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窗幽记读后感(模板5篇)

时间:2023-10-07 20:31:47 作者:琴心月 最新小窗幽记读后感(模板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窗幽记读后感篇一

《小窗幽记》是我在广州购书中心邂逅而得,千里相会,甚为欣喜。感谢书中精美、绮丽、哲理丰富的句子,伴我的旅途。展读书卷,仿佛看到作者在皓月当空,蛩鸣窗外,烛影映帘之夜,临轩伏案疾书的身影。

《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靡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其工诗善文,精鉴赏,擅书画,其艺术造诣登当时之冠。

《小窗幽记》是作者读史论经之余,摘句节段编成的一本格言小品集。作者按“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字结卷原则,将所收集的各家妙言巧句分编为十二卷,藉以突出他的人生十二字处世原则。 书中内容涉及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处世、养生等人生话题,论述精辟爽直,见解独特睿智。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短小精粹、言近旨远、词藻优美、骈散各具、微言大意、雅俗共赏,寓深刻的哲理于浅显的事物之中,含蓄蕴藉,回味悠长。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对宠幸侮辱不惊讶,悠闲地看着庭院里的花开花落;走或留都无目的,漫随着天外的云卷云舒。

语句表现了恬淡宁静的心态,洒脱舒朗的心境,飘逸超灵的自然之趣,为我最爱。

“存心有意无意之妙,微云淡河汉;应世不即不离之法,疏雨滴梧桐。”心存有意无意的巧妙,轻云遮淡了银河;处世不近不离的方法,稀疏的雨滴落在梧桐上。 国人崇尚“中庸”之道,有意与无意,不即与不离,均为人事妙方。真正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距离把持适度,确实颇有学问。能为者甚少,能识者甚稀。 “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川,未必能文。纵能,亦无豪杰语耳。”胸中没有三万卷书,眼中没有天下的奇山异水,未必能写文章。就是能,也没有豪杰的语言。

“读书倦时须看剑,英发之气不磨。作文之苦际可歌诗,郁结之怀随畅。”读书疲倦时须要看剑,英发之气因此不磨灭。作文苦楚时可以吟诗,郁闷之情随之而畅快。

诗言志,诗是歌唱生活的语言艺术,是灵魂的一种寄托和栖息方式,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以看世人清白眼转而看书,则圣贤之真见识。以议论人雌黄之口转而论史,则左狐之真是非。”把看世人的白眼转而来看书,就是圣贤一样的真见识。把议论别人的信口雌黄的精神转而研究历史,就是左丘明和黄狐一样的真是非。 历史上,弄虚作假、阿谀奉承而升官发财的不乏其人,说真话却需要勇气,甚至要挨打,丢脑袋。左丘明和黄狐是彪炳史册的榜样。左丘明是春秋时史学家,著有《左传》和《国语》。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到他,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而丘亦耻之。”。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表现出过分的恭敬。对这种人,左丘明认为是可耻的,我也认为是可耻的。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装出和人友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是可耻的,我也认为是可耻的。”可见,孔子与左丘明见解相通。

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人。秉性耿直,刚直不阿,以讲真话而著名。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据《左传》记载,晋国大臣赵盾的族弟赵穿将昏庸残暴的晋灵公弑于桃园。董狐在史籍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申辩说:“不是这样。”太史董狐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孔子评论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孔子认为,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据法直书不隐讳。后世将秉笔直书者皆喻为“董狐笔”。

“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之貂蝉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而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边疆上减少了土地,而中庭里的歌舞还在喧闹;战斗的血腥使人枯萎憔悴,而满座的貂蝉们还神态自若。我们这些书生,既然没有平息叛乱讨伐贼寇的权力,而一片报国的热忱,只有在寸纸尺字之间来表现了。要使长着胡子的“妇女”们,也耸然有了要振作的意思。

陈继儒处在明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晚明时期,国土逐渐沦丧,明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官场混浊,财政紧张,世风日下。作者严厉指斥误国害民的昏庸官吏不配作血性男儿。可见,作者并不是潜心于闲云野鹤之人,匹夫责任在胸,一腔志士的激情与正义跃然纸上。

