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的结构(优质16篇)

时间:2023-11-19 10:56:58 作者:飞雪 调研报告的结构(优质16篇)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撰写的一种文献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撰写调研报告提供一些启示。

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当今社会城市化发展成为主旋律,城市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城市的运转在很大程度是完全依赖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煤炭、天然气、水等能源的日益减少支持着我们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活大多以生活办公中的能源消耗为主而办公能源消耗占主要部分,办公室节能成为节约能源的一大战场。

一、现在的办公室场所不但建筑面积宏大而且中央空调、装饰灯具成为必备设备。一到晚上或是重大节假日,灯火通明煞是好看,殊不知需要耗费多少电能?我认为要在办公楼或着说办公室中做到节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文件或政策支持,对办公场所的内装外装饰用灯具和空调及耗电设备的大小作出明确规定,并对超标配备的给予罚款或其他处罚。对于执行相关标准的办公场所给予奖励。

2、提倡办公场所的建筑材料必须用节能环保材料,对于用节能环保材料的给予资金奖励或税收方面的减免。

3、可以探索对整个办公楼或商场等大型楼群实行用电总量控制,以月或季度为单位计算总量。

4、延伸到其他行业也是这样例如企业也要在政策和法。

律层面作出明确规定,对采用新技术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的企业给予法律政策上的支持。现在环保系统执行的以奖代补等政策就非常好,建议将这一政策扩大行业支持。使之成为覆盖全行业的鼓励使用情节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好办法。

二、水资源缺乏正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现在办公场所或大型商贸水资源浪费现象也很严重。现在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从各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措施。

1、我认为对这种公共场所应该实行水量的总量控制,每月或每季度不能超过多少立方。

2、对公共场所实行差额水价,征收比居民要高的水价。

调研报告结构

一、调研对象:×××公司。

二、调研时间和调研地点:2011年12月1号——4月30号。

三、

四、调研方法:如实地调查法、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

五、调研内容:

(一)×××现状分析。

(二)×××存在的问题。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七、致谢。

八、参考文献。

调研报告的打印要求(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均与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模板相同。

结构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学校的教学计划,本人作周庄镇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涉及周庄镇的自然环境、农业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20xx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鸡场11个。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丘陵的周庄,最不乏石原材料。产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庄镇自1985年筹建第一座建材厂起,先后扩建和建立多个石材加工厂,总雇用职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庄的一大丰富的矿产资源。周庄煤矿1985年4月筹建,占地15.4亩,当时投资28万元,职工68人,正式投产后年产煤1.1万吨,产值660000元。后经扩建和技术革新,产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与煤炭相关的加工厂如洗煤厂、选煤厂也兴建起来。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厂总投资3000万,20xx年10月建成并完成机器设备的安装继而开工投产。

另外,木器加工,钢模板出租业已形成很大的规模。

(三)发展非农产业。

镇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从思想上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发展壮大,凸显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这方面,政府还组织集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镇政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土地适当集中,以满足部分家庭举家务工担心土地闲置荒废的需要。

据20xx年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洛阳、开封;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周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从历史到现状的对比,不难发现政府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而这些,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对时局现状和肩上的担子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不徒虚名。常严以律己;常深入实际;常调查研究;常从严管理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增加收入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鲜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也是由于本地区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同时广大群众有某些意识上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农业结构调整应该有成功的范例。调查一个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经验是一种手段,而总结一个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找出发展方向也不失为方法。毕竟,能够顺利完成调整的还在少数。如果所有的调整都是易得的,那么这将不成为机遇。这次调整无疑会面对矛盾的层次深,调整的要求高,调整的难度大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事实就是的基础上,寻找调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没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过我认真看过别人的思路,还是很认同的: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方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实施中突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我们别无他择。要抓好农产品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有条件的镇街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重点,着力抓好市场建设,搞活产品流通,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

农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宏观运力静态结构情况。

1、船舶结构。

年我省拥有营运船舶总数为4856艘、430945载重吨,其中远洋船舶为5艘、28900吨,分别占总数的0.1%、6.71%;沿海船舶为3艘、3700吨,分别占总数的0.06%、0.86%;内河船舶为4848艘、398345吨,分别占总数的99.84%、92.43%。全省内河船舶的船型、机型杂乱,据不完全统计按吨位分大约有100多种,按船舶外形尺寸分几乎一船一型,使用机型大约30多种,船舶的平均航速约为6-7公里/小时。从船舶材质结构看,我省绝大多数是钢质船,但还有一定比例的木质船,约有161艘。能耗高、噪音大、污染严重的挂桨机船共有428艘,其中宜春市、赣州市最多,占挂桨机船总数的83.8%,这些挂桨船一般在赣江和“五河”的上游从事短途砂石运输,其吨位为4-48吨不等。

2、船舶类型结构。

2001年我省年审营运船舶共3504艘、367907载重吨、13135客位,货船载重吨仍然占据绝对主力,为67.5%,油船占27.5%,特种运输船舶比例较小,化学品船、集装箱船、散装水泥船加起来仅为5%。各种船舶按平均载重吨排序分别为集装箱390.8吨、油船388.4吨、散装水泥船300吨、化学品船189.9吨。据了解目前我省常规干散货船富余约20%,油船富余约200%,客船富余约20%,而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散装水泥船、液化气船近几年虽有一定发展,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我省船舶类型结构亟需调整。

3、船龄结构。

我们以九江市为例,经统计测算,目前九江市运输船舶平均船龄为12.5年,高过长江流域船舶平均船龄1.7年,最大船龄为33年。拖推船、货船、集装箱船超过的有一半以上,说明五至十年内将迎来我省运力结构调整的高峰期。

(二)宏观运力动态结构情况。

1、货运船的平均载重吨不断增加。

我省货运船舶包括杂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散装水泥船,这几年我省的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不断增加,91年全省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为47.6吨,经过十年的努力货运船平均载重吨增加了57.2吨,平均每年增加5.7吨。船舶数量逐年下降,由91年的8158艘降至2000年的4182艘,平均每年减少398艘,说明我省船舶结构不断朝大吨位方向发展,但是与长江流域船舶平均载重吨150吨的水平比,还有较大差距,按我省现在船舶平均载重吨发展速度,还要十年才能达到平均150载重吨的水平。我省私营船舶的平均载重吨差距更大,仅为45.7吨,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各类船舶发展情况。

(1)货船。

改革开放以来,货船的平均载重吨不断攀升,“八五”、“九五”期间,水路运输受公路、铁路的冲击,许多货源弃水走陆,与此同时运力放开发展,社会资金首先选择进入杂货船,使我省水路件杂货运输的运力远大于运量,造成杂货船舶经济效益低下,有部分船舶改造成油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98年洪水之后,长江干线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进入赣江采砂,给我省适合装砂的货船带来了短途运输的货源。由于大吨位运砂船的效率较高,近两年我省的造船厂500~1000大吨位装砂船订单不断,促进我省货船的结构调整。据了解目前仍有约20%的常规货船过剩。

(2)拖推船。

我省拖推船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结构调整。第一阶段从60年至70年初,拖带船的蒸汽机被柴油机代替,第二阶段从70年至90年初,分节顶推船代替拖带船,以推为主、兼顾拖带,其代表船型有272千瓦、200千瓦、176千瓦推轮,主要航线于上海至南昌、九江等地干支直达顶推散货船队及省内航线的顶推油船队,成为当时国营航运企业的运输主力,第三阶段从90年至现在,市场发生变化,大宗散装货源减少,各航运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发展集装箱船队、散装水泥船队、矿石船队,三次结构调整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要求,给企业创造了效率。

(3)油船。

我省从1972年开始发展供应油驳,1978年发展运输油船,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运输油船开始,拓展到沿海石油成品油运输船和5艘重油船,2000年全省石油成品油船有214艘、88608载重吨,其中49艘是由改造而来,占油船总数的23%。由于油船发展失控,造成运力远大于运量。如果按每月3个航次,每年运输10个月计算,全省每年可形成265.8万吨运油能力,超过2000年全省水上实际完成油运量75.7万吨的3.5倍。运力严重过剩,出现许多油船晒太阳现象,最近又有不少内河油船改为货船,从事砂石运输。

(4)集装箱船。

集装箱船由93年开始发展到现在共有24艘、538teu、9380载重吨,平均每年增加了3艘、67teu、1172载重吨集装箱船。集装箱船结构调整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旧船改造而来,共有8280载重吨,占集装箱总载重吨的88.3%,第二阶段新建集装箱船,共有1100载重吨,最近还将投产一艘1000吨的集装箱船。

(5)化学品船。

我省共有92艘化学品船,其中从事液碱运输有32艘、5117载重吨,醇类、苯类、酸类化学品运输共有60艘、21272m3。液碱运输是由九家航运公司承担,从94年开始运输液碱,前五年平均每年以约1千载重吨的速度增加,以后运力数基本不变,其运输船舶多数是由旧船改造而来,船龄多在15―,最长船龄27年。醇、苯、酸类化学品运输主要由丰城市第三航运公司承担,从93年开始经过几年努力发展到60艘、12300载重吨,平均每年增加5艘、1118载重吨,有27艘是由货船改造而来占总数的45%,其船龄10―15年,有30艘是95年以后新建的占总数的50%。目前液碱船已基本饱和,而醇、苯、酸类的化学品船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6)散装水泥船、液化气船。

目前我省仅有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一家,从2000年开始从事散装水泥运输,因市场发生变化,350吨分节驳的货源基本没有了,因此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将其改造成散装水泥船,现有运力900载重吨,正在江西造船厂改建一艘300载重吨散装水泥船。2001年我省仅有一艘280m3液化气船,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正在筹集资金再建一艘600m3液化气船,预计明年投产。这两种专用船发展潜力巨大。

(7)客船。

第三阶段从96年至现在受公路、铁路的冲击客运逐步向高速化、旅游化、区域短途化方向发展客货船继续下降到2000年有高速船17艘、657座旅游船294艘、7243座客货船21艘、2710座普通客船351艘、6179座普通客船绝大多数从事短途旅客运输。

(三)微观运力结构情况。

“九五”期间,省交通厅每年拿出275万元,用于我省航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贴息,有力地扶持了我省航运事业的发展。目前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船舶,如集装箱船、液化气船、散装水泥船、部分高速客船、部分油船等,都是在省交通厅扶持下,进行有效运力结构调整的结果。如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依靠省交通厅的贴息和资助资金443.8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自筹资金698万元,集资16.2万元,用于新建集装箱船3艘,改建集装箱船4艘,改建散装水泥船4艘,建造2艘矿石船,共完成运力结构调整4190载重吨,其中散装水泥船900吨、集装箱船1650吨、矿石船1640吨,目前该公司靠这三种运力支撑着企业运作,使公司逐步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公司打算明年继续进行技术改造,再新增三种专业运输运力7150载重吨。

