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白鹅教学设计(实用5篇)

时间:2023-10-09 03:03:03 作者:文锋 部编教材白鹅教学设计(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部编教材白鹅教学设计篇一

统编教材八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伟哉,大丈夫!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商公涵

【学习篇目】

《富贵不能淫》《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培养语感。

2.抓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观点,理解“大丈夫”精神内涵。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观点。

【课内探究】

活动一:读文

行文简练是我国古代文章的一大特点,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故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用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一)ppt出示不加标点的《富贵不能淫》,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停连。

3.读准节奏。

4.读出气势。

朗读方法:采用个人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小组分读、男女比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朗书声中体会文言文行文简洁的特点。

(二)ppt出示带有标点的《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小组比读,力争读出气势。

活动二:找句

读思结合:

参考: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不同意,他认为只有那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是大丈夫。

明确: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三篇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大丈夫”的精神气概。

参考:(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扬其目视之。

(3)终不食而死。

(4)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4.你所知道的“大丈夫”还有谁?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__。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

小结:所谓“大丈夫”,便是“居天下之广居”的仁德,是“立天下之正位”的礼节,是“行天下之大道”的义行,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操守,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天下”气节。具备这样品行的人,实乃无愧于天地的“大丈夫”;具备这样品行的人,又该是何等伟岸!

活动三:思义

时代前进,“大丈夫”的精神内涵也不断改变,有所侧重。唐代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建功立业;宋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复国壮志;元代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那么,你认为今天的“大丈夫”精神又有哪些呢?说一说,写一写。

【拓展延伸】

1.丛书《不屈的精神》单元。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部编教材白鹅教学设计篇二

广东省珠海市南屏中学陈陵

【学习目标】

1.圈点勾画摘录,品读不同作品中狼的不同形象。

2.在阅读中学会辩证看问题,多元思考。

【学习重点】

圈点勾画摘录,品读不同作品中狼的不同形象。

【学习内容】

课本《狼》丛书《海子爷与老雪狼》毕淑敏《母狼的智慧》《重返狼群(节选)》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狼的各种资料

【学习过程】

活动一:合作交流,展示收集资料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收集的关于狼的资料,做好汇总,准备全班交流。

2.小组派代表展示收集成果。

活动二:比较不同作品中狼这一形象的异同

1.学生自读《狼》、《海子爷与老雪狼》、《母狼的智慧》,批注比较三部作品中狼形象的异同。

2.思考:不同的作者对狼这一写作对象倾注的感情是否一致?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这三匹狼身上都有狡猾贪婪的共同点,但侧重点不一样。蒲松龄在笑谈中批判,毕淑敏为狼的勇敢和母爱赞颂,郭雪波因老雪狼的舍身报恩深深震撼。

活动三:推荐阅读,多元思考

1.播放电影《重返狼群》的视频节选,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教师出示《重返狼群》中的文字:

天地狼心道是无情却有情。

从城市到荒村

人与狼传奇的“格林童话”

终走到残酷的结局

我们能救一匹狼狼的命

我们能改变狼的命运吗

教师向学生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推荐阅读李微漪《重返狼群》、姜戎《狼图腾》、沈石溪《狼王梦》。

2.推荐阅读:蒲松林的《狼》、马中锡的《中山狼传》、纪晓岚的《狼性》。看看古代作品与现代作品中狼的不同形象,可以尝试探究下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3.教师总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品赋予了狼不同的形象,同样的,不同的民族对狼有不同的爱憎。狼留给我们的是多元化的思考。甚至有人提出,中国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在于华夏民族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继续阅读收集整理,自选角度,写出关于《狼》的小论文。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部编教材白鹅教学设计篇三

湖北省翔宇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刘西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人生的支点》

153页《只要翻过那座山》

84页《生活如蓟》

247页《丑石》

240页《我很重要》

187页《种子的力量》

35页《活着就是一种忍耐》

【教学目标】

体会心理描写,感悟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内容。

【课堂教学】

一、课堂导入

二、课内探究

【教一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

1.概括情节----你抢我答

(1)文章讲述了关于谁故事?

(2)他遇到了什么事?

(3)最后怎么样了?

2.合作探究----体会心理

文中的“我”通过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的心理状态。

示例:从第7段中,文中的“我”通过满头大汗,浑身发抖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害怕,

恐惧的心理状态。

3.感悟道理----你说我说

(1)作者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了什么?

