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潮汕(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8 09:29:57 作者:FS文字使者

优秀作文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之道。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感受其中的深意和美丽。

介绍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美景:荷兰花海、西郊生态公园、大丰港……可我要介绍的是可能以被大家遗忘的.生态斗龙港。它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沿海湿地的独特风光。

斗龙港又名龙开河,牛湾诃,原上游在五十里河,向东经新丰,龙王庙,下明闸入海,全长60公里。1965年整治后的斗龙港,西从郊区的孙同庄起,经串场河、方强、三龙、斗龙港闸入海,全长78.2公里,流域面积4428平方公里,是排队入海的天然干河。

斗龙港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肥美的小龙虾,各种各样的野生鱼儿,肥大的螃蟹,活蹦乱跳的小河虾,美味的河蚌、田螺、蚬子……它不但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还有那美丽自然风光。

日出时,美丽的朝霞映衬在碧波的芦苇上,就像燃烧的火焰把芦苇点着了,让人心旷神怡。

中午,灿烂的阳光照在水面上像一串串珍珠,波光粼粼,当你身临其境时,就一股暖流涌上你心头。

傍晚,一条条船队行驶在斗龙港上,像一串串珠宝,把它装扮的更加美丽,也给它带来生机勃勃的活力。

清澈的河水,游鱼、水藻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河面上的微风吹拂过脸颊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

这条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头白牛,原来是三太子白龙;由于得罪了玉帝,变成了一头白牛,有一只黑龙经常兴风作浪。白牛看了对它主人说:“请将大刀捆到我的头上,我要于黑龙作斗争,要把它除掉,白牛之前生了一头小白牛,两头牛去打黑龙了,它打的昏天黑地,他们在打斗中,白牛怕小白牛受伤,不停回头看;回一次头就形成了一道弯,这就形成了十八道弯,终于打到了海边,白牛一撞了一下水就变成了白龙,将黑龙打败了,最后三条龙全被东海龙王收走了,白牛和黑龙大战的地方,形成了深不见底的斗龙港,斗龙港也因此得名。

斗龙港也浇灌了沿途各乡镇大片农田,无论多干旱年份,斗龙港清水长流,鱼虾嬉戏,运输船不断、集灌溉、排涝,航运养殖多种功能于一身。

介绍家乡作文

静海,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它的影子,但那里的风光景物丝毫不比那些有名的地方差!

曾经的静海市一片平平的土房,没有高楼没有大厦,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近三年来,静海的东西城都纷纷的建起了高楼大厦和居民小区、高层住楼。比如:新都购物广场、华润万家大型超市、怡安购物广场等等,许多许多数不胜数!

春天,大地复苏,小花出来对我微笑,小草探出了头来,被春风吹的翩翩起舞,柳树的长辫子吹到水面上,让小鱼们尽情的玩耍,小树长出了新的枝叶,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着,那还要比一首美妙的歌声真的很动听,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好像在说,这里真的好美呀!

夏天,我们来到了大舅家,大舅家门口有一排排槐树和枣树,树与树之间叶叶相连在树叶上发出淡淡的清香,枣树上的早都是天然的,没施一点农药。我和小伙伴们就在胡同里玩,妈妈端来了家乡的特产西瓜。切成一片片的,我一口咬下去,啊!真好吃啊,又香又甜又脆。又是那乡村田园的味道,微风轻拂过我的脸上,我陶醉在这乡土的气息里。

冬天,白茫茫的雪好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真好玩。

今天,就说到这里,等到来年的这个季节,我希望带着我的同学和老师,一起享受这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美景。

介绍家乡潮汕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潮汕地区。潮汕地区南面濒临海洋,其余三面环山,形成一个封闭而开放的独立体系。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古文化的精粹,又吸纳了海外文化的菁华,历经了数千年的融汇升华,形成了中国典型的海洋文化,成为与齐鲁文化、蜀汉文化相媲美的中华文化的一支。

潮汕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越族。传说,越族人的脚小趾是“重甲”的(即有两片相叠的趾甲)。到了秦朝以后,来自河南、山西一带的中原人民陆续南迁。他们大多先迁往江浙地区,后经福建辗转迁入潮汕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越族人交流、融合、繁衍生息,使越族人逐渐汉化,形成了潮汕先民。现在,要找到脚小趾“重甲”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大姑两只脚小趾都“重甲”,我爸爸则是右脚的脚小趾“重甲”。

潮汕方言属于闽南方言,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体系。据专家研究,潮汕方言起源于古老的闽越土语。中原人民入潮后,他们带来的中原方言与古闽越土语逐渐融合,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潮汕方言逐渐形成,成为独立的次方言。潮汕方言古朴典雅,它保留了许多中国古语。郭沫若说:“潮州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和现行的标准语似乎也是距离得最远的一种。”比如,古字中有许多在“不”字下面加个字,用来表示相反的意思。现代汉字里只剩下“歪”“甭”“孬”三个字;而潮汕就有“不会”,“不是”,“不怕”等字。这些字写出来,观其形,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了。潮汕话也保留了一些古词。如:把炒菜的锅叫“鼎”,把粥叫“糜”,这正是两千年前的用法。潮汕人称厕所为“东司”,它的来源是因为唐代厕所大多建在东侧。如此说来,这个潮汕人认为很“土”的词,倒有些古雅了。

潮汕方言也引进了一些外来词汇。比如,有些人称“卡车”为罗离”(“rolly”),称“小面包”为“罗的”(“roti”),称“拐杖”为“动角”(马来语)等。这些外来语的应用,与潮汕地区靠近东南亚,较早开埠等因素是有很大关系的。潮汕话中也有一些避讳。在我爸爸的出生地——东墩,聚居着“张”“黄”两个姓氏的人。那里张姓的人说纸的`时候不说“一张纸”,他们说“一合纸”。

潮汕方言是潮汕族群的纽带,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无论走到哪里,听到潮汕话,都会感到无比亲切。潮汕的美食是最负盛名的。潮汕地区有“美食之乡”的美称。潮汕地区濒临海洋,海鲜自是必不可少的美味。血蚌就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些血蚌。家里人煮一锅开水,把血蚌放进去闷一会儿,大约一分钟后就可以取出来吃了。掰开蚌壳,会看到带着血的蚌肉,吃起来鲜美却不带腥味。潮汕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出名的小吃有炒糕粿、蚝烙、鲎粿等,还有一些专门做供品的粿品,如红桃粿、鼠粬粿等。潮汕小吃注重色香味形名俱美,做工精细,让人流连忘返。潮汕工夫茶名扬海内外。工夫茶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爱、精、洁、思。这五个字的深刻涵养,正体现了潮汕文化儒雅的“和”的思想。喝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饭后喝茶,闲聊喝茶,茶几乎陪伴着潮汕人的每时每刻。就连学校的办公室里,老师们在课间也会抽空喝上一杯茶。潮汕的风俗习惯也有其特有之处。海洋文化带来的传统习俗,与中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潮汕地区独有的人文风情。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节日要数“出花园”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家里十五虚岁的孩子就要举行“出花园”的成人仪式。这一天在潮汕民俗里被称为“公婆母生”。

