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研讨结果分析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实用

时间:2023-05-16 13:37:39 作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一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 [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 [5]的做法,就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我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

20xx年2月20日正值我院开学第二天,学院党委下发了《关于成立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组的通知》([20xx]2号),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我院今年的“教学质量年”进一步加大监控和协调力度,力图在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搞出新的成效。这个做法和山西省教育厅晋教政([20xx]6号)转发的教育部教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xx]l号)的通知精神恰巧一致。2月28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下发,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我院在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力求担当那是义不容辞的,应该说,这些文件精神的下发和相关要求是形势所然、更是相得益彰、殊途同归。

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我院党政和分管领导积极领会,高效组织和安排,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组,研究制定了我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评建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建设标准的分工落实细则,印发给学院各有关部门,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查自建工作搭建了平台。

围绕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还下发了《关于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教学院长为副组长的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工作的领导小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思政部主任贾景华同志担任,成员由思政部所有教师组成,具体围绕标准中的各项指标体系进行逐级逐项的自查工作。经过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的自查自建工作,当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自查工作已圆满结束。

我院组织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查结果为:合格。现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我院的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请上级部门和领导予以审查。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思政部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领导高度重视

首先,学院提出了“德育为本,全面发展”的建设理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全体教师身先为范,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要求全体学生“以德为魂学做人,以能为本学做事”,努力成为企业和社会欢迎的人才。这些办学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院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20xx年4月份,我院成立了直属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选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专职机构负责人。现任机构负责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18年,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够负责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部的成立,更加有力地加强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

其次,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和规划。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常务副院长直接主管思政课教学工作,同时把思政课教学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校党委或行政会议,专题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除了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外,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2-3次,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开展调研,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了解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方案和思路,研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对思政理论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解决。

我院明确执行学院领导不定期听课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成员每学期至少听2次思政课,思政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次,具体形成了:领导随机听课、教务处组织听课、思政部定期听课以及教师自主协商互相听课等方式,有效促进和激励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每月月底,学院的综合考评组将会就学院的总体情况进行通报、汇总,把思政部的工作列入学院的党委绩效考核范围,为加强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学院其它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办、院办、人事、财务、教务、科研等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我院各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

学院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召集党办、院办、教务处、思政部、人劳科、科研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安排协调,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办、行政科积极帮助思政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党委宣传等部门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引领和宣传。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务处努力解决课时、课程安排等问题,每学期总是先把思政课安排好然后再安排其它的相关课程,大大提高了思政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人劳科和教务处的相关制度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的计算标准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合班上课还要乘以较高的系数。一年下来,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有时还多于本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我院的形势与政策课得到了院领导的再度重视,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都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以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在乘以相应系数的基础上,再按2倍工作量计算和发放,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动力。

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一年来,学校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桌椅,在资料室建设中,订阅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求是》、《高校理论战线》、《半月谈》、《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晾望周刊》、《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在内的社科报刊,并积极创造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充分保证了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学校统筹安排,有效协调教务处、科研处、人劳、财务以及党委组宣部、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二、按照“05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制度和内涵保障。

我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起点。思政部依据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文件的规定,结合自身建设与教育教学实际,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相继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教研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教师信息反馈制度等,并根据发展建设需要及时进行修订。从制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规范

我院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规定,全面落实“05方案”。按“05方案”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时数54学时,第l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时72学时,第2学期开设。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控制课堂人数,在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班教学,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内,近几年,我院95%的班级采用了小班教学,并且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至少安排5次讲座,统一采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以及山西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辅导资料。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我院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教育、毕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思政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教研活动必须进行至少2次集体备课;3项以上的研究专题;2次以上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至少3次以上的听课评课反馈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教学案例,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课程内容与理论体系的把握,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思政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训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讲授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思政部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举办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的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有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爱院兴院征文大赛、读书知识活动团体大赛、书法比赛等各项活动。

二是积极引导社团实践活动。学院思政部帮助和引导我院的南苑爱心社团成立了青年文学社,办起了南苑社报,就一些专题在全院进行征稿宣传,思政部教师帮助审稿和策划,社团学生负责编辑和排版设计。目前已经围绕“感恩”、“爱国”、“读书”、“母爱”、“爱院兴院”、“人生价值”等话题印制发行了6期南苑社报。在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丰富了学院的校园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认知能力。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帮助,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

四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材料阅读、结合热点和时事进行引导和交流沟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当地的企业和社会资源,如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潞安集团公司展览馆、潞安社区、潞安集团的煤油园区等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教学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了稳定而有效的实践平台。

六是加强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为点,任课教师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和社会实践基地、回家乡基层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撰写调查报告,并组织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和交流。

通过上述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陶冶思想情操,加深对国情、社会和企业的了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切实体会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信任,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理论的伟大力量和无穷魅力。

(六)严格教学监控

思政部以座谈、问卷调查、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等形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收集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学院教务处也深入课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向系部和教师本人反馈。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在原有课内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实践环节和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考核力度和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以上举措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等方面都表示满意。

三、重视队伍建设,加强科研管理,使我院思政理论课的队伍建设有了人才支撑。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培养,从“05方案”以来,学院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我院的理论课教师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骨干。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低于师生1:350的比例配备,我院的思想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共11人,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助讲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2人。此外,还有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2人,学历全部是本科毕业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责任意识强、广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师资队伍。目前,这支专兼结合、条件良好的理论课队伍已经成为我院最为和谐奋进的教学团队。