注:20是预测数据。

二、我省水路运输需求分析。

(一)我省水路运输需求预测。

经调研组分析:我省内河货运量将呈平稳增长态势,干散货的运量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矿建材料、石油成品油、商品汽车、散装水泥、液化气、集装箱等货物运量比重将明显增长,由于矿建材料快速增长的影响,“十五”期间,我省水运货运量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12%。全省水上客运量将持续下降。

(二)我省水路各种货物运输需求分析。

1、干散货运输。

干散货包括煤炭、化肥农药、粮食、钢铁、木材、轻工医药产品、机械设备、农林牧渔产品等,2000年水运完成干散货156.8万吨,占我省总货运量的13.3%。我省的电煤都是通过火车运输,船舶承运的都是生活用煤,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用煤逐渐被液化气代替,因而煤炭运量逐年下降。江浙一带是我省船舶运输木材的目地的,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增加木材的进口量,以及家具采用复合板、化纤板数量增加,对木材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吉安、赣州都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减少了木材的砍伐量,因而使木材运量逐年下降。由于我国的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加入wto的国家都要执行《反补贴条约》,致使我省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因而粮食出口量减少,加上火车取消运粮的附加费,使通过火车运粮食每吨公里降低成本3分钱,最终导致我省船舶运粮数量大为减少。其它的干散货物,用汽车运输可以门到门、户到户减少了中转环节,因而导致不少货物分流到陆上,预计“十五”、“十一五”期间,干散货的运量将持续下降。

2、石油成品油运输。

2000年水运完成石油成品油75.7万吨,占我省总货运量的6.4%,“九五”期年均增长0.4%,近年来,我省一些航运企业采取向外延伸的经营思路,使我省石油成品油运输由长江中下游及支流拓宽到沿海,2001年光租沿海油船12艘、47369载重吨,使我省石油成品油运输大幅上升,2001年石油成品油运量突破百万吨大关,为125.16万吨,比2000年增加65%,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预计“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石油成品油运输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3、矿石运输。

2000年水运完成金属矿石12.4万吨、非金属矿石运输19.3万吨,金属矿石从九江发往省外周边城市,非金属矿石由码头镇运至蛤蟆石,“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17.9%。非金属矿石是生产庐山牌水泥的原料,2001年受亚东水泥的竞争,致使庐山牌水泥销量出现负增长,对非金属矿石需求减少,预计“十五”、“十一五”金属矿石运量仍将保持较高地增长速度,而非金属矿石运量增长趋势减缓。

4、矿建材料运输。

2000年水运完成矿建材料781.1万吨,占全省总货运量的66.25%。我省的赣江、滨湖的矿建材料资源丰富,特别是黄砂,赣江内本身是个巨大的天然砂库。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回升无望,国家采取刺激内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策略来拉动经济增长,使交通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需求加大,而水运在矿建材料运输上有着其它运输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加上长江禁止采砂,以及赣江的黄砂质量好,乐观地估计我省矿建材料的运量,近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1年完成矿建材料运输997.2万吨,比2000年增长27.7%,预计2005年完成矿建材料运输1571.1万吨、完成矿建材料运输2308.5万吨。

5、水泥运输。

“九五”期,我省每年通过水运的水泥运量一直维持在2万吨左右,自从2000年开展散装水泥运输以来,当年的运量就完成了14万吨,比1995年增加了5.6倍。2000年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正式投产,年产水泥140万吨,大部分将通过水路散装运往长江沿线各省,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有散装水泥运力900吨,从事瑞昌至南昌散装水泥专线运输,由于运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散装水泥船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货损率小、没有粉尘污染等特点,是今后水泥运输发展方向。随着我省沿江城市的水泥专用码头的加快建设,其运量会加速发展,预计2005年完成水泥运输22.5万吨、完成水泥运输33.1万吨。

6、集装箱运输。

“九五”期,南昌港集装箱吞吐量,由95年的495teu,上升到2000年的12792teu,年平均增长91.6%,加入wto后我省的外贸进出口量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1年南昌港集装箱吞吐量比2000年增长15%。随着集装箱内贸运输网络的即将形成,内贸集装箱运输也将在我省展开,按照交通部胡汉湘司长的报告:“国内水路货物集装箱化水平将从目前的4.2%,提高到2005年的30%,20的50%”。集装箱运输前景广阔。按年平均增长15%计算,预计我省2005年完成集装箱运输2.6万teu、2010年完成集装箱运输5.2万teu。

7、化工原料及制品运输。

2000年水运完成化工原料及制品29.3万吨,占全省总货运量的2.5%,虽然占总货运量比重不多,但发展态势较好。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9倍,年均增长24%,近期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05年,完成运输37.4万吨,到2010年,完成运输41.29万吨。

8、石油液化气运输。

我省液化气的主要供应基地是九江炼油厂,该厂年生产量约为13万吨,对省内供应量不足10万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液化石油气消耗量逐年提高,98年全省液化气消耗量近30万吨,约有20万吨由省外调入。据专家预测“十五”我省液化气用量仍将保持10%年均增长速度,而水运与陆上的铁路、公路运液化气比较,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相对安全的特点,给我省水上液化气运输带来了发展机遇,预计“十五”、“十一五”期间,通过水路运液化气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

9、商品汽。

车运输。

我省的昌河微型汽车水路运输,由省外的汽车滚装船承担,2001年完成运输3000辆,年上半年完成运输400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60%。加入wto后,居民小汽车拥有量将大幅上升,商品汽车运量将保持稳定地增长,给我省水路运输带来发展商机,预计“十五”、“十一五”期间,商品汽车运量年均增长率将保持15%以上的速度。

(三)我省水路客运需求分析。

我省水上客运量连续6年下滑,年均下降5.8%,由于我省水上客运没有实质性改观,因而下滑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下滑速度与前几年比,略有减缓,预计“十五”期间,年均下降3.5%,随着水上旅游业的发展,2005年以后水上客运量将有增长趋势,预计“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

(一)航运企业普遍存在困难技术改造资金不足。

我省的货运船约有一半达到老龄结构,预计五至十年绝大多数货运船将被淘汰,按现有货运船的一半,约20万吨,以静态每载重吨1650元测算,我省运力结构调整资金,估计至少要三亿三千万,然而我省的航运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困难,约有60%亏损面,负债率为67.27%,多数企业的负债总额接近资产总额,而原来技术改造资金主要来源的银行,已改变经营策略:“越富越易贷款,越穷越难贷款”,我省多数航运企业欠银行的债都还不清,想贷款真是比登天还难,靠职工集资十分有限,想自筹又拿不出资金,因此,船舶技术改造资金不足,使我省运力结构调整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运力盲目发展使航运企业效率下降。

由于信息不灵,对市场需求缺乏正确预测,片面追求最大利润,而忽视市场随运力与运量平衡关系而变化,出现某种货物运输有利可图大家蜂拥而上。当油运跑火,经营户纷纷购造油船,最终使供给大于需求,导致运输船舶实载率下降,运价下跌,使航运企业的效率降低,又引起了新的一轮的供求调整。

(三)航运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我省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难于保证货主的要求,至使许多货物弃水走陆,如煤炭、粮食、化肥、机械设备、电器等货物通过水上运输量逐年减少,使常规散货船运力过剩。码头泊位的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一些码头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有些特种货源的专用码头能力又显不足,南昌港集装箱码头,是由散货码头改造而成,效率不高。散装水泥运输专用码头省内仅南昌港一家。液化气专用码头没有按沿江的城市布局,目前仅湖口、南昌、吉安有液化气专用码头,这些因素都制约我省特种运输船舶的发展。

(四)现有运力技术状况落后,标准化程度低。

前些年,交通部大力推广双尾技术的船在我省仅有5艘,新建的船没有一艘是按交通部标准建造的,新投放的运力绝大多数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于我省航运企业普遍效益不好,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大多数营运船舶存在老龄化、技术性能低、油耗高、故障率高、船板锈蚀严重,为了生存只好带“病”坚持生产,对安全生产构成重大隐患。

(五)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不力。

江西航运主管部门与其他省市不一样,在机构设置上有省航运管理局、省航务管理局,出现职能交叉,管理难以到位,船厂的资质技术等级审批权限在省航务局,因而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省航运局,无法对船厂经营资质进行源头管理。2001年交通部8号令《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没有哪个单位转发给船厂,这也是我省新建船舶至今没一艘符合部标准的主要原因。

四、我省内河运力结构调整的对策与主要目标。

(一)对策。

1、要加大航运基础设施的投入。

内河航运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成本低、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水运建设,不惜投巨资发展水运,开发运河使主要河流连成网,欧洲的.莱茵河和多瑙河原来是不相通,通过修建50至60座梯级船闸把两河连通。赣江与珠江水系仅相差40公里,只要修建13座梯级船闸,就可以把长江与珠江连起来,这是当今国力条件下可实现的,赣粤运河通航后,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效益。

2、要加快我省内河航运信息建设步伐。

目前我省内河信息网络工程,落后于长江流域的其他省,因此当务之急要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两年内实现全省联网,同时开发适应性强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电子政务,定期发布内河运力与运量供求信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水运市场需求的运力结构上来。

运力结构调整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解决船舶建设资金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建议“十五”期间,省厅继续给予内河航运开发资助政策,加大资助金额,由“九五”的每年30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继续给予水运贴息贷款,并由“九五”的每年275万元增加到550万元。二是尽快开征水电附加费,以电助航,学习湖南省的做法,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制定《江西省电站闸坝碍航补偿管理办法》。三是尽快制定拆船基金补贴管理办法,政府采用拆船补贴方法,帮助航运企业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企业更新运力时,必须报废旧船,如报废的旧船与新建船舶的吨位相同,且符合国家标准化的要求,可得到一定的更新运力补贴费。四是鼓励和支持我省众多航运经营户,以产权为纽带,走股份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用于运力结构调整。五是降低准入门槛,加速民营经济进入水运市场,鼓励民营经济以各种方式参与水路客货运输、码头建设、兴办航运公司等,并给予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六是选择几家效益较好的航运企业,拿出各自的优质资产来组建一个股份公司,争取上市,为运力结构调整开拓资金渠道。

4、要用经济与行政手段,促进运力结构向“四化”方向发展。

2001年交通部印发了《关于航运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了船舶大型化、船队专业化、企业集约化、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四化”目标。给我省运力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我省的运政、船检、港监要连起手来,利用各自的管理权限,齐抓共管,把好源头管理,防止新建的船未达到内河货运船主尺度系列的标准。与此同时要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运力发展方向,对符合“四化”要求的运力投放,给予规费征收的优惠,不符合“四化”要求的运力投放,略增加点规费,使经济与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省运力有效的结构调整。

(二)主要目标。

根据交通部关于运力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及我省市场需求预计,确定我省内河运力结构总体目标是:

1、2005年前淘汰木质船。

2、2005年至2010年逐步淘汰挂桨机船。

3、逐步提高运输船舶平均载重吨,到2005年上升到150吨、2010年上升到180吨。

4、2005年、2010年运输船舶平均船龄分别降到、10年。

5、调整营运船舶的结构,到2005年化学品船、液化气船、集装箱船、散装水泥船专用船的载重吨,占营运船舶总载重吨的比例上升到10%,而石油成品油船的载重吨,占营运船舶总载重吨的比例逐步下降至20%。常规货船的载重吨下降2个百分点,砂石船的载重吨上升6个百分点。

6、推进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7、开发商品。

汽车滚装运输船舶,填补省内空白。

8、淘汰船龄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的老旧运输船舶。

市农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类4.35万亩。

粮食总产170477吨,均产220公斤/亩,蔬菜总产658925吨,蔬菜产值80786.84万元。农业总产值171291.6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33.49万元,占77.96%,农业增加值10205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根据县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0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2000年增加2.57万亩,增幅29.47%;园林水果面积4.71万亩,较2000年增加1.48万亩,增幅45.82%。二是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渐趋合理。年粮食、经作(含蔬菜、水果、瓜类)、饲草面积比和夏秋作物比由2000年的74.11:25.02:0.87和49.73:50.27调整为70.39:27.61:2.00和26.16:73.84。粮食比重略有下降,经作、饲草比重增幅较快,分别达到34.41%和178.48%,夏秋作物调整中,秋粮增幅较大,“压夏扩秋”效果显著。三是经作内部结构变化大。通过经作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了蔬菜(含地膜早熟洋芋)、籽瓜、枸杞、瓜类等四大特色产业格局。其中:蔬菜、籽瓜、枸杞、瓜类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00年的18.1:4.5:0.2:1.6提高到的23.7:7.2:4.4:3.9,增幅分别为31.25%、57.74%、1846.23%和140.48%。调整力度最大的是蔬菜,2007年蔬菜面积较2000年增加了10.12万亩,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枸杞,增幅1846%。

(二)特色农业产业壮大,优势农产品向区域化经济发展。一是全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县蔬菜(含洋芋、复种等)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达到5.18万亩,新发展蔬菜1.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13%,万亩以上的蔬菜种植乡镇达到7个,形成了以东湾、三滩为主的万亩茄子生产基地,以北湾为主的5千亩密刺黄瓜生产基地,以平堡为主的千亩反季节西甜瓜生产基地,以刘川为主的千亩洋葱生产基地,以东湾、乌兰为主的万亩辣椒生产基地,以及高扬程灌区10万亩早熟洋芋生产基地,乌兰河靖两千亩绿头萝卜基地和永新千亩大蒜基地等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瓜菜专业化基地生产格局。二是实施和完成农业建设项目。2007年以来,我县申报实施农业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3718.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85.9万元,地方配套195.4万元,自筹1325.28万元。通过项目带动,温室蔬菜种植、枸杞栽培、旱作农业等一系列优势高效栽培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三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已建成长河食品、神农米业、白塔精淀粉、三农源脱水蔬菜、阳光蔬菜保鲜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个,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从业人员2300多人,投资规模1.8亿元,完成订单农业13.5万亩,带动农户4.45万户。目前枸杞、籽瓜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正在积极申请立项。四是不断加快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进程,向标准化发展。已建成东湾大坝和刘川张滩两个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心示范区和北湾、平堡、乌兰、糜滩、五合、北滩等10个示范点。同时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突出抓好地方特色蔬菜产品的绿色食品资格和品牌的申报认定。我县生产的茄子、辣椒、洋葱、青刀豆、双孢菇等14种农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今年我县又被农业部列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三)基地建设逐步加快,规模化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一是搞好30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建设。蔬菜面积达到31万亩,其中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8万亩。二是进行10万亩籽瓜基地建设。示范推广籽瓜栽培10.5万亩,完成高湾无公害籽瓜产地认定工作。三是狠抓5万亩枸杞基地建设。从宁夏农科院等地引进、繁育宁杞1、2、3号等优良品种,在北滩、五合、东升、靖安等乡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全县枸杞栽培达到4.88万亩。四是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示范面积稳中有升。2007年达到13.56万亩,其中洋芋种植8.5万亩。完成地膜覆盖14.28万亩,示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013万亩,20达到6.1万亩。

近年来,我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明晰,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和规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观念制约,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多年来,我们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做了许多工作,如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已经搞了十几年,但工作力度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邻近省、县区也在逐步超越我们。加之受主观或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县种植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益的产业发展观念更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停留在自产自销的经营状态。

(二)农作物品种不优,产品不能均衡上市。目前,我县种植业中以小麦、玉米、水稻、蔬菜、枸杞、瓜类为主,虽初具规模,但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种优势,品种过多和分散经营使我县无法形成农业(种植业)品牌,大大限制了有优势的特色产品的发展。各业务部门对各乡(镇)的区位、气候、温差等方面的特点研究还不够系统科学,栽培品种的搭配不尽合理,因地引种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从而造成了产品季节性断档、农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的现象。

(三)品牌意识淡薄,产品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我县生产的14种蔬菜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但是至今没有在市场上打出一个响亮的品牌,产品知名度不高。二是种植业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经营单位小,产业化程度低,在规模实力、经营素质、资本运作以及对风险承担等方面处于劣势。三是分类、分散、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工作简单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没有完全发挥出蔬菜产品的质量优势。

(四)重生产轻加工,种植业难以形成产业化。一是有些产业可以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没有配套的加工企业消化,只能出售原材料,形不成产业链,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内部环节之间断档。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中介服务组织薄弱,不能有效吞吐当地的产品资源,对种植业带动不强,产销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对蔬菜的'保鲜、贮藏等环节缺乏科学规范,发展滞后。

(五)农业基础不牢,产业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有些产业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影响规模化生产,尤其是产业带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产业投入,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自发投入差。三是由于政府财政吃紧,没有更多的资金作产业投入,项目建设滞后,要实现科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信息化引导、市场化经营,有很大的困难和制约。

(六)流通服务滞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一是蔬菜运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灵,直接影响种植业的发展。二是优势不优,特色不特,没有品牌效应,产品粗糙、档次低,很难抢占市场。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充分地发挥我县的地缘优势,更没有走出省外找市场和看准市场调结构的超前意识,因此很难找到合作商家,订单产业也难以形成。

通过对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深入调研,针对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农业产业思路。各级政府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宽发展种植业产业的新思路。一是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制定激励和奖励措施。同时还要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农产品开发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三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路,更新观念,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四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试验与推广应用力度,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在沿黄自流灌区,大力推广日光温室等反季节蔬菜瓜类种植、优质水稻旱育稀植、小麦玉米带田等高产高效模式;在高扬程灌区,重点推广地膜早熟洋芋、枸杞栽培为主的高产高效特色模式化栽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山区,重点普及抗旱品种,扩大中药材、砂坝地膜瓜类种植,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等抗旱模式。二是要在现有生产及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品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引导群众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尽快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加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区域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好枸杞产业灌水的问题,为重点产业区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寻求蔬菜产业新的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支撑,调整优化蔬菜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以品种调新、质量调高、结构调优、产业调整、产业链调长为重点,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各乡镇要根据区位特征进行科学论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产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大面积推广多茬种植技术,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区域性、季节性供求不平衡的问题,重点要研究找准反季节蔬菜种植时间差的问题。要在巩固目前蔬菜生产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向优势领域延伸,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推广力度,引进科学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设备仪器,规范农药、种子经营市场。同时在蔬菜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和检测,实现蔬菜生产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拓展蔬菜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筹资融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效解决农产品出路,拉动订单农业的规模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培育有较大能力的购销、贮运、保鲜能力的流通企业,以流通促生产。四是加快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农农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农产品的多项增值。五是要在周边地区建立外埠销售网点,鼓励一部分干部带资闯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以大市场、大营销、大流通促进产业的大发展。

(五)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要立足实际,两眼向外,紧紧盯住省内外大市场,创立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具有自己种植特色的新途径,打响自己的品牌。一要按照现代市场对蔬菜产品“优质、营养、安全、特色”的需求,加快推进优良品种的升级换代。二要充分发挥我县14种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名牌效应,提高靖远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三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分级筛选、分类包装和按级论价。特别要在精品包装上下功夫,使我县农产品能够贴标上市,并做好品牌的广告宣传,推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六)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一是农业部门要加强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帮助农民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科学性、前瞻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农业。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咨询、科技示范、技术指导,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破解种植业生产中遇到的优质品种不高产、不抗病,高产品种不优质的问题。三是业务部门要建立一套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保障方案,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应急抗灾的能力。四是积极组织农业种植带头人和能手外出学习考察,充分发挥农广校、党校、职业技校等阵地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

(2008.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学校的教学计划,本人作周庄镇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涉及周庄镇的自然环境、农业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一、自然环境。

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20__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鸡场11个。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丘陵的周庄,最不乏石原材料。产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庄镇自1985年筹建第一座建材厂起,先后扩建和建立多个石材加工厂,总雇用职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庄的一大丰富的矿产资源。周庄煤矿1985年4月筹建,占地15.4亩,当时投资28万元,职工68人,正式投产后年产煤1.1万吨,产值660000元。后经扩建和技术革新,产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与煤炭相关的加工厂如洗煤厂、选煤厂也兴建起来。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厂总投资3000万,20__年10月建成并完成机器设备的安装继而开工投产。

另外,木器加工,钢模板出租业已形成很大的规模。

(三)发展非农产业。

镇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从思想上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发展壮大,凸显“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这方面,政府还组织集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镇政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土地适当集中,以满足部分家庭举家务工担心土地闲置荒废的需要。

据20__年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洛阳、开封;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四、对结果的分析。

周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从历史到现状的对比,不难发现政府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而这些,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对时局现状和肩上的担子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不徒虚名。常严以律己;常深入实际;常调查研究;常从严管理”;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增加收入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鲜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也是由于本地区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同时广大群众有某些意识上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五、体会。

农业结构调整应该有成功的范例。调查一个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经验是一种手段,而总结一个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找出发展方向也不失为方法。毕竟,能够顺利完成调整的还在少数。如果所有的调整都是易得的,那么这将不成为机遇。这次调整无疑会面对矛盾的层次深,调整的要求高,调整的难度大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事实就是的基础上,寻找调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没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过我认真看过别人的思路,还是很认同的: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方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实施中突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我们别无他择。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东城镇位于望城区北端,南邻铜官窑,北抵湘阴,西临湘水,全镇呈半丘陵区半垸区(苏蓼垸)分布,是八百里洞庭的边缘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距市区只有22公里,现辖7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5593户,总人口1962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360元,有水田1490公顷,旱土260公顷,林地1551公顷,水面面积1733.33公顷。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东城镇发展的长远目标,努力提升东城农业整体水平,致力于建设“高效、生态、服务性”的现代农业。20__年,全镇完成水稻种植面积近42000亩,优质稻34000亩,实现水产养殖4800亩。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规模化经营形势喜人。我镇农业规模化经营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思路中的“四基地”(精品粮油基地、名特水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突出高档优质稻、名特水产、休闲农业、蔬菜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推进百里水产走廊建设,致力于打造农业休闲品牌,通过大力实施办企业、建基地、树品牌、带农户的战略,引进了东城生态农业、高家庄特种水产养殖、绿辰科技及泽伟农家乐为典型的规模化经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__年底,共有家庭农场总数55个,其中50亩以下的只有一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总面积1.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31%,全年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952万元,共吸纳劳动力总数206人。截止目前,我镇已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4家,农业公司4家,带动农户20__余户。