公婆母是一个可以保佑孩子顺利成人的守护神。出花园要拜公婆母,一方面答谢神恩,一方面是祈求孩子成人后平安大吉。这一天,十五虚岁的孩子要换上全身新衣服,父母在孩子的床头摆上三牲(鸡、猪肉、鱼)和供品,跪拜公婆母神。父母用石榴花蘸水,把水洒在孩子身上。这一天里,孩子照例是不可以出门的,这一年里不可以去陌生地方,也不要参加婚丧礼仪。潮汕地区的人们供养着许多神明。地主爷是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的。他是一位可以保护家宅平安的土地神。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人们就会供拜地主爷。大峰祖师则是一位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宋朝年间,他在我外公的出生地——和平镇救死扶伤,施医赠药,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被尊为潮汕慈善事业的开山祖。由于潮汕地区濒临海洋,海神对于潮汕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妈祖是潮汕地区人人供奉的海上女神。凡是有港口的地方就有妈祖庙,妈屿岛有天后宫,小公园有老妈宫,樟林古港有天后宫……清朝末年,许多潮汕人迫于生计,乘着红头船背井离乡去“过番”(到东南亚一带求生),都会在港口的天后宫里拜过妈祖再走。妈祖救助海上灾难的故事传遍了潮汕地区,也伴随着下南洋的人的足迹传遍了整个世界。

游神是潮汕地区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俗称“营老爷”(即抬着神像巡游),抬着的神像一般是“关帝君”等。各个村子的规模、时间都各不相同。记得小时侯,每年农历正月廿七,我都会去外婆的出生地——芦溪看游神,如今长大了,倒没机会去了。

我的家乡——潮汕地区有着道不尽的独特文化,她以她自身的民俗风情,秉承着“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向全世界展示着她独特的魅力。

介绍家乡作文

在我的家乡客家,我们在新年的第25天开始准备春节。我们每天都很忙,但每天都很充实。

在客家话里,大年初二十五,人们就开始给客人准备各种小吃,给年夜饭准备各种咸菜,然后把家里缺少的东西,比如盐、酱油、炒猪肉放在家里...

另外,老家的人要做好准备:回家给家人铺床睡觉!搞好家庭卫生!

一年的第28天,家里的人开始忙碌起来,因为还有两天的时间准备过年。他们想打扫房子,包括一些小角落。我们客家人有一个很聪明的打扫屋顶的方法:把香蕉的大叶子绑在扫帚上,这样打扫屋顶就方便多了。屋顶越高,香蕉叶用的时间就越长。

不知不觉,除夕就要到了。除夕真热闹!每个家庭的程序都差不多。早上,大人杀鸡宰羊。但是鸡一定不能杀雄性,因为雄性不能吃。晚上的年夜饭,我们中午吃。晚上,家家户户都在赶着做年夜饭。如果你坐在街上,你可以闻到美味的烹饪。在吃年夜饭之前,孩子们用葡萄柚叶烧开水淋浴,意思是:在新的一年里干净、光滑。吃完后,孩子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买烟花爆竹。不管孩子多小,他们都可以和他们一起去。这是一年中最放松和空闲的时间。买了烟花爆竹之后,可以找家人要利润。成年人不仅要洗全家人的衣服,还要洗12点前的脏衣服。12点准时,这是最热闹的时刻!鞭炮开始燃放,闹大了,别停!

过年第二天,我们客家人有个习俗,用客家话说:拉奶奶。这意味着这家人回到了他们母亲的家。

美好的日子过得好快,转眼第一年的第八天春节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到上班的城市,回家休息了几天。正月十七,孩子要上学,大人要上班,一切恢复正常。

介绍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她叫江苏宿迁。

一碗银鱼汤,一杯陈酿酒,喝入腹中,仿佛吸了仙露,饮了醍醐,神仙般地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江苏宿迁美景中。

江苏宿迁,一个神圣的地方。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它是人间仙境,我的天空。它孕育了伟大的西楚霸王项羽,一尊霸王举鼎的雕像迎接八方来客,震撼着江苏宿迁人的心灵:我好自豪,因为我是有血有肉的江苏宿迁人!

我,愿永远静静地依偎在江苏宿迁的怀抱。

“驯美的白鸽,来自神的身旁引示着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小时候,萦绕我耳略的便是爷爷常念的这句诗了,以前,我不懂这句话是何意思,但我只觉得这句话有着音韵美,异常好听,宛如天籁。对这句诗懵懵懂懂的感情一直持续到了我十一岁的那个暑假。

那个暑假,奶奶带着我去了柳州去亲戚家玩,收拾行李,踏上了去柳州的大巴。

柳州名茶,闻名天下。五花茶、凉茶……都会令人垂涎三尺,品一口,便觉得心神畅爽。

亲戚家的小院内,种植了很多花花草草,坐在其中,似乎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让人心旷神怡。

亲戚很热情去泡茶,捏起一撮茶叶,丢入杯底,注入一股热流,暗淡干燥的茶叶竟立刻变得水润润,绿油油的样子。我只轻轻用舌尖品尝,那种漾着活力,感染了我。亲戚还不忘给我端上一盘精致的豆腐花。那蓄满生机的味道感染了我。

刚开始,我沉迷于这种绿色的味道。

几天后,我倦了这漾着活力的茶、蓄满生机的豆腐花。我觉得我的生活中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我越来越想念那家乡的银鱼汤:几抹碎绿的香菜恬静地拥抱着细细长长,如玉般的银鱼;怀念那醉人的酒香,怀念着那令我自豪的雕像……原来,我的生活中缺少的是家乡的味道。

谁的落花染红指梢,谁的绿意漾满眼角,谁的美味引诱鼻梢,谁的标志人类自豪,谁的家乡童话飘飘……风儿在偷偷地傻笑,朵朵花儿都在散发迷人馨香,鲜美鱼汤飘着诱人的香。江苏宿迁,我回来了。

我,沉浸在这轻柔的风中:沉浸在迷人的馨香,沉浸在这泌人的香中,我沉浸在对江苏宿迁的热爱中!