陈继儒颇有佛家万事看淡的思想及老庄的无为之风。去除糟粕,提取精华,可习得为人处世之积极态度,挖掘其丰富内涵。这是《小窗幽记》行世数百年,不胫而走,影响经久不衰的原因。

书中智慧的哲思,穿越时空的界限,温润我的心灵。我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缕缕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窗外,是无限的未知和畅想。凭阑望,思路开阔,情思悠远;当窗立,神清气爽,气息通透;临窗眺,海阔天空,心慢慢变得沉静而淡泊。

小窗幽记读后感篇二

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洪应明的《菜根谭》和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号称我国修身养性三大奇书,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国人的青睐和推崇。

本人曾在闲遐之余,对洪应明的《菜根谭》、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二本奇书泛泛的读过几遍。尽管均不得要领,但也收获颇丰、教益匪浅,特别是对加强自身修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然而,对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直未能抽出时间拜读。近来,闲来无聊,将之找出,诚心拜读,以度光阴。

不想,当翻开卷宗后,蓦然间,格言妙语,小品片句,跃然眼帘,使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或含蓄蕴藉,或情趣盎然,令人津津有味,回味悠长。

《小窗幽记》,是我国最传统、最具有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经典之一,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是修身、齐家、治国者的人生哲理,是经商、从政、贤达成者的枕梁宝典。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她并不是陈继儒先生个人著述,而是其摘取各种文章中的精妙语句编撰而成,属格言警句类小品文。

《小窗幽记》始于“醒”,终于“倩”,分为集醒、集情、集峭、集灵、集素、集景、集韵、集奇、集绮、集豪、集法、集倩十二集。完整的《小窗幽记》全文有1420句,已成格言的有近200句之多。

《小窗幽记》内容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性情。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陈说利害,以言醒世,指点迷津,且语言凝炼,玲珑剔透,精辟透彻,入木三分,一字字一句句,促人警觉,益人神智。

从《小窗幽记》分篇来看,侧重各有不同。从“醒”篇来看:借自己的著述来警醒后人在昏睡和醉生梦死中醒来;从“情”篇来看:对真情的推崇,以及对人间真情难久的感伤;从“峭”篇来看,对当权阶层中的腐败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从“景”篇来看,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从“韵”篇来看,提倡社会和人的风雅,并指出风雅是一种涵养,善意的附庸风雅并无害处。

从“奇”篇来看,对正统的封建说教和陈旧的表现形式的抗拒和蔑视;从“绮”篇来看,对情欲的审美价值予以直率地肯定。

从“豪”篇来看,渴望不甘现状,勇于变革的豪杰出现;从“法”篇来看,对当时法度社会的深刻反思;从“倩”篇来看,表达编者渴求人们的真情实感和人间的美好。

同时,从第一卷“醒”、第三卷“峭”、第十一卷“法”的引言,可以看到编者贬黜浊恶世道的笔锋何等犀利。从第二?“情”、第八卷“奇”、第十卷“豪”的引言,足可以感受到编者讴歌人间真情、渴望刷新社会的心情是何等热烈。而且,其它各卷的引语,也无不闪烁着编者深厚的人生智慧和敏锐的审美感悟的灵光。

通观全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结晶成的博大丰厚的人生智慧和灵活多妙的表现形式。如“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须冷。一“温”一“冷”,何等鲜明;“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是难居其美。”何等通达。

又如“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指明读书应采取的态度,何等精辟。再如“有世法、有世缘、有世情,缘非情则易新,情非法则易流。”,以“法”、“缘”、“情”三者涵盖人际关系,又是何等的睿智。

通读全篇后,尽管本人一时难以对书中所有的意思完全领会,但感悟有“五”。

一曰“醒”。即做人要清醒。“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醒”对于一个社会、一个人来讲尤为重要。故此,楚大夫悲怆高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尽管“糊涂”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但“清醒”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所以,该糊涂时则糊涂,该清醒时则清醒,在糊涂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清醒中装饰一份糊涂,这才是做人的真谛。故此,陈继儒先生将《集醒》作为全书之重放在开篇之首。

二曰“守”。即做人要有操守。如“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又如“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还如“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以及“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等。

三曰“淡”。即做人要淡泊。“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轻财”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得到。“律己”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对自身自觉自愿的要求,“量宽”既是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素质,又是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的品格。“身先”是一个人把自己置于表率位置的体现,让行动代替语言,让行动胜过语言。又如“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等。