(2)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学一篇】

《只要翻过那座山》

1.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中少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

3.文中少年明白了什么道理?

4.我们明白了什么?

【读几篇】

84页《生活如蓟》,247页《丑石》,

240页《我很重要》,187页《种子的力量》,

35页《活着就是一种忍耐》

请根据下列句式说话

“从《》文章中的小故事,我懂得了的大智慧!”

三、课堂小结

部编教材白鹅教学设计篇四

“情聚一物,线穿一文”

山东省临沂市21中刘畅

【课题类型】《背影》《昆明的雨》+《父亲的半瓶酒》《故乡的元宵》整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在散文阅读中,抓住行文线索的阅读方法。

2.赏析文中重点语句。

3.感受作者对于故人、故乡的深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抓住行文线索阅读散文的阅读方法。

2.理解线索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

【课内探究】

方法导入:线索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思路或是脉络,它像一根线串联起整篇文章。散文的叙事和结构比较松散,如果能抓住行文的线索阅读,可以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活动一:读文章,找线索

1.全文用什么把故事情节连接并且贯穿起来的?速读朱自清的《背影》,找出文中四次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体会四次描写父亲背影时,作者情感上微妙的不同。

2.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3.作者重点描写父亲哪次背影,你从这细致的描写中读到了什么?

活动二:品细节,悟情感

1.《背影》中作者在不平常背景下截取了“背影”这一画面,不但串联整篇文章,也把父子深情表现出来。汪曾祺则是借助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雨,表达自己情思。速读课文《昆明的雨》,找找文中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事物。

2.速读课文《昆明的雨》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情感的语句。分析他们在文中作用。

活动三:赏文章,析方法

1.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四册《父亲的半瓶酒》《故乡的元宵》两篇文章,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围绕一“物”描写的句子,品味赏析。

2.通过阅读四篇散文的阅读,我们会发现文章表面是围绕具体事物描写,实则围绕作者对人事的情感行文布局。“山有山脉,文有文脉”散文大多以情感作为文章脉络,所以在阅读时需要“理清文章线索,抓住情感脉络”。

活动四:寻物品,抒深情

回忆生活细节,需要周围可以寄托情感的“物品”,通过描写物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部编教材白鹅教学设计篇五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商公涵

【课题类型】“认识孟子”主题探究课

【学习篇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君进贤,可不慎与》《民为贵》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孟子散文长于修辞、文气磅礴的特点。

2.了解孟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

【学习重点、难点】

孟子散文特色及其思想主张。

【课内探究】

活动一:交流资料,了解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山东邹城人。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活动二:以文识人,理解孟子的主张。

(一)《三字经》中的孟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是一个的孟子。

参考:孟子成才,离不开母亲的辛勤教导,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善于学习,勤奋刻苦。从《三字经》中,我读到了一个好学善学的孟子。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一个的孟子。

参考:孟子被尊为“亚圣”,他就是一个担当着“天降大任”的人,他为自己的主张奔波游走,历尽坎坷。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我读到了一个逆境成才的孟子。

(三)《国君进贤,可不慎与》的孟子: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这是一个的孟子。

参考:孟子认为选拔人才非常重要,所以国君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被周围的人左右。从《国君进贤,可不慎与》中我读到了一个为国尽忠的孟子。

(四)《民为贵》中的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一个的孟子。

参考:孟子的时代社会动荡,战乱纷纷,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样的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民生。从《民为贵》中,我读到了一个以民为天的孟子。

小结:孟子学问高深,学识广博,虽生于战乱之时,却心忧天下。他身承大任,怀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形成为自己的“仁政”学说。他本身也是一个活生生的“逆境出人才”的实例。正因为如此,他才知道人才的可贵,他才劝国君选拔人才要“慎与”。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重视民心的向背,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放光。

活动三:诵读涵咏,体会孟子的文风。

孟子的散文,长于修辞,气势磅礴,非反复诵读不能体会于心。他的文章议论纵横,善用比喻讲道理,善用排比增加说理的气势,非反复涵咏不能感悟于己。

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析:列举了六位圣贤从卑微困穷而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作者依据这些事实,推出如下道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为。排比修辞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气势雄浑。

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例,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然后说出自己欣赏的理由。

回答格式:我喜欢,因为。

【拓展延伸】阅读丛书《君子不独乐》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