、比较和分析。判断,就是根据材料信息识读所属的朝代;比较,就是通过排列好的朝代顺序,比较各朝代的民族关系主流和疆域发展轨迹,感受和体验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疆域变迁的大致历程,理解清朝疆域是在继承前代版图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巩固;分析,即再次发挥提示信息的作用,让学生分析和概括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再对照清朝“册封”和“修庙”等方式处理民族关系,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清朝民族政策的高明之处。

2、为了配合以上的总体思路,需要配备的基本教具就是秦、汉、唐、明、清五幅地图,通过判断、比较和分析来正确的全面的理解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做的历史贡献。”

3、此外,如果仅仅简单呈现五幅地图,学生还是很难真正“理解”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贡献。因此,需要我们精心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探究指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还能接受情感教育,完成历史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三

1.教学目标

1、识读《清朝疆域》图,结合课文内容,按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2、认识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恩威并重的特点。

3、围绕“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主要措施”的“大一统”理论的实践体现,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动学生初步转变被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4、珍惜今天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政治局面。

5、加深对台湾、西藏和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的认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措施。

难点:认识清初民族政策恩威并重的特点,感受我们的祖先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认识到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

明清时期,中国成功抵御了哪些外来侵略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新课:

环节一:概述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

通读课本,结合清朝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体主要针对什么地区?体现的是哪方面的国家政策?

2、目的是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概述“大一统”理论在清朝民族政策的实践体现。

环节二、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结合学案和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完成的学案,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引导下开展以下学习探究。每一字目时间控制为8分钟左右。

(一)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阅读课本,看图说话,解决问题,口语交际。教师巡堂,帮助并鼓励。

1、清初对准噶尔部、回部大小和卓叛乱采取了什么措施?

3、课文中的“回部”指什么?

4、清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有什么重要意义?

5、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了什么重要的官职??

6、清以前的朝代是怎样对新疆进行管理的?

说一说:结合第十一世**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图片,提出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当中。

补充dala和**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二)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等地区的管辖

阅读课文、看图,归纳,回答问题,口语交际。教师巡堂指导,帮助并鼓励。

1、归纳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措施:

(1)顺治,康熙:建立对dala、**册封制度

(2)雍正: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3)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2、材料阅读:

??“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文献通考》

?原文大意:顺应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不改变他们的习俗;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但不改变适合他们民族传统的政治制度。

依据课本,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顺治帝和康熙帝建立了对dala和**的册封制度,说明清初对西藏统治的(加强)。

(2)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地位与职权的确立,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

(3)“金瓶挚签”制度的确立,起到了(稳定)西藏政局的作用。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更加(巩固)。

(4)结合材料,你认为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分几步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四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

一些重要知识: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清政府册封dala、**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乾隆帝平定西北的叛乱,以及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等史实;知道清朝的疆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

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西藏、新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七年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

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郑成功、“dala、**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等内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本课前,先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经学生回忆、讨论,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1644年清军入关,进人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及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清朝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明朝末期,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

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建议教师参考有关资料,自制《郑成功进军

收复台湾示意图》电脑课件,边演示边进行生动描述。

3.1683年清军入台,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4.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五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dala、**和驻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历史,那么大家能不能把我们国家历史上所经历的朝代一一列举出来呢?在这里,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给大家介绍这首“朝代更替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让我们走进清朝,探寻它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教师简单讲述: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的确立。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目标导学二:台湾的回归和国家的统一

1.教师简单讲述:明末台湾的基本情况。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学生抢答:郑成功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答案提示:1662年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

3.提出问题:收复台湾有何影响?如何评价郑成功?

答案提示:(1)影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史料解读。

材料一:东南海岛台湾被郑经占据,郑氏本以恢复明室为号召,但自从永历帝和郑成功死后,失去了号召力和政治领导,郑氏集团内叔侄兄弟失和,内讧不息,已蜕变成失去政治目标的海上武装。

材料二:台湾地处大海中,波涛万顷,作战需赖水师,满族将士娴习马步,而不习水战,必须另选将帅,训练士卒。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推荐施琅可当此重任。

施琅,福建晋江人,有勇略。早年为郑芝龙(编者注:郑芝龙为郑成功之父)部下,后随芝龙降清。郑成功将其父子兄侄一门杀害,结下深仇。施琅在福建与郑氏作战多年,了解台湾情况,熟悉水师机宜及海上风涛之变幻。他一贯主张攻取台湾,但因曾是郑氏部属,清廷并不信任他,把他安置在北京居住,投闲十三年。康熙决定起用施琅,授福建水师提督。福建总督姚启圣只管后勤供应,与施琅和衷共济,保证了施琅出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

5.结合材料一和课本知识说说康熙收复台湾前的状况。答案提示:被郑氏占据;郑氏集团内部出现内讧;失去了政治目标和号召力;变成了海上武装集团。

6.结合材料二和课本知识说说康熙能够收复台湾的原因。

答案提示:一是康熙个人的魄力,二是选将得其人;三是后勤工作保障有力。

7.结合课本说说收复台湾的概况。

答案提示: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8.结合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在收复台湾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影响: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9.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

答案提示:(1)三国: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2)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3)元: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4)明清: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后台湾正式建省。

目标导学三: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1.史料解读。

材料一: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六

本课教学让我深深的感到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课前预见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通过“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不同班级的学生,同一个教案用几年,同一张讲义印几遍,为此很多有了一定教龄的教师经常感唱:“‘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教师的一生难道就是这样吗?”其实对此也不难理解,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极易使教师丧失进取心,久而久之,便容易使教师养成惰性,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创造性,试想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又怎能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影响和决定了整个教学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和课堂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如,我在课前就考虑到假如时间不够,该怎么办?是不是该压缩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或是把课外延伸这一版块去掉呢?最后采取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剪辑,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二、巧设问题情境,促使探究过程开放。