江苏宿迁,我的家乡,我愿“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介绍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很漂亮,有山,有水,有桥,你不信我就带你去看一下家乡的景物。

春天,我家山上的大树长满了嫩绿的叶子。小草从土地里钻出来,风一吹草就长得更快了,草地一下子变成绿色的啦。五颜六色的花也长出来了,为草地增添了许多颜色。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大山封的严严实实,只要一走进山里,就会感觉非常的凉爽。夏天西瓜熟了,农民们都到市场上去卖西瓜呢,可好吃了呢!

秋天,果实都成熟了,有苹果,梨,石榴还有菠萝等等。树上的叶子都落了下来,像是给土地盖上黄色还有红色的被子。还可以捡落叶做各种动物呢,可美了。桥上路上都是落叶大家从上面走过都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多么悦耳的声音啊!

秋天过去了,冬天就要来了嘛!同学们都要穿上厚厚的棉袄,冬天多么寒冷啊,下起雪来更加漂亮啦,一片片的雪花像一片片冰晶,地上铺满了雪花,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花温和大地。大雪过后还可以打雪仗,做雪人还有可以搭雪桥等等。冬天可美啦!

你们说我的家乡美不美呢!

介绍家乡作文

今天,我要去江苏宿迁玩一天,江苏宿迁市有很大的改变,江苏宿迁一日游作文。

中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江苏宿迁的高速公路,一路上,我看着窗外山清水秀的景色:绿油油的麦穗在风中跳着“春之舞”,碧蓝碧蓝的荷塘像洗净的宝石一样镶嵌在群山的怀抱中,不是闪着金光。

不一会儿,我们抵达了目的地——江苏宿迁,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这,这是江苏宿迁吗?”在我的印象中,江苏宿迁应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才对呀!而这里却是一座文化与文明并重的“科技城”,小学四年级作文《江苏宿迁一日游作文》。难道是我多坐了一站?我带着疑问找到了交警叔叔,交警叔叔告诉我说:“小伙子,这里是江苏宿迁,只不过这里是‘科技化江苏宿迁城’!”听了交警叔叔的一番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晚上,我要去江苏宿迁的名地“骆马湖”游览。刚到骆马湖,我就被那闪着五彩缤纷炫光的摩天轮给吸引住了。我欣喜若狂的地奔向摩天轮,买好票后,我纵身一跃,跳进了舱内。舷舱逐渐上升,当到最高空时,江苏宿迁的'一切风光被我尽收眼底。整个江苏宿迁市跟南京没什么区别,似乎就是南京。高耸入云的大厦,五光十色的商厦,耀眼的运河文化城.......如果拿江苏宿迁跟南京比的话,江苏宿迁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南京。

一会儿,我们告别了骆马湖,回到了住家,一天的旅行结束了。

介绍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在滨州,他坐落在美丽的渤海之滨。

春天,万物复苏,春姑娘为他披上五彩的衣裳,百花争艳开放,鸟儿们争着为他歌唱,春天的他美不胜收。

夏天,夏哥哥给他换上一件清凉的小短裙,荷叶绿了,荷花也红了,孩子们争着跳到小河里洗澡。大树像一把大大的太阳伞,为他们遮阳。夏天的他充满了欢声笑语。

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大地,秋姐姐为他换上金色的衬衫。各色的果实也缀满枝头,秋天的他漂亮极了。

冬天,北风爷爷唤来雪花给他盖上了雪白的棉被。一个个雪人还在守望着他,他甜甜的睡着。

我爱我的家乡,是他把我养大,我会一直爱着他,直到永远,永远。

潮汕家乡的春节作文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潮汕人,在我看来,潮汕的春节是非常有趣的。

潮汕的春节,在正月初一开始,和其他地方是一样的。这一天,正是我们辞旧迎新的日子。沉浸在喜气洋洋的人们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贴对联,兴致勃勃的人们把旧对联小心翼翼地撕下来,再把事先备好的新对联贴上去,把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对联上。

这一天,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大,人,不,许,发,脾,气!小孩子们可喜欢了,因为在这一天,不管这么淘气,大人都不会发脾气。据说不发脾气的大人前途才会更好。可是,过了这一天。小孩子们可就遭殃了,大人们就要新账旧账一起算了,哈哈哈!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一般都有鸡肉,鸭肉,鸡蛋,蘑菇,猪肉,还有鱼肉,鱼肉的蕴意是年年有余,馄饨则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吃枣的意思是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如意,吃杏仁意思是幸福来,吃豆腐表示全家福,吃三鲜菜的意思是三阳开泰,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的意思是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这一天除了吃年夜饭还要守岁。少年,青年守岁为了让时间过得慢一些,为老人守岁则表示长命百岁的意思。

我们潮汕的春节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来自远方的朋友,你们的春节是这样的呢?跟我分享一下吧!

介绍潮汕的习俗端午节作文

潮汕“。

端午节。

”的另一主要习俗是插艾花浴,吃药汤。关于潮汕的端午节。

作文。

民俗。

文化。

的重要载体,又可以为潮汕民俗文化的顺利传承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模式。

潮汕端午节习俗实质上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具有特色潮汕文化的有效载体,它体现了潮人的精神、心态、民俗等的潮汕文化的各个层面。受到潮汕先民的精心呵护和拱卫,同时,它又肩负起凝聚智慧,引领文化承继的历史使命。潮汕文化中强调家庭亲情,对先贤的怀念与崇拜,对一切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营造的普天同庆以及竞争、激情、欢乐的气氛,在端午节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潮人的这些情感既合情合理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和宣泄。虽然端午节的由来及。

传说。

很多,但潮人普遍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因此,纪念屈原成了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每逢端午节,人们就会自然而然想起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行吟汩罗江畔的情景。这是一种道德。

教育。

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通过某些活动来缅怀先贤,是一种再好不过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从而达到传承先人的优良道德品质。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潮汕民间节庆习俗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端午节习俗,充分体现了多彩的潮汕风俗习惯,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并有独特的时代意义——有营造喜庆、激情、欢乐的气氛及有娱乐性的社会功能;体现潮人驱邪、祷求平安的心理,也能起到凝聚族群民心、传承。