近年来,思政部教师顾爱玲、聂丽萍、贾景华、张洪、程海艳等几位老师获得了潞安集团公司授予的“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原黎、张小玲、田敏、张丽等几位老师分别获得了校级“模范教师”和“模范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学院和集团公司的表彰奖励中思政部教师的嘉奖比例达到了80%,他们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重视科研,营造学术氛围。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我们制定了“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通过将教育教学改革与理论创新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达到既提高教学水平,又提升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的目的。努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并将教改经验不断总结、提炼,将其系统化、科学化,使其上升为理论,同时理论反过来指导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院科研处下发了专门的科研立项,鼓励和要求思政部每年必须申报院级课题,进一步从机制上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科研工作。

2008年,贾景华老师在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思政理论课教学案例征集中获得了三等奖。

2009年,在学院举办的教学课件比赛中,贾景华和程海燕两位老师的参赛课件获得了二等奖;2009年3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我院教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全书56万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成为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20xx年,《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获中国煤炭协会20xx年度科研成果奖专著类的二等奖。

20xx年12月份,贾景华老师的参赛课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获山西省职业教育协会一等奖,并获得了“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程海燕老师的课件获得了山西省职业教育协会的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盎然生机。

四、经济保障有力,教学设备到位,为学院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提供了较充足的物质保障。

由于我们学院是企业办学模式,在思政部的经费上不能设专项资金帐户进行管理,但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们积极创造条件,灵活安排和执行,每学年由思政部做出部门经费预算,分管院领导审批,院党委书记同意后由财务部门具体落实,绝对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支持。

按照生均15元以上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我院除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正常需要之外,在教师的实践考察、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投入达到了生均17元的要求,保证了思政部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等费用支持。

学院购置了多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音像资料,极大满足了思政课的教学需要,本学期开学,学院又为思政部配备了电脑、一体机等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思政部的办公和教学条件。学校还为思政部开辟了阅览区,配备了阅览架,订购了相关期刊杂志,安排了专职的资料管理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服务保障。

总之,通过自查自评,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措施基本到位,成效也很显著,达到了评建标准的要求。

尽管我院一贯以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但是,对照建设标准和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很多的。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现有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教师的学历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中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比较低,最高学历是学习思政专业的人员比例也比较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加强,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也是严重短缺的。

二、科研方面

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弱,科研的档次不够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较少,而且数量也不多。此外,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实践课的教学管理以及投入方面

在实践课的教学管理和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实践教学落实学分这项工作我们才刚起步,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合作不够稳定,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投入。此外,教师的出外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不明显

我院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上级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此外,依托学生社团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是我们一年来探索的重要成果,思政部依托学院的南苑爱心社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帮助和引导他们策划一些全院范围的实践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演讲、参与集团公司的植树造林活动、参与集团公司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和社区联合搞一些义务宣传活动、与当地工商管理部门联合搞一些调查和宣传活动、清明节前以社团为发起者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纪念和缅怀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等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是我们学院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探索,但是,这些探索尚未形成经验,也更谈不上在全国或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所以,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这方面的工作实践应该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努力学习其它院校的经验和亮点,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方面我院会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学校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规划、宣传教育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二、引进高学历教师,努力培养中青年骨干。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在师资。学院今后会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凡属思政课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均鼓励教师参加,同时还要进一步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学历教师的比例有所提升,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今后,我们还会引进至少2名学习思政相关专业的党员硕士生加入我院的教师团队,为我院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坚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为核心,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相关,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真正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修课程。

采取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对每位教师的科研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进一步规范机制,鼓励教师通过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争取立项经费,同时,学院还会进一步加大对思政类科研课题的扶持力度。

四、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

学院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的要求,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经费,使其教学经费投入经常化、制度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常规化的经费保障。并且在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建设、课程培训与进修、考察、资料建设、实践教学以及不可预见的其它费用方面加大投入。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今后会充分利用好潞安集团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在学生的企业实践、社会调查与感悟、职业道德养成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知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我们企业办学的教学特色。

总之,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院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全体思政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制度,严格管理,积极探索,不断革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与省厅的要求、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评建为契机和动力,查漏补缺,整改落实,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努力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搞出成效、展现亮点、形成特色。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三

按照《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20年面上推广与点上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项目推进,拟定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学校成立“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国家、省一流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等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共性和特别问题,探寻独具晓庄特色、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路径。

坚持课程思政导向,针对性地在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变革。

申报表见附件1。

(三)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站在社会、学校、学生关联发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养和专业全局,着力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必须全息渗透,重点落实到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特色与亮点,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见附件2。

(四)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打造体育、美育、劳育类特色课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功能,强化教材管理;加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推动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凝炼实践教学思政特色。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培育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时推广示范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程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各门各类课程争相育人的生动局面。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见附件3。

(五)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育遴选“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以学院各专业为单位加以组建,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跨教研室,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加入。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力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时,能以多种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取得实效。

申报表见附件4。

二、建设时限、经费及要求

“课程思政”专项教改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时限为2年,分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重点项目资助2万,一般项目1万,“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重点项目资助3万,一般项目2万。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时限为3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争创培育阶段,自本次遴选结果公布之日起至上报省厅相关项目校内遴选结果公布之日止,第二阶段为省、校项目同步建设阶段,直到3年期满。校内所有遴选培育项目资助3万,获选省级示范项目另行资助2万。

以上项目主持人(带头人)一般不超过2人,具有较强教学研究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申报截止日期为4月9日,申报书(一式五份)及推荐汇总表(附件5)一份,以学院、部门为单位统一报送至教务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同时报送电子稿。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四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问卷调查;教学教法

一、背景

课程思政是指在各学科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1]。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号召起,高等教育界开始聚焦于课程思政,积极进行路径探索,各大高校纷纷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如2019年10月14日,上海大学举办课程思政教师培训;11月22日,辽宁师范大学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题交流研讨。相比于其他学科,大学英语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价值辨析最多的课程,是构筑意识形态、实施课程思政的战略重地。