2.生态农业品牌不断彰显。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我镇注重农业品牌化经营,重点打造东城“花园式村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了以“生态稻、生态油、生态椒”为特色的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出了享誉三湘的东城生态椒等省内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产品质量与品牌包装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做活“稻”字文章,着力建立苏蓼垸的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与金霞米业等粮食企业结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灯文大米进入省农博会。做活“山”字文章,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共建万亩油茶基地,并成功引进雪峰山油茶,雪峰山油茶嫁接新技术获林业部科技司认证。做活“水”字文章,突出特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了黄龙河、夹河、铁炉湖等几个特色鲜明、品种多样、竞争力强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如今,东成生态、金丰科技、湘立农业、群英蔬菜、隆平粮社等一批代表性的生态休闲农业品牌成了东城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3.科技支农成效显著。我镇通过积极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功能,配合区农业局、科技局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支农活动,让农民在助农专家和企业的指导下,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东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镇农技站的帮助下,利用科技助农直通车专家讲座和“科技下乡、服务企业”活动,引进了“无公害早熟辣椒”栽培技术,并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有了较大提高。20__年,我镇早熟辣椒栽培达1000多亩,仅通过农户掌握早熟辣椒栽培一项技术,全年解决相关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栽培示范户每亩增收达4000元,户增收达2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镇农业的投入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镇域经济尚不发达、财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农民对政府的期望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水利设施方面,东城粮渔主产区为湘江环绕,常年面临洪涝灾害,水利基础设施和物资技术储备的不完善,增大了扩大投入增加生产的风险,制约了现代规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全镇路网建设还也欠完善,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拉大了与主流消费人群的距离感,不利于现代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2.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产业规模上看,全镇家庭农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情况显示,1000亩以上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分别只有1家,500亩以下占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连接关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规模化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具规模,全镇农业产业化整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在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大多在10—50万元之间,整体效益不高。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一是组织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还为数不多,全镇10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只有1个,除“雪峰山油茶”“东城生态椒”等少部分规模化农业企业(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外,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本村本组的小打小闹阶段,知名度不高,辐射力不够;二是生产技术先进、转化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全镇的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户仅200户左右,还没有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4.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存在思维误区。东城属长沙市区近郊,全镇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长沙市区经商打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对于发展规模化农业存在着劳力、管理及科技因素的制约,全镇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农业技术人才严重欠缺。加上受传统思维误区的影响,群众普遍存在重进场务工、轻在乡农耕的思想,个别农户甚至直接将土地抛荒,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氛围和思想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主要措施及建议意见。

1.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服务机制。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首要地位,对各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庄和合作社在政策扶持、财政支持上予以倾斜,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服务机制。一是改善行政管理职能,增强服务功能,加强行政公共服务,积极倡导“一线工作法”,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与服务,着力推动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配套系统。三是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与服务,着力建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渠道广泛的信息网络体系,规范信息传递制度,确保有质量的信息能准确、快速传递,尽快在农业生产及流通中发挥作用。

2.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重点建设好四个基地,即油茶基地、蔬菜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重点推进“三品”的开发,一类是以鱼、蟹、虾等为主的特色产品,重点抓好苏蓼垸中各村发展此项产业,使高家庄等水产养殖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争取健康养殖达到5000亩以上。二类是以有机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绿色产品,把东城生态椒、东城红薯粉、浅池莲藕等品牌打出去,争创特色产品注册品牌3个以上,1个以上省级品牌。三是以优质稻米、良种油茶、有机蔬菜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力争成为全省一个知名度较高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创建一个规模较大的良种油茶种苗基地,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000亩。

3.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利用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积极与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等高等院校开展对口技术合作,建立建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例如对东城生态椒除进行鲜椒出售、整椒包装外,同时制作辣椒红素、辣味素、辣子油、以及辣椒营养粉等深层次产品。重点扶持雪峰山油茶基地,加大油茶种苗研究、开发及生产力度,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建成一个500亩左右的油茶种苗基地,一个10000亩的油茶种植基地,建设好一个油茶加工厂,形成毛油提炼、茶壳、茶粕综合利用的油茶深加工体系。

4.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我镇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和社会资金投入,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技术上重点扶持、政策上重点倾斜、人才上重点照顾”等优惠措施,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民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5.加快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充分利用我镇“山”、“水”资源优势,建设好苏蓼垸的“五纵十二横”水利景观建设,加大对黄龙河、铁炉湖、夹河的开发力度,逐步实施以“广种树、多栽花、不露黄”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绿色愿景工程”(绿化百条乡村公路、千里河港堤岸、万户农家庭院),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精心打造省会长沙旅游度假的新亮点,将东城打造为“人在林中、房在绿中”的河东绿色明珠。

结构调研报告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20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十一五”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十一五”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习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解放,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习惯、自然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展开发特色产品。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1、抓调研、宣传,切实转变观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一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直涉农部门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深入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领导都有联系乡、村,使我们对本县县情有了更深刻认识。三是狠抓宣传,我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意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共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促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县政府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促使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根据我县情况在中高山重点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重点发展蚕桑,在川道重点发展优质粮、蚕桑。二是请省、市有关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做到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三是规划突出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一是根据我县实际,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我们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其次是蚕桑、设施农业等。二是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又要有市场前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们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一些产业产品尽快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重点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积极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重点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我们在业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技推广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一是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部门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实处。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村教育培训作为支持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效益,增加农业部门科技推广经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7、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广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种养、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一是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结合市政府实施的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计划,在城关、池河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亩,以此为重点,在全县逐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扩大生物技术使用和普及。二是推广以舍饲养殖为重点标准种养技术,狠抓标准化建圈和人工种草以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良性循环,降低放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三是推广生态沼气技术,为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目前我县已建成万余口沼气池,结束了建设农户烟熏火燎、蚊蝇滋生的生活环境,在村民中反响十分强烈,极大地调动了附近农户对生态家园模式建设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减少了柴薪使用,巩固了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来之不易的成果。

市农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一)宏观运力静态结构情况。

1、船舶结构。

我省拥有营运船舶总数为4856艘、430945载重吨,其中远洋船舶为5艘、28900吨,分别占总数的0.1%、6.71%;沿海船舶为3艘、3700吨,分别占总数的0.06%、0.86%;内河船舶为4848艘、398345吨,分别占总数的99.84%、92.43%。全省内河船舶的船型、机型杂乱,据不完全统计按吨位分大约有100多种,按船舶外形尺寸分几乎一船一型,使用机型大约30多种,船舶的平均航速约为6-7公里/小时。从船舶材质结构看,我省绝大多数是钢质船,但还有一定比例的木质船,约有161艘。能耗高、噪音大、污染严重的挂桨机船共有428艘,其中宜春市、赣州市最多,占挂桨机船总数的83.8%,这些挂桨船一般在赣江和“五河”的上游从事短途砂石运输,其吨位为4-48吨不等。

2、船舶类型结构。

我省年审营运船舶共3504艘、367907载重吨、13135客位,货船载重吨仍然占据绝对主力,为67.5%,油船占27.5%,特种运输船舶比例较小,化学品船、集装箱船、散装水泥船加起来仅为5%。各种船舶按平均载重吨排序分别为集装箱390.8吨、油船388.4吨、散装水泥船300吨、化学品船189.9吨。据了解目前我省常规干散货船富余约20%,油船富余约200%,客船富余约20%,而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散装水泥船、液化气船近几年虽有一定发展,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我省船舶类型结构亟需调整。

3、船龄结构。

我们以九江市为例,经统计测算,目前九江市运输船舶平均船龄为12.5年,高过长江流域船舶平均船龄1.7年,最大船龄为33年。拖推船、货船、集装箱船超过的有一半以上,说明五至十年内将迎来我省运力结构调整的高峰期。

(二)宏观运力动态结构情况。

1、货运船的平均载重吨不断增加。

我省货运船舶包括杂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散装水泥船,这几年我省的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不断增加,91年全省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为47.6吨,经过十年的努力货运船平均载重吨增加了57.2吨,平均每年增加5.7吨。船舶数量逐年下降,由91年的8158艘降至20的4182艘,平均每年减少398艘,说明我省船舶结构不断朝大吨位方向发展,但是与长江流域船舶平均载重吨150吨的水平比,还有较大差距,按我省现在船舶平均载重吨发展速度,还要十年才能达到平均150载重吨的水平。我省私营船舶的平均载重吨差距更大,仅为45.7吨,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各类船舶发展情况。

(1)货船。

改革开放以来,货船的平均载重吨不断攀升,“八五”、“九五”期间,水路运输受公路、铁路的冲击,许多货源弃水走陆,与此同时运力放开发展,社会资金首先选择进入杂货船,使我省水路件杂货运输的运力远大于运量,造成杂货船舶经济效益低下,有部分船舶改造成油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98年洪水之后,长江干线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进入赣江采砂,给我省适合装砂的货船带来了短途运输的货源。由于大吨位运砂船的效率较高,近两年我省的造船厂500~1000大吨位装砂船订单不断,促进我省货船的结构调整。据了解目前仍有约20%的常规货船过剩。

(2)拖推船。

我省拖推船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结构调整。第一阶段从60年至70年初,拖带船的蒸汽机被柴油机代替,第二阶段从70年至90年初,分节顶推船代替拖带船,以推为主、兼顾拖带,其代表船型有272千瓦、200千瓦、176千瓦推轮,主要航线于上海至南昌、九江等地干支直达顶推散货船队及省内航线的顶推油船队,成为当时国营航运企业的运输主力,第三阶段从90年至现在,市场发生变化,大宗散装货源减少,各航运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发展集装箱船队、散装水泥船队、矿石船队,三次结构调整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要求,给企业创造了效率。

(3)油船。

我省从1972年开始发展供应油驳,1978年发展运输油船,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运输油船开始,拓展到沿海石油成品油运输船和5艘重油船,年全省石油成品油船有214艘、88608载重吨,其中49艘是由改造而来,占油船总数的23%。由于油船发展失控,造成运力远大于运量。如果按每月3个航次,每年运输10个月计算,全省每年可形成265.8万吨运油能力,超过2000年全省水上实际完成油运量75.7万吨的3.5倍。运力严重过剩,出现许多油船晒太阳现象,最近又有不少内河油船改为货船,从事砂石运输。