传统文化。

与道德继承的重要作用;推进潮汕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恢复、弘扬、发展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潮汕传统年节习俗作为一个汕头文化事件来大张旗鼓地规划、推行,以推进汕头文化大市建设。

五月初五,屈原满愤跳江,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屈原,特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节。五月初五,那一天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后,大家争先恐后的来到了湖边,恐怕晚来了,就会被吃掉似的,当我们来到湖边,昔日,只有风儿才偶尔来玩耍的湖边,霎时间,成了人的海洋,声音的国度。这是怎么回事?天上掉宝了吗?大家都来抢宝吧!噢!原来不是天下掉宝,而是湖里“出龙船”大家都来抢看赛龙舟呢!咚——咚——鼓声如雷贯耳,一场激烈的比赛开始了。

赛龙舟的指挥跟音乐会上的指挥可不一样,赛龙舟是指挥鼓,而音乐会上的却是指挥棒。在赛龙舟中取得胜利的。

方法。

就是团结一心,除了团结一心,还要有好的指挥人,然而这指挥人,不是练两三个月就可以登台演出,而是练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可以顺利出师,真是应了这句俗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加——油,加——油,参赛人员跟着鼓的旋律,为自己打气,为队友们打气,观众们也附和着声音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鼓劲。五月份的天真热,观众们矿泉水一瓶喝了一瓶,纸巾一张擦过一张,扇子扇了有扇,但身上的暑气却丝毫不见退去,在大热天里,最可怜的莫过于队员们,瞧,头上的汗大过珍珠却不能擦拭,口渴得冒烟却不能解渴,只能一味地向前冲,没别的想法,但队员们却没喊热、没喊累努力向前冲,或许是因为太开心、太兴奋而忘记疼痛吧!

“快了,快到了,终点快到了!”主持人激动不已。过了一会儿,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一向受人宠爱的红队惨败,但他们队的感言,却重振了大家的精神――比赛,并不是争1、2,而是为了开心,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享受这个过程。喊了一个下午的人们,肚子不禁咕咕叫起,不得不回家吃饭。

一进家门,粽子的香味扑面而来,打开竹叶,映入眼帘的便是珍珠似的白糯米饭,尝一口,好甜,糯米饭旁边是一颗香气芬芳的蛋,咬一口,好吃,好有嚼劲,使人尝一个,忍不住再吃一个。五月初五,就这样在欢喜中度过,在炎热中扇过,希望今年的五月初五快点到来。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在端午节的前夕,我们的母亲河韩江上举行了一场潮汕四市的龙舟比赛。虽然那天天公不作美,下着蒙蒙细雨,但这丝毫不影响参赛队员的发挥。在有节奏的鼓声中,在响亮的呐喊声中,一条条龙舟你追我赶,乘风破浪,向着终点不断冲刺,场面十分激烈。观众台上也是热闹非凡、人山人海,观众们热情高涨,不停地为参赛队员们呐喊助威,现场是一片欢乐的海洋。经过了几个回合的比赛,冠军终于产生了,但比赛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比赛赛出了潮汕四市的友谊,也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色彩。

端午节也是粽子飘香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在端午节里包粽子,这是一个传统的习俗,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端午节早上,奶奶把包粽子所需的箬叶和馅料准备好,便开始包粽子。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块,只见大人们拿起两片箬叶,把馅料往上一放,接着三折两叠,再拿起草条一绑,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便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这群小孩看到赞叹不已,跃跃欲试,纷纷缠着大人们教我们包粽子。可我们包出的粽子不是露馅了就是太小了,简直就是只丑小鸭。不一会,我们包几十个粽子。奶奶把粽子拿到厨房去蒸,才一会儿工夫,粽子蒸好了,屋子里弥漫着粽子的香气,真诱人呀!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多美好的端午节啊!

五月初五,屈原满愤跳江,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屈原,特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节。五月初五,那一天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后,大家争先恐后的来到了湖边,恐怕晚来了,就会被吃掉似的,当我们来到湖边,昔日,只有风儿才偶尔来玩耍的湖边,霎时间,成了人的海洋,声音的国度。这是怎么回事?天上掉宝了吗?大家都来抢宝吧!噢!原来不是天下掉宝,而是湖里“出龙船”大家都来抢看赛龙舟呢!咚--咚--鼓声如雷贯耳,一场激烈的比赛开始了。赛龙舟的指挥跟音乐会上的指挥可不一样,赛龙舟是指挥鼓,而音乐会上的却是指挥棒。

在赛龙舟中取得胜利的方法就是团结一心,除了团结一心,还要有好的指挥人,然而这指挥人,不是练两三个月就可以登台演出,而是练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可以顺利出师,真是应了这句俗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加--油,加--油,参赛人员跟着鼓的旋律,为自己打气,为队友们打气,观众们也附和着声音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鼓劲。五月份的天真热,观众们矿泉水一瓶喝了一瓶,纸巾一张擦过一张,扇子扇了有扇,但身上的暑气却丝毫不见退去,在大热天里,最可怜的莫过于队员们,瞧,头上的汗大过珍珠却不能擦拭,口渴得冒烟却不能解渴,只能一味地向前冲,没别的想法,但队员们却没喊热、没喊累努力向前冲,或许是因为太开心、太兴奋而忘记疼痛吧!“快了,快到了,终点快到了!”主持人激动不已。过了一会儿,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一向受人宠爱的红队惨败,但他们队的感言,却重振了大家的精神比赛,并不是争1、2,而是为了开心,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享受这个过程。喊了一个下午的人们,肚子不禁咕咕叫起,不得不回家吃饭。一进家门,粽子的香味扑面而来,打开竹叶,映入眼帘的便是珍珠似的白糯米饭,尝一口,好甜,糯米饭旁边是一颗香气芬芳的蛋,咬一口,好吃,好有嚼劲,使人尝一个,忍不住再吃一个。五月初五,就这样在欢喜中度过,在炎热中扇过,希望今年的五月初五快点到来。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潮汕工夫茶的介绍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汕工夫茶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1.历史。

说法一。

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市,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在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闽语潮汕话中发音不同、意也不同。“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潮州人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州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的茶器及茶艺方式的高雅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虚实盈亏之哲理。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沉积。“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说法二。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故所谓的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简称“茶经法”。(《茶经》是潮州工夫茶烹法之本,更是中国工夫茶的“元典”)“茶经法”详载茶艺,包括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六个主要程序,组成了“茶艺”的核心内容。宋、元是中国工夫茶发展期,到了明代是中国工夫茶的鼎盛期,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阶段。潮汕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及至明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则以详尽著称。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