二、问题

(一)研究数量不足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尚处于探索阶段,虽有了一定成果,但研究数量不足、内容有待深化。以中国知网为例,检索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结果显示只有61篇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五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我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

20xx年2月20日正值我院开学第二天,学院党委下发了《关于成立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组的通知》([20xx]2号),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我院今年的“教学质量年”进一步加大监控和协调力度,力图在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搞出新的成效。这个做法和xx省教育厅晋教政([20xx]6号)转发的教育部教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xx]l号)的通知精神恰巧一致。2月28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下发,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我院在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力求担当那是义不容辞的,应该说,这些文件精神的下发和相关要求是形势所然、更是相得益彰、殊途同归。

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我院党政和分管领导积极领会,高效组织和安排,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组,研究制定了我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评建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建设标准的分工落实细则,印发给学院各有关部门,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查自建工作搭建了平台。

围绕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还下发了《关于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教学院长为副组长的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工作的领导小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思政部主任贾景华同志担任,成员由思政部所有教师组成,具体围绕标准中的各项指标体系进行逐级逐项的自查工作。经过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的自查自建工作,当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自查工作已圆满结束。

第一部分 自查情况

我院组织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查结果为:合格。现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我院的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请上级部门和领导予以审查。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思政部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领导高度重视

首先,学院提出了“德育为本,全面发展”的建设理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全体教师身先为范,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要求全体学生“以德为魂学做人,以能为本学做事”,努力成为企业和社会欢迎的人才。这些办学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院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20xx年4月份,我院成立了直属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选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专职机构负责人。现任机构负责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18年,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够负责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部的成立,更加有力地加强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

其次,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和规划。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常务副院长直接主管思政课教学工作,同时把思政课教学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校党委或行政会议,专题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除了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外,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2-3次,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开展调研,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了解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方案和思路,研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对思政理论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解决。

我院明确执行学院领导不定期听课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成员每学期至少听2次思政课,思政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次,具体形成了:领导随机听课、教务处组织听课、思政部定期听课以及教师自主协商互相听课等方式,有效促进和激励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每月月底,学院的综合考评组将会就学院的总体情况进行通报、汇总,把思政部的工作列入学院的党委绩效考核范围,为加强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学院其它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办、院办、人事、财务、教务、科研等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我院各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

学院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召集党办、院办、教务处、思政部、人劳科、科研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安排协调,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办、行政科积极帮助思政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党委宣传等部门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引领和宣传。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务处努力解决课时、课程安排等问题,每学期总是先把思政课安排好然后再安排其它的相关课程,大大提高了思政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人劳科和教务处的相关制度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的计算标准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合班上课还要乘以较高的系数。一年下来,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有时还多于本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我院的形势与政策课得到了院领导的再度重视,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都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以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在乘以相应系数的基础上,再按2倍工作量计算和发放,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动力。

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一年来,学校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桌椅,在资料室建设中,订阅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求是》、《高校理论战线》、《半月谈》、《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晾望周刊》、《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在内的社科报刊,并积极创造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充分保证了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学校统筹安排,有效协调教务处、科研处、人劳、财务以及党委组宣部、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二、按照“05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制度和内涵保障。

我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起点。思政部依据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文件的规定,结合自身建设与教育教学实际,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相继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教研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教师信息反馈制度等,并根据发展建设需要及时进行修订。从制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规范

我院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规定,全面落实“05方案”。按“05方案”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时数54学时,第l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时72学时,第2学期开设。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控制课堂人数,在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班教学,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内,近几年,我院95%的班级采用了小班教学,并且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至少安排5次讲座,统一采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以及xx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辅导资料。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我院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教育、毕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思政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教研活动必须进行至少2次集体备课;3项以上的研究专题;2次以上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至少3次以上的听课评课反馈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教学案例,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课程内容与理论体系的把握,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思政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训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讲授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思政部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举办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的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有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爱院兴院征文大赛、读书知识活动团体大赛、书法比赛等各项活动。

二是积极引导社团实践活动。学院思政部帮助和引导我院的南苑爱心社团成立了青年文学社,办起了南苑社报,就一些专题在全院进行征稿宣传,思政部教师帮助审稿和策划,社团学生负责编辑和排版设计。目前已经围绕“感恩”、“爱国”、“读书”、“母爱”、“爱院兴院”、“人生价值”等话题印制发行了6期南苑社报。在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丰富了学院的校园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认知能力。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帮助,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

四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材料阅读、结合热点和时事进行引导和交流沟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当地的企业和社会资源,如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潞安集团公司展览馆、潞安社区、潞安集团的煤油园区等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教学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了稳定而有效的实践平台。

六是加强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为点,任课教师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和社会实践基地、回家乡基层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撰写调查报告,并组织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和交流。

通过上述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陶冶思想情操,加深对国情、社会和企业的了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切实体会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信任,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理论的伟大力量和无穷魅力。

(六)严格教学监控

思政部以座谈、问卷调查、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等形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收集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学院教务处也深入课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向系部和教师本人反馈。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在原有课内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实践环节和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考核力度和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以上举措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等方面都表示满意。

三、重视队伍建设,加强科研管理,使我院思政理论课的队伍建设有了人才支撑。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培养,从“05方案”以来,学院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我院的理论课教师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骨干。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低于师生1:350的比例配备,我院的思想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共11人,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助讲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2人。此外,还有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2人,学历全部是本科毕业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责任意识强、广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师资队伍。目前,这支专兼结合、条件良好的理论课队伍已经成为我院最为和谐奋进的教学团队。