(4)集装箱船。

集装箱船由93年开始发展到现在共有24艘、538teu、9380载重吨,平均每年增加了3艘、67teu、1172载重吨集装箱船。集装箱船结构调整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旧船改造而来,共有8280载重吨,占集装箱总载重吨的88.3%,第二阶段新建集装箱船,共有1100载重吨,最近还将投产一艘1000吨的集装箱船。

(5)化学品船。

我省共有92艘化学品船,其中从事液碱运输有32艘、5117载重吨,醇类、苯类、酸类化学品运输共有60艘、21272m3。液碱运输是由九家航运公司承担,从94年开始运输液碱,前五年平均每年以约1千载重吨的速度增加,以后运力数基本不变,其运输船舶多数是由旧船改造而来,船龄多在15―,最长船龄27年。醇、苯、酸类化学品运输主要由丰城市第三航运公司承担,从93年开始经过几年努力发展到60艘、12300载重吨,平均每年增加5艘、1118载重吨,有27艘是由货船改造而来占总数的45%,其船龄10―15年,有30艘是95年以后新建的占总数的50%。目前液碱船已基本饱和,而醇、苯、酸类的化学品船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6)散装水泥船、液化气船。

目前我省仅有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一家,从2000年开始从事散装水泥运输,因市场发生变化,350吨分节驳的货源基本没有了,因此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将其改造成散装水泥船,现有运力900载重吨,正在江西造船厂改建一艘300载重吨散装水泥船。20我省仅有一艘280m3液化气船,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正在筹集资金再建一艘600m3液化气船,预计明年投产。这两种专用船发展潜力巨大。

(7)客船。

第三阶段从96年至现在受公路、铁路的冲击客运逐步向高速化、旅游化、区域短途化方向发展客货船继续下降到2000年有高速船17艘、657座旅游船294艘、7243座客货船21艘、2710座普通客船351艘、6179座普通客船绝大多数从事短途旅客运输。

(三)微观运力结构情况。

“九五”期间,省交通厅每年拿出275万元,用于我省航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贴息,有力地扶持了我省航运事业的发展。目前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船舶,如集装箱船、液化气船、散装水泥船、部分高速客船、部分油船等,都是在省交通厅扶持下,进行有效运力结构调整的结果。如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依靠省交通厅的贴息和资助资金443.8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自筹资金698万元,集资16.2万元,用于新建集装箱船3艘,改建集装箱船4艘,改建散装水泥船4艘,建造2艘矿石船,共完成运力结构调整4190载重吨,其中散装水泥船900吨、集装箱船1650吨、矿石船1640吨,目前该公司靠这三种运力支撑着企业运作,使公司逐步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公司打算明年继续进行技术改造,再新增三种专业运输运力7150载重吨。

注:是预测数据。

二、我省水路运输需求分析。

(一)我省水路运输需求预测。

经调研组分析:我省内河货运量将呈平稳增长态势,干散货的运量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矿建材料、石油成品油、商品汽车、散装水泥、液化气、集装箱等货物运量比重将明显增长,由于矿建材料快速增长的影响,“十五”期间,我省水运货运量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12%。全省水上客运量将持续下降。

(二)我省水路各种货物运输需求分析。

1、干散货运输。

干散货包括煤炭、化肥农药、粮食、钢铁、木材、轻工医药产品、机械设备、农林牧渔产品等,2000年水运完成干散货156.8万吨,占我省总货运量的13.3%。我省的电煤都是通过火车运输,船舶承运的都是生活用煤,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用煤逐渐被液化气代替,因而煤炭运量逐年下降。江浙一带是我省船舶运输木材的目地的,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增加木材的进口量,以及家具采用复合板、化纤板数量增加,对木材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吉安、赣州都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减少了木材的砍伐量,因而使木材运量逐年下降。由于我国的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加入wto的国家都要执行《反补贴条约》,致使我省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因而粮食出口量减少,加上火车取消运粮的附加费,使通过火车运粮食每吨公里降低成本3分钱,最终导致我省船舶运粮数量大为减少。其它的干散货物,用汽车运输可以门到门、户到户减少了中转环节,因而导致不少货物分流到陆上,预计“十五”、“十一五”期间,干散货的运量将持续下降。

2、石油成品油运输。

2000年水运完成石油成品油75.7万吨,占我省总货运量的6.4%,“九五”期年均增长0.4%,近年来,我省一些航运企业采取向外延伸的经营思路,使我省石油成品油运输由长江中下游及支流拓宽到沿海,年光租沿海油船12艘、47369载重吨,使我省石油成品油运输大幅上升,2001年石油成品油运量突破百万吨大关,为125.16万吨,比2000年增加65%,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预计“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石油成品油运输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3、矿石运输。

2000年水运完成金属矿石12.4万吨、非金属矿石运输19.3万吨,金属矿石从九江发往省外周边城市,非金属矿石由码头镇运至蛤蟆石,“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17.9%。非金属矿石是生产庐山牌水泥的原料,2001年受亚东水泥的竞争,致使庐山牌水泥销量出现负增长,对非金属矿石需求减少,预计“十五”、“十一五”金属矿石运量仍将保持较高地增长速度,而非金属矿石运量增长趋势减缓。

4、矿建材料运输。

2000年水运完成矿建材料781.1万吨,占全省总货运量的66.25%。我省的赣江、滨湖的矿建材料资源丰富,特别是黄砂,赣江内本身是个巨大的天然砂库。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回升无望,国家采取刺激内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策略来拉动经济增长,使交通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需求加大,而水运在矿建材料运输上有着其它运输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加上长江禁止采砂,以及赣江的黄砂质量好,乐观地估计我省矿建材料的运量,近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1年完成矿建材料运输997.2万吨,比2000年增长27.7%,预计完成矿建材料运输1571.1万吨、完成矿建材料运输2308.5万吨。

5、水泥运输。

“九五”期,我省每年通过水运的水泥运量一直维持在2万吨左右,自从2000年开展散装水泥运输以来,当年的运量就完成了14万吨,比1995年增加了5.6倍。2000年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正式投产,年产水泥140万吨,大部分将通过水路散装运往长江沿线各省,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有散装水泥运力900吨,从事瑞昌至南昌散装水泥专线运输,由于运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散装水泥船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货损率小、没有粉尘污染等特点,是今后水泥运输发展方向。随着我省沿江城市的水泥专用码头的加快建设,其运量会加速发展,预计20完成水泥运输22.5万吨、完成水泥运输33.1万吨。

6、集装箱运输。

“九五”期,南昌港集装箱吞吐量,由95年的495teu,上升到2000年的12792teu,年平均增长91.6%,加入wto后我省的外贸进出口量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1年南昌港集装箱吞吐量比2000年增长15%。随着集装箱内贸运输网络的即将形成,内贸集装箱运输也将在我省展开,按照交通部胡汉湘司长的报告:“国内水路货物集装箱化水平将从目前的4.2%,提高到年的30%,20的50%”。集装箱运输前景广阔。按年平均增长15%计算,预计我省2005年完成集装箱运输2.6万teu、2010年完成集装箱运输5.2万teu。

7、化工原料及制品运输。

2000年水运完成化工原料及制品29.3万吨,占全省总货运量的2.5%,虽然占总货运量比重不多,但发展态势较好。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9倍,年均增长24%,近期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05年,完成运输37.4万吨,到2010年,完成运输41.29万吨。

8、石油液化气运输。

我省液化气的主要供应基地是九江炼油厂,该厂年生产量约为13万吨,对省内供应量不足10万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液化石油气消耗量逐年提高,全省液化气消耗量近30万吨,约有20万吨由省外调入。据专家预测“十五”我省液化气用量仍将保持10%年均增长速度,而水运与陆上的铁路、公路运液化气比较,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相对安全的特点,给我省水上液化气运输带来了发展机遇,预计“十五”、“十一五”期间,通过水路运液化气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

9、商品汽。

车运输。

我省的昌河微型汽车水路运输,由省外的汽车滚装船承担,2001年完成运输3000辆,20上半年完成运输400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60%。加入wto后,居民小汽车拥有量将大幅上升,商品汽车运量将保持稳定地增长,给我省水路运输带来发展商机,预计“十五”、“十一五”期间,商品汽车运量年均增长率将保持15%以上的速度。

(三)我省水路客运需求分析。

我省水上客运量连续6年下滑,年均下降5.8%,由于我省水上客运没有实质性改观,因而下滑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下滑速度与前几年比,略有减缓,预计“十五”期间,年均下降3.5%,随着水上旅游业的发展,2005年以后水上客运量将有增长趋势,预计“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

三、我省运力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航运企业普遍存在困难技术改造资金不足。

我省的货运船约有一半达到老龄结构,预计五至十年绝大多数货运船将被淘汰,按现有货运船的一半,约20万吨,以静态每载重吨1650元测算,我省运力结构调整资金,估计至少要三亿三千万,然而我省的航运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困难,约有60%亏损面,负债率为67.27%,多数企业的负债总额接近资产总额,而原来技术改造资金主要来源的银行,已改变经营策略:“越富越易贷款,越穷越难贷款”,我省多数航运企业欠银行的债都还不清,想贷款真是比登天还难,靠职工集资十分有限,想自筹又拿不出资金,因此,船舶技术改造资金不足,使我省运力结构调整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运力盲目发展使航运企业效率下降。

由于信息不灵,对市场需求缺乏正确预测,片面追求最大利润,而忽视市场随运力与运量平衡关系而变化,出现某种货物运输有利可图大家蜂拥而上。当油运跑火,经营户纷纷购造油船,最终使供给大于需求,导致运输船舶实载率下降,运价下跌,使航运企业的效率降低,又引起了新的一轮的供求调整。

(三)航运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我省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难于保证货主的要求,至使许多货物弃水走陆,如煤炭、粮食、化肥、机械设备、电器等货物通过水上运输量逐年减少,使常规散货船运力过剩。码头泊位的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一些码头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有些特种货源的专用码头能力又显不足,南昌港集装箱码头,是由散货码头改造而成,效率不高。散装水泥运输专用码头省内仅南昌港一家。液化气专用码头没有按沿江的城市布局,目前仅湖口、南昌、吉安有液化气专用码头,这些因素都制约我省特种运输船舶的发展。

(四)现有运力技术状况落后,标准化程度低。

前些年,交通部大力推广双尾技术的船在我省仅有5艘,新建的船没有一艘是按交通部标准建造的,新投放的运力绝大多数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于我省航运企业普遍效益不好,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大多数营运船舶存在老龄化、技术性能低、油耗高、故障率高、船板锈蚀严重,为了生存只好带“病”坚持生产,对安全生产构成重大隐患。