四曰“闲”,即做人要悠闲,是编者津津乐道的主题之一。“闲”主要指参透名利、生死,领悟人生真谛后的心灵的镇定、平和、安详、从容,但也有劳逸结合的旨意。书中云:“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在劳动人民的“休闲权”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重温古人关于“闲”的审美感悟,觉得有一种亲切的意味。还如“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等。

五曰“超”。即做人要超脱。就是不能把生活看成是各种物欲的表象,而要超越物欲,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所以,在书中,编者反复叮嘱世人要善于“超脱“。因此,人不仅要善于生活,还要善于欣赏生活、表达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欣赏真善美,表达真善美,创造真善美。如“田园有真乐,不潇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等。

《小窗幽记》自问世以来,即成为时人的欢迎,以后历代均获得高度的赞誉,并被今时的读者视为古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经典宝训。

因此,无论你是从政、治学、经商者,还是创办实业者,无论你是成功者还是暂时的失败者,只要能认真读一读这部人生哲言小品集,都会开卷有益的。

小窗幽记读后感篇三

一周的制度起草要把脑壳掏空,也没了什么心情写文,就写写在看的《小窗幽记》吧。

有些书就像严肃的老师一样,告诉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的就像一位智者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而有的就如一位哲学家: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看小窗幽记的时候,我觉得作者眉公更像一位平和的长者,慈眉善目坐在那儿,讲讲涵养心性,为人处事,再聊聊养生的常识,还有一些美学的熏陶,轻风细雨一般滋润着读着的心田,不知不觉感受着他的智慧和洒脱。你看: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繁花似锦,柳密如织的美好境遇中,不受束缚,来去自如,才是有方法的;狂风暴雨中,站得住脚才是有原则的。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安逸享受的生活使多少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可好景不常在,美梦终会醒来,到头来只是梦幻的一场空。唯有智者不受繁花粘身,柳密缠身的诱惑,拿得起放得下,在这样的境遇中来去自如。赌场挥金如土的氛围吸引无数人前往,赢一局还想赢,输一局想翻本,结果越陷越深倾家荡产,少有人小赌怡情全身而退。而今不少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用着父母的钱不愁衣食,却以为这样的日子会长久下去,但也有人看清现实,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寻找出路。

懒可卧,不可风;静可坐,不可思;闷可对,不可独;劳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接着他又说:想要清净的时候,可以安坐,但是不要思虑过多。这个看似容易的建议,其实现在好多人也做不到,我想静静,每次都这么说,可心静不下来,要不就东想西想,想出一大堆烦恼事,不是有句话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嘛。现在人常爱说的一句话:我心好累啊。深深的吸气,慢慢的呼气,静点、静点、再静点。

如何度过苦闷期呢?可以与人说说话,千万不要独自垂泪到天明。我们都很喜爱的一位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苏东坡先生人生际遇沉沉浮浮,实在坎坷,好在他胸襟开阔、通达乐观。在被贬黄州的时候,生活困顿、贫病交加,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积极去面对,垦荒东坡造田,东坡居士因此流传千古。

与此同时他又广交朋友,徐大受、朱寿昌经常带着酒肉来看望他,又有马梦得、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古农夫、和一位大嗓门彪悍婆娘、道士、和尚这些朋友,他们饮酒夜游,半夜醉醺醺爬过城墙然后各回各家。他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两赋一词,业余时间还研发出了东坡肉、东坡汤,本来是苦不堪言的流放生活,让他过的有了诗和远方,黄州也因他受到世人的瞩目。

我们试着通过《定风波》来探究苏东坡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的精神境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要在意穿林打叶的雨声,吟着歌悠然自得地走着,在这儿竹杖草鞋正好走道儿,谁怕?任凭风吹雨打,自在过自己的一生,风微凉,吹醒带着酒意的我,山头刚放晴的太阳迎面照过来,回去吧,对我来说这些都无所谓。

豁达之情由此可见。谁都有苦闷的时候,但是想想,你能比人家苏先生还惨吗?