近年来,思政部教师顾爱玲、聂丽萍、贾景华、张洪、程海艳等几位老师获得了潞安集团公司授予的“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原黎、张小玲、田敏、张丽等几位老师分别获得了校级“模范教师”和“模范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学院和集团公司的表彰奖励中思政部教师的嘉奖比例达到了80%,他们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重视科研,营造学术氛围。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我们制定了“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通过将教育教学改革与理论创新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达到既提高教学水平,又提升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的目的。努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并将教改经验不断总结、提炼,将其系统化、科学化,使其上升为理论,同时理论反过来指导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院科研处下发了专门的科研立项,鼓励和要求思政部每年必须申报院级课题,进一步从机制上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科研工作。

2008年,贾景华老师在xx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思政理论课教学案例征集中获得了三等奖。

2009年,在学院举办的教学课件比赛中,贾景华和程海燕两位老师的参赛课件获得了二等奖;2009年3月,xx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我院教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全书56万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成为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20xx年,《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获中国煤炭协会20xx年度科研成果奖专著类的二等奖。

20xx年12月份,贾景华老师的参赛课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获xx省职业教育协会一等奖,并获得了“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程海燕老师的课件获得了xx省职业教育协会的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盎然生机。

四、经济保障有力,教学设备到位,为学院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提供了较充足的物质保障。

由于我们学院是企业办学模式,在思政部的经费上不能设专项资金帐户进行管理,但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们积极创造条件,灵活安排和执行,每学年由思政部做出部门经费预算,分管院领导审批,院党委书记同意后由财务部门具体落实,绝对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支持。

按照生均15元以上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我院除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正常需要之外,在教师的实践考察、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投入达到了生均17元的要求,保证了思政部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等费用支持。

学院购置了多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音像资料,极大满足了思政课的教学需要,本学期开学,学院又为思政部配备了电脑、一体机等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思政部的办公和教学条件。学校还为思政部开辟了阅览区,配备了阅览架,订购了相关期刊杂志,安排了专职的资料管理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服务保障。

总之,通过自查自评,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措施基本到位,成效也很显著,达到了评建标准的要求。

第二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我院一贯以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但是,对照建设标准和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很多的。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现有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教师的学历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中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比较低,最高学历是学习思政专业的人员比例也比较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加强,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也是严重短缺的。

二、科研方面

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弱,科研的档次不够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较少,而且数量也不多。此外,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实践课的教学管理以及投入方面

在实践课的教学管理和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实践教学落实学分这项工作我们才刚起步,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合作不够稳定,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投入。此外,教师的出外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不明显

我院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上级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此外,依托学生社团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是我们一年来探索的重要成果,思政部依托学院的南苑爱心社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帮助和引导他们策划一些全院范围的实践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演讲、参与集团公司的植树造林活动、参与集团公司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和社区联合搞一些义务宣传活动、与当地工商管理部门联合搞一些调查和宣传活动、清明节前以社团为发起者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纪念和缅怀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等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是我们学院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探索,但是,这些探索尚未形成经验,也更谈不上在全国或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所以,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这方面的工作实践应该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第三部分 整改措施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努力学习其它院校的经验和亮点,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方面我院会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学校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规划、宣传教育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二、引进高学历教师,努力培养中青年骨干。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在师资。学院今后会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凡属思政课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均鼓励教师参加,同时还要进一步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学历教师的比例有所提升,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今后,我们还会引进至少2名学习思政相关专业的党员硕士生加入我院的教师团队,为我院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坚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为核心,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相关,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真正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修课程。

采取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对每位教师的科研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进一步规范机制,鼓励教师通过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争取立项经费,同时,学院还会进一步加大对思政类科研课题的扶持力度。

四、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

学院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的要求,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经费,使其教学经费投入经常化、制度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常规化的经费保障。并且在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建设、课程培训与进修、考察、资料建设、实践教学以及不可预见的其它费用方面加大投入。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今后会充分利用好潞安集团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在学生的企业实践、社会调查与感悟、职业道德养成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知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我们企业办学的教学特色。

总之,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院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全体思政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制度,严格管理,积极探索,不断革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与省厅的要求、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评建为契机和动力,查漏补缺,整改落实,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努力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搞出成效、展现亮点、形成特色。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六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xx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徽文化与徽派建筑”方面研究优势,组织开展徽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10个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x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xx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我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

20xx年2月20日正值我院开学第二天,学院党委下发了《关于成立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组的通知》([20xx]2号),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我院今年的“教学质量年”进一步加大监控和协调力度,力图在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搞出新的成效。这个做法和xx省教育厅晋教政([20xx]6号)转发的教育部教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xx]l号)的通知精神恰巧一致。2月28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下发,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我院在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力求担当那是义不容辞的,应该说,这些文件精神的下发和相关要求是形势所然、更是相得益彰、殊途同归。

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我院党政和分管领导积极领会,高效组织和安排,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组,研究制定了我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评建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建设标准的分工落实细则,印发给学院各有关部门,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查自建工作搭建了平台。

围绕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还下发了《关于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教学院长为副组长的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工作的领导小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思政部主任贾景华同志担任,成员由思政部所有教师组成,具体围绕标准中的各项指标体系进行逐级逐项的自查工作。经过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的自查自建工作,当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自查工作已圆满结束。

第一部分 自查情况

我院组织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查结果为:合格。现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我院的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请上级部门和领导予以审查。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思政部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领导高度重视

首先,学院提出了“德育为本,全面发展”的建设理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全体教师身先为范,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要求全体学生“以德为魂学做人,以能为本学做事”,努力成为企业和社会欢迎的人才。这些办学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院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20xx年4月份,我院成立了直属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选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专职机构负责人。现任机构负责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18年,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够负责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部的成立,更加有力地加强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