(五)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不力。

江西航运主管部门与其他省市不一样,在机构设置上有省航运管理局、省航务管理局,出现职能交叉,管理难以到位,船厂的资质技术等级审批权限在省航务局,因而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省航运局,无法对船厂经营资质进行源头管理。2001年交通部8号令《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没有哪个单位转发给船厂,这也是我省新建船舶至今没一艘符合部标准的主要原因。

四、我省内河运力结构调整的对策与主要目标。

(一)对策。

1、要加大航运基础设施的投入。

内河航运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成本低、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水运建设,不惜投巨资发展水运,开发运河使主要河流连成网,欧洲的.莱茵河和多瑙河原来是不相通,通过修建50至60座梯级船闸把两河连通。赣江与珠江水系仅相差40公里,只要修建13座梯级船闸,就可以把长江与珠江连起来,这是当今国力条件下可实现的,赣粤运河通航后,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效益。

2、要加快我省内河航运信息建设步伐。

目前我省内河信息网络工程,落后于长江流域的其他省,因此当务之急要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两年内实现全省联网,同时开发适应性强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电子政务,定期发布内河运力与运量供求信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水运市场需求的运力结构上来。

运力结构调整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解决船舶建设资金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建议“十五”期间,省厅继续给予内河航运开发资助政策,加大资助金额,由“九五”的每年30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继续给予水运贴息贷款,并由“九五”的每年275万元增加到550万元。二是尽快开征水电附加费,以电助航,学习湖南省的做法,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制定《江西省电站闸坝碍航补偿管理办法》。三是尽快制定拆船基金补贴管理办法,政府采用拆船补贴方法,帮助航运企业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企业更新运力时,必须报废旧船,如报废的旧船与新建船舶的吨位相同,且符合国家标准化的要求,可得到一定的更新运力补贴费。四是鼓励和支持我省众多航运经营户,以产权为纽带,走股份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用于运力结构调整。五是降低准入门槛,加速民营经济进入水运市场,鼓励民营经济以各种方式参与水路客货运输、码头建设、兴办航运公司等,并给予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六是选择几家效益较好的航运企业,拿出各自的优质资产来组建一个股份公司,争取上市,为运力结构调整开拓资金渠道。

4、要用经济与行政手段,促进运力结构向“四化”方向发展。

2001年交通部印发了《关于航运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了船舶大型化、船队专业化、企业集约化、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四化”目标。给我省运力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我省的运政、船检、港监要连起手来,利用各自的管理权限,齐抓共管,把好源头管理,防止新建的船未达到内河货运船主尺度系列的标准。与此同时要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运力发展方向,对符合“四化”要求的运力投放,给予规费征收的优惠,不符合“四化”要求的运力投放,略增加点规费,使经济与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省运力有效的结构调整。

(二)主要目标。

根据交通部关于运力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及我省市场需求预计,确定我省内河运力结构总体目标是:

1、2005年前淘汰木质船。

2、2005年至2010年逐步淘汰挂桨机船。

3、逐步提高运输船舶平均载重吨,到2005年上升到150吨、2010年上升到180吨。

4、2005年、2010年运输船舶平均船龄分别降到、10年。

5、调整营运船舶的结构,到2005年化学品船、液化气船、集装箱船、散装水泥船专用船的载重吨,占营运船舶总载重吨的比例上升到10%,而石油成品油船的载重吨,占营运船舶总载重吨的比例逐步下降至20%。常规货船的载重吨下降2个百分点,砂石船的载重吨上升6个百分点。

6、推进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7、开发商品。

汽车滚装运输船舶,填补省内空白。

8、淘汰船龄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的老旧运输船舶。

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教育层级结构

4月12日,汇川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赵薇到汇川区第六小学、第十二小学和第十七小学,就学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中赵薇实地查看了学校教室、食堂、运动场等使用情况,并重点就学校环境卫生、依法治校、安全管理、宣传工作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达标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赵薇要求:要充分认识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责任,全力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要积极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严格依据义务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配齐配足教学设施设备,优化完善教师调配机制,合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区住建局、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随同调研。

市农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5年纲要,5年来,按照总行的文件要求,我行在信贷结构调整的各方面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行业、区域、期限、业务品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信贷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为下一阶段全行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有效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年末,我行贷款结构按客户类型分为:优良客户11户,金额47548万元,占比64%,年初无优良客户,较年优良客户上升100%;一般客户735户,金额15309万元,占比20%,较年下降36%,;限制客户6户,金额3677万元,占比5%,较年下降15%;淘汰客户878户,金额8238万元,占比11%,较年上升13%。截止年末,按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14347万元,不良占比19%,较年6174万元,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按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12473万元,不良占比17%,较年5870万元,占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二、我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实施的效果。

(一)、调整信贷结构,确定投放重点:年我行把理工大学作为重点营销对象。理工大学是我省重点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研发优势,是我国激光行业研发的领军力量。时逢省构建“光谷”计划出台,我行领导及时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理工大学欲进行南校区项目建设,急需银行的信贷扶植,于是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无疑是一个合理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积极培植黄金客户,切实提高信贷资产盈利水平的绝好项目。经过周密准备,统筹规划,我行把“绣球”抛向了理工大学。理工大学项目的巨大效益引来了共行、建行、交行等多家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均欲将其收入自家囊中。面对这种局面,我行领导并没有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设施,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在对学校营销的同时,又巧妙地对该校的主管部门开展更高层次的营销。当我行领导第23次来到该校领导面前时,校领导终于被感动了。年初总行成功与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年4月30日支行与理工大学建立信贷关系,为其发放3亿元7年期项目贷款。此次银校合作我行每年利息收入1752万元,保费每年收入30万元左右,提供银行卡服务,除带动存款增长外,年费收取10元,预计办卡2万张,可实现收入20万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将该校基本情况及贷款情况报告如下:1、学院基本情况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工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理工科高等院校。学校座落在风光秀美的湖之畔,占地7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渗透,文理交融,军民兼顾,技术特色明显,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培养层次齐全,工、理、文、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其前身是颇负盛名的中国光学人才的摇篮——精密机械学院(简称学院),年更为现名。建校40多年来,该校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促发展,踏踏实实,孜孜以求,各项工作屡攀新高,累计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了4余名各类专门人才,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截至年末,该校中外文图书120.9万册,在校本专研学生总数22659人。理工大学开设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本科专业43个,覆盖工、理、文、经、管、法6大学科门类。现有实验室56个,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038台(套)。年,该校招生3850人,招生省份增至30个,部分或全部进入一批次录取的省份增至22个,有效地提高了生源的质量。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由于素质过硬,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8.07%,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5%,在省高校排名位居首位。此外,该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年,学校招生形势喜人,录取分数线达到480分,较省录取分数线392分超出近90分,今年录取人数过4000人,无论是从生源质量还是招生数量上都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直接导致学校人气和社会知名度的.飚升,一时间,理工大学成为我省高校中的热门院校。

2、项目建设情况理工大学在我行项目贷款3亿元,贷款到期日为xx年4月28日,信贷资金全部用于该项目中,自筹资金已到位。该校本次贷款用于南校区项目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16.75公顷,土地原为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厂区。按项目设计,总投资51762万元,项目建设包括面积为39050平方米的科技楼,15440平方米的体育馆,28150平方米的国际交流中心,27000平方米的研究生宿舍楼。现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如下:体育馆由建工集团吉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为市建设监理公司;研究生宿舍楼由省第二建筑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为市建设监理公司;学生宿舍三舍由建工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为省远大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楼由省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也为市建设监理公司;研究生教学楼由建工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国际交流中心由省新生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研究生宿舍二舍由省鑫安高新建筑有限公司施工。由于我省气候影响,冬季过于寒冷,工程项目的施工受到影响,无法继续施工,所以自年末至今,南校区工程处于停工阶段。各项工程进展与去年进程相当。即研究生教学楼由于工程开工前拆迁工作不顺利,影响了工程的进度,所以该项目无法按期完工,现工程主体已经封闭完毕。研究生宿舍1舍与国际交流中心工程进度上由于工程主体二次设计延误时间,使照预计进度稍有滞后,现工程主体已经封闭完毕。研究生宿舍楼2舍、3舍现已经竣工并已经交付使用。体育馆项目由于欲采用省内先进的建筑技术,先前的设计施工单位无相应资质,故变更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差距较大,网架安装的工期长短暂时无法确定。科技楼为东西塔楼形状,实现封闭。至报告日,各项工程预计将全面开工。

(二)、积极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我行在确定开发优良客户的同时,加大限制淘汰客户退出的工作力度。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工学院,是省省属重点工科大学,自年与支行建立信贷关系。由于种种原因,该校对到期贷款未能及时履行偿还义务,致使至年末,1000万元贷款全部呆滞,形成较大的信贷风险。为了维护行权益,支行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行长同志为组长的专项清收领导小组,并会同相关部门人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经过认真分析,达成共识:工业大学基于其行业特点及自身实力,具备还款实力,贷款之所以久拖不还,究其原因是还款意愿不强所致。所以,清收的关键是在增强其还款意愿方面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年,当“非典”疫情初现春城的时候,支行领导发动全行员工捐款,购置了部分板蓝根等药品送到了该校,支行的行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天天打电话去校方,却绝口不提贷款之事,道句平安,说声珍重,送去祝福,在热情的关心和体贴的问候中,通过人性化沟通使银企关系愈加融洽起来。一个月后,该校积极筹措资金,一次性还清了贷款1000万元。

(三)、加大客户退出力度。在金融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劣质客户已严重阻碍了我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基于此,做好劣质客户的退出工作也是我行另一重点工作。鸿吉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系我行开户企业,与我行建立信贷关系。截止年末,该企业在我行贷款100万元(年11月29日到年11月28日)为还旧借新贷款。该公司与北方五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签定了一批重油购销合同,因流动资金紧张,特向我行申请贷款100万元。由产权属马桂香的房屋抵押,该宗房地产位于区小区9号楼,建筑面积446.15平方米,经省顺达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评估价值201万元贷款到期后,企业无力履行偿付手续,致使贷款全部逾期,形成不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我行信贷资产,经行领导研究决定,对该户实施积极的客户清退工作。认真作好贷后管理。定期检查同走访相结合,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动态,征求客户意见;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提供资讯服务,与企业交朋友。年7月,该企业还清全部贷款。应该说,积极的客户清退策略为改善提高我行信贷资产质量和结构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存在问题贷款投放速度较慢,由于我行贷款从申请到贷款批复操作环节多、链条长,影响了银企双方的效益,同比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从申请到批复的时间不超1个月,使我行流失很多优良客户。

调研报告的结构

我这次通过与村支部书记以及两委干部座谈、个别农户走访的方式,对常庄村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主要经济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尤其是对我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下面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于今年开始成为大张家镇常庄村主任助理,我村已多次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并深入户农户进行走访,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全面掌握该村生产、生活状况。在调研过程中,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本镇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接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帮助解决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问题,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在自己作为镇建设办主任的职责范围内力求加快该村的基础设施和新建工程项目的进程。