2.形成。

自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邹鲁之风开启。现可见最早的有关饮茶文献资料是北宋时苏轼的《与子野》书:“寄惠建名数种,皆佳绝。彼土自难得,更蒙辍惠,惭悚。”子野,即潮州前八贤之吴复古(吴远游),与苏轼至交。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对茶艺颇有研究。吴复古寄上的数品福建茶,获得苏轼赞誉“皆佳绝”,且知“彼土自难得”,可见吴复古有相当高的品茗水平,也说明宋代潮州地区至少在上层人士中已有饮茶之习俗。后又经历次战争动乱时之人口迁徙,特别是宋末朝廷南迁,文天祥兵败于潮州,更是把诸多中原文化带入潮州,如潮阳笛套音乐等。潮汕地区众多姓氏宗族,追根溯源,其始祖均始于此次朝廷南迁。历次的人口迁入,把中原的饮茶习俗也随之带入潮州,融本地民风习俗而成“潮味茶俗”并逐渐成型为后来的“工夫”茶俗。

据考,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是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俞蛟是浙江山阴人,在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五年(1793-1800)间,任广东兴宁典史,其在《潮嘉风月》中描述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绝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同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煮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按照俞氏的理解,工夫茶是师承于陆羽《茶经》并有所发展;用福建产之茶叶;冲沏过程程序分明。

潮州工夫茶以前所用茶叶,一般只用半发酵的乌龙茶一类,因此,工夫茶的成型期应在茶叶的半发酵制作方式形成之后。庄任在《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中,根据清康熙五十六(1717)年王草堂的《茶说》、释超全的《武夷茶歌》和阮晏的《安溪茶歌》,推断乌龙茶创始于17世纪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适于乌龙茶的工夫茶品饮方式也随之兴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工夫茶艺传到潮州后,与当地的精致习性结合,从原先较大的茶杯改成更小的茶杯,并与崇商的习性结合,变成商业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纽带,从而使工夫茶艺的中心和程式在潮州固定下来。

从工夫茶饮茶器具来看,先时潮人泡茶均崇尚苏罐,即江苏宜兴产之紫砂壶。至今,老一辈茶人仍有“孟臣罐”(惠孟臣,江苏宜兴人,制壶名家,一说为天启崇祯年间人,一说为清康熙雍正年间人)、“若琛杯”(若琛为江西景德镇制杯名家)之口传。据考,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始于明代,至明中晚期形成较完整的工艺体系,从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壶发展的高峰,这也与潮州工夫茶的形成期基本吻合。潮州工夫茶一般只用小品壶(容量在120cc左右)冲泡,其它地方饮茶之用壶均用中品壶(容量大于200cc)以上,因此,潮州是宜兴小品壶的主销地,至今仍是这样。潮州工夫茶的用壶方式,也影响到宜兴紫砂艺人的制作技法,至今,仍有一些制壶工艺师到潮汕地区来学习工夫茶的冲泡方法,并把悟到的要点应用于紫砂壶的制作技艺中去,如壶体重心、容量、造型、出水通畅程度、适应泥质、壶盖密封度等。

潮州工夫茶的品饮程式定型后,经明未清初的发展,至晚清时,潮州工夫茶艺渐渐扩展成为习尚。民国时期的潮州工夫茶,在潮汕地区饮用范围更为扩大。当时,除了较富有的商号、仕宦人家、文人学士或大户人家以“工夫茶”接待客人和自我消遣之外,还有三种情况也是“尚工夫茶”的:一是教书先生等读书人,以茶遣兴,故俗语有“坐书斋,哈(喝)烧(热)茶”之说法;二是手工艺人,以茶解乏,极为普遍;三是乡镇中之闲人,聚众喝茶消闲。因此,以前潮汕地区各乡里都有所谓的“闲间”和“弦间(演奏潮乐的房屋)”,均是饮茶的地方。喝工夫茶虽成为当时潮汕地区的社会风气,但,那时的普通人家却不会有体面的全套茶具,直至解放初,潮汕地区各乡里中,家中拥有苏罐做为冲茶用壶的仍是屈指可数,家中客至,向邻里借用体面的茶具待客仍是常事。解放后,普通民众饮用工夫茶的风气在潮汕推而广之,蔚然成风。但,工夫茶普及最快的还是改革开放后这三十年,家家户户几乎每天都在喝工夫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潮汕地区是乌龙茶的主销区和出口主要口岸,如今,这里仍是国内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多的地区。

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与茶具的结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独特的饮茶习惯。“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工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一般都是放半壶,冲过后茶叶会展开,刚好呈一壶满的状态。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滚烫的热水灌进壶里,马上冲出来,头道茶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三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工夫。工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工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张华云先生曾作《潮州工夫茶歌》一首云:

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工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潮州自古以来的陶瓷工艺也为茶具提供了优秀的物质基础,也可谓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现在的潮州茶文化和潮州陶瓷文化。

4.茶艺。

标准的工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潮州工夫茶一般主客四人却只有三个杯子,潮州人有“茶三酒四”之说,之所以四个人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现潮州人礼让精神。冲泡由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三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三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三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5.品茶。

品茶的“品”字是由三个“口”组成的,所以喝茶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分体验到茶香,才能落肚。

6.茶文化。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功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潮州工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工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如12件皆为精品,则称“十二宝”,如其中有8件为精品,或4件为精品,则称“八宝”或“四宝”。

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浅,犹如半只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汕工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

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

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

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

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潮州工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工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工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7.茶具。

饮茶之风,全国皆有,何以潮州工夫茶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工夫”二字。工夫茶最讲究的是:“茶具”与“冲法”。“工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计十来种:

茶壶。

潮州方言叫做“冲罐”,也有叫“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罐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杆、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浑厚的缘故。壶的色泽也很多,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此外,还讲究“三山齐”,即壶嘴、壶口和壶把要在一条平线上,这是品评茶壶好坏的最重要标准。检验办法是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潮汕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茶洗。

形大如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以浸冲罐;另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经泡过的茶。

茶杯、茶盘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但不管什么式样,重要的是宽、平、浅、白。盘面宽,以便客人多时,可以多放几个杯;盘底平,不会使茶杯不稳摇晃;边浅色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各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面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它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是为了保证不生异味。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

水瓶与水钵。

用来贮水烹茶。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属上乘之品。水钵用来贮水以备烹茶之用,大小约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两条金鱼在钵底,当人们舀水时,搅动了水,这金鱼好像也随着游动似的,十分有趣。但是这东西如今已经少见了,一般多是素瓷青花,放置在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才郑重其事地揭盖舀水。