劳累的时候可以饮酒,不可以饱食;醉酒的时候可以睡觉,不可以贪欢;劳累时过度饮食,首先伤肠胃,其次脑细胞因缺氧容易导致大量坏死,当然眉公那个时代的酒精度数没有现在的高,也就相当于餐前开胃酒了。喝酒喝醉了,就乖乖躺下睡觉,别再让他老人家操心了。

偶然读一读《小窗幽记》,心平气和方能看清世事本质。书中的清言名句虽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方法,却可引发我们的思考,以书中短句思索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为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看清自我,反馈于生活。

也希望,细读之,有醉意,有古意,有剑意,有侠气。

小窗幽记读后感篇四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眉公)读史论经之余,编著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性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俗谚。它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之书,也有人称之为“处世三大奇书”。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很多声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智慧的格言,如一缕清远气息,在这初夏的凉爽中萦绕着我。

掩卷遐思,在这幽缈的气息里,仿佛看见一个智者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的粼粼波光中。书卷里除了高蹈超脱的哲性,还存有某种隽永、慎密的理性思维。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其实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小窗幽记》这本书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蕴的文化内涵。直至今天,仍发人深省。它犹如一只遥远年代里斑驳的青铜器,泛着诗意的苍绿;又如同一个潇逸之士,着一袭禅者的布衣,披着清冽的寒辉,啸吟,且徐行,在岁月深处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其中最喜欢的是陈眉公辑录在《小窗幽记》中的这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明人洪应明的一副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所以,它最早的出处,应是《菜根谭》。

一直以来,就喜欢这幅对联,在年少懵懂的时候就喜欢。这幅对联典雅华丽,看似淡然却深奥,一读起来便会蔓延一种心绪和情怀。人生山长水长,需要一种空灵的东西来给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飞舞,不觉人生苦寒。

“闲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闲字又有一种随心的不经意。而“漫随天外”又显示了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之妙。

一副对联,短短二十四个字,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达观取舍,笑看人生。

现代人大多活的很累,精神与心灵不堪重负。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欲望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而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需要靠内心的调试来平衡,从而达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自在状态。

当代大德赵朴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写了几行字: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挂牵。

——三十二个字,充分体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精神内涵。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花开则荣,花落则败。不以一时荣耀而忘形,不以一时屈辱而自弃。淡泊名利,无欲则刚。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禅悟生死,逝水无痕。生亦乐,死勿悲。心如流云,顺其自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小窗幽记》极具内秀,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小窗幽记读后感篇五

也门近一个月里似乎有了许多闲暇的时间,也可以做些闲事。《小窗幽记》也算得上常记心头,起源就是去年暑假时在书院杂志上看到本书的选段,就一句"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颇合当时处境,似有所感。之后看过电子版之后,觉得还是纸质的舒服,就打算买本书,到书店一看,有倒是有,但翻译、评注太啰嗦了,还是看原本有味道。

准备打印下来,但也没有打完,放假时间也多了,就抄写下来吧,也可以边抄边读。这段时间过年回家一趟,看书抄写的时间也被分割开来,加之有时游戏也耽搁了许多,五万余字竟然抄写许久才完成。抄一遍看一遍之后,写点感想。首先从体裁上划分,该书属于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小"当真是窗子尺寸小,或者是因为句子短小吧,少则几字,最多百余字,平均就十余二十字。然而积少成多,全文五万多字也成中等篇幅,因此并不小。我是很少读中篇或者长篇小说,还好是小品。"品"则是因为其中滋味需要细细琢磨,不是草草看过就能理解。这也符合闲暇时的读书要求:一字一句的慢慢读,一心一意的仔细品,以此消磨时光,但不至虚度时光。

然而纵观抄写读取的过程,其实是相差许多,为了赶进度,句子多是快速看过,至于味道,除极少数有所感触,大多是淡淡的,这也符合常规:越是心动,越是不得到。虽然该书分为12卷,每卷都有个题记,但卷题和正文的关联总是显得那么的模糊,甚至可用牵强附会形容。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理解其内在的联系,或者就是"小品"的特色。

为了不使抄写仅仅是抄写,下面勉强对每卷做作个小结和分述。卷一集醒题记中"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也是相当程度的刻画了人的原动力:欲望。大一学管理学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也是相当细致描述了人的需求或者说欲望。而以六根六尘六识也很精到。

该卷中,"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讲"财";"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讲"权","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