(一)经济发展状况。

常庄村有村干部8人,中国共产党党员51人。全村269户,户籍人口1044人,其中劳动力832人。全村共有1100亩土地,人均1.1亩。我村近几年,响应上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除了发展传统种植业外,还新建温室大棚100余亩,引进高科技技术,主要种植瓜果蔬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农民尽早致富发家。另外,我村发挥自己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有陈龙食品厂、鑫达塑钢有限公司、服装厂、编织袋厂、机械加工厂等5家中小型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所以我村与其他村相比,外出务工人员较少。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群众对他们的工作反映良好。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村设有幼儿园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98%以上,电话、自来水均已普及。村里建有自己的电视、广播网,有2个医务所、3处文体活动场所和1个村委会图书室。我村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不惜自己投资,大力支持村小学的教育开展,重视教育事业,认识到科技人才的重要,造福村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站)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二)、招商引资不注重实效。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务虚的成份还是比较多的,具体表现在形势多于内容,意向多于合同,合同多于审批,审批多于开工。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应该在务实上狠下功夫,使内容更扎实、更丰富。要从客户、项目、前期洽谈等基础工作做起,宁缺勿滥,切忌贪大求多,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机心理,摒弃假、大、空的东西。实实在在地交一个朋友,谈一个项目,签一个协议。每个区县市每年能够洽谈4-5个项目,审批2-3家三资企业,开工1-2家三资企业,就可以说在实效上下了功夫。

(三)、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四)、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但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有待加强。

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农民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举办一些类似“科技之冬”活动。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产业部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需要全方位推进,各方面配合,我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政府的有效启动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的职能表现为:

(1)、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从宏观上协调农业内部各层次、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农业的发展方向。政府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引导农业的正确发展,是政府宏观管理农业的首要职能。

(2)、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指政府农业职能部门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向农业经营者提供的指导性意见,主要是为农业基础部门和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给予科学指导。

(3)、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是农业基础设施。我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我村经济发展进步。加快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我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多方面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二)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技创新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则是通过影响生产技术、消费需求以及出口,即借助于需求结构的变动来实现的,属于间接影响。在现实经济中,这两种影响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前,要彻底排除科技通向农户的各种障碍和约束,如信息约束、科技转化能力约束、风险约束等,在加强农业科研的同时,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育相结合。

(三)实现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发展。

我村招商引资效果显著,走在我镇前列,我们应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引进外资,促进我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我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发展是乡镇企业的方向。现在,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成为共识,但龙头企业的发展只是乡镇企业的一部分,在乡镇企业发展比较成功的浙江等省份也是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全面开花。甚至好多企业就是家庭作坊,对此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这部分小企业是龙头企业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依托,是乡镇企业活力所在。龙头企业的作用不用多说,但龙头企业的数量毕竟有限,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是一部分。在扶植企业时,重心应该向小企业偏移,发展这些小的行业可以节约资金、解决就业,也更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通过这次调研,我基本掌握了我村的社会经济情况,摸清了农民的经济来源,分析了我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总结,为我村今后的经济发展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调研报告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调研报告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所构成:调研概况、主要结论、样本概况、报告正文、营销建议、附件等。

1、调研说明。

它主要对项目情况,包括项目的背景、调研区域与对象、抽样方法、主要调查内容、分析技术等主要内容;调研过程,主要对调研人员及具体操作过程的一个简单说明;质量控制,对公司的控制系统进行简单说明,为调研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佐证。

2、样本概况。

主要对调研对象(即样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结论。

它是对调研所得结果的一个简单、精练的综合性概述。

4、报告正文。

它是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对调研内容的一个详细、客观的分析。

5、营销建议。

是根据调研结论,对客户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供采取的办法。

6、附件。

包含问卷、图表、技术细节说明、统计输出结果显示、其他。

在具体的调研报告撰写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态度必须客观调研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客观、科学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其结论是建立在客观的事实与数字的基础上的,因此也要求报告撰写人员以客观的态度来阐述调研结果。

2、结论必须鲜明由于调研结论是调研科学性的直接反映,因此,含糊、模棱两可的结果只能说明调研设计的不科学及调研实施的控制不力。

3、论证必须充分结论的论证一般程序是论据论点结论。其中的论据一般为调研所得的客观事实或数字。

4、语言必须精炼由于调研报告的信息量较大,因此以最简短、精炼、明晰的语言对调研结果进行表述,将有利于减少客户进行分析时的工作量。

5、层次必须明晰它是就两方面而言的,一是论据、论点、结论之间的层次必须是明晰的;一是对调研问题的阐述必须是层次分明的,问题的阐述可以根据方案中调研问题设置的层次来进行写作。

结构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人大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按照学习实践活动领题调研工作方案安排,县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组成调研组,于4月4日至6日就我县当前农业生产及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主要围绕种植业生产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先后深入通州镇、卡罗乡、甘寨乡、平湖镇等乡镇开展调研。在听取有关乡镇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先后查看了通州镇平里河村的大棚蔬菜种植、金桥村的烤烟育苗移栽,通星村的竹笙种植、新星村的有机高梁育苗种植,卡罗乡卡罗村曾家寨田烟示范点等。调研中还与乡镇干部及群众座谈、交流,了解当前我县农业生产的现状、困难和问题,认真收集来自基层的意见和建议。

从调研情况看,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各项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和全州春耕生产等会议精神,使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做到“动手早、抓得实、形势好”,主要体现在:一是目标任务明确。各乡镇在稳定常规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兴产业结构调整,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如通州今年春耕生产重点是抓好烤烟、早熟蔬菜和粮食生产,明确了今年烤烟面积4300亩,试种1000亩有机高梁,4000亩优质水稻,并将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各村。二是技术培训到位,群众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各乡镇始终把提高农民种植水平作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力求科技备耕,农民的生产技能得到提高。三是认真惠农政策,群众春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受惠农补贴政策及粮食价格的影响,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提高,群众生产积极较高。四是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储备到位、量足,各乡镇农用物资货源充足,农民选择余地大,完全能够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五是强化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农技推广力度加大。各乡镇主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新技术示范,生态家园循环农业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产业强村示范和建立培训基地等,使现代农业示范有新的特色。

在调研中,各乡镇反映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需引起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种植业生产方面:长期以来,我县的种植业产业化水平始终难以提升,到目前,除烤烟之外就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成规模地进入市场,而烤烟的产量质量由于受政策、投入和市场制约,要将其做大做强的空间小和难度大。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进行了许多实践,涌现出了大户承包、公司带动、科技示范、引进外资开发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推动了果蔬、苗木、中药材、蚕桑、茶、仔猪繁殖、土鸡生产等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产业由于没有真正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在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所选项目没有很好地体现比较优势,特色不突出,许多项目都是跟着别人的尾巴走;二是规模小,基地建设滞后,由于规模小,产品在市场上根本占不了份额,没有规模效益,基地建设也就跟不上,由于没有规模,形不成专业市场,就更谈不上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是市场开拓力度不大、信息不灵,目前发展的项目,大多数都把眼睛盯住县内市场,大家都在谈市场,但就是没有专人去闯县外市场,开拓市场,一些项目只要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或价位走低,项目就更换门庭,而当市场需求量增加,价位回升时,又出现了无基地、无产品;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运行机制仍然在封闭保守的个体经营中徘徊,在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资金筹措,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基地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都十分脆弱;加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不牢固,诚信原则坚持得不好,抵抗风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产业规模做不大;五是政策和服务不到位,现阶段在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各种资源难度是很大的,完全依靠龙头企业搞好各种服务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扶持政策不具体,有的政策落实难度大,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的服务也不到位;六是产品加工升值滞后,由于我县交通路况很差、距中心城市较远,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而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原料型产品,由于加工环节薄弱,农产品的效益扣除成本后利润空间很小,调动不了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七是农用物资价格涨浮过大,大大超过群众的购买力,给春耕生产的科技推广造成严重影响;八是由于县内煤矿生产滞后,烟煤调运较困难;九是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和技术跟踪服务力度不够,科技利用率低;十四是技术力量缺乏,乡镇农技中心人员多,但专业人员少。

结构调整上: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缺乏一定的稳定性,经常出现“一年干一样”的情况;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远景规划,发展的措施不够具体有力;三是缺乏项目启动资金,使规模产业难以组织实施;四是缺乏产业在全县的统筹发展,乡镇各自为战的状况未根本改变。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乡镇缺乏对水利工程的管护能力,水利设施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职能部门因受资金、技术的制约,对水利设施的管护力度不够,对病险水库、水渠的除险加固工作跟不上,部份损坏的山塘水库及沟渠短期内不能得到及时修复,群众意见较大。

畜牧产业方面:一是缺乏技术指导,群众养殖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成效不明显。二是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种贴息政策落实难,群众缺乏扩大规模的启动资金,规模养殖难以做大。三是缺乏技术人员,防疫工作服务难以到位,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

我县的农业发展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瓶颈制约亟待破解、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等方面的问题。为加快推进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发挥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调研组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立足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扩张生产基地规模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纽带,以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为手段,尽快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注重“五抓五突出”:

(一)抓规划布局,明确特色农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着眼推进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围绕山养、茶叶、蔬菜、林果、优质专用粮油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在明确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特色农业生产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目标。

(二)抓政策配套,形成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一是财政扶持政策。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县级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政策。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

(三)抓示范引导,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为引导和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大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力度,并将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介、现场会议、农业产业化简报、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多种方式不断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

(四)抓配套服务,构筑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围绕影响和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一是产前信息服务。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及时向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传递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信息。二是产中技术服务。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围绕种养业基地项目建设。三是产后营销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市场开拓方面的独特优势,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抓督导考核,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围绕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季节,加强对各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督促、指导;实行特色农业发展调度制度,定期调度通报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进度;实行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年终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在注重“五抓”的基础上,着力从“五突出”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农业聚集度和规模化程度。继续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加快膨胀生产基地规模,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迅速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和规模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业附加值和档次水平。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经营,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普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水平。

三是突出品牌培育,提高特色农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和地方名优品牌申报认证,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搞好品牌开发培育和宣传推介,提高特色农业在市场的知名度、占有率。

四是突出龙头企业建设,提高特色农业发展带动能力。围绕特色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载体,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是突出政策扶持,健全特色农业发展激励机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加大对特色农业规模基地、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普及、农产品品牌培育推介扶持补助和考核奖励力度,建立健全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和激励机制,落实政府扶优扶强政策,促进特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市农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使农产品供给和农业的供给更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近期,我们选取榆树、蛟河、伊通、辉南、前郭、洮南等县(市)就农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召开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农委、省畜牧局、省农科院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全面了解全省农业产业结构情况。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省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粮食连年丰收,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从种植业结构看,粮经饲比例不协调。