红泥小火炉。

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十分好看,形式各异。特点都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除此之外,还要“砂铫”,以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为“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就会掀动,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声响。

不过,如今的人对工夫茶茶具已经没有那么考究了。再不像过去一定要用优质木炭或者榄核炭和泥炉来烧水。

8.冲泡。

冲泡程式。

工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需适量,每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足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且好茶叶多是嫩芽卷,如果用开水泡过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连水也冲不进去。但太少则泡不出味道来。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沸;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这个时候,正好提铫冲茶。揭开茶壶盖,将滚汤沿壶口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否则谓之冲破“茶胆”,使茶味苦涩。冲时提壶要高。谓“高冲低酾”。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而茶素中的单宁则来不及挥发,这茶就没什么苦涩了。冲水一定要满,使茶叶浮起,然后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好壶盖,再以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干,即是茶热;三是冲去壶外茶沫。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热,不要让热腾腾的茶冲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响香味。

酾茶有四字诀:低、快、匀、尽。酾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这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不可酾了一杯才酾另一杯,只有这样,才能使几杯茶的颜色均匀,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才不会苦涩。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盘中有三个盅,那么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讲究。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在两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盅,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你喝了一盅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盅,才喝第二轮。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州工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而持之以恒,处之泰然。另外,潮州人把茶叶叫”茶米”,一种解释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与米不可分.茶这犹米,故曰"茶米"。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勉强,可是却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颇为有趣。由此可见潮州人对茶的情有独钟。

潮州地方特色浓厚。独特的韵味地方戏曲——潮剧的古朴典雅的潮汕音乐,成为乡情乡谊的重要载体,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情思;以清淡巧雅驰名于世的潮州小食香飘四海,令人回味无穷;而工夫茶却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潮藉大文学家秦牧称“潮州工夫茶,堪称中国茶道代表”。

潮州工夫茶整体上有:精、洁、和、思四个特点。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洁:指的是茶叶、茶具的洁净;和:和爱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体现家人的和睦,培养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劳,启发人的思维。

潮州工夫茶自然不同日本的茶道,潮州工夫茶一开始就是一种民间习俗,平民百姓就可享用的,而日本开始时茶纯粹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大人物才能品尝得到,后来才慢慢地世俗化,是一种文化下移.日本的茶是在中国唐朝时由遣唐使传去的,直到十六世纪才盛行,虽然晚于潮州工夫茶,但日本茶道却无独辟蹊跷,具有日本浓厚的民族特色,由唐风茶礼变为倭风茶汤,日本茶道里包含了日本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这也是这个学生可怕之处。

蒋子龙在日本时当过日本的“今日庵”的座上客,他写了《形式的魅力》一书,在此书中,他建议潮汕工夫茶能在理伦上总结一番,渗透进宗教、哲学等地些理伦,得出一套完整的潮汕茶道,弥补潮汕茶道理伦上存在的缺陷。

朋友,在潮州喝上工夫茶绝非是一件难事。你若到潮汕为客,可要记住一定要品尝一下潮汕这一美食,才不枉你到潮汕一趟呵!这几年在潮汕还开了不少茶馆呢!未进茶馆,走到门口你就能闻到一种古朴古香的味道,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曲典雅的风味。

喝茶可以补虚扶正、益气润肺、提神益志、养颜回春。这绝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不是因为“月是故乡明”。

1660年,英国人的茶叶广告上就有“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服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但这个广告上还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喝茶能够长寿。唐宣宗时,有一个僧人活到了130岁。唐宣宗曾前往拜访,问僧人服什么药得以如此长寿。僧人回答说:“从来不知药味,只是偏好喝茶。”唐宣宗遂令随行大臣赐给僧人名茶50斤。

品茶不仅是品茶,还可以用茶的文化底蕴为自己添一抹神韵,用茶的清香之气冲淡生活的烦恼,松弛绷紧的神经,充实自己的情感。苏辙有诗:“闽中茶品天下事,倾身事茶不知劳。”这可见茶的功效。对酒当歌,对茶恣情。

因此,朋友相聚,知己相逢,不妨一同品茶。当然,还要品味融入茶中的文化、风俗,果真如此,品茶才算有了情调。朋友,品一品潮州工夫茶说不定你还能品味出另一番味道,品味出自己对于茶道的见解,提出来,把你宝贵的意见奉献给潮汕,也好让潮汕的茶道更完美。

冲泡流程。

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2

页,当前第。

1

1

2

自我介绍与家乡介绍

1.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xxx,与抗日英雄杨靖宇同名,他身上的正直,善良,和崇高的爱国热情深深影响和震撼着我,我为由这样一个名字而感到无限的自豪。学习编导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通过学习这个专业能进入一所更好的大学,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所长;二是:在我热爱电影的同时能把电影中的喜怒哀乐更好地传达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更了解传媒这个行业,并更好地享受传媒带来的快乐。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希望通过在贵校的学习能更好地充实自己,沉淀自己,最后释放出一个崭新的自己!希望评委老师能给我一次机会!谢谢!

2.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郭妍,来自素有天下第一都之称的山西临汾。十八岁的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我喜欢和朋友玩时开怀大笑,也喜欢一个人插上耳机听音乐。时而爱闹时而安静的我喜欢和朋友一起看电影,一起欣赏影片中的音乐。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我喜欢看电影,喜欢这种充满喜怒哀乐的生活,所以踏上我的编导之路。在梦想之路上我会因有梦想而走的更远,执着的等待,真诚的守候,请相信我。我是001号考生,我是郭妍。

3.您好!我的考号是xxxxxxxx.我来自炎黄故里河南xx.中原自古多才俊,在这块人才辈出的热土上,我接受了xx年的优秀教育。我骄傲,因为我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才华去诠释这块土地的人杰地灵;我期待着,现在是你们,将来是更多的观众,能够倾听到xx这块热土成长的声音。我喜欢长笛,喜欢钢琴,喜欢用或舒缓或热烈的音乐表达我对生命的热爱,诠释我对人生的理解。而喜欢播音主持似乎也来自这种表达的渴望,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倪萍一样拥有为所爱挥洒汗水和泪水的“日子”,愿意和白岩松一起“痛并快乐着”,了解崔永元“不过如此”背后的付出和人性,和水均益并肩站在“故事前沿”,像黄健祥一样为了理想“像英雄一样去战斗”。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现在,播音主持,就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我会紧握着自己的梦想不放,固执的守侯,真诚的期待。我知道,自己就像一只蛹,需要更多磨难与砥砺,我希望能得到这次机会,从而让自己变成那只最美丽的蝴蝶,无限接近播音主持那份光华与荣耀。谢谢!