比如,我在处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时,在第一个班设计的问题是“比较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的问题和政府态度上的不同?”填写好下表(参照教案)。”一堂课下来,尽管小组讨论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答案正确率高,但我总感觉好像少了什么?在第二个班,我对问题重新处理,变为“‘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的问题和政府态度上的有何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层次的学生,就因为设计的问题不同,结果大不一样。通过对比两堂课的教学,引起了我心灵的震撼,感慨万分:为什么第一堂课感觉好像少了什么?原来缺少的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第一堂课的问题情境是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传统观念影响下设计的问题,问题设计太死板,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小组讨论是为了找出老师设计的问题的答案;第二堂课由于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促使了学生探究过程的开放,尽管学生的回答从知识角度来说,没有第一节课这样面面俱到,但这种探究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驾驭知识,改变了以前只以模仿、继承、积累和重复前人的固定知识的守旧模式,并经常在讨论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等,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确实能让学生在认知上、生理上、感情上、心理上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但如何根据实际,组建合作小组,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个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探讨。学校教室内不能上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网上查阅资料的指导,也增加了学生上网的盲目性。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七

清初接见__五世,并正式赐予“__喇嘛”封号的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清朝前期,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关于清朝疆域的表述错误的是

a.西跨巴尔喀什湖

b.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叶岛

c.北接西伯利亚

d.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它们表明

a.分裂割据不得人心

b.维护国家统一是朝廷的职责

c.乾隆帝民族政策的作用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土尔扈特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分支

a.满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摆脱了哪国的民族压迫和控制

a.英国

b.沙俄

c.阿富汗

d.印度

下列哪项不是乾隆帝加强西北地区统治的措施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设置伊犁将军

c.妥善安置土尔扈特

d.强迫当地居民信奉佛教

乾隆帝时,清朝设置的伊犁将军管辖的是

a.西藏

b.蒙古

c.新疆

d.青海

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清代常称为“回部”指的是

a.新疆的维吾尔族

b.现在的新疆地区

c.西北地区的回族

d.天山南路地区

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__、**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a.乌里雅苏台将军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盛京将军

填空题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土尔扈特为蒙古族的一支,明末西迁到河下游一带,后来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的领导下,土尔扈特部众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

乾隆帝时平定回部贵族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将军,管辖包括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__与**是西藏佛教的首领。清初顺治帝册封五世__为。康熙帝又册封五世**为。从此历世__和**都必须经过的册封。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__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__喇嘛”封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连线题

列举题

列举清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

列举清乾隆帝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措施。

问答题

试结合史实,概要说明清朝前期是如何加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八

1.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

(1)清政府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同割据、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福建、广东、云南、蒙古、西藏、新疆等边地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土尔扈特的重返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2)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它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2.能力培养:

(1)分析三藩割据的危害,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册封**和**、设置驻藏大臣的作用。

(2)能解说“顺治会见五世**”图,能图示清朝疆域的四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土尔扈特重返祖国,清朝的疆域。

2.难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和部落名称多。

〔板书设计〕

一、平定三藩之乱

二、**、**和驻藏大臣

顺治:赐五世**为“**喇嘛”

康熙:赐五世**为“**额尔德尼”

1727:设驻藏大臣

三、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后来:设伊犁将军

(疆域图在讲课中由学生填)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九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作用。

我们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中学生的活动越多越好,甚至学校领导在进行课改评价时也看教学是否让学生活动的多,认为学生的参与率越高,体现出的教学改革就越彻底。由于这些认识,造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地让学生去搞活动,如讲故事、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讨论问题、进行表演等等,都由学生包揽。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了教师的身影。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总觉得少了什么。仔细分析,原来少了教师自身的活动,少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少了师生之间的合作。而这极易导致教学中秩序的失控并影响教学过程的推进,进而影响教学效率。比如画面一中,秩序的混乱就是我在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少了引导,学生是自发的由影视剧的角度考虑人物,从而发生了暂时的失控,思路也没有随着我的预想前进。如果我在学生讨论之前,首先把历史和影视剧的区别再进行一次讲解,并能够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的'楷体字部分,把自己的引导工作做的扎实一点,也许学生的讨论就会从正面的多一点,也更易于课堂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也想到了我曾看到的关于新型课堂构建的一句话:“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改革并不是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分量,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们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智慧,运用我们的智慧去组织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达到自身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篇十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作用。

我们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中学生的活动越多越好,甚至学校领导在进行课改评价时也看教学是否让学生活动的多,认为学生的参与率越高,体现出的教学改革就越彻底。由于这些认识,造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地让学生去搞活动,如讲故事、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讨论问题、进行表演等等,都由学生包揽。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了教师的身影。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总觉得少了什么。仔细分析,原来少了教师自身的活动,少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少了师生之间的合作。而这极易导致教学中秩序的失控并影响教学过程的推进,进而影响教学效率。比如画面一中,秩序的混乱就是我在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少了引导,学生是自发的由影视剧的角度考虑人物,从而发生了暂时的失控,思路也没有随着我的预想前进。如果我在学生讨论之前,首先把历史和影视剧的区别再进行一次讲解,并能够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的楷体字部分,把自己的引导工作做的扎实一点,也许学生的讨论就会从正面的多一点,也更易于课堂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也想到了我曾看到的关于新型课堂构建的一句话:“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改革并不是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分量,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们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智慧,运用我们的智慧去组织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达到自身的发展。

在一年的新教材实践中,虽取得不少成功,但也有很多很多的失败,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也有许许多多。身为人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及时的更多的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