其次,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和规划。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常务副院长直接主管思政课教学工作,同时把思政课教学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校党委或行政会议,专题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除了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外,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2-3次,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开展调研,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了解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方案和思路,研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对思政理论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解决。

我院明确执行学院领导不定期听课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成员每学期至少听2次思政课,思政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次,具体形成了:领导随机听课、教务处组织听课、思政部定期听课以及教师自主协商互相听课等方式,有效促进和激励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每月月底,学院的综合考评组将会就学院的总体情况进行通报、汇总,把思政部的工作列入学院的党委绩效考核范围,为加强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学院其它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办、院办、人事、财务、教务、科研等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我院各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

学院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召集党办、院办、教务处、思政部、人劳科、科研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安排协调,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办、行政科积极帮助思政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党委宣传等部门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引领和宣传。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务处努力解决课时、课程安排等问题,每学期总是先把思政课安排好然后再安排其它的相关课程,大大提高了思政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人劳科和教务处的相关制度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的计算标准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合班上课还要乘以较高的系数。一年下来,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有时还多于本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我院的形势与政策课得到了院领导的再度重视,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都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以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在乘以相应系数的基础上,再按2倍工作量计算和发放,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动力。

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一年来,学校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桌椅,在资料室建设中,订阅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求是》、《高校理论战线》、《半月谈》、《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晾望周刊》、《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在内的社科报刊,并积极创造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充分保证了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学校统筹安排,有效协调教务处、科研处、人劳、财务以及党委组宣部、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二、按照“05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制度和内涵保障。

我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起点。思政部依据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文件的规定,结合自身建设与教育教学实际,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相继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教研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教师信息反馈制度等,并根据发展建设需要及时进行修订。从制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规范

我院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规定,全面落实“05方案”。按“05方案”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时数54学时,第l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时72学时,第2学期开设。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控制课堂人数,在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班教学,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内,近几年,我院95%的班级采用了小班教学,并且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至少安排5次讲座,统一采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以及xx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辅导资料。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我院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教育、毕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思政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教研活动必须进行至少2次集体备课;3项以上的研究专题;2次以上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至少3次以上的听课评课反馈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教学案例,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课程内容与理论体系的把握,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思政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训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讲授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思政部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举办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的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有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爱院兴院征文大赛、读书知识活动团体大赛、书法比赛等各项活动。

二是积极引导社团实践活动。学院思政部帮助和引导我院的南苑爱心社团成立了青年文学社,办起了南苑社报,就一些专题在全院进行征稿宣传,思政部教师帮助审稿和策划,社团学生负责编辑和排版设计。目前已经围绕“感恩”、“爱国”、“读书”、“母爱”、“爱院兴院”、“人生价值”等话题印制发行了6期南苑社报。在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丰富了学院的校园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认知能力。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帮助,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

四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材料阅读、结合热点和时事进行引导和交流沟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当地的企业和社会资源,如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潞安集团公司展览馆、潞安社区、潞安集团的煤油园区等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教学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了稳定而有效的实践平台。

六是加强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为点,任课教师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和社会实践基地、回家乡基层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撰写调查报告,并组织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和交流。

通过上述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陶冶思想情操,加深对国情、社会和企业的了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切实体会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信任,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理论的伟大力量和无穷魅力。

(六)严格教学监控

思政部以座谈、问卷调查、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等形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收集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学院教务处也深入课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向系部和教师本人反馈。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在原有课内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实践环节和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考核力度和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以上举措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等方面都表示满意。

三、重视队伍建设,加强科研管理,使我院思政理论课的队伍建设有了人才支撑。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培养,从“05方案”以来,学院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我院的理论课教师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骨干。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低于师生1:350的比例配备,我院的思想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共11人,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助讲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2人。此外,还有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2人,学历全部是本科毕业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责任意识强、广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师资队伍。目前,这支专兼结合、条件良好的理论课队伍已经成为我院最为和谐奋进的教学团队。

近年来,思政部教师顾爱玲、聂丽萍、贾景华、张洪、程海艳等几位老师获得了潞安集团公司授予的“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原黎、张小玲、田敏、张丽等几位老师分别获得了校级“模范教师”和“模范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学院和集团公司的表彰奖励中思政部教师的嘉奖比例达到了80%,他们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重视科研,营造学术氛围。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我们制定了“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通过将教育教学改革与理论创新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达到既提高教学水平,又提升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的目的。努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并将教改经验不断总结、提炼,将其系统化、科学化,使其上升为理论,同时理论反过来指导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院科研处下发了专门的科研立项,鼓励和要求思政部每年必须申报院级课题,进一步从机制上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科研工作。

2008年,贾景华老师在xx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思政理论课教学案例征集中获得了三等奖。

2009年,在学院举办的教学课件比赛中,贾景华和程海燕两位老师的参赛课件获得了二等奖;2009年3月,xx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我院教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全书56万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成为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20xx年,《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获中国煤炭协会20xx年度科研成果奖专著类的二等奖。

20xx年12月份,贾景华老师的参赛课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获xx省职业教育协会一等奖,并获得了“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程海燕老师的课件获得了xx省职业教育协会的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盎然生机。

四、经济保障有力,教学设备到位,为学院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提供了较充足的物质保障。

由于我们学院是企业办学模式,在思政部的经费上不能设专项资金帐户进行管理,但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们积极创造条件,灵活安排和执行,每学年由思政部做出部门经费预算,分管院领导审批,院党委书记同意后由财务部门具体落实,绝对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支持。

按照生均15元以上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我院除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正常需要之外,在教师的实践考察、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投入达到了生均17元的要求,保证了思政部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等费用支持。