4.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爸爸妈妈希望我将来可以出人头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从小热爱文学,在文学的旅途中领悟浩瀚文化的精髓,我也热爱音乐,在音乐的殿堂里聆听纷扰背后的灵魂之深。渐渐的,我爱上电影,在它的身上我能看到文学与音乐的升华,感受影片中喜怒哀乐,人情冷暖。在梦想的旅途中,我愿如家乡的黄河之水,向传媒这片广阔的海洋释放自己全部力量。“热情”是家乡赋予我们的特质,带着这份热情,我选择了我热爱的传媒专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各位评委老师,请给我一个完成梦想的机会,相信我能走得更远。我是**号考生黄圣迪,谢谢!

5.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东***的***。18岁的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我喜欢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更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我十分喜爱综艺类节目,喜欢节目里主持人的幽默诙谐,佩服他们调动现场气氛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传媒工作者是我的梦想,源于这些喜好,今天我来到各位考官面前。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希望老师们可以给我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是**号考生***。谢谢!

6.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鞠躬)我叫冯凯旋,真的希望这次的考试结果,可以像我名字那样逢事可以凯旋而归。因为,的确从我决定报考播音主持专业开始到现在,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始终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论道路多么崎岖,只要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么我相信,自终会迎来一片最美的曙光!18年前,伴随着寒冬轻舞飞扬的雪花,我出生在山东烟台。那片有海和蓝天的土地,也同时埋下了我的梦想。就这样,一晃18年就这么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了过去。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男生,喜欢篮球,喜欢男子汉的激情,喜欢那种在阳光下奔跑流汗的感觉。当然,我最喜欢的就是播音主持,也许这条属于光明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我却固执着坚持着。当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追梦的艰辛!每当疲惫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跑到篮球场,然后用运动来证明自己的热情和努力。一年的付出,一年的汗水,在我的心中对于播音主持的渴望越来越大,我相信,我会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努力。相信我的不断努力,定会给我的梦想插上一对最为坚实的翅膀??谢谢各位评委!(再次鞠躬)。

7.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济宁,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我家门前经过。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学而实习之,不易乐乎”的道理,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让我懂得“人当以奋发而为之”的深刻涵义。从初中开始我就立志做一名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广播电视用我优美的声音把最美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从一盘小小的录音带到一张张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影碟,再到面对面的向老师学习,我经历了从无知到有所了解的转变。我坚信只要有敢于踏平人生障碍的决心一切都有可能,一切梦想都会实现。愿这次考试,能成为我实现人生梦想的阶梯。自我介绍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等奖,并从初中开始就担任学校的节目主持人。虽然我的水平还不够专业,经验也不够丰富,但我相信通过刻苦学习一定会使自己在专业上有大的进步,从而实现从爱好到专业的转变。播音主持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已经决心把自己献给梦寐以求的播音主持专业,我愿意通过学习和锻炼使自己更加专业,愿意通过学习结识更多的前辈和长者,我很喜欢播音主持这个专业,希望这次考试能带给我一次在xxxxx学校度过人生最美好时光的机会。自我介绍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雅。那是,我就在心底种下了一颗属于梦想的种子。那是属于最纯真的我,那是属于对于播音主持的执着。我相信,只要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自终会迎来一片最美的曙光!也许这条属于光明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我却有点固执着坚持着。当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追梦的艰辛!每当疲惫的时候,我就会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轻轻跳着属于青春、属于梦想、属于自己的舞蹈。一年的`付出,一年的汗水,在我的心中对于播音主持的渴望越来越大,我相信,我会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努力。相信我的不断努力,定会给我的梦想插上一对最为坚实的翅膀??也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我一个展示自我,让梦想发芽的舞台!谢谢各位评委!(再次鞠躬)。

10.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才智双全,自信满怀,这就是我---××。我是个对生活充满憧憬且能从任何平淡中找出新奇的女孩,认真、踏实、热爱生活,喜欢交朋友是我的性格,我坚信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够得到成倍的果实,我不相信命运,命运总是掌握在自信的人手中,一切都可以改变!出于对播音主持的热爱,我选择了这个专业,从到现在,7年的追求、7年的梦想、今天向各位老师汇报我的学习成绩,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兴,我愿听到前辈的批评和指正,我知道这样我将会不断进步,只要不断进步,才有成功的希望。自我介绍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者们把我震住了,羡慕,嫉妒,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后来,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帮助了我:自己也是金子,只是未到发光的时候??不过,我还是会做些改变的,毕竟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努力过,奋斗过,张扬点的青春又有什么错呢?!希望这次考试能带给我一次在xxxxx学校度过人生最美好时光的机会,让我的人生有一个完美的转折。

12.大家好!我叫***来自**.在我来面试之前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让在座的各位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我有一个清楚而又全面的了解,于是我带来了八朵鲜花:我出生在花季六月,喜欢梅花三弄,讨厌花言巧语,讲究妙笔生花,害怕老眼昏花,特长锦上添花,追求百花齐放,我的座右铭是:花自己的时间为大家生产快乐!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伟岸的大山,那么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认真塌实的足迹.我不去想未来的道路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心中充满执着和热爱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记得阿基米德曾经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会翘起整个地球!当然了我的口气没有那么大我想要说的是给我一个舞台,我会让广大的听众和观众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精彩!谢谢大家!