多年来,在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背景下,全省形成了以玉米、水稻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20xx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达到89.06%,而园艺特产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不到xx%,饲料作物种植占比更小。粮食作物内部,在政策和价格引导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优势不断增强,热门思想汇报由此产生一系列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行为,大豆等低产、比较效益低的农作物面积逐渐萎缩,一些地方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林地湿地被挤占。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有80多万公顷林地被改变用途。20xx年,我省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重达到73.9%,比1985年增长了22.7个百分点。20xx年,玉米播种面积5900万亩,比20xx年增加355.1万亩。

(二)从农业结构看,农林牧渔发展失衡。

1985年以来,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过多次调整,从表2看,每次调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都有所下降,林业、牧业、渔业增长幅度都有较大上升。1985年-,种植业比重下降了18.6个百分点;-20xx年,种植业比重下降了xx个百分点;20xx年以来开始回升。说明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1.畜牧业相对滞后,种养业发展协调性不足。从各国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看,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一般快于种植业,畜牧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愈来愈大,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一般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有的国家甚至达到90%。虽然我省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产值比重逐年上升(由1985年的21.1%上升到20xx年的43.3%),但是其发展态势与我们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并不匹配。20xx年工作总结,我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56.7万吨,比辽宁省少xx5.9万吨,其中猪肉、羊肉、禽肉分别比辽宁省少99.9万吨、4.4万吨和64.7万吨。虽然,猪肉占全省肉类总产量比重最大,但是还未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xx.4个百分点;牛肉产量较小,羊肉产量既低于辽宁省,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此外,我省牛奶产量只有49.3万吨,而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分别是788万吨、xx1.2万吨、556.6万吨。我省山羊绒产量只有xx8.3吨,而内蒙古、辽宁分别为8283吨和xx62.6吨。

2.林业特色资源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和总量较小。我省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但是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全省适合开展特色资源种植养殖的森林面积有6000万亩以上,目前只开发利用xx00万亩左右,不足1/5。长白山林区内共有植物种类3890多种,动物420多种,微生物资源更为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还不足20%。

3.渔业仍然是相对弱势的产业,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省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可养鱼水面500多万亩,河湖连通工程实施后,还可新增近200万亩,另有近400万亩稻田可供渔业利用。虽然近年来渔业发展速度较快,产值有所上升,但是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仍是相对弱势的产业,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目前多数水面属粗放养殖,平均单产水平40公斤,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

(三)从农村产业结构看,二三产业带动作用不强。

1.农产品加工业长期承压运行,对农业带动能力有待提升。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具备了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和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但是进一步加快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从产业结构看,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大,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比重较小,比重分别为76%、9.5%、xx.5%和3%(全国为58.3%、17.78%、xx.0%、8.92%)。从产品结构看,主要产品以淀粉、鲜食玉米、稻谷、杂粮、鲜蛋、冷鲜肉、食用菌、人参等初加工居多,产品初加工比例高达76%,转化增值较高的仅占24%,低于全国18个百分点。出口转化能力更弱,出口交货值占2%,低于全国2.3个百分点。氨基酸、淀粉、酒精等行业生产能力出现全国性过剩,近一半产能放空。二是园区特色不明显,产业链衔接不足。集中区内的企业还只是数量上的简单汇合,空间上的地理聚集,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企业间协作能力不强,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区域间产业雷同现象普遍。三是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企业科研开发投入有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终端精深加工产品少,新产品开发缓慢。加之,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普遍面临原料品质一致性差、专用原料供应难以保障等问题,我省农产品加工产品的知名品牌少,更缺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2.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迟缓,范文参考网为农服务能力和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不足。我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服务业比重却很低。20xx年,农业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9%,美国达到xx%。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2%,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高达17%~20%,一个农民身边平均围绕着八九个人为他服务。相对而言,我省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服务机构缺失,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由细碎化、粗放化和经验化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转变,不利于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

(四)农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了资源环境透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近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在促进我省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业结构性矛盾的积聚,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耕地和水资源过度消耗。玉米作物的'连续种植,导致土壤耕层变浅,有机质下降,养分失衡。目前我省黑土腐殖质层厚度由50-60年代的平均60-70厘米,下降到现在的平均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从最初的4%-6%降低到目前的2%-3%。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范文内容地图不仅导致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持久污染,也使增产的边际效应开始下降。1978年我们生产一吨粮食平均施用化肥72.9公斤,现在我们生产一吨粮食平均施用化肥xx5公斤,是1978年的1.7倍。我省西部有些县(市)为解决粮食生产的灌溉问题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开采深度已超过80米以下,甚至达到200米,而80米以下地下水是不可补给水,长期过度开采必然造成水资源的生态灾难。

2.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我省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20xx年我省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69.07%,比全国平均水平(40.4%)高出28.67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又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种植业收入又以粮食收入为主。从至20xx年农民收入结构看,直接来自于粮食等种植业的收入平均占到总收入的56.7%以上,对农民增收的平均贡献率高达47.7%。正是这种收入来源的单一性,使得我们在人均耕地是全国2倍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仅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20xx年,元,按玉米产量560亿斤计算,全省农民减收67.2亿元,农民人均减收540.3元。从发展趋势看,20xx年玉米临储价继续下调的可能性很大,农民依靠种植业尤其是玉米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

(一)市场供需瓶颈。

1.市场效益制约。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意愿,而农民的意愿主要来源于农业产出的效益。当前,国家主要通过降低玉米临储价格缓解临储压力,引导农民调减籽粒玉米面积。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农民对调整种植结构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更多是在观望等待20xx年玉米临储价格的出台,心得体会希望国家在种地前能够明确,农民好按其预测收益,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目前,大多数农民心里都有一本账,在目前临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种植玉米仍比种植其他作物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在我省中部玉米主产区,1元/斤的玉米临储价,对土地流转户来说,正常年景下仍可每公顷获得净利润4000元左右,即便减产2成,仍可达到盈亏平衡。调研中发现,随着玉米临储价格的下降,土地流转租金价格也在相应地减少,对转出土地的农户而言,降低的是租金收入,对规模经营大户而言,相应地减少收入空间有限,仍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农民种植玉米具有技术成熟、农机具配套完备、操作简单、省时省工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模式。一些农户、规模经营大户和农业合作社,基本购置了整套的玉米机械化作业农机具,对他们来说,种植玉米已经完成了农机具机械化的成本投入,此时调整结构,种植其他农作物,势必还要添置其他农业机械,造成投入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降。在与农民座谈时农民讲,种植大豆和种植玉米相比,每亩少收入400元左右,而目前大豆补贴每亩在54元左右,我们不可能调减玉米种植大豆;种植水稻和种植玉米相比,虽然每亩可以多收入几百元,但是,旱改水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每公顷3万元左右,还要添置水稻农机具,费工费力费钱,得不偿失,不如种玉米,种完后空闲时间还可以干点别的,最终收益并不比水稻少。

2.市场拓展限制。调研中,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最多的就是缺乏传递市场信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绝大多数农户对农产品市场不了解,缺乏经销渠道,村干部担心容易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农户则对调整结构心中无数,怕产品卖不出去,多数农民认为种植玉米国家保底收购,不愁销售,种植其他农作物,不但不能预测当年收益,而且销售给谁,没有预期,有的农户20xx年种植的大豆至今没有销售出去,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民种植其他作物的积极性。范文写作园艺特产业也是如此,一家一户从事园艺特产的农户对市场风险几乎没有抵御能力,完全依赖市场,市场兴、产业成,市场衰、产业败。

(二)资金瓶颈。

农业结构调整必然伴随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农民自身缺乏资本积累,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多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抵押和担保功能,农民、合作社贷款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调研发现,一些农户想发展园艺特产业和畜禽养殖,但是资金需求大,一栋生产蔬菜的日光温室平均造价在xx万到30万之间,一头牛崽的价格在8000元左右,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农户要么望而兴叹,要么去民间借贷。尤其是发展食用菌产业,一般需要在头一年xx月份开始贷款,准备原料,次年元月开始接菌生产,而银信部门一般在元月才开始放贷,所需资金很难解决,农民顾虑较多。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规模较小,资产较少,信用等级较低,抵押物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比较突出。个人简历目前企业贷款利率一般要在国家基准利率6%的基础上再上浮30-40%,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三)科技瓶颈。

近年来,中央一直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驱动作用。农业结构调整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在加工层次和深度上做文章,必须要突破科技创新和应用的瓶颈。虽然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已提高到57%,但与发达国家75%的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第一,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世界平均水平的xx%,发达国家的2.8%。有限的投入分散到全省各家涉农科研单位,省农科院和各地区农科院研究所重复设置,并集中在传统领域,如玉米研究所7个,水稻研究所7个,资金有效利用率低。第二,农业科研活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匮乏。科技人员创新潜力和工作积极性未得到完全释放,科技创新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研发进展缓慢,特别是在农作物育种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30年以上,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驱动能力不足。第三,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难。省内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既缺少自主创新产品,又缺少外部成果承接转化平台。据对xx0户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76%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足、缺乏技术研发的战略合作伙伴。第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农民对农业科技承接能力不足,一些农民有意愿调整种养结构,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或养殖畜禽新品种,但是缺少技术支持。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少专业技术型人才,乡村两级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不具备对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的能力。

(四)农村劳动力瓶颈。

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员老化。从调研情况看,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大多数已经到了力不从心的年龄,很满足于现有生产生活模式,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激情,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产业。二是文化素质偏低。从调研情况看,我省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占9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5%。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现有农村劳动力,造成了一些农户不接受或不愿意接受新技术,认识不到新的种植产业能够带来较好的效益。三是科技素养不高。在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占xx.1%,多数劳动者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上,不具备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

农业结构调整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布局优化、产业融合、质量提升、绿色环保为重点,加快发展以粮为基础,粮经饲统筹,粮牧特加并举,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模式,遵循农业资源地域分布规律,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同东中西不同地域、不同资源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产业道路。

——坚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中部要积极发展玉米、水稻主粮型种植业和饲料作物,稳定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产能。东部要积极发展人参、中药材、食用菌和休闲旅游、生态健康产业,发展特色型种植业,打造高效特产业优势产区。西部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适应型种植业,积极推行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建设杂粮杂豆、经济作物、牧业优势产区和粮食生产后备区。

——尊重农民意愿。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经营自主权,让农民自主决定农业生产经营,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总结推广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信息、需求、办法确定调整方向、规模和内容。大宗农产品要在重视国内市场的同时,更要重视国际市场,树立大市场理念,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发挥特色优势。充分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注重产业基础,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合理制定规划,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功能区。

调研报告的结构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工作要点和主席团会议的安排6月1日早,在镇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1、辣椒生产。

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xx镇在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xx。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xx签订20xx亩辣椒合同。

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xx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习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1、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量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发展田间地窖,同时和水库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3、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加强农民对市场的认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