学院购置了多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音像资料,极大满足了思政课的教学需要,本学期开学,学院又为思政部配备了电脑、一体机等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思政部的办公和教学条件。学校还为思政部开辟了阅览区,配备了阅览架,订购了相关期刊杂志,安排了专职的资料管理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服务保障。

总之,通过自查自评,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措施基本到位,成效也很显著,达到了评建标准的要求。

第二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我院一贯以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但是,对照建设标准和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很多的。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现有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教师的学历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中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比较低,最高学历是学习思政专业的人员比例也比较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加强,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也是严重短缺的。

二、科研方面

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弱,科研的档次不够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较少,而且数量也不多。此外,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实践课的教学管理以及投入方面

在实践课的教学管理和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实践教学落实学分这项工作我们才刚起步,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合作不够稳定,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投入。此外,教师的出外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不明显

我院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上级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此外,依托学生社团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是我们一年来探索的重要成果,思政部依托学院的南苑爱心社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帮助和引导他们策划一些全院范围的实践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演讲、参与集团公司的植树造林活动、参与集团公司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和社区联合搞一些义务宣传活动、与当地工商管理部门联合搞一些调查和宣传活动、清明节前以社团为发起者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纪念和缅怀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等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是我们学院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探索,但是,这些探索尚未形成经验,也更谈不上在全国或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所以,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这方面的工作实践应该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第三部分 整改措施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努力学习其它院校的经验和亮点,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方面我院会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学校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规划、宣传教育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二、引进高学历教师,努力培养中青年骨干。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在师资。学院今后会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凡属思政课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均鼓励教师参加,同时还要进一步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学历教师的比例有所提升,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今后,我们还会引进至少2名学习思政相关专业的党员硕士生加入我院的教师团队,为我院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坚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为核心,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相关,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真正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修课程。

采取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对每位教师的科研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进一步规范机制,鼓励教师通过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争取立项经费,同时,学院还会进一步加大对思政类科研课题的扶持力度。

四、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

学院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的要求,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经费,使其教学经费投入经常化、制度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常规化的经费保障。并且在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建设、课程培训与进修、考察、资料建设、实践教学以及不可预见的其它费用方面加大投入。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今后会充分利用好潞安集团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在学生的企业实践、社会调查与感悟、职业道德养成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知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我们企业办学的教学特色。

总之,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院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全体思政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制度,严格管理,积极探索,不断革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与省厅的要求、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评建为契机和动力,查漏补缺,整改落实,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努力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搞出成效、展现亮点、形成特色。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八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专题研修班,在这个研修班上,我认真听取了四位专家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入解读,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的做法,我更加明白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是关键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者讲信仰”。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此,应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与结合专业的价值教育执教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而我们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主要包含三类: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里面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关键中的关键。

要想让所有的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的老师都挑起思政担,共同探索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教学体系,我想可以这样做:一方面,建立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沟通群组,可以先邀请一批热心热情于课程思政的骨干教师,包含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马院教师代表、专业课代表、辅导员代表等,在群组里专业课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设计,或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由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老师进行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或者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线下沙龙活动,在研讨过程中,三者可以共同疏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了解现在学生所思所想,论证其合理的切入点,有效的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边界,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让三者产生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专业课教师想要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必然少不了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保驾护航,互通有无,三者强强联合,不仅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在保留自身课程特点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思政的保证。

二、教材与课程设计是基础

高校课程都是按照专业进行设计,特别是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因此在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集中骨干教师力量,统筹优势资源,让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不生硬强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我们所要引领的价值理念。

同时,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的价值引领体系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单一课程教师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需要进行教研室研讨、确定并实施,对于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更应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可以给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最后,改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整体设计,提高协同育人效果。从实践方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采用正面直接的施教方式,第二种就是间接的把教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这两种缺一不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性特点,融入相关专业要素,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尽可能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相互融合,进行共同教育。

三、方法是手段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首要前提。

因此,第一个方法,任课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分析自己所带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迷茫与困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华教授说,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课堂思政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应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我这里有个简单的例子。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课堂翻译实践》,针对的是大四本科学生,他们对于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就业等问题特别关注。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积极回应学生的这种期待,对于手语翻译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和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方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堂手语翻译与学生进行了探讨。首先明晰了课堂翻译的身份地位,课堂翻译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翻译,他站在讲台上,就有了教师的身份和属性,就要以好老师的准则去要求自己,由此引出“四有”好老师的定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这双手去传递给聋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道德情操就是要爱岗敬业,遵守教师和手语翻译员双重身份的职业操守;我们的扎实学识就是我们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们的仁爱之心就是对残疾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是不抛弃不放弃,是耐心、爱心与恒心。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有助于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现在藏族小伙丁真的爆火,是现在00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学生一方面感慨于丁真的“甜”“野”气质,另一方面心中难免有一丝想当网红、想自己也被看见的冲动。我在上课时以专业教师的身份和课下辅导员的身份和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他们也很关心自己能否成为手语翻译界的网红,丁真可以为自己的家乡旅游业“带盐”,而自己可否为手语翻译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进行“带盐”?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丁真没有把自己的巨大流量变现,他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初心,我们作为手语翻译的初心是什么?丁真被抓去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又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从而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比我们说一百遍你要好好学习呀,你要加油努力呀等更能入脑入心。

第三个方法是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透过案例教学和分析的过程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育等,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悟得正确价值观。