潮汕过七月半的那些民俗活动介绍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亡人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中元节起源于亡灵信仰和祖先崇拜。“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祀祖成为古代宗教生活的两大要务。对于庶民百姓来说,祖先与自己血肉相连,情感相通,祀祖尤为有意义。中元节就是在上古秋祭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上古社会,人们最初只有春秋的概念,一年分春秋两季。由于农业科技水平低下,人们常寄希望于神灵,逐渐形成了春祁秋报的习惯。虽然后来有春夏秋冬四祭,但是最重要的仍是春秋祭祀。起初祭日并不固定,后来逐渐固定于七月十五前后。因为该日是下半年第一个望日,一般也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之夜,值此秋气新来阴气渐盛的日子,祭祀亡灵是极佳的选择。

南北朝时期佛教日盛,“目连救母”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后演变为盂兰盆会。道教亦有“三官三元”之说,将五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定为上中下三元,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成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节。结果中元节成了僧、道、俗三家的共同节日。

潮汕美食介绍

以韭菜为重要原料。将韭菜切成颗粒。再陪上虾仁、香菇粒、猪的瘦肉丁等,一起放人铁鼎里,用食用油或猪油炒至半生半熟后,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和少量的辣椒酱等佐料搅拌均匀。这样,馅料便配制成了,可用来包做韭菜粿了。

栀粿的原料为糯米,古代的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配入捣碎栀子浸泡滤渣成为黄色药液,然后又再用铺姜碱液拌匀,时下因加工工序麻烦而难得,故常用苏打粉加入浓茶水与糯米浆(粿浆)搓匀盛放入专用粿帕装入蒸笼炉火蒸熟便成粽黄色晶莹润滑的香喷喷优质栀粿。

潮汕鱼丸色泽洁白,清爽可口,味道鲜美。制作技艺精湛,最传统的做法是鱼肉需要手打,所以做出来的鱼丸很具有弹性,又味道鲜美。此菜汤、菜均可,四季皆宜。

面团揉成长条形,然后切成小剂子,捍成薄薄的圆形的饺子皮。将饺子皮包进适量的馅,有绿豆,有芋泥,有土豆等等,然后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的饺子。还有三角形的、月牙形的、花形的,形状有很多种的。沸水上锅,大火,蒸15分钟左右即可。

虾姑切成段放进盆中,加入适量鱼露、酱油。倒入指天椒、芫荽、蒜头、姜粒。搅拌,放置在阴凉处,放置4小时左右,放得更久更入味。间中需要把盆抖几下,以便腌制得均匀。装盘即可。

潮汕马蹄糕以其工艺独特、形态美观、富有弹性、清香滋润、口感清甜、爽脆的特点,具有养颜滋补、消暑降火、生津止渴、去燥利尿的功效。材料为马蹄、番薯粉,加水、白糖搅拌均匀,装入模具,上面撒些荸荠,猛火蒸熟,取出撒一层芝麻后即可食用,其制做简便,吃来香甜扑鼻,松软可口。

将猪肚猪肠猪肺剪烧肚等用粗盐搓洗干净,放入开水烫熟,切片后用猪骨汤加入潮州酸咸菜,豆芽,海南白胡椒即成!美味可口!

鲜活海虾,生抽,鱼露各一瓶,香菜,蒜,姜,花椒,红辣椒,盐等少许。先将香菜,蒜切碎,姜,红辣椒切丝备用。将香菜,蒜,姜,花椒,红辣椒,盐放进一只大碗,这时往碗里加入生抽和鱼露,比例时1:1,加到感觉能淹没虾止。拌均匀,把虾洗净沥出多余水分,装进瓶子,把大碗里的材料倒进去,如果还不能腌没里面的虾,就再加点生抽,直至淹没为止。

将藕刮去表皮、洗净;糯米洗净沥干水备用;酸梅泡水,切去藕的一头做盖用,将糯米塞入藕孔,再将切下的藕盖封上,插上牙签固定;将藕放入高压锅中,加水没过藕,加糖,枣,让藕入枣的香甜味道,又有糯米的香糯,大火煮30分钟;取出,将汁液倒出,藕凉后切片装盘;将倒出的汁液倒入锅内,倒入酸梅水,连同酸梅,可适当调整加入些糖,大火煮,加入水淀粉,勾芡,起锅淋在藕上即可。除了可口,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

豆干是普宁独具风味的食物,久负盛名。其制法是用大豆磨浆,加上少许薯粉、石膏等原料配制蒸熟包成方块状,色呈白、黄二种,每块重约50克。食法可分为娟、煎、油炸三种,尤以油炸豆干最为脍炙人口。油炸豆干,皮赤而酥脆,内肉白而嫩滑,称“外金内银”。尝之又脆又软,香味久存于口齿之中。以辣椒、葱珠盐水酱作佐料,更加风味独特。

过去是中秋节的应时食品。芋头去表皮后,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隔一会儿,再将芋块放入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即将芋块放入,拌匀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这就成了又香又脆的翻砂芋。

肠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布拉肠、拉粉、卷粉、猪肠粉(因形似猪肠)。汕头肠粉是一种使用米作成的中国广东小吃,也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粉粉嫩嫩、晶莹剔透!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各人因为口味的不同会在肠粉里面加上各种不同的配料,现在常见的有鸡蛋,青菜,香菇,虾米,菜脯粒,鲜虾米,生蚝等,晶莹剔透的粿卷拌有零碎新鲜的肉沫,浇上精心调制过的酱汁,味道鲜美可口。饭后喝上一杯清茶有助于消化哦!(清茶小摊上都有准备的)。

粿汁是比较出名的`小食之一,具有果皮韧而脆,清香爽口的特点,汤水鲜美,料也丰富。形似三角形的粿汁,加上瘦肉,猪肝,香菇等精美的配料,然后再浇上滚烫的汤底,加以调味菜点缀,味道鲜美可口,但千万记得不可久放,趁热吃才能吃出它那鲜美的口感。

通常用作饭食配料,因为本身有点咸,所以与白米粥搭配是最为适当的。具有果肉厚实,味道鲜美等特点。(腌制的乌橄榄也是潮汕人喜爱的零嘴之一)。

牛肉粿条对于潮州人(潮汕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是潮汕地区出名的美食,潮州人简称:牛肉粿,一般都喜欢吃炒的,鲜绿的芥蓝,加入嫩嫩的牛肉片,还有那入口滚烫的粿条,绝妙的搭配,营造出让人念念不忘的口味,真是美味可口。

潮汕美食介绍

鼠壳粿:“外表深绿惹人爱,甜口咸口都满足”

鼠壳粿,也称茨壳粿,既是祭祀供品,又是潮汕特色小食,名称里虽有鼠,却与鼠全无关系,而是由乡间野草“鼠壳草”加入作皮制成。在潮汕地区,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鼠壳粿,现在也有很多小摊每天都有卖。

糖葱薄饼:“潮之葱糖,极白极松,绝无渣滓”

糖葱薄饼是一种广东潮汕地区广为流传的小吃。该小吃起源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福潭村,福潭村人称鸭潭,所以也有人把糖葱薄饼叫作“鸭潭糖葱”。把三张薄饼摆成品字形,中间放两块糖葱,洒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也可以加上一些香菜),包起来,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葱薄饼了。很多人通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认识了糖葱薄饼这一潮汕特有的`风味小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