四、制度是保障

在制度这个问题上,评价与监督机制是关键。想要课程思政更好的落地,不能雷声大雨点小,需要高校建立协同育人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而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衡量育人模式成效的重要指标,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例如在“课程思政”设置专门的思政效果评价体制与标准,还要针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的评价体制与标准。同时可能需要协同科研、教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交流设置综合性的评价体制与标准,最终实现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有了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课程思政在推广的时候就不用单纯靠情怀靠自觉,就有相对的可量化的方式,就可以在思政课程建设初期,减少一些阻力。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九

按照《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20年面上推广与点上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项目推进,拟定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学校成立“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国家、省一流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等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共性和特别问题,探寻独具晓庄特色、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路径。

坚持课程思政导向,针对性地在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变革。

申报表见附件1。

(三)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站在社会、学校、学生关联发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养和专业全局,着力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必须全息渗透,重点落实到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特色与亮点,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见附件2。

(四)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打造体育、美育、劳育类特色课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功能,强化教材管理;加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推动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凝炼实践教学思政特色。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培育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时推广示范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程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各门各类课程争相育人的生动局面。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见附件3。

(五)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育遴选“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以学院各专业为单位加以组建,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跨教研室,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加入。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力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时,能以多种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取得实效。

申报表见附件4。

二、建设时限、经费及要求

“课程思政”专项教改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时限为2年,分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重点项目资助2万,一般项目1万,“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重点项目资助3万,一般项目2万。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时限为3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争创培育阶段,自本次遴选结果公布之日起至上报省厅相关项目校内遴选结果公布之日止,第二阶段为省、校项目同步建设阶段,直到3年期满。校内所有遴选培育项目资助3万,获选省级示范项目另行资助2万。

以上项目主持人(带头人)一般不超过2人,具有较强教学研究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申报截止日期为4月9日,申报书(一式五份)及推荐汇总表(附件5)一份,以学院、部门为单位统一报送至教务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同时报送电子稿。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篇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我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

20xx年2月20日正值我院开学第二天,学院党委下发了《关于成立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组的通知》([20xx]2号),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我院今年的“教学质量年”进一步加大监控和协调力度,力图在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搞出新的成效。这个做法和xx省教育厅晋教政([20xx]6号)转发的教育部教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xx]l号)的通知精神恰巧一致。2月28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下发,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我院在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力求担当那是义不容辞的,应该说,这些文件精神的下发和相关要求是形势所然、更是相得益彰、殊途同归。

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我院党政和分管领导积极领会,高效组织和安排,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组,研究制定了我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评建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建设标准的分工落实细则,印发给学院各有关部门,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查自建工作搭建了平台。

围绕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还下发了《关于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教学院长为副组长的迎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工作的领导小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思政部主任贾景华同志担任,成员由思政部所有教师组成,具体围绕标准中的各项指标体系进行逐级逐项的自查工作。经过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的自查自建工作,当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自查工作已圆满结束。

第一部分 自查情况

我院组织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查结果为:合格。现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我院的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请上级部门和领导予以审查。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思政部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领导高度重视

首先,学院提出了“德育为本,全面发展”的建设理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全体教师身先为范,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要求全体学生“以德为魂学做人,以能为本学做事”,努力成为企业和社会欢迎的人才。这些办学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院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20xx年4月份,我院成立了直属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选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专职机构负责人。现任机构负责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18年,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够负责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部的成立,更加有力地加强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

其次,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和规划。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常务副院长直接主管思政课教学工作,同时把思政课教学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校党委或行政会议,专题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除了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外,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2-3次,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开展调研,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了解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方案和思路,研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对思政理论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解决。

我院明确执行学院领导不定期听课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成员每学期至少听2次思政课,思政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次,具体形成了:领导随机听课、教务处组织听课、思政部定期听课以及教师自主协商互相听课等方式,有效促进和激励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每月月底,学院的综合考评组将会就学院的总体情况进行通报、汇总,把思政部的工作列入学院的党委绩效考核范围,为加强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学院其它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办、院办、人事、财务、教务、科研等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我院各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

学院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召集党办、院办、教务处、思政部、人劳科、科研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安排协调,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办、行政科积极帮助思政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党委宣传等部门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提供引领和宣传。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务处努力解决课时、课程安排等问题,每学期总是先把思政课安排好然后再安排其它的相关课程,大大提高了思政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人劳科和教务处的相关制度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的计算标准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合班上课还要乘以较高的系数。一年下来,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有时还多于本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我院的形势与政策课得到了院领导的再度重视,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都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以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在乘以相应系数的基础上,再按2倍工作量计算和发放,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动力。

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一年来,学校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桌椅,在资料室建设中,订阅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求是》、《高校理论战线》、《半月谈》、《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晾望周刊》、《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在内的社科报刊,并积极创造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充分保证了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学校统筹安排,有效协调教务处、科研处、人劳、财务以及党委组宣部、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二、按照“05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制度和内涵保障。

我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起点。思政部依据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文件的规定,结合自身建设与教育教学实际,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相继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教研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教师信息反馈制度等,并根据发展建设需要及时进行修订。从制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规范

我院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规定,全面落实“05方案”。按“05方案”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时数54学时,第l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时72学时,第2学期开设。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控制课堂人数,在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班教学,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内,近几年,我院95%的班级采用了小班教学,并且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至少安排5次讲座,统一采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以及xx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辅导资料。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我院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教育、毕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思政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教研活动必须进行至少2次集体备课;3项以上的研究专题;2次以上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至少3次以上的听课评课反馈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教学案例,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课程内容与理论体系的把握,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思政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训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讲授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思政部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举办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的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有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爱院兴院征文大赛、读书知识活动团体大赛、书法比赛等各项活动。

二是积极引导社团实践活动。学院思政部帮助和引导我院的南苑爱心社团成立了青年文学社,办起了南苑社报,就一些专题在全院进行征稿宣传,思政部教师帮助审稿和策划,社团学生负责编辑和排版设计。目前已经围绕“感恩”、“爱国”、“读书”、“母爱”、“爱院兴院”、“人生价值”等话题印制发行了6期南苑社报。在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丰富了学院的校园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认知能力。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帮助,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

四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材料阅读、结合热点和时事进行引导和交流沟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当地的企业和社会资源,如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潞安集团公司展览馆、潞安社区、潞安集团的煤油园区等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教学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了稳定而有效的实践平台。

六是加强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为点,任课教师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和社会实践基地、回家乡基层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撰写调查报告,并组织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和交流。

通过上述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陶冶思想情操,加深对国情、社会和企业的了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切实体会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信任,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理论的伟大力量和无穷魅力。

(六)严格教学监控

思政部以座谈、问卷调查、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等形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收集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学院教务处也深入课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向系部和教师本人反馈。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在原有课内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实践环节和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考核力度和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以上举措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等方面都表示满意。

三、重视队伍建设,加强科研管理,使我院思政理论课的队伍建设有了人才支撑。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培养,从“05方案”以来,学院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我院的理论课教师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骨干。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低于师生1:350的比例配备,我院的思想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共11人,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助讲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2人。此外,还有包括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2人,学历全部是本科毕业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责任意识强、广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师资队伍。目前,这支专兼结合、条件良好的理论课队伍已经成为我院最为和谐奋进的教学团队。

近年来,思政部教师顾爱玲、聂丽萍、贾景华、张洪、程海艳等几位老师获得了潞安集团公司授予的“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原黎、张小玲、田敏、张丽等几位老师分别获得了校级“模范教师”和“模范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学院和集团公司的表彰奖励中思政部教师的嘉奖比例达到了80%,他们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重视科研,营造学术氛围。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我们制定了“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通过将教育教学改革与理论创新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达到既提高教学水平,又提升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的目的。努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并将教改经验不断总结、提炼,将其系统化、科学化,使其上升为理论,同时理论反过来指导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院科研处下发了专门的科研立项,鼓励和要求思政部每年必须申报院级课题,进一步从机制上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科研工作。

2008年,贾景华老师在xx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思政理论课教学案例征集中获得了三等奖。

2009年,在学院举办的教学课件比赛中,贾景华和程海燕两位老师的参赛课件获得了二等奖;2009年3月,xx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我院教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全书56万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成为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20xx年,《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获中国煤炭协会20xx年度科研成果奖专著类的二等奖。

20xx年12月份,贾景华老师的参赛课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获xx省职业教育协会一等奖,并获得了“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程海燕老师的课件获得了xx省职业教育协会的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盎然生机。

四、经济保障有力,教学设备到位,为学院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提供了较充足的物质保障。

由于我们学院是企业办学模式,在思政部的经费上不能设专项资金帐户进行管理,但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们积极创造条件,灵活安排和执行,每学年由思政部做出部门经费预算,分管院领导审批,院党委书记同意后由财务部门具体落实,绝对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支持。

按照生均15元以上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我院除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正常需要之外,在教师的实践考察、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投入达到了生均17元的要求,保证了思政部教师的实践考察和学术交流等费用支持。

学院购置了多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音像资料,极大满足了思政课的教学需要,本学期开学,学院又为思政部配备了电脑、一体机等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思政部的办公和教学条件。学校还为思政部开辟了阅览区,配备了阅览架,订购了相关期刊杂志,安排了专职的资料管理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服务保障。

总之,通过自查自评,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措施基本到位,成效也很显著,达到了评建标准的要求。

第二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我院一贯以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但是,对照建设标准和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很多的。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现有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教师的学历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中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比较低,最高学历是学习思政专业的人员比例也比较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加强,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也是严重短缺的。

二、科研方面

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弱,科研的档次不够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较少,而且数量也不多。此外,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实践课的教学管理以及投入方面

在实践课的教学管理和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实践教学落实学分这项工作我们才刚起步,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合作不够稳定,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投入。此外,教师的出外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不明显

我院作为一所企业院校,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上级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此外,依托学生社团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是我们一年来探索的重要成果,思政部依托学院的南苑爱心社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帮助和引导他们策划一些全院范围的实践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演讲、参与集团公司的植树造林活动、参与集团公司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和社区联合搞一些义务宣传活动、与当地工商管理部门联合搞一些调查和宣传活动、清明节前以社团为发起者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纪念和缅怀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等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是我们学院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探索,但是,这些探索尚未形成经验,也更谈不上在全国或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所以,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这方面的工作实践应该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第三部分 整改措施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努力学习其它院校的经验和亮点,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方面我院会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学校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规划、宣传教育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二、引进高学历教师,努力培养中青年骨干。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在师资。学院今后会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凡属思政课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均鼓励教师参加,同时还要进一步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学历教师的比例有所提升,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今后,我们还会引进至少2名学习思政相关专业的党员硕士生加入我院的教师团队,为我院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坚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为核心,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相关,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真正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修课程。

采取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对每位教师的科研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进一步规范机制,鼓励教师通过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争取立项经费,同时,学院还会进一步加大对思政类科研课题的扶持力度。

四、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

学院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的要求,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经费,使其教学经费投入经常化、制度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常规化的经费保障。并且在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建设、课程培训与进修、考察、资料建设、实践教学以及不可预见的其它费用方面加大投入。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今后会充分利用好潞安集团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在学生的企业实践、社会调查与感悟、职业道德养成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知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我们企业办学的教学特色。

总之,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院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全体思政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制度,严格管理,积极探索,不断革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与省厅的要求、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评建为契机和动力,查漏补缺,整改落实,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努力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搞出成效、展现亮点、形成特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